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假如是你SSC

    魚壽命長短,跟它體型有很大關係,通常體型小的魚要比大型魚壽命短很多。一般情況下魚的壽命短則一到兩年時間,最長100年左右。像常見的孔雀魚壽命只有一兩年,而龍魚的壽命在30年左右,錦鯉的壽命在70年左右。

  • 2 # 自然閒談

    全球已發現“魚類”目前共36000多種,這個數量並不固定,每年都有“新品種魚類”被發現,現存地球上的魚類品種共計多少種,目前來說依舊還是一個未知數,“魚類”的壽命也並非都一樣,有的魚類壽命可達數百年之久,有的魚類卻只有短短數月而已。

    “長生不死”是人類的終極目標,亦或者是不可思議的妄想,從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開始,人們對壽命的多少可謂是無比的痴迷,可在大自然中,還沒有見過有那生物真正的實現了“長生不死”。

    都說“千年王八、萬年龜”,就算是烏龜這種高壽命的生物,也躲不過悠悠歲月,它始終也會有“老死”的一天,魚類同樣也是如此,它們也會“老死”,至於我們會很少看見“老死”的魚,這還有幾個深層次的原因。

    “蜉蝣不知朝暮,夏蟲不可以語冰”!

    蜉蝣這種生物是“朝生暮死”,早上才誕生,還未到夕陽西下就已經垂垂老矣,它們的生命就已經結束。

    夏蟲的壽命雖然長久一些,但它只見過夏天的驕陽,冬天的風雪是它從來沒有見過的景象,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它的壽命終點,魚類也是一樣。

    魚類是一個大稱呼,可分為兩大類:

    1、無頜總綱:圓口綱、甲冑魚綱。

    2、有頜總綱:輻鰭魚綱、盾皮魚綱、軟骨魚綱。

    此共計細分五類,此五大類又包含了共計36000多種魚類,由於數目較多,我們不可一一舉例論證,因此從這其中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魚類來說明,看看魚類的壽命到底有多少。

    舉例論證一:草魚

    草魚是我們日常生活最常見的魚類,也是人類食物鏈中較為主要的一環,草魚喜食水草類植物,也是以此為主食,在眾多江河湖中都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草魚的“性成熟”大部分為三年,既養殖三年以上的草魚就可繁殖後代,繁殖後代之後的草魚壽命也由巔峰走向衰落,野生草魚的壽命巔峰大多為7—8年,自然界中發現8年以上壽命的草魚寥寥無幾,不過這並非草魚的壽命極限,如果在人為干預的情況下,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與培育環境,草魚的壽命有大機率突破10年。

    舉例論證二:羅漢魚

    來自馬來西亞的熱帶魚種類,適宜生存環境要求較高,因體態豐腴多樣,近年來以觀賞魚的身份被許多養魚人喜愛,此類魚種需要在一定溫度下才能生存,目前自然界中野生羅漢魚的平均壽命為6—10年,性成熟繁殖期為3年。

    舉例論證三:鯨魚

    鯨魚:我們目前所說的指代鯨魚家族裡的藍鯨。

    鯨魚家族也是一個龐大的群落,是“魚類”中一個特殊的存在,相比於其他魚類,鯨魚家族是唯一的“哺乳動物”,目前現存以發現鯨類約90種,分為鯨類與鯨豚類,而藍鯨則是鯨魚家族裡的出色代表,它不僅有家族裡最大的體積,就連壽命也是首屈一指的,根據人類對藍鯨的調查發現,在自然界中藍鯨的壽命普遍可達到50年以上,現存已知藍鯨最高壽命可達100歲,這個壽命也幾乎是人類的“極限”高度了。

    舉例論證四:大白鯊

    大白鯊是鯊魚家族裡的佼佼者,又稱之為噬人鯊,性情在鯊魚中也是算非常兇猛的一類,作為海洋裡食物鏈頂端,除了同類中如虎鯊等幾個品種的鯊魚有些威脅之外,它們根本就不擔心被其他魚類當做獵物,因此大白鯊在魚類中的存活率也是極高的,除了疾病等意外身亡之外,許多大白鯊幾乎都可安然“老死”,在自然界中大白鯊的平均壽命為60—70年。

    舉例論證五:燈籠魚

    燈籠魚與羅漢魚一樣,也屬於觀賞魚的一種,不過相比於羅漢魚,燈籠魚的體積就小很多了,大部分燈籠魚也就5㎝—10㎝之間而已,自然界中存活的燈籠魚平均壽命為2年—3年,人工飼養的燈籠魚由於水質達不到要求,很多燈籠魚的壽命也就只有幾個月而已,甚至更短。

    舉例論證六:壽命“最短”與“最長”的魚

    魚類品種數量實在太多,除了以上五種具有代表性的魚類之外,我們還可以來看看魚類品種中壽命“最短”的魚與壽命“最長”的魚到底是一個什麼極限。

    斷虎魚:這是一種身體幾乎是透明的魚類,常年處在深海中,是目前現存已知壽命“最短”的魚類,這種魚別看名字挺霸氣,但其實它從出生到壽命終結才1年不到,也就幾個月的時間,這個壽命長度在脊椎動物中也算是墊底的存在,說它倒數第一也不為過。

    狗魚:別看名字帶狗,這種魚比斷虎魚存活的時間多了可不止一點,甚至可以認為它是現存已知壽命“最久”的魚類也不為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資料發現,狗魚這種魚類的壽命可達200年之久,比藍鯨這種大型哺乳動物都還要長久許多,狗魚這種魚類生命力非常的頑強,生存棲息地以寒冷水域為主,目前現存全世界以發現8種狗魚品種,其壽命長度都相差不多,中國黑龍江現存一種狗魚品種,是當地影響力較大的魚類之一。

    魚類品種較多,就算是同一門類之下也有不少的品類,人類對地球生物的探索依舊還沒有結束,在不為人知的深海、地下河源等地方依舊還生活著許許多多的魚類,這些魚類不被外界發現,也就沒有進入統計之中,目前全世界每年依舊有多達上百品種的魚類被發現,科學探索依舊在繼續,魚類壽命的極限依舊還是未知。

    狗魚雖然霸佔了現在的榜單首位,但它未必是壽命“最長”的魚類,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依舊存在,在未知的海域說不定就有人類未發現的魚類呢?

    為什麼我們很難見到魚類的“自然死亡”?

    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幾點,總結如下:

    1:大部分魚類在大自然中都是食物鏈的低端存在,雖然不至於說是“生產者”,但作為消費者來說,魚類上面還有無數的消費者,它們只是一箇中間“過度者”,因此許多魚類有著無數的天地存在,不僅僅有海洋裡的獵食者,也還有陸地、天空的獵食者,如此多樣性的種類消耗,大部分魚類是沒辦法存活到壽命盡頭的。

    2、魚類既生產者也是消費者,除了大自然中存在著的獵食者之外,魚類也必須要抵抗來自自身的“存耗”問題,許多魚類在繁殖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獵食者的捕獵,也有大自然的挑選,因繁殖問題導致的消耗不在少數。

    3、疾病問題,只要是生物,疾病這個問題都沒辦法避免,人類作為高等級生物研究出了疾病的治療方法,但依舊有大部分疾病束手無策,而魚類作為低等級生物,一旦種群裡出現了大規模的疾病,對它們來說基本上就是種群的滅絕了。

    4、天災,此種情況在所有動植物中佔比雖然較少,但也並非不存在,地球海域面積佔據百分之七十以上,海底火山、地震、甚至於潮汐現象造成的魚類群體性滅亡也不少。

    以上四點因素,以生態鏈的捕食者消耗的魚類最多,這也是魚類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所有的魚類中只有一小部分能成為食物鏈頂端,這些食物鏈頂端的魚類也因為繁殖問題造成數量較少,因此在大自然裡,我們其實是很難見到“真正意義上老死”的魚類。

    例如我們日常食用的草魚、江團、鱸魚、羅非魚、黑魚等魚類,基本上都是依靠養殖模式生長而來的,這些魚類的生長期也就半年左右,然而很快就成為了食物,它們根本就沒有機會活到壽命的盡頭。

    不過這也並不是說魚類沒有機會“老去”,在一些資源豐富的水域,也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當捕食者沒辦法消耗掉如此多的資源時,自然也就有大部分魚類繼續存活下來的情況。

    在北歐,由於外來物種入侵,當地人又不吃鯉魚,甚至出現了一米長的鯉魚,壽命更是達到了十幾年之久,實在是不可思議。

    在大自然中,動物的壽命都是有限的。

    除了魚類之外,下面科普幾種動物的壽命極限排名。

    1:燈塔水母:“永生”,燈塔水母是地球上的一個特殊物種,甚至有人說它根本就不是地球上的生物,燈塔水母在成年之後會透過“蛻變”轉換成為幼體,這種情況有些類似於仙俠小說裡面的“奪舍轉世”,但又有些區別,如此迴圈往復的蛻變,燈塔水母的成年體與幼體還是同一個嗎?

    2:南極洲海綿:一種不能移動的海綿體生物,生長速度及其緩慢,緩慢到讓你誤以為它並非生命體,目前已發現的南極洲海綿壽命為1550年,未發現的南極洲海綿或許也有,也許壽命更高。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南極洲海域發現有海綿化石體,以發現的海綿雖然已經達到千歲,可體內生命力還非常旺盛,尤如人類孩童處於生長期,據研究,這種海綿的壽命可達8000—10000年以上。

    3、黑珊瑚:珊瑚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生命,它們是一種“團隊生命”,更多的是透過“自我繁殖”來增加壽命,目前已發現的黑珊瑚壽命“最久”以達4265歲。

    4、北極蛤:生活在北極圈內的生物,目前已發現的北極蛤壽命“最長”的為507年,北極深海中的北極蛤也許還有,這些都是未可知的。

    5、管蟲:一種無脊椎深海動物,目前已發現的管蟲壽命已達到300年,這種來自深海的動物幾乎不存在獵食者,生活水域不僅寒冷異常,就是深度也是多數獵食者無法達到的位置,這還是人類潛水技術近些年得到極大發展才發現的一種深海動物。

    除了以上這五種,還有一些龜類兩棲動物的壽命也非常的悠久,大部分都可輕鬆達到百歲以上,要知道,人類壽命雖然也可以達到百歲,但能夠達到這個極限的少之又少。

    不過話說回來,在地球上還有一種類似於“管蟲”的無脊椎動物,這種動物叫做“水螅”,此種生物是由幹細胞組成的,這種幹細胞不會出現繁殖暫停或者老化現象。

    按理說會與燈塔水母一樣不停的自我繁殖下去,只可惜水螅在海洋裡有不少的獵食者,很難見到其壽命到底有多久。

    最後:

    動植物的壽命由細胞的分裂繁殖決定,人類的細胞會隨著時間逐漸老化,到最後甚至不分裂、這也意味著人類的壽命走到了盡頭,就算無病無災,當身體內的細胞停止運作,人的一生也就結束了。

    目前來說,人類已發現的細胞分裂裡面,只有“癌細胞”不存在這種情況,一個叫海拉的黑人女性癌細胞目前已經分裂超過5000萬噸。

    萬事萬物都有生命的盡頭,包括燈塔水母,只是由於生物屬性不一樣,其刻畫在DNA裡基因傳承也不一樣,壽命自然也就不一樣,我們現在對燈塔水母的瞭解研究還太少,不過它的壽命對人類來說也算是“長生”了。

    魚類壽命在大自然裡並不算什麼,它們只是生態鏈中的一環而已。

  • 3 # 職男小井

    不說遠的,拿我們後山小水庫來說事。大概15年前,我家後山的小水壩,被上百位村民圍得水洩不通。原來,有人從這個荒廢多年的水壩抓到了幾條60多歲的“老魚王”,體長遠超過成年人的體型,這可能是我見到過的最大魚類。

    原來這個村裡的水庫無人承包,荒廢了許多年了,直到當年要填湖造田才開始抽水抓魚。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也說不清這水壩是什麼時候荒廢的,只是說記事的時候就知道這麼一回事了。

    當時我年紀還小,聽村民說後山的水庫打撈出了慾望,我就馬上關掉了電視,跟著家人去到了現場。藉助著小孩子的靈活,我鑽過人群見到了被放在地上的“魚王”。

    那是3條體長比人還長的魚,其中一條是紅尾的鯉魚,足足有水桶那麼大的“腰圍”,嘴上的鬍鬚目測十多釐米,可見年紀之大。另一條魚比鯉魚還大,足足有成年男子的體型,它渾身漆黑,身上還有黑色斑點,腹部是白色的,頭部橢圓, 看上去很有活力。

    村民們說這是烏魚,也叫做黑魚,它們最老能長到100歲,圍觀的老人說這條魚至少得60~70歲了。另一條魚是什麼,我印象裡記不清了,好像是草魚吧,只知道它的體型和黑魚不相上下。聽他們說是五六個人下水把魚扛上來的,後來有人開來一輛三輪車運走了這幾條魚,至於它們後面的生死、如何處置的,我也不得而知。

    但這是我目前見到過最大、最老的淡水魚類了,一條魚在現如今的環境下能活50年以上,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在魚類中算得上“老祖宗”級別的魚王了。所以聞到魚的壽命有多久時,我總會想到後山水庫裡的魚王,因為還未有更老的魚類,來打破我的固有認知。

    那麼,魚類的壽命有多久呢?是否如我所知的那樣?

    後來隨著年紀增長,閱歷和知識逐漸豐富,才知道魚外有魚,天外有天。魚的壽命有多久,這絕對是個很大的議題,今天來分享下我所瞭解的各種“魚類”壽命。

    首先,從大家最熟悉的淡水魚類說起。全世界已知的淡水魚類共8600多種,其中鯉形目2420餘種,鯰形目2210餘種,脂鯉目1330餘種,光中國的淡水魚就有850多種。

    所以沒辦法挨個介紹它們的壽命,這其中多數淡水魚類壽命也在0~20年間。所以今天挑選幾種家喻戶曉的長命魚來逐個介紹。

    01:魚的壽命都有多長?

    第一,四大家魚:青魚、鯉魚、鰱鱅、草魚

    青魚的壽命一般在7~8年,少數可以達到十年左右,環境適宜的話能存活20多年。

    草魚平均壽命也在7~8年,但少部分人工飼養的草魚能活不超過20年,野生草魚無人為干預情況下,甚至可活30~40年。

    鰱鱅的壽命一般在5~8年,少部分較為長壽的能活到十年以上。

    鯉魚的壽命是四大家魚最高的,正常情況下鯉魚能活40年,有些鯉魚無人打擾、環境穩定的話,能活到100年左右。

    第二,鯿魚、鯽魚、鯰魚、羅非魚、黑魚

    鯿魚的平均壽命在10年左右,最高的野生鯿魚,也活不到20歲在魚類裡算不上出色。

    鯽魚壽命和四大家魚不相上下,一般來說鯽魚能活10年左右,少數野生的鯽魚能活到15歲+。但鯽魚長的很慢,年齡和體型不成正比。普通鯽魚一年也才能長到1兩,3年長到半斤,5年能長到一斤。所以釣魚愛好者們釣上幾兩的鯽魚別沮喪,這可能是鯽魚裡的老油條了。

    鯰魚是雜食性魚類,一般壽命可達到20多歲,一些鯰魚能活到70多歲以上。例如長江三峽水庫裡的鯰魚,水深、食物豐富、生存空間適宜,估計活80多年都不成問題。

    羅非魚的壽命不算太長,大致在8年左右,這是一種帶有尖刺的魚類,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不能抗凍,所以活的不算太長。

    黑魚壽命也很長,而且生命力頑強,能做到離水3天都不死。如果意外夭折,它們平均壽命在幾十年,最長的也可以做到“長命百歲”,比人還要長壽。

    第三,魚中長老:鱘魚、狗魚

    鱘魚算得上是壽命較長的淡水魚了,它們本身就是活化石,從白堊紀到現在沒點本事,是說不過去的。鱘魚的最長壽命可達百歲,最老的能活到150歲。不過隨著環境惡化,它們的數量再急劇減少。

    狗魚據稱是壽命最長的淡水魚類,最長達1.40米,體重能達到20公斤,它們最長可以活200多歲,堪稱魚中老壽星。

    接下來說說海魚,挑幾個典型的來舉例,如金槍魚、鯨魚、鯊魚。太平洋、大西洋的金槍魚的平均壽命在20多年左右。鯊魚的平均壽命在70多歲,如果不被捕食、意外夭折,有的可以活到500多歲,如格陵蘭鯊魚壽命在272~512歲之間。

    而鯨魚就沒有那麼厲害了,作為哺乳動物它們的壽命大多在50~100歲之間,但是品種不一樣,壽命也不相同。如虎鯨就只能活20~30歲,而抹香鯨的壽命就能達到100多歲。

    02:為什麼很少有人見過魚老死?

    瞭解完魚的壽命後,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既然魚類也遵守生老病死的定律,為何人們很少見到老死的魚類呢?主要是出於以下原因:

    1.魚的壽命比人長

    少部分的淡水魚、海魚壽命比人還長,長命百歲對它們來說非常貼切,所以它們能把人“熬走”,自然就沒人見到過它們死去。更何況海魚潛伏在深海里,人們也很難觀測到它們的一舉一動,就算老死也不會被發現。

    2.和魚類自然死去的過程太隱蔽有關

    大多數魚類在老死之前,都會生病。確切的說,魚不是老死的,而是病死的。它們在死去的時候是在水底,直接沉底死亡,更也不會浮出水面。所以這便是很多人見不到魚老死的原因。

    3.魚類是否老死很難分辨

    怎麼判斷魚是否老死呢?這對人們來說是個難題。你最多知道魚翻了肚皮是死去,但你無法分辨它們是否老死的。而且從它們的外觀上也很難分辨,不像人老了會行動緩慢,臉上有皺紋那麼直觀。

    4.魚在水中,人在陸地,想看到魚類老死,談何容易

    魚類和人本身就不在一個環境下生存,人們如果想觀測魚自然死去,只能把它們抓回來放在大缸裡研究,在野外想看到魚類自然死去的機率很小。沒人會帶著潛水裝置下水追蹤一條老魚,然後等著看它們嚥氣,這難度很大,幾乎不可能實現。

    再說了魚類老死雖遵守自然規律,但卻是無徵兆、悄無聲息發生的,人們就更不會能察覺了。

    寫在最後

    世界上的魚類數量太多,它們大多數壽命有短得不敢想象的,也有長命到能熬過幾代人的。這篇文章也只是找了一些典例來敘述,還有很多魚類沒有涉及,而且這也只是我們發現的魚類而已,那些潛藏在深海里、未經發現的魚類,或許才是地球上的長壽之王。

    但魚的最高壽命制約因素很多,不是每種魚都能順利活到最後。人類就是它們最大的“敵人”,很多魚才長到幼年時期,就已經被送上餐桌了,很多的珍稀魚類因為有滋補、藥用等功效,也被趕緊殺絕。

    不管怎麼說,這都啟示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保護好那些長壽的魚類,唯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繽紛多彩。過度危害自然環境,最後在蝴蝶效應下,承擔傷害的終究是人類自己。

  • 4 # 木紫君

    2017年2月份,在美國芝加哥市的一個水族館裡,一條澳洲肺魚因疾病而不得不接受了安樂死,享年94歲。

    據悉這條肺魚是水族館在1933年購得,當時購買時就已經10歲,沒想到它能一直活到2017年。

    但它還不是最長壽的魚,下面這條即將出場的鯉魚更具有傳奇性,它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所已知的最長壽的魚。

    它能活過140歲的壽星龍蝦,甚至連200歲的烏龜也不放在眼裡。

    在日本的一座寺廟裡,曾有一條名叫“花子”的鯉魚,根據寺廟裡的記錄顯示,“花子”出生於1751年,死於1977年7月17日,它的壽命竟然高達226歲。

    其實魚身上的鱗片跟樹一樣,都是有年輪記錄的,當時科學家對“花子”的鱗片進行分析,最後也證實了它確實有極高的壽命。

    同樣是魚類,有些魚可以活到上百歲,而有些魚卻只能活到幾歲,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下面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魚的壽命到底有多久?

    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只要有一片水域,它就可以慢慢地存活下來。

    目前我們人類發現的魚類大約有三萬二千多種,其中在淡水中生活的大約佔35%,而在海洋中生活的則佔了65%。

    一般情況而言,魚的壽命與它的體型大小密切相關,體型越大壽命就會越高,大部分魚的壽命是在5-10年之間,小部分能達到20年。

    然而,體型很小的魚一般活不過2年,而有些體型大的魚則可以活到40年。

    就拿我們常見的白鰱來說,它的壽命大約在5-8年之間,而草魚相對而言比較長壽,一般在10-15年之間,如果注意飼養,有些甚至可以活到40年。

    而漂亮的錦鯉可以算是長壽之星了,它的壽命竟然可以達到80年之久。

    所以,魚的壽命有高有低,一般都是在5-10年之間。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魚的壽命?

    魚的壽命往往是由它的飲食決定的,合理的餵食和良好的水質是提高壽命的先決條件。

    首先,想要讓魚兒活得時間長一點,那麼就一定要多注意合理餵食。可以少吃多餐,一天喂三次,每次適量就好,多了就會導致無法消化。

    其次,記得要定期給魚換水,改善魚的水體狀況,保持水質的乾淨衛生,能夠讓魚類更好、更健康地成長。

    就拿我們平時見到的草魚來說,如果要想將它養太大,養殖成本也會直線增加,因此,往往會在成本和魚體大小之間做平衡,所以,我們平時購買草魚時,一般都是2-5年的草魚。

    有沒有人見過自然老死的魚呢?

    首先,當魚正常老死的時候,它的鰾無法再工作,也導致它體內的氣體不能排出,由於浮力的作用,它會漂浮在水面,最後在體內微生物和細菌的分解下,氣體排出後都會慢慢地沉浸到水底。

    其次,魚正常老死沉浸到水底後,在長時間微生物的作用下,魚體會開始腐爛和分解。

    最後,腐爛分解的魚體會被其他魚蝦類的水生物食用,僅剩下的一點魚骨頭也會徹底沉入到水底淤泥之中。

    所以,我們很難親眼看到正常老死的魚。

    寫在最後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並且對於吃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捕魚的方式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狠。

    而鮮美可口的魚類,自然是在劫難逃,很少會活到老死,也就是說根本很難見到老死的魚。

  • 5 # 泰羅觀世界

    我家老屋後山有一處荒廢的水窖,沒在裡面放過任何魚苗,把水抽乾後,竟然在裡面發現一隻20斤的大草魚和20多條野生泥鰍。看到這場景大夥兒無不驚訝:這些魚竟然活了15年!為什麼沒有餓死?魚的壽命有多久?

    中國古代學者們認為“腐草化為螢”、“腐肉生蛆”是因為“生命是從無生命物質自然發生的”,這種理論在19世紀前的歐洲被很多學者所推崇。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自然發生論,他認為動物的內臟,以及腐爛的肉可以產生生命。

    自然發生論被科學家們提出後,很多科學家開始做模擬實驗。在19世紀法國科學家就做了以下實驗:將穀物糧食、破舊衣服塞入瓶中,放在陰暗的角落裡,沒想到21天后瓶子裡竟然“長出了老鼠”,而且這些“長出來的老鼠”和普通的老鼠一模一樣。

    其實這種“自然發生論”現象,生活在農村的朋友肯定遇到過:一些沒人管的,甚至荒廢多年的魚塘或者水窖、水井,根本就沒有人往裡面投放魚苗,竟然裡面會“生”出很多魚。而且這些魚各個吃的“膘肥體壯”。而且時隔許多年,這些魚非但沒有被餓死,反而還繁殖出很多小魚。

    為什麼沒有放任何魚苗的水塘會自動“生出”小魚?這些小魚沒有人工去餵養,它們是依靠什麼存活?為什麼水塘裡從來沒有見過老死的魚,魚的壽命很長嗎?

    荒廢多年的水窖,竟然撈出20斤大草魚。

    我們村背靠一座大山,當地村民們在山上種竹筍和一些菜,為了方便種植,山上有好幾個農民們自己挖的水窖。

    後來村裡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農村大多是留守的老年人和孩子,老年人們幹不動農活,所以這些山上的水窖無人打理,隨著年頭慢慢也就荒廢了,為了防止孩子們上山玩耍時不幸掉入水窖裡發生危險,村民們都用木板子蓋在水窖蓋上,並做好提示標識。

    幾年前我們回農村老家過年,春節期間村裡也沒有什麼娛樂設定,於是我們就約著一起去山上露營,順便挖點野菜回家,沒想到就是這一趟,竟然遇到了一件特別稀奇的事情。

    剛上山沒多會兒,弟弟就發現前面有一個荒廢的水窖,水窖頂上的大石墩已經沒了,水窖口只是簡單的用木板子搭蓋著,水窖周圍是雜草叢生,從水窖旁邊立著的標識牌能猜測,這個水窖得有5年以上沒人打理了。

    弟弟是在城裡長大的,第一次見這種水窖,於是來了興致跑過去把木板子挪開,用手機往裡面一頓拍照錄像。

    正拍的盡興時,突然水窖裡面竟然傳來咕嚕咕嚕的冒泡聲,這“荒山野嶺”的,年久失修的破水窖裡突然傳來這聲怪動靜,嚇得弟弟差點把手機丟盡水窖裡。

    我們以為裡面有人落水,就趕緊打電話喊大人上山,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裡,水窖裡時不時傳來一些冒泡的咕嚕聲。我跟弟弟壯著膽子找了一根木棍想要去攪動一下,可是水窖太深,木棍連水面都夠不著。

    爸媽他們也以為有人掉進水窖了,於是喊著鄰居一起拿著工具上了“救人”。

    大人們在水窖旁一頓忙活兒,過了好大一會兒,鄰居叔叔突然驚呼道:“這裡咋這麼多魚!”

    原來發出那些奇怪動靜的不是人,而是水裡的魚。大夥兒一聽都覺得不可思議,趕緊詢問這個水窖是不是有人再管理。鄰居卻表示,這山上的水窖幾乎都沒人用了,從這個水窖外觀來看,最少得有十來年沒人搭理了,水窖裡面水質很渾濁,裡面的石壁有些都剝落了。

    於是,大夥兒用水泵把水窖裡的積水抽乾後,竟然從裡面撈出了很多魚蝦、泥鰍,最讓人吃驚的是其中一條野生大草魚竟然有20斤重。

    這件事讓大夥兒都覺得稀奇不已,荒廢這麼多年的水窖,突然有了魚不說,而且這些魚還都長的膘肥體壯的,到底是靠什麼活下來的?這些魚在這種密閉式的空間裡竟然能生存這麼久,壽命也太長了吧!

    魚的壽命有多久?

    一提到壽命最長的動物,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烏龜,在民間也經常用“千年王八、萬年烏龜”來形容這種動物的壽命。

    生活中養過寵物貓狗的人都知道,貓狗的體型越大,它們的壽命越短,體型越小則壽命越長。但是對於生活在水裡的魚類來說卻恰好相反,魚類則是體型越大則壽命越久。

    1497年,德國有漁民曾在河裡捕撈到一條尾巴帶環的狗魚,環上刻著它的放生日期“1230年”,從這個放生日期可以推斷這條狗魚至少活了267年,堪稱魚中的“老壽星”。

    所以狗魚是世界上公認的淡水壽命最長的魚類,生活中我們經常間的一些觀賞魚類,因為品種不同,它們的壽命自然也是不同的。

    例如孔雀魚,作為一種小型觀賞魚,因為繁殖能力特別快,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這種品種魚在花鳥魚市裡也是銷量最好的。一般成年孔雀魚一個月就可以產下一窩小魚,小魚3-4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長大,但是孔雀魚的壽命不長,平均壽命大概是1-2年左右,因為它們繁殖比較快,所以就算死掉一兩隻小魚,人們也不會太在意。

    而作為“幸運代表”的錦鯉,壽命就比孔雀魚要長很多。日本名古屋女子大學校長越原公明在奧美濃白川村的魚池中養有一條鯉魚,名叫“ 花子”。

    該魚應生於1751年(日本寶曆元年),到1971年時“花子”的年齡為220歲。體長73cm,體重6.75kg。而且學著用放大鏡觀察“花子”的魚鱗上竟然長有像樹木一樣的年輪。

    所以,錦鯉屬於長壽魚,錦鯉屬於鯉科魚類,鯉科魚壽命100年左右。錦鯉在人工飼養下的壽命可達60-70年之久,因此很多人都願意在家養1-2條錦鯉,寓意著能帶來健康好運。

    綜上所述,魚類的壽命與其個體大小和性成熟年齡有關,魚類的身體越大,性成熟就越晚,壽命就越長,但因生活的環境不同,所以絕大多數魚的壽命集中在2-20年之間,其中有60%的魚類集中在5-20年壽命,能活到30年以上的魚類不會超過10%。

    如果人類不殺魚的話,魚會不會老死?

    假如人類不捕殺魚的話,魚會像人類一樣經歷“生老病死”生命週期,自然老死嗎?

    通常我們買回家的觀賞魚,在養一段時間後都會因為各種原因造成魚的死亡,比如水質不好或者食物喂得太多,這些都是人為外在因素導致了小魚死亡。

    那麼,如果從一個小魚苗開始養,直到小魚變成大魚,沒有任何外在威脅因素,魚會自然死亡嗎?會不會永生?

    上文中我們介紹了魚類的壽命,大多數在2-20年間,也就說明了魚不會有永生性命,就算人類不捕殺,根據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強大的魚也會被海里更加強大的魚類所吃掉,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規律。

    其次,生老病死是人類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當然也是自然界其他物種也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那麼魚自然也會老死,假設魚不會老死,更不會死亡,那麼自然界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之所以我們沒有見過魚老死,可能是因為在它還沒有達到壽命時,就因為其他原因而導致死亡,例如遇到了天敵或者被人捕殺。

    為什麼無人問津的水窖,魚非但沒餓死,反而很長壽?

    魚的種類很多,不同種類的魚壽命長短也各不相同,有的魚只要食物充足,水源充足,甚至能活上百年而不死。

    1、水窖裡一般會沉積著一些淤泥,隨著時間推移,如果無人搭理,這些淤泥會讓水窖裡的水質變得渾濁腐臭。雖然水質變差了,但也因此會長出一些浮萍、雜草等生物,這些生物都能成為魚的食物,魚本來就是雜食性動物,吃肉又吃素,野生魚吃的食物大多是昆蟲、水草、藻類為主。

    2、有一些鳥類停在水窖上時,如果無意間把一些蟲子掉進裡面,或者把一些蟲卵掉進裡面,這些蟲子也能成為魚食。

    3、水窖裡除了魚可能還有其他的微生物、物質,甚至有些魚還喜歡吃糞便,比如清道夫,就是靠吃其他魚的糞便生存。如果山中有其他的野生動物路過這些荒廢的水窖,無意中把糞便拉入水中,這些糞便也能成為魚的食物。

    4、而且大部分魚蝦都有冬眠和夏伏的習慣,冬季低溫和夏季高溫處於“假死”狀態,新陳代謝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所以對於體內的營養消耗和需求也就很低,即便長時間不進食也不會死,頂多就是生長髮育的緩慢。

    為什麼買回家的觀賞魚壽命普遍不長?

    生活中我們會飼養一些寵物來陪伴自己,比如養貓或者養狗,但也有一些人會喜歡養一些水產類動物,比如觀賞魚、烏龜,以及近些年比較火的“六角恐龍”。

    很多人都說養魚跟養貓養狗不同,養魚是一種精細活兒,甚至比養貓狗更累,更要操心。因為從水族裡買回家的魚,養一段時間後魚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些金魚買回家不到兩天就死了。

    所以很多人會覺得養魚不容易,明明自己悉心呵護照料,每天按時換水喂糧食,但小魚還是活不了多久就死了。

    為什麼無人問津的魚塘、水窖、水溝,生活在這種惡劣環境裡的魚都比較長壽,不但餓不死反而長的都比較肥,而買回家的觀賞魚卻普遍壽命不長呢?

    原因一:缺氧造成了小魚死亡。

    我們去花鳥魚市或者水族館買魚時會看到,無論是什麼品種的魚,哪怕是普通的金魚,老闆都會在魚缸裡安裝氧氣泵和水質過濾器。

    我之前在水族館給孩子買過幾條金魚,買魚時詢問老闆這種魚“好養嗎”,需要買氧氣泵嗎?老闆則表示金魚不需要氧氣泵,回家放魚缸裡不用管它們就行,特別好養。

    但是按照老闆的話來養魚,沒兩天金魚就全部死了。

    後來查詢資料後才明白,原來金魚也需要“吸氧”,可以說任何魚類都離不開氧氣。

    像我們家用的養魚玻璃缸,造型別致,空間狹小,如果裡面一次性養了好幾條魚,就容易出現缺氧的情況,水裡一旦缺氧,那麼就會造成小魚死亡。

    原因二:疾病造成了小魚死亡。

    魚這種動物其實也很“身嬌肉貴”,它們屬於群居動物,如果一條魚得了病,很容易感染一群魚。所以在水族店裡,如果一條魚得病了,老闆就會把它單獨隔離出來,以免傳染其他魚群。

    比如我們有時候會突然發現小魚的魚鱗有些潰爛或者肚子有點大(並非要甩籽),甚至不吃東西,偏著身子游,這種情況就說明小魚生病了。

    如果沒有及時把這種生病的小魚單獨隔離,小魚身上潰爛的地方就會傳染給其他魚,還會把水給汙染,魚缸裡其他魚也會被感染。

    所以,可能我們從水族館裡買回來的魚就是得病的魚,只不過我們不懂,買回家後小魚們交叉感染,過不了多久就全部感染死亡了。

    原因三:水質造成了小魚死亡。

    很多新手買魚回家後,會直接用自來水管裡的水養魚,這樣會導致魚的死亡。養魚千萬不能用自來水,一般都需要用“存的老水”。

    因為自來水的水都是經過了水廠過濾淨化消毒過的,而經過處理的自來水裡通常會殘留有氯氣,而氯氣對於魚來說,就是一種傷害,容易導致魚死亡。

    所以很多人在給魚換完水後,忘記新增“老水”了,直接接了自來水管裡的新水,小魚在這種水裡就會”中毒“死亡。

    原因四:喂得太多造成小魚撐死的。

    很多人買魚回家後愛不釋手,時刻關注著小魚一舉一動,餵魚糧時擔心小魚吃不飽,往往投餵大量飼料,有時候為了能跟小魚互動,也會故意投餵飼料。

    這種過量的餵食,就會導致直接把魚給撐死,就像人不停的吃東西,吃太多了也會覺得不消化,身體不舒服一樣。

    其次,小魚吃的多自然拉的就多,水中的排洩物多了,要是不及時清理換水,那麼就會導致水體被汙染,水體一旦汙染,那麼魚就容易死亡了。

    荒廢多年的魚塘水窖裡,沒人放魚苗,卻突然“長出”魚是什麼科學原理?

    這種現象在一些魚米之鄉很常見,甚至有些農民故意在水田裡或者山上挖一個大泥塘,大水坑,灌滿水後任其自由發展一段時間後,再來收魚。

    但是這種現象可能多數出現在南方,因為南方的氣候和溼度都特別適合這樣養魚,但是換做北方,這種方法就無法成立。

    所以,在“魚米之鄉”,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用科學來解釋主要有以下幾點:

    1、魚群在遷徙過冬時,會帶來一些魚籽。

    南方天氣溫暖,魚群在遷徙過冬也是順著水流的方向來遊動,所以水裡會有很多魚籽、魚苗,特別是魚籽,用肉眼幾乎看不清,如果人們在挖魚塘時,引入的水裡含有這些魚籽、魚苗,自然隨著時間長短就會孵化出魚。

    2、鳥類成為搬運魚籽的“運輸工”。

    有些鳥類除了吃蟲,還吃魚。假設鳥吃魚時,嘴裡攜帶了一些魚籽,或者爪子上沾了一些魚籽,如果飛到了魚塘邊喝水時無意間把這些魚籽摔進水裡,就有可能孵化成魚。

    除此之外,魚籽也可以粘附在其它植物的葉子上,一旦這些植物葉子被風雨折斷並吹落在新挖的魚塘中,就有可能孵化出魚來。

    3、有些是人為放生的魚。

    很多釣魚愛好者都喜歡在魚塘、水庫這種地方釣魚。但是有些釣魚人只是單純的享受釣魚的樂趣和釣魚的那種愜意的過程,並不會在最後是否能釣到大魚,當釣到魚後也不拿回家,反而又直接把魚放生了。

    而有些信佛之人也喜歡搞放生活動,為了防止出現:前腳放生,後腳被人打撈走的情況出現,他們會買一些泥鰍、魚蝦專門跑到荒廢的魚塘裡放生,想著荒廢的魚塘沒人搭理。

    結語。

    綜上述所,只要不是家中飼養的觀賞魚,魚的壽命一般都會比較長,比如鯨鯊,可以活70-100年左右,普通的鯊魚可以活30年,觀賞魚如果在主人的悉心照顧下也能活5-10年,比如有的錦鯉養得好可陪伴主任一生。

    野生魚壽命之所以比觀賞魚強,是因為野生魚不用依賴於人類的餵養,直白點就是“輕易餓不死”,就算沒有魚飼料,也能依靠水中的其他食物來生存下去。再加上魚本身就是雜食性動物,就像老鼠一樣,只要有口吃的絕不會讓自己餓著。

    而之所以人們覺得魚不會老死,說白了就是:自己沒有親眼見過魚老死。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誰也逃脫不了,魚就算壽命再長,也有到頭的那一天,當身體各個機能都慢慢衰敗後,自然也就老死了。

  • 6 # 就是它吧

    我們這個小縣城修路修到個轉彎成了斷頭路,把兩邊挖出的泥土堆在斷頭路上己好幾年,天長日久邊上的坑裡集滿了雨水。大約有個四五年吧上面又撥了錢繼續修路,抽水鋪下水管道的時候就見抽水管裡叭叭淨是一Za長的鯽魚和泥鰍,聽人說最大的至少有四年了。但看它們活崩亂跳的樣子還正值盛年呢。

    所以野生魚能活多少歲以專家為準。

  • 7 # 怪羅科普

    很多人認為魚的壽命很短,事實上,不同物種,壽命差異很大。

    魚類是個大家族,全球已知的魚類有36000多種,而且新的魚類也在以平均每年150多種的速度被發現。

    在野外,自然老死的魚幾乎不存在。大多數要麼被人類吃到肚子裡,要麼被別的動物吃掉。

    但這並不意味著,魚的壽命很短。

    格陵蘭睡鯊,是世界上已知的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據研究表明最大的一頭鯊魚,身長可達502釐米,年齡則為392±120歲(測量技術有120歲的誤差),也就是說,這頭鯊魚年齡在272-512歲之間;阿留申平鮋,一種深海魚類,平均壽命為20.5歲,最長壽命可達205歲;大西洋胸棘鯛,壽命可達149歲。

    圖:阿留申平鮋

    淡水魚中,也有一些長壽之星:

    大口牛胭脂魚,壽命至少在112歲;2012年,國外一釣魚者釣到過一條大約125歲的鱘魚;人工飼養環境中,一條名叫Tish的觀賞金魚活了45歲。像Tish這樣的,生活在水族箱裡,壽命達到80歲,甚至更長的魚,並不罕見!

    我們比較熟悉的四大家魚(鰱魚、鱅魚、草魚、青魚),壽命相對短一些,若不干預任其生長,一般能活5-8年,個別能活10年,極少數佔盡天時地利的,能活20年。

    鯉魚和鯰魚壽命長一些,鯉魚壽命長達40年,極端情況下可達100年。

    而鯰魚一直以來以長壽著稱,但由於鯰魚種類很多,壽命長短不一,短的七八年,長的可達100年以上。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是湄公河巨鯰,體重300公斤,長約300cm,普遍可存活60年以上,畢竟壽命不長長不了那麼大。

    如果魚能壽終正寢,會發生什麼?

    魚王級別的淡水魚,我小時候也見過。

    當時村裡有一個大水庫,有人在這個水庫裡抓魚,據說抓到一條超級大的“魚王”,大家都去湊熱鬧,我也去了,看到後著實被嚇了一跳,魚比我個頭還要大(當時是小孩)。

    聽圍觀的人說:“那是一條鯉魚,和水桶差不多粗的身體,估計有六七十歲了吧!”

    後面這條魚被運走了,是吃掉了還是拿去展覽的就不知道了,但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的大魚。

    圖:孔雀魚

    因為各種原因,這樣的大魚如今在野外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了,即使在圈養環境中,也會因為疾病等原因,提前死亡。

    因此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樣,存在一些疑惑,比如魚老死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是否會像人一樣出現衰老特徵呢?

    一個喜歡養魚的朋友告訴我,養孔雀魚就可以回答我這個問題。

    孔雀魚的“魚生”很短,一般不超過兩年,我朋友養的那條孔雀魚,養了一年不到,就出現了衰老跡象:

    圖:衰老的孔雀魚

    塌腰駝背,體重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魚和人類一樣,體重會下降很多,魚看起來變得更加“瘦長”。

    如果仔細觀察,在頭骨和脊椎之間能發現明顯的凹痕,脊柱的弧度也會變得不自然。

    孔雀魚症狀比較明顯,剛買來的時候,顏色豔麗,尾巴又大又厚,遊起來活力滿滿,一旦發現孔雀魚背部像老人弓背一樣拱起來了,說明它進入衰老嚴重了,已經沒有任何精力保持自己的體態了。

    魚看起來也會變得“瘦長”,不愛吃食,大多數獨自一魚棲息在缸底,大部分動物衰老後都會表現出這一點——獨處。

    繁殖能力下降

    如果條件和環境都適宜,孔雀魚一個月就可以繁殖一次,一次可產10-120個小魚仔,一年算下來產量驚人,有“百萬魚”的稱號。

    朋友養的孔雀魚,第一次產了50個左右,後面就越來越少,週期也越來越長。

    繁殖能力下降,也是魚衰老的跡象之一。

    恢復能力差,顏色變深

    老年的孔雀魚,一旦受傷,就很難再恢復,尤其是傷到尾巴,對其影響非常大。

    孔雀魚因為色彩豔麗,也被稱為彩虹魚,然而衰老的孔雀魚,顏色會發黑變深,越到生命的盡頭,顏色會越深。

    最後

    雖然,很少有人看到野外衰老的魚,但是魚確實會衰老,而它們的衰老也和其它大部分動物一樣,會失去年輕時為了延續基因所表現出的健壯、優美的身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被人尊重有多傷人?詹姆斯-哈登是那種搞事兒的球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