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唐王者歸來
-
2 # 小王子木有錢
歷史上漢民族的絆腳石(罪人)太多了,我就列舉一下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大太監吧。
1、趙高(秦)
公與元前210,秦始皇在巡邊途中,病死沙丘,趙高與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謀,秘不發喪,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更改詔書,賜長子扶蘇和蒙恬於死。回到咸陽後,立胡亥為二世皇帝,趙高任郎中令,常居宮中參與決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誅戮宗室、大臣,且專擅朝政。在扶不起的秦二世面前指鹿為馬,對不隨聲附和的大臣大開殺戒,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劉邦攻下武關,趙高與其婿閻樂等人密謀,乘二世在望夷宮齋戒之機,詐詔發兵圍宮,逼二世自殺,企圖篡位自立。因左右百官不從,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九月,趙高被子嬰用計殺於齋宮,夷三族。
2、張讓(東漢)
漢靈帝時的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十常侍他們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以至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佈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由於張讓率領十常侍,顛倒黑白除異已,捏造罪名殺朝臣,終於引起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不滿。張讓又先下手為強,誘殺何進,導致京師衛軍變亂,殺盡宮中幾千太監,張讓也走上絕路,投河自盡。
3、李輔國(唐)
李輔國 (704~762) 唐肅宗時當權宦官。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後改輔國,相貌奇醜無比。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返回京師後,被尊為太上皇。李輔國懷疑太上皇左右有擁護玄宗復位的陰謀。在上元元年的時候,他迫使迫太上皇遷居西內太極宮,而玄宗親信高力士等人則被貶謫或罷官。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玄宗憂鬱而死,肅宗也病危。張皇后謀殺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系。李輔國與另一宦官程元振同謀,擁立太子李豫,殺張皇后、越王李系。唐代宗繼位後,因念其擁立之功,冊封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李輔國終於實現了他的宰相夢。李輔國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對代宗皇帝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 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滿,但由於李輔國掌握軍權,代宗只得忍氣吞聲。就在這一年,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軍,準備除掉李輔國,唐代宗也陸續罷免了李輔國的職務,最終把他逐出了朝廷。不久,李輔國就被人刺殺身亡。
4、王振(明)
王振,明朝蔚州人士,略通經書,滿腹經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於是便自閹入宮。史稱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王振善於伺察人意。王振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統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十四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帝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殺(土木堡之變)。就是因為土木堡之變,明軍的軍事人才幾乎徹底覆滅。皇帝直轄的中央軍隊(三大營,神機營、三千營、五千營)被殲滅。同事土木堡之變導致勳貴子弟的大量死亡和流失,造成沒人可以代表武將集團在朝堂說話,成為明中後期武將地位低下和給文官壓著欺負的重要轉折點,也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5、劉瑾(明)
明正德年間,東宮的隨侍太監中,有八個太監號稱八虎,他們以劉瑾為首,為了巴結日後的新皇帝,每天都進一些奇特的玩具,還經常組織各式各樣的演出,各種體育活動,當時的東宮被人們戲稱為百戲場。孝宗去世後,十五歲的武宗即位,改明年為正德元年,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但這並沒有把他從玩樂中拉出來,而是在劉瑾的引導下,玩得越來越離譜。而劉瑾自己則趁機專擅朝政,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後來人們依據的劉瑾被殺後抄出的家產數字(明嘉靖時人陳洪謨的《繼世紀聞》,即黃金1205.78萬兩,白銀2.59億兩),按這個計算,光是白銀一項,劉瑾的家產超過當時明朝國庫存銀六倍。不過劉瑾也是太監中著名的改革家,在對明朝的經濟(減輕農民賦稅)、吏治、軍事都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不過過大於功(大很多),所以最後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壞太監之一。
6、魏忠賢(明)
魏忠賢北直隸肅寧人,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平心而論,魏忠賢有著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是明朝的滅亡歸根結底亡於東林黨。明熹宗在臨死前曾專門叮囑他的弟弟朱由檢(後來的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可見而言,魏忠賢還是有一定能力的,還是在內心維護這個國家的,這個可以從後來的魏忠賢在世時後金被死死的釘在東北,而天下也沒有那麼多的農民起義。而東林黨卻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讓皇帝收工商稅,每當皇帝說沒錢要徵稅的時候,他們就會說“朝廷焉能與民爭利”之類的屁話。在魏忠賢倒臺以後,繼續爭權奪利,挖著大明的根基。以至於崇禎在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後,徹底的崩潰了。(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說,暫且把魏忠賢列在這裡吧)
7、安德海(清)
安德海清末宦官,直隸南皮人。他在八九歲時淨身,進宮後在咸豐帝身邊為御前太監。由於安德海聰明伶俐,善於奉承,他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和葉赫那拉杏貞的好感。1861年,咸豐帝臨終密詔,由其獨子載淳繼位,肅順等八臣攝政,並密令:“如那拉氏弄權,可除之”。但是安德海卻把遺詔密報那拉氏。咸豐死後,他充當那拉氏和恭親王的密使,奔走於熱河和北京間,使辛酉政變一舉成功。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後,慈禧成為了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的產物和他們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國進行了47年的罪惡統治。她的篡政和統治,使近代中國蒙受了無窮無盡的屈辱。(近代中國我想大家都瞭解的就不多說了)
回覆列表
要說歷史罪人,名氣最大的是秦始皇,其次就是諸葛亮。還有元朝的成吉思汗,清朝的康熙大帝。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窮兵黷武,不管百姓死活。盲目用武力一統天下。殊不知,國家集權程度越低,民族越多元化,人民身體越自由,精英思想越自由,文明程度就越高,生產力就越先進。人民安居越樂業,國家越繁榮穩定。反之,萬馬齊喑,死氣沉沉。文人沒有骨氣,男人沒有骨氣,人民怨聲載道,文明奄奄一息。近代最大的罪人就是袁世凱,甭拿他的功績說事,斯大林希特勒功績小嗎?大奸者,都是有大能耐的。中華名族近代史上,難得的走向民主的良機,因為袁世凱的帝王夢,而痛失。另外一個就是歷史罪人張學良。張學良的最大罪惡不是不抵抗。。。。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