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彩派
-
2 # whoimixmu
一句話就能回答問題。因為造出足以擊沉或重創重灌甲戰列艦的反艦導彈並不是什麼難事。
其實問題本身就已經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題面說現代的反艦導彈,口徑小裝藥少。現在反艦導彈設計時主要針對的目標是薄皮大餡的現代艦船,對付二戰時期皮糙肉厚的戰列艦或者巡洋艦確實有點力不從心。但是以現代軍工技術造出威力足以毀傷重灌甲防護型戰艦的重型反艦導彈比耗費巨資和時間建造超級戰列艦容易多了。這就使得建造戰列艦的價效比變得極低。
當年戰列艦能大行其道,就是因為各國除了同樣建造戰列艦之外沒有什麼其他辦法能真正威脅到甲堅炮利的戰列艦了。後來飛機應用於海戰之後,小小的飛機由兩三個人駕駛就能用炸彈和魚雷把稱霸多年的戰列艦送進海底,於是戰列艦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
3 # 呂樺林56123823
首先你要明確反艦導彈的個頭並不小,俄羅斯海軍中六七噸重的大傢伙多的是,像什麼“日灸,冥河,紅寶石,花崗岩,玄武岩”之類的一大堆,之後就是反艦導彈的毀傷原理並不只是戰鬥部造成的爆炸傷害,而是動能穿甲加上爆炸燬傷的混合傷害,就拿我們國家的鷹擊18反艦導彈舉例,在靠近目標最後40公里處會以2.5到3.0馬赫的速度攻擊敵艦,速度越快能量越大質量越大,所以多厚的裝甲也打穿了,穿透後軍艦內部沒有裝甲只有水密倉,隨便一點爆炸都會引發火災或者是難以估計的後果。給戰列艦裝上現代化電子裝置會怎麼樣?答案是不會怎麼樣。。。假如我們給大和裝上宙斯盾,可主炮也只有40公里的射程,我們的055大驅會在200公里處發射鷹擊18反艦導彈,一輪五連發,如果不沉再來一輪,完全吊打!仔細想想你就會明白如果戰列艦真的還有發展的餘地各國就不會直接拋棄掉了。
這裡主要涉及一個費效比的問題。誠然,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如果換成現代科技建造,無論是裝甲還是火力,幾乎可以說是海上的巨無霸,驅逐艦的大型化,比如萬噸級驅逐艦的出現,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成是“現代戰列艦的復甦”——但是戰列艦本身其實已經屬於被淘汰的武器,並不能真的借殼重生。
從表面看,二戰時期戰列艦的裝甲厚度,如果換成現代的標準裝甲,反艦導彈其實卻是難以擊穿,但是戰列艦的裝甲一般都裝在側面,並且戰艦並非全面防護,而是重點防護。為什麼整個戰艦不能全面防護?理由很簡單,造不起。眾所周知,戰列艦這種海上巨無霸造假高昂,而且建造週期長,而在實際使用中那些海軍強國發現戰列艦也不需要全面防護,因為有些部位就算被擊中了,實際上對戰艦的戰鬥力影響也不大,那麼對於這些部位就沒必要浪費資金和資源。
這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戰列艦其實是非常消耗國力的。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上美日之間的絕對成為航母和海軍航空兵的天下,對於鋪天蓋地而來的機群,美軍發現,戰列艦最佳的用途竟然是作為防空平臺,堆滿各種防空炮,當做航母的貼身護衛。
而與此同時,戰列艦本身也容易遭到艦載航空兵的攻擊,俾斯麥號被擊沉的重要原因就是被英軍的魚雷機擊傷了動力裝置;大和號和武藏號都是被航空兵埋葬。隨著噴氣式戰鬥機航程提高,各類導彈的出現和普及,航母戰鬥群的作戰範圍已經遠超戰列艦的主炮射程之外,而戰列艦作為艦隊防空平臺的主要作用,已經越來越被驅逐艦替代——這個理由很好理解,一艘加裝了防空導彈的驅逐艦,其實在防空能力上跟戰列艦差不多,戰列艦無非就是能多帶一些防空導彈,但是就區域防空能力而言,使用的費效比遠遠比不上小而靈活的驅逐艦以及巡洋艦。
那麼如果是用現代科技建造的戰列艦呢?從美軍在冷戰後提出的21世紀先進戰艦計劃和戰後戰列艦的幾次使用情況來看,其實費效比問題一直是困擾這一艦種的最大問題。
戰後美軍曾經在多次戰爭中使用戰列艦,除了50年代的北韓戰爭之外,在越南戰爭和海灣戰爭中都有使用,而且作用也是僅限於對陸地目標進行打擊;這樣的作用其實和美軍的21世紀先進戰艦計劃,以及後來的DD21計劃契合,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庫艦這個概念的出現。
武庫艦其實可以視為是新型戰列艦,排水量巨大、可能有4萬至5萬噸,用海量的導彈取代火炮成為打擊手段,以及美軍後來的DD21計劃,乃至DDX計劃下建造的朱姆沃爾特級,其實都是這種“由海向陸”思維的體現,也就是說,戰列艦變成了對陸地進攻的利器,而不是艦隊決戰的武器。
然而從現實來看,這個計劃基本上也被美軍拋棄了,因為脆弱的生存能力和高昂的成本成為殺死這一計劃的最終原因——美軍只保留了3艘已經開工的朱姆沃爾特級,取消了剩下的29艘建造計劃,而從已經建造完成的朱姆沃爾特級來看,美軍最大的困擾在於:不知道拿來幹什麼。示威性航行?不如派伯克級驅逐艦;區域性戰爭中去欺負小國?伯克級驅逐艦也夠用了,恐怕唯一的作用就是拿來顯擺裝逼,或者在某部好萊塢電影中殲滅外星人吧。
所以,現代海戰的霸主,依舊是航母戰鬥群,而不是已經被歷史淘汰的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