回覆列表
  • 1 # 小冉聽風

    弓箭的歷史相當久遠,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弓箭狩獵了。但如果說到哪個朝代才能代表中國古代弓箭?我認為一是要看弓弩製造技術,二是要看弓箭應用戰爭。

    弓弩科學制造技術最強的應該是宋代,將弓箭應用於戰爭最強的應該是成吉思汗。我們先來講一下弓弩的科技。

    中國古代第一次比較著名的弓箭改造是諸葛連弩,不需要使用者太強的技術,就可以做到十箭連發。

    另外,宋代的弩箭製造技術已經非常強大,宋軍的弩,大類分輕型的踏張弩和重型的床弩,細分更有幾十種。除了花樣多,殺傷力更恐怖,當年圍毆幽州時,重型床弩竟能把弩箭釘在城牆上,讓鐵甲宋兵攀著往上爬,直叫守城的遼兵開了眼。

    大宋的弩車,最強悍時,已經到了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地步,打仗時成千上萬的弩車一齊怒吼,最關鍵的澶州大戰,遼軍元帥蕭撻覽更被宋軍床弩遠端狙殺,活活釘死在原地。也正是這慘景,才叫遼國徹底做了最艱難的決定:不打了,籤《澶淵之盟》。一下殺出百年和平!

    另外,宋代軍工科技還發明瞭神臂弓,此弓號稱最強單兵作戰武器。長三尺二寸,單兵就能操作,專發射木羽的重箭,有效射程三百二十七米,就算對方是重甲,命中了就是個大洞,衝擊力十分暴烈!例如平夏城大戰時,宋軍憑藉神臂弓死守堅城,拖住西夏五十萬大軍,然後合圍猛揍,將西夏打到全線崩潰。類似橋段,整個北宋中後期的宋夏戰場上,基本是正常現象。

    接下來我們將一下成吉思汗,他率領的蒙古鐵騎,將弓箭應用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戰爭波及整個歐亞大陸,先後征服四十多個國家,七百多個民族都歸附於蒙古帝國。

    到了明代,火槍火炮已經成熟,弓箭已經不再是主流武器了。

  • 2 # 克里斯帝維爾帝安東尼

    宋代,宋金的仙人關之戰,神臂弓對鐵浮屠,硬生生的憑險關,用弓弩。把女真鐵騎和重甲步兵打怕了。鐵浮屠的甲片都是淬火了的,硬度和強度不是一般的鐵甲可比的,但神臂弓是複合弓用牛角和竹漆反覆貼粘,其力道在單一材料向弓弩上,是一個升級。鐵浮屠只要敢到城牆下來,可怕的透甲能力,把橫掃中原的女真人,真的打落了膽。估計那是中國弓弩的顛峰,跟英格蘭長弓不弱。

  • 3 # 姑娘與戰爭

    清弓屬於複合弓,又叫角弓。中國清弓的特點是稍頭是向前翹,中間有個弦墊,長1.52米。中國清弓工藝複雜,選優質竹子做弓胎,均勻劈成四根,每根修正為5釐米寬,放到炭火上烘烤殺青。然後是做梢子,打磨牛角貼在弓體上,增加弓臂的回彈力。最後就是組胎,用魚泡熬製魚膠黏合,要對弓體和牛角刷膠,晾乾後再刷,反反覆覆至少20遍。殺傷力和穿透力非常大。

    而漢唐宋明弓型其實都在是匈牙利弓型的基礎上改進的。前後相差1000多年,屬於兩個時代的武器。

    清弓的出現同時影響了整個中國的弓箭製造形制,它講究的是大尺寸、大弓梢、拉力較小。它注重的是“穩”和“準”,和漢族弓不一樣。清弓為長梢弓,射重箭威力大。漢唐宋元明弓型射輕箭箭速快,射程遠,威力不足。

  • 4 # 運營Tips

    關於弓箭的發明,中國古人有獨特的理論,即“弓生於彈”(《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彈指彈弓。在甲骨文中,彈字寫作B ,為一張弓,弦中部有一小囊,用以盛放彈丸。這種形狀的彈弓,在中國一直廣為流行。近代北京天橋的雜耍藝人中有打彈者,有的就使用這種彈弓,而西雙版納和緬、泰北就的傣族人,可能至今仍用這種的竹彈弓。也許,先民最初發明的只是發射小石子或泥彈丸的彈弓,之後進一步摸索,才將弓用於射箭,於是產生了弓箭。弓箭的發明是人類技術的一大進步,說明了人們已經懂得利用機械儲存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弓箭出現的時間,也許可以上溯到遙遠的神話時代。后羿射九曜的傳說,向來膾炙人口,這也是關於弓箭威力的最有效的廣告—— 一個半人半神的英雄,居然將天上的十個太陽射掉九個!

    為增大箭的殺傷效力,後漢時耿恭發明了“毒箭”。三國時,關羽攻打樊城,遭到曹仁500名弓弩手的亂箭阻擊,右臂中一弩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遂請華倫醫治。神醫華倫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烏頭是一種藥用植物,中草藥名叫“附子”,其莖、葉、根均有毒。那時少數民族習用的弓弩箭頭多帶劇毒,中箭者,皮肉爛,爛到五臟而死。可見毒箭的致殘、致死率是很高的。隨著金鎧鐵甲的出現,要求箭更具穿透力。晉代多用鋼鐵箭鏃。唐代箭分為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四種,前兩種用於狩獵,後兩種用於戰鬥。用於戰鬥的箭鏃用鋼製成,刃部較長,能穿透堅甲。除了毒箭以外,還有在箭桿上縛有縱火物(油脂或火藥)的火箭(中國古代火箭),在戰爭中廣泛應用。明清時代,出現了一種飛行中帶響的箭叫“鳴鏑”。據《前漢演義》描述,這種箭出自匈奴國太子冒頓之手。冒頓為爭王位,欲收服民心,以便為所欲為,便發明了一種骨箭,上面穿孔,發射時有聲,稱為“鳴鏑”,由他專用。遂傳令部眾:“汝等看我鳴鏑所射,便當一齊射箭,不得有違,違者立斬!”此後,冒頓常率部眾外出狩獵,只要他鳴鏑一發,部眾萬矢齊攢,稍有延遲,立斃刀下。眾人甚是畏懼,不敢怠慢。一日,冒頓牽出自己心愛的好馬,用鳴鏑射馬,部下亦爭相競射,冒頓見狀喜笑顏開,遍加獎賞。然而冒頓並不因此而滿意,又先後用鳴鏑射殺自己的愛妻,射殺了國王頭曼的好馬,部眾聞聲急射,稍有遲疑者,立即喪命。從此,只要嗚鏑一響,眾箭飛至,無一敢違。冒頓認為時機已成熟,這一日,請國王一同出獵,自己隨在馬後,用鳴鏑對準頭曼射去,部眾隨聲同射,匈奴國王頭曼斃於亂箭之下,冒頓弒父自立為王。明清時的“鳴鏑”是在箭鏃上加了一個用骨或獸角製成的小哨。箭的發展,是隨弓弩的不斷改進而發展的,強弓大弩的出現,要求箭具有良好的貫穿力,所以對箭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從唐代到明代,曾經有過成排使用弩手的紀錄。弩手共分為三排,前排射擊,中排準,弓箭備,後排上箭。在出土的唐代弩的機械裝置圖中,瞄準物件中就有跪拜的西方人的形象,表明弩是用來對付西部的突厥人的。元、明朝代,是人們廣泛採用的不是蒙古弓而是突厥弓。突厥人在巴勒斯坦用這種弓矢對付過十字軍。據說這是蒙古人大量僱用突厥僱傭軍的結果。在明代李呈芬和高穎的作品中,還能發現在14世紀歐洲的阿拉伯禁衛軍的文獻中提到的技術,甚至能發現他們整句整句地引用文獻中的話。明代軍隊偏好使用輕裝甲的輕騎兵,這一兵種強調速度和在飛奔中迅速取箭和搭箭。清朝建立後,明代使用的突厥弓被棄用,取而代之的是重型的弓和具備穿甲能力的長箭。清朝使用的弓在前代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已有千年歷史。這種弓的拉力很大,達到30公斤以上,弓身也長,達到1.8米。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用特別長且重的箭來對付裝甲,即使它不能射穿裝甲,三十米內還是能夠輕而易舉地將對手射落馬下。實際上,清代武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就是要看能否把放在樁上的重球射落地面。弓箭僅有一種型制,按等級的高低分為皇帝、親王郡王、侍衛和職官兵丁用等;按用途分為打獵行圍、檢閱部隊以及實戰用。各種弓箭只在選材裝飾上有區別,所配之箭計有41種之多。弩有4種,分別是如意弩、雙機弩、雙機貫鳧神弩和射虎弩,但是未見實際使用的記錄。這些弓弩雖然受到火器的強烈衝擊,卻仍然隨著八旗兵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但是清中後期滿清八旗因承平日久而逐漸腐化,騎射之古風蕩然無存,加之鴉片戰爭後閉關鎖國的舊中國大門被打開了,中國官吏發現了更先進的火器,並很快用它們裝備了自己的部隊,像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等團練武裝中根本見不到弓箭的身影了。至此,伴隨著(中國)軍事發展走過漫長曆史歲月的古弓弩終於像西山落日那樣,不可挽回地消失在軍事革命的地平線以下。

    箭之制有四:一曰竹箭,二曰木箭,三曰兵箭,四曰弩箭。最厲害的莫過於弩箭了。

    弩箭最有名的就是秦弩和諸葛連弩了。

  • 5 # 神聖的征程

    漢弓是比較能代表中國弓的,宋以前都還儲存著漢弓的特點,但因為宋元期間連年的戰爭,宋國工匠被大量屠殺,又因為遼國的弓是借鑑了土耳其的韃靼弓,所以元明時期的弓都保留了些韃靼弓的特點,而清朝時期的清弓則完全沒有了中原傳統弓的形狀。雖然形狀個不相同但弓箭的製作工藝還是同出一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機豬肉有什麼行業標準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