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最早的中國》其實是一部書的名字,這本書的作者是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考古學家許宏,所謂最早的中國其實指的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廣域王權國家,同時也是中國歷史進入文明的開始

    眾所周知,中國有大量的史書記載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朝代是夏朝,比如說《史記》,是從《五帝本紀》開始記載的,甚至比夏朝還要早幾百年,但由於是文獻的記載,缺乏考古證據的支援,自從20世紀初被以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派學者懷疑以來,直到現在,仍然有部分學者懷疑夏朝的存在。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國外的考古學傳入中國,國內開始了一系列的考古研究,由於國內文物古蹟眾多,所以考古學的發展突飛猛進,以考古方式發掘了數不清的遺址,對於中國的第一個朝代是不是夏朝,一直都有爭議,而作為中國第一個朝代的都城,到底是二里頭遺址還是陶寺遺址,其實也有過爭議。

    二里頭遺址

    認定誰才是“最早的中國”是從考古的角度來進行的,因此比較二里頭與陶寺也是從考古來進行研究的,下面分別以五個角度來比較兩者的區別:

    一、存在的年代比較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位於黃河以南,根據其文化特性,二里頭被分為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為了準確檢測二里頭遺址存在的時間,根據商夏周斷代工程的學術課題,在1984~1991年期間先後對四期遺址中的9個樣本進行了碳14測年檢測,得到的資料如下:

    第一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880~前1640年

    第二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740~前1590年

    第三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610~前1555年

    第四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560~前1520年

    資料來源為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之一《新砦 二里頭 二里岡文化考古年代序列的建立與完善》,整個二里頭遺址的延續時間為公元前1880年~1520年,如果再對比之前的三次碳14測年資料,再除掉一些誤差較大的樣本,得出二里頭最終的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100~前1300年左右

    二里頭遺址分佈區

    陶寺遺址位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位於黃河以北,陶寺遺址分為早、中、晚期,根據包括碳14測年技術在內的多種科學方法,得到陶寺遺址的絕對年代為公元前2400年~前1900年

    從絕對年代上的比較,陶封遺址的崛起時間明顯比二里頭遺址早了300年左右,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資料,認定夏朝起止時間在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對比兩者的存在時間,可以得出陶寺遺址在夏朝建立前300年就開始崛起了,而二里頭遺址幾乎與夏朝同時建立,並且貫穿了整個夏朝,直到夏朝滅亡後,還存在了300年時間。

    從時間上看,陶寺遺址應當在五帝時期,而二里頭遺址應當在夏朝與商朝

    陶寺遺址觀象臺

    二、規模比較

    二里頭文化介於龍山文化與二里崗文化之間,主要集中分佈於河南省的中西部,向北最遠一直到達山西省中間,向南最遠到達湖北省北部,長江流域與漢江流域一帶,向東最遠到達河南開封、蘭考一帶,向西最遠到達河南商州地區,其文化分佈範圍最大達到了直徑200公里,全國共發現二里頭文化遺址有250處之多。

    二里頭文化核心遺址二里頭遺址總佔地面積約4.56平方公里,東西長約2400米,南北寬約1900米,自1959年開始發掘以來,累計發掘面積達到4萬平方米,發現了大面積的宮殿建築群和宮城城垣,其中宮殿區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

    陶寺遺址平面圖

    二里頭遺址還發掘了縱橫交錯的道路遺蹟、大型青銅冶鑄作坊遺址1處、綠松石器製造作坊1處、製陶遺址、制骨遺址、祭祀遺址、中小型墓葬400多座,還有大量的中小型房址、水井、灰坑、陶器、石器、玉器、青銅器等文物出土。

    陶寺遺址屬於龍山文化型別,並且是龍山文化遺址中最大的一處遺址,主要分佈於山西省南部,遺址總佔地面積為3平方公里,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寬約1500米,小於二里頭遺址總面積,陶寺宮城面積給13萬平方米,大於二里頭遺址的宮城區。

    陶寺遺址除了宮殿區之外,還出土了3萬平方米的大型墓葬區1300多座,此外還有城牆、民居、宗教建築、道路、水井、陶窯、灰坑以及半地穴式房屋,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樂器、木器等文物。

    二里頭出土的銅爵

    從規模上來比較,二里頭既是文化,又是遺址,而陶寺則屬於龍山文化下屬的陶寺型別,龍山文化有很多型別,陶寺只是其中之一,文化是根據出土文物及建築所表現出來的文化相似性把不同地域的遺址歸結為同一文化,而遺址歸屬於文化的一種,二里頭文化有方圓200公里,而陶寺遺址只有3平方公里,從這個角度來看,二里頭與陶寺不是一個級別的,二里頭高了陶寺一個級別

    陶寺遺址與二里頭文化下屬的二里頭遺址相比的話,是差不多的規模,二里頭遺址佔地面積大於陶寺遺址,但是陶寺宮殿區佔地面積大於二里頭宮殿區,這就是兩者之間的規模比較。

    三、兩個遺址特色的比較

    二里頭遺址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最早的城市幹道網。

    2、有最早的中軸線佈局的宮殿建築區。

    3、有最早的青銅禮器出土。

    4、有最早的青銅器作坊出土。

    5、有最早的綠松石作坊出土。

    6、有最早使用雙輪車的證據。

    二里頭出土的綠松石龍

    陶寺遺址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現了最為古老的文字。

    2、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樂器鼉鼓和特磬,其中銅鈴是中國最早的金屬樂器。

    3、發現了最早的龍圖騰。

    4、發現了黃河流域最大的墓葬群。

    5、發現了最古老的觀象臺。

    6、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建築材料板瓦。

    比較兩個遺址的特點,你會發現:二里頭遺址已經進入了青銅時代,不僅僅發現了青銅文物,還發現了製造青銅器的作坊,說明二里頭人有了製作青銅器的條件與技術,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包括兵器、禮器、樂器、裝飾品、工具用品等,比如飲酒用的青銅爵,還有作為武器用的戈與鏃。

    唯一遺憾的是二里頭沒有發現文字,而陶寺遺址雖然發現了青銅鈴這樣的小型樂器,但沒有發現專業的青銅作坊,出土的青銅器也是比較小而且非常粗糙,說明陶寺剛剛進入青銅器的萌芽狀態,陶寺雖然發現了文字,但只有簡單的2個字而已,有人認為其中一個字是堯,但是並不確定,仍然有爭議。

    陶寺出土的文字

    兩者相同的就是都具備了城市的功能,城市都有分工明顯的宮殿區、城牆區、祭祀區、居住區,從文明的角度來看,二里頭遺址的文明程度高於陶寺,主要體現在出土文物的製造工藝,畢竟二里頭遺址比陶寺遺址晚了幾百年。

    四、文化影響力的比較

    二里頭遺址的文化影響力是遠超陶寺遺址的,這種影響力體現在文化的傳播上,具備二里頭特色的文物可以憑藉二里頭的影響力向四處擴散,而陶寺遺址做不到這一點,這種擴散不僅僅是文化的擴散,其背後就是二里頭統治利用自身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優勢來擴散的,這很好理解,比如漢朝打敗匈奴開通絲綢之路,這就是一種對外擴散,就會把漢朝的用品傳播到世界各地,就能在遙遠的歐洲發現漢朝的瓷器與絲綢。

    陶寺出土的陶盤

    舉個例子,在內蒙古敖漢旗大甸子遺址夏家店下層文化墓地出土了兩種不同風格的陶器,一種是以筒腹鬲和彩繪陶器為代表的本地土著文化風格的陶器,另一種是以二里頭文化密切相關的陶爵、盉、鬹等風格的陶器,這裡離二里頭遺址中間隔了整個山西省,有數百公里的距離,為何二里頭風格的陶器會到內蒙古的大甸子遺址?

    要知道一個地區的文化是有當地鮮明的特色,不同地區就有不同的特色,除非是同一文化區,如果不同的文化區有同樣風格的文物,那就是文化的傳播,二里頭遺址有著強大的統治者,可以利用自身的軍事、經濟、政治優勢對外擴張,把二里頭文化向四面八方擴張,在長江下游的馬橋文化也出現了二里頭風格的陶器,有爵、鬹、觚等。

    陶寺遺址也有對外擴張風格的能力,比如在山東大汶口遺址能找到少數陶寺風格的陶器,還能在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地區的後紅山文化找到,並且數量還不多,地域也不及二里頭更遠,擴張能力明顯不如二里頭,說明陶寺的統治者不如二里頭強勢。

    二里頭出土的銅牌

    另外,陶寺和二里頭遺址同時存在了200多年,在這之後,陶寺開始衰弱了,而二里頭恰恰開始強大起來,這也能說明二里頭的崛起與陶寺的衰弱存在某種聯絡,這是從考古文化上來叛亂遺址的興衰。

    許宏在《最早的中國》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二里頭遺址是迄今為止所知中國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的都城。同時還有這樣的描述:

    以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最早的“中國”這一文明實體,顯現出東亞大陸人類發展史上史無前例的兩大特質。這兩大特質,可以用一點一面來概括,一點,是指其都邑中心的龐大化與複雜化,堪稱“華夏第一王都”,一面,是指其大範圍的文化輻射,形成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最早的強勢“核心文化”。

    因此,從考古角度來說,二里頭文化及遺址才是最早的中國,而陶寺遺址是比二里頭遺址更早的龍山文化之一,或者說陶寺正處於“最早的中國”的萌芽階段

  • 2 # Murongnanshan

    二里頭最新碳十四測年,只有第一層為夏晚期,二三四層均為商朝遺址,怎麼能說最早中國?考古是一門注重證據的嚴肅科學,某些學者為譁眾取寵,動不動就是啥啥啥,與老一輩科學家顧頡剛差太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oba手遊《虛榮》是一款怎樣的遊戲?與《王者榮耀》相比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