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色空兒
-
2 # 地震博士
地震次生災害指,強烈地震發生後,自然以及社會原有的狀態被破壞,造成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如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8.0級地震),海嘯、水災、瘟疫(2004年12月26日印尼9.0級大地震),火災(1906年4月18日美國舊金山8.3級大地震),爆炸,毒氣洩漏,放射性物質擴散(2011年3月11日本9.0級大地震)對生命產生威脅等一系列的因地震引起的災害,統稱為地震次生災害。地震次生災害按其成因,種類一般分為火災、毒氣汙染、細菌汙染等。其中火災是次生災害中最常見、最嚴重的。
“地震時保持冷靜,地震後走到戶外”是國際上地震自救的通用基調。自救的防範目標要十分明確:應針對落頂和嗆悶採取措施,切勿因躲避一般落物的襲擊而干擾自己的動作。一句話,寧可受傷不要喪命。科學應對地震災害,切記自救的四大法寶。震時應沉著冷靜,臨震不亂,就近躲避。大地震時不要急,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s,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人多先找藏身處,遠離危險區。注意躲避在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最好選擇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進行避震,如承重牆角、炕沿下或低矮、堅固的傢俱邊;堅固的桌子下(旁)或床下(旁)等。
-
3 # 蘇菲的日本
題主提到日本的“311大地震”引起海嘯和核洩漏事件,確實讓人不寒而慄。地震引發的次災害很多啦,樓上已經有人列舉過了,不過我覺得地震引發的災害還跟地域有關。
1.發達的城市
較為發達的城市較少因為電器短路而引發火災,因為在地震給城市造成重大創傷後,我們的城市化得到迅速的更新,家裡的開關、家用電器等都已經具備了自動斷電功能,還有總閘的跳閘功能。不只火災,在煤氣、水管道等方面,現代的物業管理還是做得蠻先進的,電力、水利、煤氣公司都會經常檢視居民家裡的相關裝置安全。但是,短期的停水、停電、停煤氣是肯定會發生的。
2.臨海地區
容易引發海嘯,日本的福島地震就是個例子,本來日本的建築都比較抗震,但是海嘯襲來造成太多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特殊地域的“餘震”
“餘震”是隻大地震之後接連不斷的小地震,現在網路也用來指地震引發的諸如工業氣體的洩露等,福島核電站的洩露就是該地區的“餘震”了。
那麼,如何保護自己呢?由於日本作為地震多發國,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先進,我就列舉一下吧。
1.在震前參加防災演習
日本幾乎隔三差五來個小震,不震都覺得不習慣。東京都內有很多防災館會教來訪者如何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學校也會組織師生去參加,館內對地震的模擬還是比較真實的。而且還有放映《地震毀滅東京》的電影,給人感覺真的玩完了一樣。所以,有時間有條件的話去參加相關的培訓可以增加防災意識。學校、企業也會經常進行防災演習,地震發生後,群體可以有序前往避難場所。
↓(防災館的滅火器使用培訓)
2.瞭解附近避難場所位置
避難所通常為體育館、學校等地方,平時要留意避難所的方位和路線,不要只記住目標建築,因為地震的時候如果目標建築倒塌了,就容易找不到。地震發生後,要跟家人迅速前往避難所,並聽從指揮者指揮。
↓(日本的體育館、學校等公共場所的防震等級高,震時成為臨時避難所)
3.預備好防災用具
防災用具有成套售賣的,套裝裡包含了安全帽、保溫薄毯、創可貼、手電筒等,具體的可參照下圖。套裝中還包含一部分救災用品,比如繩子、手套、小鐵楸,方便解救他人。另外,備些食品和水也很重要,比較推薦巧克力,因為熱量高。家中有嬰兒的情況,要給嬰兒準備食物,有病患人員的話備好藥品。防災用具要放在門口,或者是比較容易拿到的地方。
↓(防災用具套裝)
4.家中常備防災手冊
東京都內,每戶人家都會收到黃色封皮的小冊子,網上也有電子版的。拿到防災手冊後要和家人仔細研讀其中的細節,因為這些知識在關鍵時刻是可以救命的。最好放在防災用具包裡,這樣到了避難場所也可以使用。
↓(東京防災手冊)
Tips:有心的童鞋可以打包好私人用品
一些重要的證件、合同、存款證明、貴重首飾等,這些東西跟生命比起來次重要,關鍵時刻還是先逃命,來得及的話再把這些帶上哦。
回覆列表
地震會間接引起火災、水災、毒氣洩漏、疫病蔓延、海嘯等,稱為地震的次生災害。例如:地震時電器短路引燃煤氣、汽油等會引發火災;水庫大壩、江河堤岸倒塌或震裂會引起水災;公路、鐵路、機場被地震摧毀會造成交通中斷;通訊設施、網際網路絡被地震破壞會造成資訊災難;化工廠管道、貯存裝置遭到破壞會形成有毒物質洩漏、蔓延,危及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城市中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廠、水廠、煤氣廠和各種管線被破壞會造成大面積停水、停電、停氣;衛生狀況的惡化還能造成疫病流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