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裡有誰的夢2
-
2 # 老虎他爹
變傻倒不至於,但碎片化閱讀確與傳統閱讀不同。
首先,閱讀離不開氛圍與秩序。
所謂氛圍,就是文化的規定性,只有瞭解了這些規範,才可能更好地讀懂一本書。
所謂秩序,就是閱讀建立了一種秩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這是有高下之分的。所以才有“三染法”“曲徑通幽”“移步換景”之類的寫法,如果亂了次序,就不能算是好的作品。
要把握一本書的氛圍與秩序,除了教育之外,還要個體去品,只有積累足夠,才能有所感受。正如蘇東坡所說:“梅止於酸,鹽止於鹹,而美在酸鹹之外。”
可以質疑這個氛圍與秩序中其實包含著某種暴力與荒謬,但這是印刷文化的基石——閱讀是一種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技術,正是印刷文化的存在,所以孩子必須要上學,而為了讓孩子上學,成人就要將成人世界的一部分掩蓋起來,以讓孩子產生神秘感,從而可以號令孩子。所以在中世紀時,兒童與成人是沒有區別的,成人做·愛也不揹著兒童。但印刷文化終結了這種混沌不分的狀態。
其次,碎片化的優點在於平等。
碎片化閱讀的優點在於推翻了傳統閱讀的差序與不平等,碎片化不承認文字之後還有什麼氛圍與秩序,在碎片化的世界中,沒有形而上,難以理解的東西乾脆不讀,人們只讀看得懂的東西。
如果說傳統閱讀的核心價值在意義,那麼碎片化閱讀的核心價值就在有趣與實用——畢竟一美元在哪裡都是一美元,而一個好笑話誰都能聽懂。
碎片化閱讀能通行,因為人類社會已告別閱讀文化時代,進入影像文化時代。
在影響文化時代中,沒有前後順序之說,也沒有氛圍。一個片子,大人、小孩都能看懂(雖然看懂的東西可能不一樣),不需要誰來講解。
經過影視文化的培訓班,那麼每個現代人都對碎片化的閱讀高度熟悉,碎片化比較輕鬆,不給人以壓力,沒有居高臨下,也不裝深度。
其三,人類正在兒童化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也就意識到了,這是波茲曼《童年的誕生》中的觀點。
波茲曼認為,隨著閱讀文化的消逝,人類的童年也將消逝,未來可能不再有學校,我們的社會又會像中世紀那樣,成人與兒童沒區分。
波茲曼對此持比較開放的態度:他追念閱讀文化的精彩,但也承認歷史潮流無法阻擋,也許影像文化時代也很好,不必站在今天的立場去批評它,這種批評可能是反動且錯誤的。
從個人體驗來說,深入閱讀確實能給人帶來深層的快感,但也沒必要一味指責碎片化閱讀。說實話,我見過很多信誓旦旦咒罵碎片化閱讀的學者,其實他們書讀得遠沒有作秀的水平高。
-
3 # 令狐七八酒
它讓人們逐漸喪失思考習慣、削弱思考能力。 碎片化閱讀,讓人們在短時間內分散閱讀不同領域、相差甚遠的段落,實際上閱讀之後,腦子裡不會留下深刻印象,讀了和沒讀一樣。 而且,碎片化閱讀就是直接把飯端到你面前吃,不需要動手。由於有時間限制,為了快速消化,飯被剁成一小截一小截,沒有長句,沒有需要回味、理解,不需要運用其它知識儲備。於是,人們沒有經過思考,便以為自己獲得了很多知識點,實則毫無所得。時間一長,腦子不動,你也懂得,會生鏽。
回覆列表
現代社會碎片化資訊內容多,各種的內容充斥著你的視野,你總是在不斷的獲取更多的資訊,而很少進行思考,慢慢的,你就只是閱讀,慢慢變懶,不想思考,一有問題就找網路解決,不利於自己深度思考,不利於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不利於創新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