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日出之地飛來

    不應歧視方言。我雖不講方言,也不理解他們。但“知之為知之,不知之為不知之。”我從不因此評價他們的品質,聽不懂就問人家。畢竟方言也是文明載體,裡頭有別的表達方式表達不了的意境、含義、氛圍。我給講一段方言告白。對話中的紙個別指紙片兒。有一個人在銱爐房放了幾個紙箱子,讓另一個人拿來點火了。放紙片兒的人回頭找不見了,就問另一個人。兩人就一問一答地展開了。外頭的紙個別哪兒去了?外頭的紙個別(別:片和也的半音組合)我點火了。你憑甚(什麼的半音組合)燒了紙個別?我想燒紙個別。有樹個枝為甚不用?樹個枝我不想用。這段對話很有韻律美。這是呼市附近縣城的方言。燒紙片兒的人平時很討厭放紙片兒的人,動不動在鍋爐房裡裡外外沾小片宜的毛病。這人也確實有點讓人討厭。我們幹活兒,只要他在場,地上哪怕掉個小釘子,馬上就找不見了。真是活寶。這次讓人好好教訓了一通。方言,有的也很打趣,比如“卓子山燒雞白拿。”一則卓子山的燒雞確實出名。二則這後跟的是蒙語,即燒雞白拿是住的意思。整個意思就是“是卓子山人”。這應是一類方言的雛形,久而久之人也不知道她意思了,就成了方言。

  • 2 # 河山59286680

    這還是幾年前的事,我們平江幾個伢子在長沙X劇院看電影,未放映之前,我們幾個伢子在爭論劇情(講的全是平江土話),後排坐著幾個北方大媽,她們也在議論我們土談,說我們是廣東人,我們再三申明不是廣東人,她們卻一口咬定是廣東人,最後大媽也承認,有些語音象廣東的語音,我們也只好付之一笑因為我們的前輩人是從廣東遷入來的,至今留下廣東尾音,但北方人的說話特好聽,基本上是普通話讓人聽得懂,普通話交流還是好。

  • 3 # 林中有奇峰

    人的出生地是不可能選擇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方言也是民族的習俗,當然了全世界都說一種語言是最好不過的了,那是不可能的。不管如何說聰明的人多學點語言還是不錯的。有人說方言,任何人沒權利說三到四的。

  • 4 # 臥龍村116

    方言也叫“土話″,是一個區域流傳已久的語言發音模式,只有歷史的痕跡在閃光,而無文明與粗俗之別。出門在外,乍聞鄉音,往往親切不已。

    與生人初次交談,應該講普通話,方便溝通。如果確屬地緣相近,再說方言不遲。如果甘肅河西人與廣東人相遇,都講方言,則方枘圓鑿難以契合。現在的青年人大都能講普通話,互相之間容易交流。偶然聽到方言,也當作別有風情來品味,沒必要認為是落後。

    贅幾句題外話。陝北、內蒙靠近寧夏處、甘肅武威張掖等處,方言相似,例如“大″,發音dang,有什麼奧秘?原來這幾處地方是西夏故地,曾經因西夏人自稱“党項″而令歷史學家困惑不已,其實,以西夏人的語音,不過是“大夏″罷了。“大″發音dang的地方還有甘肅天水的甘谷,甘谷古稱伏羌,向有“華夏第一縣″之稱,與前述諸地即便無民族血緣交集,也有先民出處之親。

  • 5 # 葛振勝1

    不是講方言的人沒文化,而是這部分認為講方言沒文化的人不懂方言(我除了普通話和北方方言能聽懂外,雲貴川的方言若慢說還能聽懂些,其他方言一概聽不懂),江浙一帶的經濟十分發達,廣東的經濟在全國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難道他們講的吳方言和粵方言沒有文化含量,沒有科技含量?完全不是這樣的。方言中的文化科技含量是與普通話一樣的,文字是統一的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呂布前中後期怎麼打才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