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洛懶貓

    首先,我們要明白:皇帝代表的是權利,天命,正義,仁愛,等等所有道德制高點的化身。

    其次,既然是權利的制高點,自然不能和另一個人分權,否則怎麼彰顯自己的威儀?而且權利過大也容易滋生野心。權利的大小,取決於功勞的大小。功勞大,皇帝自然要賞賜,賞無可賞,封無可封,怎麼辦?總不能把帝位讓出來吧。

    再次,聲望好,或因軍功,或因仁愛,不管那個,都搶了皇帝這個制高點的存在的風頭,自然高興不起來。而且聲望高,若是惹得不高興,振臂一呼,起兵謀反,不僅不利於國家安定,還顯得皇帝無能無德。

    最後,忠心不是嘴上說的,人心隔肚皮,皇帝不能把軍國大事僅僅放在一張嘴的信任上,更多的還要看錶現。一個人手握重兵,用兵如神,道德楷模,親人與他一同在外,若是有一天,皇帝得罪了他,或者他或者他親人做了不得不反的事,那麼他就算是原本忠心耿耿,此時為了自己或者家人的生存,他也要謀反。

  • 2 # 怪俠1枝梅

    為什麼古代君王不能容忍強大的人?

    將這個問題分開來講,

    古代君王:即表示皇權(君權),

    強大的人:這裡我們將“強大的人”分為兩類

    1、來自外敵

    首先,來自外敵。這裡我們很好理解,外敵的強大極有可能的會影響到君王的領土、資源、統治權等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宋朝和清朝了吧。

    2、來自內部

    提到內部又可分為兩類,就是兵權與政權

    1)兵權,最好理解,試問那個君王會把大部分兵權交與他人,那不是等著造反麼。

    這裡提一下,古代兵權的代表物,

    虎符: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儲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併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

    皇帝持一半虎符,體現出皇帝對兵權的掌握。

    宋朝開始將調兵權與統兵權相分離制度,也是為了防止擁兵自重的可能。

    2)政權,說道政權方面,舉個典型的來說那就是“相權”對皇權的威脅。

    中國古代政治體制中,宰相制度居於核心地位,是連結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環節。丞相作為官稱,始於秦國,後來也被他國採用。秦朝的宰相仍沿襲統一前的叫法,稱“丞相”。秦朝開始實行一相制,也曾置左右丞相。

    實行丞相制度後,相權日漸強大。西漢初期,宰相的權力更是迅速膨脹。丞相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與當時的皇權基本上處於平等狀態。相權和皇權之間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由於相權的膨脹使皇權受到威脅,皇帝便想辦法制約相權,僅西漢初期到漢武帝時期的百餘年間,相權雖然很大,但宰相被殺的也達30多人。

    綜上所訴“強大的人”,不論來自內外,只要是對君王的“皇權(君權)”產生威脅,君王當然是無法容忍的。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大神輕噴。)

  • 3 # 留研

    自古以來,皇帝就是天子,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權力的化身,沒有權力就沒有一切!因此皇帝絕不容許功高蓋主的英雄出現,若萬一“功高蓋主”的人,若有篡權的野心,“皇帝”豈不是成為了階下囚?因此,皇帝對“功高蓋主”的人,心存戒備,千萬百計欲除之而後快。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留下來,後患無窮,必欲除之而後快,誰願意留下無窮的後患…

  • 4 # 求圖55

    這個問題貌似問的那些君王們表示很不服:

    二、坐江山時要殺、要留根,關鍵的時候用得上,如:岳飛蒙冤地球人都知道,到下任皇帝才平反,不是君王覺悟了,是金國又打來了,給岳飛平反後,岳家軍的小將們不只是感恩戴德,還拼了小命上陣殺敵;再看方孝儒,他爹是被朱元璋殺的,一平反,方孝儒同樣感恩戴德以死效忠。

    三、君王和英雄的區別:君王是犧牲英雄成就自己,英雄是犧牲自己成就君王。

    不是不容,只是不留隱患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素顏妝的王鷗,濃豔妝的王鷗,你喜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