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秋驕陽tt

    這個問題提的有意思。80年代高考,真的是一考定終身,而現在高考早已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了。這不,現在又開始強調職業教育了。

    而今的高考到底關係著什麼呢?我說不清,道不明。故才覺得友友提的問題提好,耐人尋味。

  • 2 # 隨遇而安OVaT

    本人是79年參加高考,親自體會到高考的難度,那時的孩子特別是農村的,能讀到高中畢業畢競是少數,參加高考還有一輪高考預選,最終能獲得高考資格的不到同齡人口的百分之十,這些參加高考的,錄取率非常低,468萬人報考,錄取28.4 萬人,錄取錄為6%,那時想要考上大學比現在能考上211大學還難,那時全班只有一個男生考上了,我就落選了,成了一輩子的遺憾。

    八十年代能考上大學,就相當能吃上“皇糧”,國家包分配,畢業出來就是國家幹部了。就是題主所說的“穿皮鞋,還是穿草鞋”的問題。那時就流傳一句說農村孩子考上大學的話: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識父和娘。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大部分的人都能讀書,現在大學錄取率是80%,大部分孩子都能上大學了,但上大學就不是說萬事大吉了,畢業後還是要靠實力競爭才有飯吃。現在傑出的人越來越多,竟爭力越來越強,就業也要靠實力竟爭。

    我覺得,人不管處在什麼年代,無論有上過大學或沒上過大學,只要你努力進取,勤勞肯幹,總會有飯吃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 3 # 淳午8231819413185

    解答題目之前,我們還是先來談一談80年代高考,為什麼會關係到“穿皮鞋和穿草鞋”的問題。

    因為,80年代國家開辦的大學有限,更沒有民辦大學和各種職業學校的說法;同時,也沒有外出打工的說法。

    當時,如果農村的孩子不想“穿草鞋”,而想“穿皮鞋”,就得努力學習。能遠離莊稼漢穿草鞋,像工作人員一樣穿上皮鞋,孩子唯有一條出路,那就是高考。

    當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張嘴就會對孩子說,今後不想穿草鞋,就得好好的讀書。那年月的草鞋,真的是用稻草和棕樹上的棕絲來做成的。農村大部分人都穿自己編織的草鞋,犁田打耙時脫、穿方便。

    那時間的皮鞋是一個特定名稱,更是奢侈品,一般人是穿不上皮鞋的。當年,如果村子裡突然來了幾個腳穿皮鞋、身穿中山制服、頭上戴著一頂鑲有“為人民服務”的草帽的人,村民就像看西洋鏡似的,往他們身上東瞅瞅、西望望。心裡對他們羨慕不已,“嘖嘖”之聲不絕於耳。

    不光家長對這身穿戴羨慕,就連七、八十歲的老人和孩子,都喜歡得不得了。這幾個人在村子裡走到哪裡,人們就齊刷刷的跟到哪裡。在這種環境影響之下,家長訓導孩子的時候,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說:要想穿皮鞋,就必須考取大學!

    然而,如今不同了,各個省市都開辦了各類大學;在國家的允許下,民辦大學也多如牛毛。在大學數不勝數的今天,高考的錄取率也越來越高。老人和孩子曾經羨慕和嚮往大學的激情,也因此而減少。如今,讀大學再也不是件稀奇的事了。

    再說,現在的“皮鞋”和“草鞋”,與高考也掛不上號了,任何人都可以穿上皮鞋了。在這當中,反而有養生的人惦念起,人們過去嫌棄的草鞋來。養生的人說,大熱天穿上草鞋透氣,腳底板還可以與草楞子摩擦,能按摩面板。

    想想人們曾經羨慕的“皮鞋”和遭嫌的“草鞋”,如今卻遭到了人們不同的對待。皮鞋不再受一些人的喜歡,說穿皮鞋不透氣,會受皮子的束縛,惹上了腳氣不說,還受鞋梆子的管制,穿上了皮鞋不自由。

    除了養生的人偶爾穿草鞋以外,有部分人就喜歡穿各種各樣的鞋子了。因為現在的鞋子多樣化,不規定一個款式和質量,自己穿上合腳就行;於是,在大街小巷就可以看見人們穿著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鞋子,盡情在各自的道路上自由穿行。

    因此,“穿皮鞋”和“穿草鞋”的關係,已經成為過去;同時,也鑄就了一段歷史。而如今,鞋子的樣式林林總總,只要人們穿上之後,能行走自如就行了。但“穿皮鞋”和“穿草鞋”的記憶,會永存在我的心際間!

  • 4 # 吉祥如意

    世界在變化,中國的變化更是翻天覆地。同樣是高考,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高考確實關係到人生命運的大轉折。正象題目中所說的事關每個考生是“穿皮鞋還是穿草鞋”,也就是考上大學者也就意味著告別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艱苦的農村生活,能夠過上體面的有尊嚴的,人人嚮往的城市人們的生活。

    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大學招生由過去的培養精英人物的模式,繼而轉向提高大多數人的綜合文化知識素質,為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的發展培養適用人才,應該說是一種進步,同時也滿足了大多數人上大學的願望。

    現在的高考既是選拔精英人才,也是為了圓普通人上大學的夢。根據每個考生的分數來決定個人所向往的大學和專業,與上世紀的八十年代高考相比,已經淡化了穿皮鞋、穿草鞋的界限。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向前推進,無論是城鄉的高中畢業學生,大家的起點應該說是差不多。這裡主要強調的是物質生活水平的縮小,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考上大學與提前進入到工作崗位,都是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改變個人的生存環境。究竟誰能笑到最後,確實說還不一定。

    現在的學生考大學與過去學生們考大學已經減輕了不少壓力。錄取人數的逐年增加,相對而言上大學的機會也是水漲船高。學生只要把個人在中小學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能夠舉一反三,考上大學應該不成問題。

    至於大學畢業後,每個畢業生的發展究竟如何?也就是事關個人是穿皮鞋還是穿草鞋,取決於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和所遇到的機遇。機會來了能夠順勢而為,無論是做人、當官還是做生意,成為人們所羨慕的物件,成為穿皮鞋者也不是不可能的。

  • 5 # 流浪者武先生

    80年代出生的人, 我們還沒出生的時候,大家都說人多力量大。 我們一出生的時候,才發現自個是多餘的,差點沒被大罰單活活掐死。 80年代出生的人, 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 當我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 80年代出生的人, 我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份餓不死人的工作做。 80年代出生的人, 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 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 80年代出生的人, 當我們稚嫩年少的時候,被譽為“跨世紀的接班人”。 當我們長大成人的時候,被罵作“垮掉的一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朴槿惠將回家鄉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