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業餘愛好,長期跑步,比如每個星期堅持跑3次。或者長期練習搏擊(mma,散打,泰拳),一個星期練3次,每次一個小時。哪個減脂塑形更有效果?
回覆列表
-
1 # 御行健身
-
2 # 爸爸的1爸爸叫爺爺1
搏擊和健身房擼鐵,跑步,我都玩了一遍,搏擊運動,個人覺得對女人效果最好,全是綜合性的運動,不會像跑步一樣導致乳房下垂,面板鬆垮,擼鐵和跑步結合也可以,更適合男人,個人覺得,搏擊一般不控制飲食,運動量大,擼鐵跑步控制飲食,顯得肌肉更分明,
-
3 # 武道百科
我個人認為,搏擊的塑形效果要比跑步好,跑步是有氧運動,可以鍛鍊心肺功能,減脂!但塑形需要力量訓練,現在搏擊訓練是一項非常複雜科學的運動,裡面有有氧,無氧,體適能,力量訓練,包括營養學!
-
4 # 寶馬63343284
都有效果,那個更好得看平時吃的什麼,吃多少。相同的情況長期跑步的會好一些,還有沒說跑多少公里和時間。都是一小時左右還是跑步好。
長期堅持長跑或者搏擊的人,體形都會傾向於苗條與精幹。也就是說,這兩種運動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減脂效果。
顯然,許多減肥者不滿足這樣的答案,一定要在兩者間再比個高低。那麼,我們不妨就再細說一下。
運動耗能有差別嗎?一小時的有氧搏擊操課程,運動耗能約在600千卡左右,這和跑步一小時的運動耗能差不多。不過,據此論斷兩者減肥效果一樣,就過於武斷了。減肥效果的好壞,可不是做數學題,複雜著呢!
比如,同樣是搏擊訓練,自己練、上搏擊課、跟著教練練習、和搭檔對抗性練習,其耗能水平是完全不同的。同樣,長跑時速度的快慢,造成的運動強度的不同,也會極大的影響實際的耗能水平。
因此,僅從大致的熱量消耗水平上來看,兩者並沒有多少差別。
但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人的長跑屬於連續進行的勻速跑(絕對的勻速是不可能的,大致如此)。
而搏擊訓練對於心肺的短時間衝擊非常大,因此呈現出分組訓練、間歇性的特點。比如在一組連續快速擊拳練習、或者一組連續踢腿動作後,鍛鍊者必須稍作休息,以平復一下運動心率和呼吸節奏。
這在對抗訓練中表現得更為明顯,短時間的激烈對抗練習後,雙方都會有“累得不行”的感覺,需要休息一下。因此,搏擊運動看起來並不是純粹的有氧運動,更像是“中低強度有氧運動”和“短時間的高強度間歇式的無氧運動”的混合,因此會有“氧債”產生,更有利於在運動結束後,在一段時間內保持較高的燃脂水平。
從運動感受來說,由於搏擊訓練產生的短時間心肺壓力更大,因此普通人是不可能連續揮拳或踢腿一小時的,而長跑一小時,大多數人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都可以做到。
(1)對抗性。
搏擊運動天然帶有“對抗”的性質。只要有對抗,運動強度就會因為有一個對手而被帶動起來,這當然會造成更大的運動強度,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當然,自己一個人做搏擊訓練(比如擊空拳)或者參加有氧搏擊操課程時,不會有對抗,這樣的訓練方式,更接近於普通的有氧運動。因此,想要效果好,那就找個對手一起練。
(2)對於肌肉力量的要求更高。
這主要體現在腰腹核心肌群的力量、臀腿部的力量,以及上肢的力量。其中,又以核心力量的要求最高。無論是擊拳、轉身、踢腿,都需要腰腹核心肌群發揮重要的帶動發力和穩定身體的作用。
(3)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協調性要求高。
在開始搏擊訓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拉伸。因為柔韌性在搏擊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著步伐移動、躲閃、發力效率,比如肩部的柔韌性會影響到出拳的速度、順暢感和出拳距離。當然柔韌性,也和靈活性、協調性高度相關。
當我們在練習搏擊時,發生用不上力、下盤不穩摔倒等情況時,其主因並不在於我們手臂或腿部的力量不夠,而是在柔韌、靈活、協調和核心肌群等方面出了問題。通過長期的搏擊訓練,這些都可以得到改善。
(1)長期以長跑鍛鍊為主的人,體形更傾向於削瘦、四肢修長,體態輕盈。在觀感上,有些長跑者甚至給人“過瘦”的感覺。簡單說,他們可以跑得更快,也更瘦,但卻不夠強壯。
(2)長期以搏擊訓練為主的人,尤其是以對抗性訓練為主的鍛鍊者,體形更為精幹、有力。在觀感上,他們明顯要比跑步者們更強壯。特別是一些專業的大重量級別的拳擊運動員,他們的體形和肌肉男幾乎沒什麼差別。不過要說明,搏擊運動員並不是單純每天揮拳,他們也需要進行大量的力量訓練。
如果是普通的搏擊訓練者,則體形更接近普羅大眾欣賞的型別:有一點肌肉、但不誇張,肌肉線條感好,體形比例勻稱,也不算瘦,恰到好處。
如果你想練出有一定肌肉飽滿度、不錯的肌肉線條感的身材,那麼建議更多地參加搏擊訓練。
不過,讓御行君好奇的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在長跑和搏擊之間“二選一”呢?減脂好也、塑形也好,運動效果的好壞,最終取決於鍛鍊者的努力(投入的運動量、訓練的質量如何等)。
根據自己的健身目標,設計一個更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才是更恰當的做法,而不是將希望寄託在某個單一的運動專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