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糖微微甜喲

    國外的教育方式很多不適合中國,但是有一條很適合,那就是跟孩子做朋友,朋友式教育還真管用的。特別是對於2-4歲叛逆期的兒童來說。

    首先儘管你是家長,但是孩子的心理他不是那麼想的,他會覺得你跟他一樣,只是長得大些而且,他也不覺得你走的路比他多,讀的書比他多,那麼我就順勢嘛,讓自己跟孩子做朋友,用朋友的口吻管教。比如:呀,你怎麼這樣做呢?一點也不可愛,我可是從來不這樣的,所以別人都誇我棒,我可不要跟一個做錯事情不改正的小朋友玩?(這招我屢試屢成功!我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都在一起,大的5、6歲,小的2、3歲,最小的5個月)

    所以說有時候小孩子很好管教的,只是我們作為父母站的太高,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就會越想越生氣,越想…

    其實只要心平氣和一個同齡的反問句,孩子立馬聽話。

  • 2 # 住在你心裡的老師1

    1.家長的配合成就了孩子的壞脾氣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的壞脾氣採取的是息事寧人的態度,以為滿足了孩子的願望就可以消除孩子的壞脾氣,導致孩子變得原來越挑剔,脾氣也越來越大,還學會了找各種藉口來“挾持”大人讓自己滿意。

    2.孩子缺乏情緒表達的出口

    孩子如果總是發脾氣,可能是因為他有被嬌慣的成分,但更可能是因為他內心真正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又沒有辦法去表達。他感到不被人理解和接納,產生了一種泛化的不滿情緒,只能藉助一個個具體的生活事件進行“間接”宣洩。

    3.孩子在模仿成人的情感表達方式。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情緒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其父母或主要撫養人的情緒調節能力也不好;一個習慣掐人的孩子,其母親往往在生氣的時候也會出現扭打孩子的情況;或者一個用嚴厲的方式禁止孩子講髒話的父母,自己急的時候也會冒出不文明的話語。

    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1.不要縱然寶寶的脾氣

    發現寶寶脾氣不好的時候,不要縱然寶寶的壞脾氣,即使他(她)在那裡哭叫不止。因為一次的縱然,寶寶就很有可能習慣這樣,而習慣有時候真的是一個可怕的東西,想戒掉都難。特別是爺爺奶奶的那種思想,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會懂,所以就各種辦法的滿足孩子的要求。

    2.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在寶寶脾氣不好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著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可以試著講寶寶關心的人和事物或是漫畫人物,讓他從不高興的事件走出來,即刻的進入到另一件感興趣的事情中,這樣小脾氣立馬就收斂啦。

    3.分析寶寶壞脾氣的原因

    在寶寶脾氣不好的時候,家長要分析一下為什麼寶寶會發脾氣,是因為家長的原因還是一些外在的因素造成的,如果是家長的原因,比如明明答應寶寶的事情,沒有做到,這個時候,就不要怪寶寶發脾氣啦。成人都會有小脾氣的,更何況是孩子。

    4.與寶寶交流溝通

    家長要與寶寶交流溝通,用寶寶能夠理解得了的語言來和寶寶交流。交流的時候儘量應用寶寶喜歡的動漫人物原型,遇到這樣的事情是怎麼處理的,讓寶寶有一個學習的榜樣,這樣寶寶就會不知不覺的向榜樣看齊,一點一點的進步的。

    5.避免暴力

    在寶寶脾氣不好的時候,家長不要對寶寶使用暴力,有損寶寶的身心健康。打了寶寶又怎樣,還不是痛在自己的心上。一次使用暴力了,那下次呢?還是暴力嗎?長期這樣孩子能健康的成長嗎?

    6.避免語言的訓斥

    寶寶脾氣不好的時候,家長不要用語言大聲的訓斥寶寶。寶寶的世界裡是純潔的,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不會因為你訓斥了,他的世界就會變了,再說了,你大聲的時候,或許寶寶的聲音還會比你大,不是誰的聲音大,誰就有理的,你得拿出具體的方法來改變寶寶的脾氣。

    7.適當的冷處理

    寶寶脾氣不好的時候,家長在交流溝通、轉移注意力各種方法都試過之後,還是沒有好的時候,可以試試冷處理。讓寶寶自己在那邊單獨的待一會兒,不要再去管他,孩子畢竟是孩子,需要家長的關愛,發現家長注意力都不在自己身上了,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這個時候家長在再和寶寶講道理就是事半功倍啦。

    小編有話說:總之,當我們發現我們的孩子有些不正常的暴脾氣的時候,我們不能隨意根據自己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我們必須先弄清楚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因為小孩子的發展特別重要,我們的教育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來進行,不能急病亂投醫。所以家長們要快快重視起來寶寶們的成長髮展,讓寶寶一步一步健康成長。

  • 3 # 心理諮詢師鍾小蕘

    不管是青春期還是青春期前的孩子發生不服大人管教、老斜眼瞪人,很沒有禮貌,更多的是和大人的養育方式有問題。傳統的養育方式大概分為兩種:一、控制型,什麼都是家長說了算,孩子只能服從命令,孩子為了爭取自己原有的權力,就會做出反抗,但是不知道用何種行為來表達,他只會按照自己解讀世界的觀念來表達。第二種:驕縱型,家長一味地寵溺孩子,什麼都替孩子做了,孩子原本能發展的能力就被家長扼殺了,孩子想擁有這些能力也會做出反抗。而我們的家長期在控制與驕縱之間徘徊,孩子喪失信心。因此我們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喪失了信心的孩子。家長要做的事是要破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對孩子做出鼓勵,幫助孩子找到他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孩子會做出這些行為,家長還得回想一下自己在養育孩子時所做的事,我們說人的大腦裡有一種神經元叫”映象神經元“,由於有映象神經元的存在,人類才能學習新知、與人交往,因為人類的認知能力、模仿能力都建立在映象神經元的功能之上。人腦中存在的映象神經元,具有視覺思維和直觀本質的特性,它讓我們能迅速理解他人意圖、體驗他人的情感、也是語言理解的基礎。因此,我們說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

    孩子會做出這些不當行為, 這些行為背後的目的一共有四種:一、尋求過度關注/認可,二、尋求權力,三、尋求公平/公正,四、自暴自棄。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迴應作為線索來對孩子做出鼓勵性的迴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在KTV裡面打王者榮耀是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