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創劉德雨
-
2 # 度度狼gg
嚴格來說,聯勤保障部隊確實是一個“兵種”,但是比較特殊的性質在於,這支部隊為目前我軍所有的五大“軍種”服務。因為對每一個軍種而言,“聯勤保障部隊”都是該軍種的“輜重兵部隊”,怎麼能說不是一個兵種呢?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可以認為是五大軍種的該“兵種”被統一整合起來,成為新時代軍隊建設的產物。
研究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清楚關於“軍兵種”的概念,所謂“軍種”是根據軍隊的作戰空間、作戰使命和武器裝備所劃分的基本種類。比如我軍在紅軍時期,那就只有陸軍一個軍種,而蔣軍從30年代起,就已經擁有了陸、海、空三個軍種的部隊,儘管其海空力量並不很強大,可是我軍在另外兩個軍種建設上是“零”,所以這也就是“小米加步槍”俗語的來歷。
從歷史上看,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發展得最早,比如在二戰時期,美國和日本都只有陸、海軍兩個軍種,空軍尚未獨立成軍,而是分屬陸海兩軍。因此準確來說,二戰期間的美日空中力量,都屬於“兵種”,即一個為陸軍航空兵一個為海軍航空兵,同一時期的德軍則完全擁有了三大軍種,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之下設立陸軍、海軍和空軍總司令部。
二戰以後不僅各國空軍大多都升格為獨立的軍種,同時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和大殺器的出現,軍種數量也逐漸有所增加。比如我軍在建國初期只有陸、海、空三個軍種,但是後來有了“二炮部隊”等新型力量,到軍改之後,正式拆分為陸軍、海軍、空軍、戰略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共五大軍種,而美中國人已經正在發展其第六大軍種:“太空軍”。
那麼什麼又是“兵種”呢?它是指各軍種內部的專業領域劃分,比如陸軍早期就有步兵、炮兵、工兵、憲兵、通訊兵、輜重兵等若干“兵種”,後期隨著軍事科技的提高,又有了防化兵、裝甲兵等等。比如我們熟知的二戰日軍軍裝右胸的“M”狀條,就是用來顯示兵種色的,什麼步兵紅色、炮兵綠色、憲兵黑色等等。
但是要注意,各軍種內部的“兵種”也會因為作戰需要而出現重複的可能,比如現在的陸軍有“陸軍航空兵”(陸航),而海軍也有“海軍航空兵”(海航),這兩個兵種的功能是大同小異的,無非就是裝備的機型有一定區別,比如陸航以直升機為主,海航以艦載機為主,另外執行的任務也稍有不同,但是其兵種特點卻是一樣的:天上飛的。
同理,五大軍種的任何一個,也都少不了“輜重兵”這個古老的兵種,不管哪個軍種的官兵都離不開後勤支援,要吃要喝要物資,只不過我軍通常不稱為“輜重兵”,而是以各“後勤單位”的番號存在(對口領導單位為總後勤部),但本質沒有變化。要說變化,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後勤部隊的任務更加複雜化、提供的保障更多元化,因為現在的許多武器裝備,是早年間完全沒有的。
那麼什麼又是“聯勤保障部隊”呢?它是為了適應新的指揮體制而建立的,由以前的戰略後方基地、原各軍區後(聯)勤分部等後勤力量整合而來,是從各軍種獨立的後勤、發展到後來的“三軍聯勤”、再到如今升格而來的聯勤保障部隊(已經是五軍聯勤)。建立聯勤保障部隊以後,大大提高了軍隊後勤保障的效率,也避免了交叉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是與時俱進的新概念。
聯勤保障部隊司令部直屬於軍委,司令員一般為中將軍銜,它重點整合了原總後勤部系統的有關保障力量,主要由“一基地、五中心”組成:以武漢聯勤保障基地為建制領導,下屬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桂林聯勤保障中心、西寧聯勤保障中心、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鄭州聯勤保障中心,以及總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
以前的聯勤保障力量主要歸各大軍(戰)區領導,而新組的聯勤保障部隊具有戰略屬性,是承擔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其目的在於與聯合作戰相適應,所突出的後勤的跨戰區、跨軍種的聯合保障。這支部隊不屬於任何軍種,但又對各軍種都提供保障,換句話說,各軍種的通用物資和通用勤務都主要由聯勤保障部隊統一負責,屬於對後勤工作的統一管理。
儘管從體制上看,聯勤保障部隊擁有了直屬軍委的司令部,這是縱的方式。但是從橫的方式來看,聯勤保障部隊又分別是各軍種的“後勤支援”,仍然是一個兵種的概念,只不過在隸屬關係和性質上,賦予了新的含義。
-
3 # 跪射俑
是的,聯勤保障部隊屬於戰略支援部隊。
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有5個軍種: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
戰略支援部隊包括以下兵種:情報、技術偵察、電子對抗、網路攻防、心理戰、特種作戰、聯勤保障、裝備保障。
-
4 # 山東小哥15006101
以前叫後勤兵。總後勤部下轄軍區後勤部,後勤分部正師級,分部下為處正團級。以前只是單純保障一個區域的或特定的部隊,當然,臨時也可以指派。2000年前後改為聯勤部,基本功能還是後勤,保障的部隊,種類更多了,而且保障物資也更多樣化。聯勤部更適合現在的作戰模式。最後,後勤部在以前分兵種的,陸軍後勤保障陸軍,空軍後勤保障空軍。
-
5 # 風華優酷
聯勤保障部隊不是兵種,是中央軍委的組成部門,負責各軍種的物資保障供應與管理,包括所有軍人的後勤保障服務,把他理解為軍隊的大總管。
-
6 # 國平軍史
聯勤保障部隊,其全稱為“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作為一支獨立於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以及戰略支援部隊的部隊,是2016年9月13日成立,屬於軍委直屬的實施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部隊。
目前,又稱為“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勤保障部隊”,其級別為副戰區級大單位,總部設定在有“九省通衢”之稱的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的武漢,以此為中心,可以達到全國任何一個地方,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
聯勤保障部隊,儘管是一支軍中的部隊,但卻不是一個獨立的軍種,只能說是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重要補充部分,組建聯勤保障基地和聯勤保障中心,目的就是為國防建設和軍改服務的。
由於聯勤保障部隊的成立,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就不再保留一個軍種一個後勤部的模式了,央視軍事頻道節目中曾經披露,聯勤保障部隊的成立,就是為了區域性戰爭做準備,此話真的意味深長。
-
7 # 73神牛
我父親是58年入伍的老兵,他在部隊幹了一輩子,退休以後最喜歡看的就是新聞聯播和軍事節目。
一,大家都知道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五大兵種
1.海軍
二,那麼聯勤保障部隊是什麼性質的部隊
聯勤保障部隊不是獨立兵種,全稱是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又稱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勤保障部隊。是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的實施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部隊,為副戰區級大單位。其於2016年9月13日成立,總部機關位於武漢,以武漢聯勤保障基地為建制領導,下屬無錫、桂林、西寧、瀋陽、鄭州5個聯勤保障中心。聯勤是指諸軍兵種在統一領導下,按統一的制度和標準聯合組織實施保障的後勤。軍隊後勤保障體制的一種型別。通常在戰略、戰役範圍內實行。實行聯勤,旨在統一調動和使用後勤力量,就近、就便、就快地保障聯合作戰部隊的需要,避免諸軍兵種間的機構重設、設施重建及物資倒流等問題。三,那麼軍改後,後勤部與聯勤保障部隊有什麼關係呢?
軍委後勤保障部(後勤部)不直接接觸部隊,而是負責頂層的籌劃設計,專門進行聯戰聯訓聯保的課題研究,統管全軍後勤保障建設,包括軍需、軍交、財務、油料和衛生勤務等等;軍委聯勤保障部隊主要負責部隊的管理、教育和建設等方面工作。這樣,一來分工明確利用管理和工作;二來防止權力集中產生作風方面問題。聯勤保障部隊不是一個兵種,而是為了優化和整合後勤保障和管理,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作戰能力而成立的部隊。這樣他可以為陸海空三軍綜合服務,所以他也是目前一個很重要的部隊。 -
8 # 木子知兵史
聯勤保障部隊不是單一的兵種。
聯勤保障部隊直屬於中央軍事委員會,主要由“一基地、五中心”組成。一基地指的是武漢聯勤保障基地,五中心指的是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桂林聯勤保障中心、西寧聯勤保障中心、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鄭州聯勤保障中心,以及解放軍部分軍隊醫院。這五個聯勤保障中心正好分佈在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戰區內,等於每個戰區都有自己的聯勤保障中心。
聯勤保障部隊的級別。聯勤保障部隊不是單一的兵種,但是級別不低,在體制上與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平行,為副戰區級單位,聯勤保障部隊現任司令是李勇空軍中將,原職務是中部戰區副參謀長。政委是徐忠波中將,原職務是西部戰區陸軍政委。武漢聯勤保障基地司令員是李士生少將,原職務是總後勤部武漢後方基地司令員。政委是殷志紅少將,原職務是軍事醫學科學院政委。無錫聯勤保障中心主任是侯志平大校,政委是高汛大校。
桂林聯勤保障中心主任是任延兵大校,政委是張平駿大校。西寧聯勤保障中心主任是錢紀源少將。瀋陽聯勤保障中心主任是杜德印大校, 政委是黃天信大校。鄭州聯勤保障中心主任是賈全林大校,政委是劉向東大校。
所以說,聯勤保障部隊只是中國後勤保障體系中的一部分,不是單一兵種。
回覆列表
聯勤保障部隊不是軍種,軍種部隊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最新的軍種還有戰略支援部隊!
聯勤保障部隊的歷史沿革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到後來的各大軍區後勤部,到解放軍成立四總部,改成聯勤部,主要考慮三軍聯勤保障。現在的聯勤保障部隊是2016年軍改成立,習主席親自授旗的一支新的聯勤保障部隊,隸屬於中央軍委,總部在武漢,下轄瀋陽、無錫、桂林、鄭州、西寧聯保中心,對應五大戰區的聯勤保障工作。我曾在瀋陽聯保中心工作過,聯勤保障部隊主要以醫院、倉庫為主體,加以軍代處、房管局、療養院、幹休所(已劃出)等保障單元,平時獨立管理訓練,戰時配合戰區部隊作戰,聯勤保障部隊沒有單獨作戰能力,所以,不是軍兵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