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常”這句話可以從二方面解釋。一是從修仙方面解釋;二是解釋萬物的起源與執行之理。下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只是道德經比較難懂,有一種玄學的味道!因此來說,常道,常名具有一定的深意。他提出“道”,同時提示我們,不可執著道是一般永遠不變的恆道。接著又強調,不可執著“名”相而尋道,也沒有永恆的“名”,如法國革命先烈追求的“名”,在今天許多人看來也是不理解的。其次,便說到形而上道與形而下萬有“名器”的關係,“名是道的外相”,是有無相生,綿綿不斷的。因此,在形而下(名)的情況下而要體認形而上之“道”,必須從常無的境界中去體認它的本源和本體,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名”。如要更透徹精闢,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因此來說,他們之間的關係只能用很玄幻來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常”這句話可以從二方面解釋。一是從修仙方面解釋;二是解釋萬物的起源與執行之理。下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只是道德經比較難懂,有一種玄學的味道!因此來說,常道,常名具有一定的深意。他提出“道”,同時提示我們,不可執著道是一般永遠不變的恆道。接著又強調,不可執著“名”相而尋道,也沒有永恆的“名”,如法國革命先烈追求的“名”,在今天許多人看來也是不理解的。其次,便說到形而上道與形而下萬有“名器”的關係,“名是道的外相”,是有無相生,綿綿不斷的。因此,在形而下(名)的情況下而要體認形而上之“道”,必須從常無的境界中去體認它的本源和本體,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名”。如要更透徹精闢,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因此來說,他們之間的關係只能用很玄幻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