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夫也瘋狂
-
2 # 聆聽窗外雨
在我們那兒有句老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了。”這裡的“了”就是終結的意思。
一代就是兄弟姐妹這一代,都是同一父母所生,自然是親了。然後到了他們的下一代,就是所謂的“表”了,就是表兄弟姐妹,無論是姑表還是姨表,這層關係都還有親情和血緣相連著。
如果“一代”的父母還健在,這些老表們還有機會歡聚一堂,特別過年過節的時候,畢竟都要去看望一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在了,那就是姑姑或者舅舅了,這個時候老表們也會互相走動,要不就是看望姑姑姑父,要不就是看望舅舅舅媽。
如果“一代”全不在了,老表中念點親情的還能有些來往,不念親情的,你是你,我是我,因為維繫親情的紐帶已經斷了,就慢慢的疏遠了。更不要說後面的“三代”“四代”了。
-
3 # 駿景農業
這句農村老話深刻反映出了中國親戚文化的本質,姑姑死了,舅舅沒了,剩下所有的表親也就不走動了!其實事實上這句話是沒有說錯的,隨著代際之間的更迭,親戚之間都是越走越疏遠的;如果親屬之間越走越近乎的話,那麼華人就都是親戚了,這顯然是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自古以來中國的親戚文化就是世界各民族中最為複雜的。姑姑和舅舅都是表親,相比於“兩姨親”來說,“姑舅親”能更親上一層!因為在過去都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一旦出嫁就成了別人家的人,對外交往是代表婆家的。所以一般來說按照過去的宗法來說和自己姨媽家基本上就是兩家人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和舅舅家就不一樣了!媽媽出嫁以後,舅舅就會代替外公來處理家裡的各種大事小情。所以說舅舅就代表了媽媽的孃家,自然也就有“孃親舅大”這一說了!在過去老輩人眼裡,姑舅親是打折了骨頭連著筋的!但是這當然是要以姑媽和舅舅的健在為前提的,要是姑姑和舅舅都沒有了,可能親也就到此為止了。主要原因就是老一輩人沒有了,兩家的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漸漸的也就不在走動,親戚自然而然也就晾了!
陳
-
4 # 有心人0712
“姑死了,舅走了,老俵不來了”與其說親戚關係脆弱不如說時間沖淡一切。有一個問題大家都忽略了,姑、舅過世後,外孫、舅侄年齡也五、六十歲了,也老了,自己也是爺爺奶奶輩了,他們的子女也是有姑、舅的,也有姑、舅的身份,這也是華人說的“開枝散葉”。就拿我家來說,我爺爺奶奶、舅姥爺舅姥姥過世後,我爸都快六十了,我爸的表弟跟我爸說:你也老了,過年就不用來(拜年)了,平時不忙時有機會聚聚。我外公外婆過世後,我舅舅也跟我爸媽說類似的話,只不過是每年正月十五過後接我爸媽去玩幾天,因為我們那的風俗是正月十五過後就不算是拜年了。現在到我了,我給表兄弟們說笑,說看舅舅舅媽姑媽姑父的身體狀況我到七十歲也要屁顛屁顛去拜年。其實仔細算算,從姑舅不在了到老俵不來了時間跨度快百年了。
-
5 # 賣火柴滴小女孩
這個貌似還真是這樣
小時候,我和妹妹經常與爸爸媽媽往外婆家跑,那時候外公外婆都已離世,但爸爸媽媽與五位舅舅家走的還是很勤,那時,由於交通不方便,全程走路要走4-5個小時,走累了就歇歇,有時候調皮,跑到河裡抓小蝦和找貝殼,童年的記憶,也只有這些最深刻了,雖然那時候過的苦一些,但一家人在一起真的好幸福。
10歲那年,父親因病故,從此家裡一貧如洗,從此,我們家與舅舅家的往來明顯少了,有時候一年去一兩次,有時候,幾年去一次。有時家裡急需用錢,沒辦法,媽媽跑去找舅舅們借,每次都是空手而歸,不是他們沒有,而是他們不借,怕我們還不上,每次看到媽媽以淚洗面,心裡很不是滋味,正當絕望的時候,一張從廣東順德匯來的匯款單解了燃眉之急,一看是表姐匯的,留言欄裡叮囑我們不要讓舅舅舅媽知道,那時候就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改變自己,不要讓任何人看不起。
2004年,正在上夜班的我突然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表姐因為難產走了,瞬間淚水流了出來。第二天,我請了假,從省城回了老家,直奔表姐家。一晃,表姐離開已經14年了,表姐夫至今還是一人,他曾經說過,今生今世永遠只愛我表姐一人,失去了妻兒,永遠不會再結婚生子……哎
去年,有位舅舅過世了,我開車與媽媽一道去了,遇到了很多位表哥,你說不認識我也就算了,我媽你們總認識吧,沒有一位跟我媽打招呼,面對面走過,裝不認識,,期間,有幾位舅舅看到我,也是不認識,我倒無所謂,反正來往少,不認識情有可原,關鍵還得講點刺耳的話,讓人聽著不舒服,從老家回到省城,老媽就跟我說,“以後,不管哪個死了活了,一律不去,從你爹過世後,就沒有哪個舅舅舅媽過問我們一下,來看一下,現在倒好,他有事,好心過去,一個二個的是什麼態度對我們……”
看來,這層關係是沒必要再走下去了。
-
6 # 社群義工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來了,這是農村一句老話。
不是現在,很多年前也是一樣。我小時候常去姑媽,姨媽家拜年,也去表哥家,畢竟表哥還是很親的,但是過了兩三代都不認識了。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故事,70年代初從我們鎮上開往武漢班車只有一趟,如果沒有熟人一張車票很難買,特別是初六早上班車。
那天我要回廠順便去鄂州給岳母拜年,買了這趟車票。
那個時候工人返廠帶的東西每個人幾乎有一百斤左右,農村很多東西城裡沒有,每個人都是一大擔。
那是一個老式客車,所有東西放在車頂上用網繩釦緊,那個地方很小,搶著放東西人很多。
走的人送的人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冬天早上六點鐘發車天還沒亮,那時候還沒大燈炮,只有一點微弱燈光。
每個人都爭先恐後上車頂放東西,人多了自然會產生矛盾,加上都是年輕人去武漢工作幾年一口漢腔,句句不離髒話,結果一言不合動手了。
剛開始用拳頭打,後來送的人加入了用扁擔掄,好在年輕抗打。
後來車開了,走了一段有人開始問,畢竟一個鎮就那大點地方,有人說我是那個壪的,姓什麼,這時那個人就說,不打不知道,一打就是老表,二話不說上煙道歉。
可能他們是三表四表了,不認識也自然。
-
7 # 幸福魚兒
太有同感了!我媽去年端午節走了,我外公去年12月走了。現在我媽的孃家,我有種人走茶涼的感覺,並且感觸太深了,心裡接受不了!
我媽在世的時候,可是對他們特別好特別好的。並且我們從小也特別愛去我媽的孃家。我外公外婆生了四個孩子,三男一女。我媽是唯一的女兒,在她們孃家,特別受寵的。可沒想到,竟然因為我媽的走,我小舅和小舅媽就刪了我們的聯絡方式了,這是表明從此以後斷絕來往啊!
今年七月半,我們老家的鬼節。我外公去世的頭一個鬼節,要去給我外公燒心意。我們三姐妹都去年。可沒想到,我舅他們見面第一句話就是讓我們交伙食費,說什麼不能吃白食!
這是三十多年,我聽到最大的一個笑話,最諷刺事兒!我們去我媽孃家了,中午午餐,竟然要交伙食費,每人五十,還說不能吃白食!這可是親舅啊!並且,我爸可是買了一千多的東西帶過去,桌上的菜和辦事的菸酒,可是我爸買過去的啊!
去年到今年,一年多,真的,我媽孃家那邊人做出來的事兒,讓我們倍心寒。如果我媽地下有知,肯定也特心寒吧!
-
8 # mr木公子
我奶奶的妹妹嫁的是另外一個村,我好像是叫她姨奶奶的,逢年過節,兩家後輩都有來往,後來姨奶奶去世了。奶奶非常傷心,帶著我一起去的,在場的還有好幾個老人,都是奶奶那輩的親戚。聽奶奶說,這可能是最後一次來姨奶奶家了,畢竟人都老了。以前姨奶奶在的時候,我奶奶去看望,都是姨奶奶招呼,兩個人一起睡,一起聊聊過去,聊聊子孫。現在姨奶奶不在了,再來也沒意思了,也沒人招呼了。
另外一個老人說:都一把年紀了,她人都走了,還來幹嘛?不怕後輩嫌麻煩啊。……
過年的時候,姨奶奶的兒子,還會過來看看我奶奶,可能等我奶奶不在了,他們也不會來往了吧。
還有我們村裡,奶奶那輩的人,早年外出打拼,在外面買了房子,村裡的房子不住了,都荒廢了。年紀大了想家,回來發現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都是住我們家,因為我奶奶在,會招待他們,年齡也差不多,感情還是挺深的。走的時候還開玩笑似的叮囑我奶奶,說:老太婆,你要健健康康的,可別走在我前面。你走了,我們想回來都沒地方留。
-
9 # 春日之虎
“姑死了,舅走了,餘下老表不走了”。這句話其實是近代生活的寫照,並不是舊時農村的生活狀況。舊時的農村,比較封閉,婚姻往往是本村或鄰村人之間聯姻,而且過去是小農經濟,雖是自耕自足,但許多的農活、修蓋房子、紅白喜事等,是需親戚朋友或鄰里幫助的,因而親戚之間走動的就多了,特別是春節期間,都要去走親戚的,而且所有的親戚家都要去的。
不但如此,舊時的農村,人們之間還愛認乾親,結拜幹兄弟,認乾爹乾孃,這樣的風俗是以當時的社會結構和生活需要為基礎的。看過《水滸傳》的人就能明白這一點。
因而,做為姑舅親的親戚,是最親近的親戚,是聯絡最密切的親戚,姑姑或舅舅在世時,自然是親的很,即便是姑姑或舅舅走了,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來往的仍很親,所以人們說“姑爹親輩輩親”。舊時的農村,乾親甚至朋友之間走動的都很多,表親之間即便是去了姑姑舅舅能不走動嗎。親戚之間走動的多與少,親與疏,是與當時的社會狀況有關聯的。
隨著工人化的發展,人們忙於掙錢,許多的事情也都商品化了,比如農村蓋房子,過去是由村裡的人相互之間幫忙蓋的,現在就是用錢僱建築隊了。由於現代經濟,是契約經濟,定會造成親戚之間不會象過去那樣走動的多。不僅僅是表親,其它的親戚也不會如過去走動的多了。
-
10 # 上頭派掌門
親戚關係脆不脆弱不好說,反正沒那麼穩固是真的。爹親有姑,孃親有舅,我們那裡大年初一不能走親戚,初二要去姥姥家拜年,也就是去舅舅家。從初三開始,晚輩們開始相約,一起去姑姑家,或是其他的親戚家。如果不去,舅舅和姑姑肯定不高興,是要挨說的。姑姑那邊的孩子初二也要過來拜年,他們要是不來,我們就有理由不去。
記得小時候,打工潮還沒有興起,大人小孩們都在家裡,元宵節之前基本都在拜年,親戚家要走個遍。要是別人都拜年去了,你沒地方可去,總是不好的。小孩們對紅包是很期盼的,那時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出去拜年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了。那時親戚間比現在親得多,即使姑奶、舅爺不在了,表叔、表舅家也是要去拜年的。
市場經濟後,有的長年在外打工,有的在外定居,有的過年也就回來幾天,大家都“忙”——有真忙的,也有以此為託詞的。拿我家來說,爺爺奶奶去世後,二姑家的老表幾乎不來了,我和堂哥要是有時間就去姑姑家拜年,沒時間也就算了。家裡有錢的可能會賣弄,過得不好的可能會自卑,要是再有利益糾葛,很容易就疏遠了。
血緣關係的逐漸淡化是必然,脆弱與否,長久與否,得看緣分,得看雙方的脾性,以及是不是重親情。如果雙方都輕利重情,有替對方考慮之心,親情才能融洽,才能長久。如果一方總想著佔便宜,姑姑和舅舅不在之後,另一方還真是巴不得趕緊擺脫這份親情。親戚間如果突然間不親了,很難再親起來;如果時空相隔或外力切斷了聯絡,再見之時,仍覺得親情還在。
-
11 # fengying鳳英
親戚關係不是脆弱,而是越來越遠的自然規律。姑姑、舅舅和父、母是一母同胞,並且從小一起生活過,所以是很近的。姑姑死了,爸爸不去了,自己也就不去了,表兄弟肯定沒姑姑親了,舅舅死了,同理媽媽不去了,老表們來往也少了。老表的下一代幾乎不來往了,以次累推,親戚關係越來越這。
回覆列表
農村的老話說“姑死了,舅走了,餘下老表不來了”,親戚真的這麼脆弱嗎?
我們都知道,姑姑也就是父親的姐妹,而舅舅則是母親的兄弟。和父母都是由血緣關係的,所以都是非常親的。在古代也有著“兩姨親一輩親,姑舅親輩輩親”的俗語,可見對於姑、舅這兩方的親情都是十分重視的。尤其是舅舅,那更是在眾多的親戚中地位最高的了。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著““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的說法,如果外甥犯了大錯了,舅舅是可以直接對其進行教育的。而且在外甥娶媳婦的時候,還需要過舅舅這一關的。那為什麼會有著“姑死了,舅走了,餘下老表不來了”這樣的農村老話呢?
其實,在農村裡很多的親情關係也基本上是持續一代而已,當舅舅、姑姑老了,或者是他們離開人世了,那餘下的老表們繼續來往的確實不多了。這一點,在過去是如此,在今天更是如此。
因為舅舅、姑姑之所以和家裡比較的親近,那是因為父母這一輩在維持著,一方是母親的兄弟,一方是父親的姐妹,他們是一母同胞的兄妹,自然是走動比較頻繁的。像母親要常回去看她的父母,就得和舅舅們有聯絡。而姑姑們要回來看父母,也就會和父親這邊不會斷了關係。但是等到他們都走了以後,老表們的關係就真的不好相處了!
那是因為雙方的父母都還健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作為晚輩都是要去彼此的家裡拜年,這樣自然還會有一些聯絡。畢竟晚輩們之間的感情基礎都是因為有父輩們的關係而存在的,可是當老人們不在了,他們也就沒有繼續走動的理由了。有些如果有情義的,可能還會走動一下。但是這個也是相互的,如果你不去走動,那別人也不會主動來走動的。
既然老祖宗說出這樣的老話,可見在過去這種情況也是較普遍的。而在今天,很多人常年不在農村裡,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頻繁的聯絡了。即便是通訊更加的方便了,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絡卻更少了。因為每個人都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圈子。何況,有時候真的是聊不到一起去,這就像我們身邊的朋友一樣,有些原本關係很鐵的,但是隨著彼此交際圈子的改變,友情也就慢慢變淡了。
雖然這句老話說的有點難聽,但話糙理不糙。親情關係有時候就是這樣的現實,尤其是在今天這樣物慾橫飛的時代,大家都很忙,親情也就變得更加的脆弱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好好珍惜,平時和親戚之間也要儘量多走動走動才好,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