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和人類的聽覺的感知範圍是不一樣的。
地震發生時,震源發出聲波的波長較長,人耳感知不到這種聲波,所以將其稱為次聲波。有部分動物的聽覺閾值剛好涵蓋這部分波長,所以它們能夠聽見。這種聲音在它們聽來也許很吵鬧,很煩人,所以都表現出一些反常舉動,比如狗突然跳起來汪汪叫什麼的,這種感覺可能和咱們聽指甲刮黑板的聲音一樣難受。
至於聲波的感知範圍的形成,這個可能和進化有關。對於一些動物來說,特定的環境的篩選使他們進化出更強大的聽覺或嗅覺。而人類的祖先進化了優秀的視覺能力,嗅覺和聽覺則馬馬虎虎。這些進化方向可能與環境有關,也有可能僅僅是基因漂變的結果。
並且,沒有動物能預先感知地震。
只是一部分動物能夠在可感地震發生前更敏感的感知到其他物理量(諸如地磁等)的變化,然後發生騷動——這些物理量同樣可以被儀器感知,但是我們不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作為地震評估指標,也不知道這些物理量具體的變化率怎麼對應地震……
目前無法借鑑。因為現有的資料不能夠建立“某種動物的表現—在XX時間內發生地震”的邏輯對映。
你不能因為養的一窩耗子打滾抽筋一下就讓半個城市的人睡馬路上——中科院門口拎著耗子堵門號稱自己能測地震的,大部分是打算讓大家這麼做的。
轉自知乎使用者:死螳螂
動物和人類的聽覺的感知範圍是不一樣的。
地震發生時,震源發出聲波的波長較長,人耳感知不到這種聲波,所以將其稱為次聲波。有部分動物的聽覺閾值剛好涵蓋這部分波長,所以它們能夠聽見。這種聲音在它們聽來也許很吵鬧,很煩人,所以都表現出一些反常舉動,比如狗突然跳起來汪汪叫什麼的,這種感覺可能和咱們聽指甲刮黑板的聲音一樣難受。
至於聲波的感知範圍的形成,這個可能和進化有關。對於一些動物來說,特定的環境的篩選使他們進化出更強大的聽覺或嗅覺。而人類的祖先進化了優秀的視覺能力,嗅覺和聽覺則馬馬虎虎。這些進化方向可能與環境有關,也有可能僅僅是基因漂變的結果。
並且,沒有動物能預先感知地震。
只是一部分動物能夠在可感地震發生前更敏感的感知到其他物理量(諸如地磁等)的變化,然後發生騷動——這些物理量同樣可以被儀器感知,但是我們不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作為地震評估指標,也不知道這些物理量具體的變化率怎麼對應地震……
目前無法借鑑。因為現有的資料不能夠建立“某種動物的表現—在XX時間內發生地震”的邏輯對映。
你不能因為養的一窩耗子打滾抽筋一下就讓半個城市的人睡馬路上——中科院門口拎著耗子堵門號稱自己能測地震的,大部分是打算讓大家這麼做的。
轉自知乎使用者:死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