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彭庶
-
2 # 寒鯤
在我們現代人的心中,“君主”二字只是封建時代的一個過時了的概念,“君主”以及“主公”、“恩主”、“皇帝”等稱謂僅僅是歷史教科書上的名詞罷了,頂多我們會用對“老闆”的印象來理解“君主”。但對於古人而言,“君主”二字絕非“老闆”、“僱主”所能輕易置換得了的,君臣之義是被視為天底下最高的道德倫理的。
本題正是沒有明白這一點古今語境的區別,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換言之,本題其實可以置換成“以有能力的高管A的才智,為什麼在家族企業老闆B死後,沒有取能力極差的B之子C而代之,反而要去幫助C?”,顯然,“ABC”之問,要比“劉備諸葛亮劉禪”之問要更貼近現代社會理念一些,大家會覺得,B取代C反而是一個對企業、對社會更負責更有效率的選擇。
但,相比於我們今日以效率、質量與價效比為核心的“市場法則”,以及以能者上、庸者下為核心的“民主追求”,以君臣之義為核心的封建倫理才是諸葛亮所處時代的最高道德標準。一旦諸葛亮舍此不顧,擅行廢立,那麼會有如下後果接踵而至。
諸葛亮放棄“君臣之義”這一精神支柱的同時,也便會對自己“自比管樂”的良將賢相理想產生釜底抽薪式的摧毀,那麼諸葛亮也便極有可能面臨精神崩潰的風險,甚至黑化為董卓、曹操之流,徹徹底底成為一個霸主權臣,而後者又恰恰是諸葛亮所鄙夷的。
諸葛亮會受到同樣相信君臣之義的蜀漢朝堂乃至天下人的道德批判,在自己沒有足夠軍事功績與政治威望的前提下,存在被其他野心家藉機搞臭,進而淪為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蜀漢國小力弱,經不起改朝換代的重大人事變動 ,諸葛亮即便貿然廢帝自立,也只會使得蜀漢陷入全面孤立無援的境地,反而為魏吳提供了聯手伐蜀的好時機,簡直就是自取滅亡。
劉家漢帝是蜀漢政權在屢經挫折之後唯一具備政治號召力的招牌性優勢,“興復漢室”的口號也需要一個劉姓皇帝的大前提。以諸葛亮的政治智商不會蠢到真去取劉自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進而把蜀漢政權拖入到全面劣勢的困局之中。
所以,即便不考慮諸葛亮本人的道德考量,單論其擅行篡代之後的政治利害,諸葛亮也絕不可能去走這一步險棋。
回覆列表
奸佞與賢人,總是有區別。劉備白帝城託孤,給了孔明兩種選擇,一是自立廢劉禪,二是立劉阿斗做鋪佐,這本身就是個局,擇一對不住劉備,擇二又扶不起的阿斗。劉備善能為關羽傾一國之力復仇,孔明也只能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只此一路不毀名望,無關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