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叔法國留學
-
2 # 華知86482777
參加中外辦學專案,看你的目地性,把握兩點就可以,一是中外辦學合規性。到教育部網站查詢,其批准的就可回國學歷認證。若未批專案,你到聯合辦學外校核實是否有此專案(最好是教育部可學歷認證的學校,證明它不是野雞大學),其聯合辦學學歷國內不被認證,但其學校所在國是認可的,導致結果:要不移民,要不繼續讀國內學歷可認證的學位,要不國內有渠道就業(企業可直接查學校網站的學歷真偽)。二是合作辦學國內時間,主要在攻外語,其它課程很簡單。
合作辦學,中國大學和外國大學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使教育模式和內容融貫中西,比純國內教育更先進,比純出國留學更便宜,聽起來不錯哦!然而,真的如此嗎?
到底合作辦學專案靠不靠譜呢?好吧,接下來又到了“湯叔得罪人”這個經典保留欄目的播出時間了!就讓我來為大家解讀下我所瞭解的合作辦學專案吧!當然,我只對與法國相關的合作辦學專案略懂,所以,也只能把我略懂的這部分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
說實話,在留學行業的從業人員裡,恐怕湯叔算是接觸合作辦學比較早的一批人中的一個了,因為早在2007年的時候,我就親自陪同某國內知名高校與法國北部某大學合作的一批學生到法國報到,而這個專案是3+1,也就是說,其實我開始接觸這個專案,可以追溯到2004年。夠早嗎?畢竟法國官方開始大力推廣中法合作辦學也是近幾年的事情,而已。
那麼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合作辦學專案到底好不好?在具體分析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下國內都有哪些型別的合作辦學?
簡單說,目前國內主要的合作辦學(尤其是本科階段的合作辦學)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大類:
一類是計劃內專案,這類專案的招生是納入高校每年的正常招生序列的,也就是說,想要入讀這類學校,那麼學生需要在報志願的時候把它填寫在志願表的相關批次的相關志願裡,透過高考成績正式錄取,擁有國內大學的正常學籍,正常畢業會獲得中外兩國高校的文憑。
而另一類則是計劃外專案,也就是說,它的招生是遊離於學校正常招生計劃之外的,被錄取的學生可以享受國內大學的基本設施(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等),但並沒有學籍,正常畢業也只能拿到國外大學的文憑。
對於計劃內專案,個人覺得目前還是有它存在的優勢的:1、雖然列在高校的招生計劃裡,但是錄取分數相對於其他專業會稍低些,這給了一部分學生更多的機會;2、擁有了體驗兩種不同體系教育和兩個國家生活的機會;3、因為擁有國內大學學籍,所以即便無法成功出國,至少可以繼續在國內完成學業,獲得國內的文憑。(當然,對於很多專案來說,每年能夠真正出國的人數確實和錄取人數存在明顯差距……)
而對於計劃外專案,就真的要慎重了!雖然不得不承認,確實有一些計劃外的合作辦學專案存在了很多年,一直運轉得也很正常,並沒有出現大的問題。不過,這類專案本身確實是存在著很大的風險的,而且每年這類專案都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很多小夥伴的血淚史也真的是觸目驚心!為什麼呢?
首先,你要了解這些計劃外專案通常沒有在官方部門備案,所以並沒有太大保障性,比如,也許去年專案還好好的,今年就可能雙方暫停合作了,那麼有節操的合作方至少會把已經在讀的學生的出路解決掉,但一旦是雙方利益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那麼專案的學生可能就會被丟在一旁了…去年湯叔就接到了一位小夥伴的“控訴”,TA在某地方高校讀了一個計劃外專案,結果就出現了法國學校認為該校培養的學生程度太差而拒絕繼續合作,導致一批學生無學可上,只好轉而自費申請出國留學的情況…但對於這類專案的學生,轉成自費留學,簽證的動機也並不那麼好解釋…
其次,即便雙方一直合作穩定,但每年升學都是有淘汰率的,每年結束的時候,或者你要經過一項特殊的考試(比如語言考到某一等級),或者你要面對國外大學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對於被淘汰的這部分學生,前面一個階段被淘汰的可以留級,但等到出國年被淘汰,那麼就真的面臨無學可上的窘境了,甚至連國內都無法繼續讀,因為,你~沒!有!學!籍!然後,其實就沒有然後了。
再次,即使你順利到了國外,是否一定能跟上國外的教學節奏,順利畢業?如果不能,而你又恰好沒有申請到其他可以繼續學業的學校,那麼你依然沒有學歷…苦讀了好幾年,花了高價,還只是個高中畢業學歷,或者大學肄業,這種情況不是沒有過。退一步說,即使你順利畢業了,獲得了國外的文憑,是否回國就一定可以認證?未必。如果你在國外就讀課程的比例達不到相應標準,那麼你的文憑即使在國外是真實有效的,回國卻不一定可以認證。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合作辦學會推出所謂3+1+2的本碩連讀,其實所謂最後的那個“+2”往往根本是沒有保障的,是需要學生自己在3+1結束後,自己再去申請一個碩士,而這個碩士因為百分百是在國外讀的,所以文憑回國可以認證,這樣就彌補了3+1文憑可能無法認證的不足。然而這樣的專案設定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碩士階段的申請是要靠自己的,和專案本身沒關係,也沒有任何保障……
那麼除了這種專案模式本身的一些風險之外,合作辦學專案還面臨哪些問題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合作專業比較單一,“中國班”在所難免,畢業前景不容樂觀。就拿湯叔親歷過的國內某知名高校與法國北部某大學合作專案來說,合作的領域是管理學,而每年專案出華人數是幾十人。試想一下,一所法國公立大學,一個專業可以接收多少名學生?一下過去幾十個中國學生,都學同一個專業,再加上這部分學生的教學進度和法國學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那麼只有一個解決途徑,就是單獨給這部分學生開班,所以雖然出國了,但你身邊的同學還都是中國學生,這就是所謂的中國班。主要弊端在於:一是融入感差,很難真的適應當地的圈子;二是語言氛圍差,很難真正提高外語能力;三是同類型人才積壓太多,難以找到就業出口。當然,這是合作辦學專案,尤其是批次招生的合作辦學專案必須面對的問題,不是哪個專案單獨的問題。
此外,部分國內高校急功近利,大幅降低招生條件,再加上又不重視教學,甚至弄虛作假,導致學生在國外無法順利完成學業。以下是一個學生給湯叔講過的一個案例:某高校合作專案的中方負責老師,為了掩蓋教學的不利,提前把和法方教學組共同制定的考試題目在QQ群裡偷偷透露給了學生們,導致學生們紛紛以高分通過了選拔,但這些學生到了法國之後,由於真實的基礎很差,再加上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方式,所以一到考試的時候就露餡了,半數以上的人考試沒有透過,追問之下,有學生選擇了“坦白從寬”,於是,這個專案也就告一段落了……你覺得這是個個案?我也希望如此。
當然,為了不被某些人斷章取義,還是要強調一句,我所說的僅限於中法合作辦學領域(以計劃外專案為主)的部分亂象,不代表所有,分享所見所聞所感只為讓大家提高警惕,慎重選擇。而至於其他國家的合作專案湯叔一概不知,也不予評論。
對於有需求的小夥伴,湯叔個人建議,如果你一定要選擇合作辦學,那麼:
計劃內專案:考慮下境內和境外的大學的檔次和知名度,以及往屆學生的升學率和口碑反饋,以及專案的審批有效期情況等等。
計劃外專案:不要選,不要選,不要選!重要的事說三遍!
話盡於此,聽不聽由你。
也希望在法國使館重視推廣兩國校際合作的積極大環境下,國內有更多高校真的從教育出發,認真建設一批有質量的合作辦學專案出來,到那個時候,我會推薦諮詢我的學生選擇這個渠道去留學的!
最後的最後,如果你想了解某一個合作辦學專案是否正規,給你指條路:可以到教育部涉外監管資訊網上查詢相關專案情況。據湯叔粗淺瞭解,在網上陳列的應該包括兩類:一類是合作辦學機構,這類教學機構,一經審批,原則上可以開展各類合作辦學專案,而無須逐一單獨報批。另一類是合作辦學專案,這個就是針對國內某大學和國外某大學針對某一個或幾個專業的單一合作專案。不過,並不是專案一經審批,就一勞永逸的,審批通常是有有效期的,需要定期複審;而即使在有效期內,如果出現違規情況,也有可能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