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筠軒6556
-
2 # 尼古拉斯憶心
從東漢至魏晉的兩百年間,經過220年曹操次子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也稱為“曹魏”;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為“蜀”,229年孫權稱帝都建業,國號“吳”。三家鼎峙,史稱“三國”。三國戰亂至265年,司馬炎(司馬懿之孫)篡魏稱帝,同年滅蜀,國號為“晉”,在長安定都,史稱“西晉”。
而這個時代的文學創作在儒家禮教束縛下,巧妙而逍遙的生存。 魏晉文學分為幾大流派,以曹氏父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以阮籍、嵇康等為代表的正始文學(包竹林七賢);和以陶淵明為代表的歸隱文學。 其中曹氏父子力倡通脫,通脫既隨心隨願之意。文人思想便因此解放,清新淡雅之風便隨之興起。
清談源於漢末的清議,在郭沫若先生的《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中說道:“東漢後期,封建統治階級越來越腐敗,農民起義的浪潮此起披伏,官僚和知識分子中間,也對當權的統治者不斷地發出抗議,形成一種社會輿論,叫做"清議‘。所不同的是清議既是議論時政,免不了要觸犯到上層官僚,多犯忌諱,故歷史上出現過東漢黨錮之禍。而魏晉文人的清談不探討具體的事件和人物,將實際變為抽象哲思,可見魏晉文學本身充滿著靜謐和清雅。但曹氏父子的詩文卻有包含著更為廣闊的胸襟和氣魄。出自曹操的《觀滄海》就有: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的豪邁與巨集偉。
長期的社會戰亂離愁,生離死別的過於輕易,使正始派意識到生命的脆弱與可貴,這極強的撞擊到他們的心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哲學觀,張揚個性、醉生夢死、不羈束縛、逍遙自在的情感,承包了他們的精神生活。衍生出一群高顏值,有才華的“風流”名士。
而在歸隱田園的文學中,陶淵明自成一派,安然自立,如餘秋雨先生在《重巒疊嶂的田園》中說道:“中國民眾不像對魏晉名士那樣陌生,也不像對三國群雄那樣熱絡,處在一種似遠似近,若即若離的狀態之中。”陶淵明自身對權術之爭看得很淡,這一點倒與魏晉名士大趨相同,因為陶淵明出生時,阮籍、嵇康以逝百餘年,他們可以說是兩代人的關係了,但還是可以把陶淵明大致歸為魏晉時期的文人。陶淵明覺得,雖說道教倡導迴歸自然,但魏晉文人有些過於“抱團取暖”在清談中,過於在乎世人的說法,而真正徹底的豁達是迴歸田園,迴歸自然生活。
所以我們看到: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同樣保住了魏晉文人對於人生更高層次思考的境界“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此句一處便將世間萬物的聒噪瞬間歸於了平靜。
頗為寫實,感同身受。 魏晉文人的清談既是文人關心世事又不敢表明自己態度的一種相互矛盾的心理反映,不過這也是在亂世中保身之策。清談與道學相融合,文人食藥飲酒成風,情緒變化無常,行為豪放不羈,言語不分雌黃,穿著頗為有個性,形成一種獨特的時代風度,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不獨是個人行為特徵,更是在世道艱難,思緒混亂中,被迫解放出來的奇異瑰麗之境界。
-
3 # 劉忠義214
無論從哪個年代談論這一話題,要有自己的人生格言。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世界的能力,認識事物和認識自己意識,積極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生活中我們應該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不要無謂的掙扎,無謂的放棄,要正視自己生存的目的和意義。朋友親人之間的關係,妥善處理好,做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一生中要不斷地學習進取。掌握一技之長,善於做事,勇於進步的精神發揚廣大。
-
4 # 麥穗日記
東漢到魏晉時期,由於政治社會動亂不安、朝代更迭迅速、玄學思潮興起不斷沖刷文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導致中國文學史上興起了一股新的文學思潮,即將文學與學術區分開來,不再強調詩文的“政教”功能,而是積極、自由地探索文學本身的特點、規律、價值,進入“文的自覺”時代。這一時期,詩學擺脫了經學的束縛,整個文學思潮也脫離政教的需要,文學變成個人化的行為,抒發個人情感和生活體驗。在戰亂時期的文人,常感嘆人生短促、生命脆弱、命運難卜、福禍無常,進而反映在詩詞上,詩詞呈現出對生死輪迴、遊仙奇幻、隱逸田園的特徵,本文圍繞這三個特徵進行闡述。
詩詞呈現出對生死的思考,表達對人生的感慨東漢至魏晉時期被稱為“亂世”,戰亂和分裂成為這一時期的社會特徵,漢末戰亂、三國紛爭、八王之亂等均給文人們的內心帶來巨大沖擊,文人們既要適應朝代更迭,尋找生活的寄託;也要在亂世中求得棲身之處,避免死亡帶來的威脅。於是,這一時期的詩歌多感嘆人生短促、生死由命的人生態度,卻又夾雜著對生死價值、意義的思考。
如曹操作為漢末傑出的文學家,他的詩歌多反映社會現實、慨嘆時間易逝、人生短暫、表達人生理想、雄心壯志。他在《短歌行》中寫道: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操在這首詩的前兩句便“舉起酒杯歌唱,人生有多長?”來表達內心對時間流逝的憂愁,恐怕自己不能再有生之年建功立業,渴望天下賢才為自己所用,不能學“朝露”一般,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地蒸發,枉顧此生的價值意義。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陶淵明看透人生必有一死的命運,卻感嘆在此生經歷了種種苦難,不知道在千百年後,誰能理解內心的上天,只希望此生在世的時候,喝酒賞花,及時行樂。
以“骨氣奇高、辭采華茂”著稱的曹植,在現實世界中處處碰壁,遭小人挑唆與曹丕的兄弟情義、手下賢士遭到迫害去世等均擠壓在曹植的內心,他心生悲憤,卻無處解脫,只能將理想寄託在遊仙詩詞中。如《遠遊篇》中,詩人寫道:
遠遊臨四海,俯仰觀洪波。大魚若曲陵,承浪相經過。靈鼇戴方丈,神嶽儼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戲其阿。瓊蕊可療飢,仰漱吸朝霞。
崑崙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將歸謁東父,一舉超流沙。鼓翼舞時風,長嘯激清歌。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華。齊年與天地,萬乘安足多。
曹植在此詩的上半段中,他遠遊到了四海,看到了巨浪滔天中,一隻大魚乘著海浪從自己身邊經過,神鰲馱著方丈去了仙山,更有山峰直入雲霄,仙人自在飛翔,神女嬉笑玩耍,一派景象散發著淡淡的仙氣,詩中流露著曹植對這番景象的喜愛。而下半段中,曹植卻感覺到自我的歸宿,他說中州不是我家,崑崙山卻是,所以自己要去仙地拜神仙,飛過沙灘、張開翅膀、唱著歌曲,跟著宇宙壽比南山,何必去留戀人間的皇位?清人朱乾在《樂府正義》中寫道:
所謂“九州不足步,中州非我家”,皆其憂患之詞也。至雲“服食享遐紀,延壽保無疆”,則其憂生之心為已蹙矣。
朱乾的評價意在說,曹植的這首遊仙詩,雖然寄情宇宙,與天地共生,不貪戀人間皇位,實際上卻卻是對當時政治局面的憂患之心,表達了內心的壯志難酬。
東漢至魏晉時期,許多詩人借遊仙特徵的詩詞來嚮往神仙世界,乞求長生願望,來表達內心的政治理想,唱響了一段文學風潮,如曹操的《精列》、郭璞的《遊仙詩》等均是表面表達宇宙嚮往,實則表達渴望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當時的政治環境十分複雜,當時的他雖懷有建功立業的動機,但卻對當時的政局十分失望,體會到官場的黑暗之後,便辭去彭澤縣令一職,選擇迴歸田園,在他的詩歌中,非常自然的展現了佛教對待人生時的不喜不悲,反而在生活瑣事中凸顯了純真之趣,如《歸園田居·其一》中,陶淵明寫道: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這首詩中,陶淵明將“守拙”、“適俗”與“園田”、“塵網”作對比,來表達自己在迴歸田園之後的愉悅心情,詩人在田園中看到了南野、榆柳、桃李、園林、遠村、近煙,聽到了雞鳴、狗吠,視聽結合、動靜相稱,勾勒出一幅極美的畫面,表達了一種了悟明徹、心曠自然的人生哲理。陶淵明因寫隱逸詩受到後人敬仰,南朝文學評論家鍾嶸認為“陶淵明是古今隱逸之宗”,宋代蘇軾也認為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言辭之間,盡顯對陶淵明的肯定。
此外,東漢至魏晉時期的陸機寫下《招隱詩》,王康琚的《反招隱詩》、潘岳的《閒居賦》等均展示了在時代的戰亂下、政治的黑暗裡、玄學的發展中,詩人們選擇一條獨特的道路,以隱逸的方式躲避世間煩擾,尋求心靈寧靜,開闢了一代隱逸為特徵的詩風。
-
5 # 漁樵之人W
前期以曹操父子為代表,詩詞多為表現詩人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和報國情懷。如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反映了詩人年老不服老,不信天命的人生態度。良馬即使老了臥在槽頭,還想著馳騁千里;有志之士即使到了晚年,雄心壯志決不能減。反映了作者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立志報國的巨集大願望。他的多首詩都用“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收尾,這個“歌以詠志”就能體現作者詩歌的風格,他要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還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作者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現象,抒發了作者氣概昂揚的雄心壯志。
後期以陶淵明為代表,詩歌大都反映詩人樂觀向上的情懷。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了作者雖然身居塵世,卻能保持寧靜的心態。隱居的生活,真意樂在其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千古名句,寫出了作者與大自然的一種默契心境,表現了作者樂觀向上、優閒自適的情懷。還有,“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這是有名的惜時警句,作者不僅勉勵自己,也勉勵別人,要珍惜大好時光,奮發向上。
-
6 # 墜落體大師
吳楚歌 魏晉 · 傅玄
燕人美兮趙女佳,
其室則邇兮限層崖。
云為車兮風為馬,
玉在山兮蘭在野。
飲馬長城窟行 魏晉 · 陳琳
飲馬長城窟,
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
慎莫稽留太原卒!
飲酒 魏晉 ·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當時的官吏腐敗,百姓水深火熱,所以只能幻想能有世外桃源,寄情于山水,逃離現實。
-
7 # 飛翔4785071960596
請賜教。
本人,連現世的也看不透,眼不亮,心不明,是個糊塗人啊~~!願作聆聽者。[愛慕][大笑][祈禱][祈禱][玫瑰][玫瑰]
回覆列表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東漢魏晉人與詩歌的關係,一如脫去矇昧的青年開始初戀。
從先秦的總角之宴,兩小無猜一點點成長起來,經過四言和騷體,“詩是什麼?”在這一時期開始發問,開始發覺,開始感到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在體內膨脹和騷動,便春草般開始在兩漢豐厚、廣袤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然後在江南蓮塘的合唱裡,在冀北秋風的馬背上,一代一代地傳唱著他們勞動的歌、戀愛的歌,生命的歌。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正是東漢魏晉時代詩歌的創作源頭。這一時代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變現在詩歌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洛中何鬱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慼慼何所迫?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