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晴暖育兒寶典
-
2 # 遇見更好的遇見
對於這個說法我是不贊同的。
我家的孩子就是屬於誰也不怕的那種,家裡的老人就一直說,現在小的時候不管,長大了想管也管不了,家裡必須有個怕的人。孩子的爸爸呢,對於這個說法也深信不疑,也總會給我灌輸這種思想。
有一次我家孩子耍脾氣,說什麼也不聽,孩子的爸爸就給我說,你是當好人還是壞人,孩子不能一直這樣下去,我當時就給他急了,我說為什麼非要怕一個人,為什麼非要讓我當壞人。
我給他說, 在我看過的教育的書裡沒有這個觀念,我也不贊同這個觀念。我們可以慢慢地引導孩子,給孩子做朋友,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感受一下他的需求。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會有自己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變的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不再是小時候那樣,一切聽從大人們的安排。
我們做父母需要做的是多去感受,多去聆聽,尊重孩子。不溺愛,不放縱孩子的壞習慣,然後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父母的“權威”不是靠立規矩、強迫孩子服從來確立的。那樣樹權威,本質是成人恃強凌弱、以大欺小,可能會獲得孩子表面上的“順從”,卻會讓孩子在內心更鄙視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種子。
讀者來信:
尹老師:
我最近看了一本家庭教育的書,還是一個像您一樣的教育專家作序推薦的。雖然還沒看完,但是書上寫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已經讓我產生了很多疑問。比如書中提到的“父母要樹立必要的權威”,認為對孩子要“立規矩”,不能與孩子“抱平等理念”,等等,這些好像和您的觀念不太一樣。
父母的“權威”
不是靠立規矩、強迫孩子
很欣賞你的獨立思考精神,你沒有把書籍當作標準來不假思索地接納,沒有把“專家”當作權威去崇拜,而能夠對自己感覺有問題的觀點提出質疑,這真是令人讚賞。
每個人都需要這種思辨力與批判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開卷有益”。現在很多家長對一些所謂的專家和書籍盲目膜拜,對一些錯誤的觀點不加辨別地接納和吸收,使自己走了很多彎路,甚至是誤入歧途。
父母的“權威”不是靠立規矩、強迫孩子服從來確立的。那樣樹權威,本質是成人恃強凌弱、以大欺小,可能會獲得孩子表面上的“順從”,卻會讓孩子在內心更鄙視你,甚至埋下仇恨和怨毒的種子。
尊重孩子
給他與自己無異的自由
你說得很對,真正的權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 父母的“權威”會自然出現
尊重孩子,給他與自己無異的自由。當孩子從父母這裡獲得充分的愛,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當他遇到問題時,總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他自然會對父母表達出依戀和信賴——父母的“權威”就這樣出現了。
? 親子關係可比作國王和民眾的關係
當國王視民眾是和自己一樣的人,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帶路者、協調者的角色,他就會真誠地尊重民眾,民眾在這個國度裡就是“公民”,這樣的國王內心是強大的,他透過魅力讓人崇拜;當國王視民眾為低他一等的凡人,而自己則全知全能得像神,把自己凌駕於民眾之上,他就會透過貶低民眾來刻意樹立權威,民眾在這樣的國度裡就是“賤民”,這樣的國王內心其實極度羸弱,他透過強權讓人害怕和屈服。當民眾不堪忍受的時候,這個國王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
這說法可笑又可悲
說到這裡,你就知道,“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這種說法是多麼可笑又可悲,它是虛弱又不成熟的成年人簡單粗暴地對待兒童的一個說辭,一個藉口。
? 在家被尊重,在外才有尊嚴
我們希望孩子活得像“公民”,而不是“賤民”,就不要讓孩子在家中感覺自己是一個被統治者。在家庭中被尊重的人,到外面才有尊嚴。
? 孩子很難建立平等的心態
如果家庭中“一定要有個怕的人”,說明同時也有“不怕的人”,那麼孩子就很難建立平等的公民心態——他一方面是“怕的人”面前的臣子,另一方面是“不怕的人”面前的國王,既卑躬屈膝又頤指氣使。
? 導致孩子家裡家外兩個樣
這兩種身份會帶出去,帶到幼兒園,帶到學校,帶到工作單位,帶到社會上。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家裡家外兩個樣,或一方面膽小怕事,另一方面驕縱蠻橫。
希望我以上的回覆能解決你的迷茫,願你在育兒過程中始終保有清醒的頭腦,從你的來信中我相信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