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目前在胃癌手術中比例很高,很多人擔心切除胃後是不是隻能吃流食、甚至會縮短壽命。其實這是不瞭解胃的功能導致的誤解。首先科普下胃的結構和功能:
胃是人體的消化器官,大致位於腹腔左上方,平時人們講的心口窩就是胃的地方,與食管連線位於膈下,下通小腸的初始部分---十二指腸。胃的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口。賁門是胃的入口處,即胃與食管的連線處,在胃與食管的交接處有條齒狀線,起著括約肌的作用,可防止胃內容物向食管反流,幽門是胃的出口,即胃與十二指腸的連線處,幽門對胃內容物的排空和防止十二指腸內容物的反流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慢性胃炎多發生在幽門或以此處為重,幽門螺旋桿菌也常寄生於此處。分為胃底、胃體、胃竇三大部分。胃壁分五層(從內到外):粘膜層,粘膜下層,肌肉層,漿膜下層,漿膜層。胃癌起源於粘膜層。
胃的主要功能是暫時性容納食物(接受和儲存功能),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又稱物理消化),並將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較小的分子(又稱化學消化)(物理消化功能),以便於進一步被吸收。主要吸收少量水和絕大部分酒精以及很少的無機鹽(吸收功能)。有胃腺,分泌胃液(分泌功能),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質。對於人體三大營養物質(葡糖糖、氨基酸、脂肪酸)的主要吸收器官是小腸,因此人沒有了胃,對於人體營養物質的吸收,影響很小,因此不會導致患者體重的明顯下降,部分患者體重反而比術前增加,更不會對人的生命有直接影響。但是,畢竟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切除後對患者還是有一定影響。
全胃切除後對人體的影響:
飲食影響:術後短期(三月內)進食量少,以軟質、易消化食物為主,部分患者全胃切除術後1月就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只是進食量少,每天吃飯5-8頓。重點是量小(尤其術後1月),不限種類,胃癌術後一般沒有明顯的忌口,只要注意不要太涼、太辣、太酸。有患者家屬術後以為只能進流食,一直給患者喝粥,沒有營養的進食,會導致患者體重短期下降明顯。患者一般三月後(胃部分切除)、半年後(全胃切除),基本恢復到每日三餐。
缺鐵性貧血:患者胃切除後,影響了人體對鐵的吸收,因為飲食中鐵元素為三價鐵,而人體造血細胞所需的二價鐵,因此少部分患者需要口服鐵劑。但是由於人體的代償能力很強大,很多患者即使全胃切除,複查發現並沒有貧血現象,因此就不需要額外的補充鐵劑。
返流性食管炎:少部分全胃切除患者會有,膽汁反流進入食管,損傷食管粘膜。患者會有胸骨後燒灼感。主要是因為手術切除了賁門,失去了賁門抗反流功能,腸內容物有時會返流進入食管內。建議患者進食後不要平躺,適當活動;口食管粘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製劑、潔維樂等;或飲水做下嚥動作,隨著疾病的恢復會逐漸好轉。
傾倒綜合徵:由於術後胃容量變小,使食物在胃記憶體留的時間短,迅速地送到腸內。腸管為了儘快地將這大量食物加以消化吸收,就要大量分泌消化液。特別是作為主食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可很快被吸收。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機體就會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這就是早期傾倒綜合徵發生的機制,病人表現為食後30分鐘以內可有出汗、心慌、噁心、麻木、臉面發紅、全身倦怠感、腹痛等症狀。還有的病人則表現為飯後2-3個小時才出現冷汗、頭暈、意識障礙等,這是晚期傾倒綜合徵的特點。其機制是血糖升高後,機體又會反應性地大量分泌胰島素,繼而又引起血糖值急劇降低的結果。預防措施:少量多次,每次進食量少,如有類似症狀,減少糖類進食。
因此,因胃癌行全胃切除,並不會導致重大的生活改變,相對生命來比較,即使犧牲一點的生活質量也是值得的。除了在飲食方面給予關照外,為了老人的健康,建議要術後定期複查。複查頻率和內容:
術後2年內每3月複查一次,術後2-5年每半年複查一次,術後5年每年複查一次。
複查內容:血常規、血生化、胃腸道腫瘤標誌物;胸片或胸部平掃CT;或腹盆超聲或CT。胃鏡複查不是必備(出發考慮吻合口有狹窄或者考慮食管有不適,否則不用做)。
因為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目前在胃癌手術中比例很高,很多人擔心切除胃後是不是隻能吃流食、甚至會縮短壽命。其實這是不瞭解胃的功能導致的誤解。首先科普下胃的結構和功能:
胃是人體的消化器官,大致位於腹腔左上方,平時人們講的心口窩就是胃的地方,與食管連線位於膈下,下通小腸的初始部分---十二指腸。胃的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口。賁門是胃的入口處,即胃與食管的連線處,在胃與食管的交接處有條齒狀線,起著括約肌的作用,可防止胃內容物向食管反流,幽門是胃的出口,即胃與十二指腸的連線處,幽門對胃內容物的排空和防止十二指腸內容物的反流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慢性胃炎多發生在幽門或以此處為重,幽門螺旋桿菌也常寄生於此處。分為胃底、胃體、胃竇三大部分。胃壁分五層(從內到外):粘膜層,粘膜下層,肌肉層,漿膜下層,漿膜層。胃癌起源於粘膜層。
胃的主要功能是暫時性容納食物(接受和儲存功能),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又稱物理消化),並將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較小的分子(又稱化學消化)(物理消化功能),以便於進一步被吸收。主要吸收少量水和絕大部分酒精以及很少的無機鹽(吸收功能)。有胃腺,分泌胃液(分泌功能),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質。對於人體三大營養物質(葡糖糖、氨基酸、脂肪酸)的主要吸收器官是小腸,因此人沒有了胃,對於人體營養物質的吸收,影響很小,因此不會導致患者體重的明顯下降,部分患者體重反而比術前增加,更不會對人的生命有直接影響。但是,畢竟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切除後對患者還是有一定影響。
全胃切除後對人體的影響:
飲食影響:術後短期(三月內)進食量少,以軟質、易消化食物為主,部分患者全胃切除術後1月就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只是進食量少,每天吃飯5-8頓。重點是量小(尤其術後1月),不限種類,胃癌術後一般沒有明顯的忌口,只要注意不要太涼、太辣、太酸。有患者家屬術後以為只能進流食,一直給患者喝粥,沒有營養的進食,會導致患者體重短期下降明顯。患者一般三月後(胃部分切除)、半年後(全胃切除),基本恢復到每日三餐。
缺鐵性貧血:患者胃切除後,影響了人體對鐵的吸收,因為飲食中鐵元素為三價鐵,而人體造血細胞所需的二價鐵,因此少部分患者需要口服鐵劑。但是由於人體的代償能力很強大,很多患者即使全胃切除,複查發現並沒有貧血現象,因此就不需要額外的補充鐵劑。
返流性食管炎:少部分全胃切除患者會有,膽汁反流進入食管,損傷食管粘膜。患者會有胸骨後燒灼感。主要是因為手術切除了賁門,失去了賁門抗反流功能,腸內容物有時會返流進入食管內。建議患者進食後不要平躺,適當活動;口食管粘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製劑、潔維樂等;或飲水做下嚥動作,隨著疾病的恢復會逐漸好轉。
傾倒綜合徵:由於術後胃容量變小,使食物在胃記憶體留的時間短,迅速地送到腸內。腸管為了儘快地將這大量食物加以消化吸收,就要大量分泌消化液。特別是作為主食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可很快被吸收。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機體就會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這就是早期傾倒綜合徵發生的機制,病人表現為食後30分鐘以內可有出汗、心慌、噁心、麻木、臉面發紅、全身倦怠感、腹痛等症狀。還有的病人則表現為飯後2-3個小時才出現冷汗、頭暈、意識障礙等,這是晚期傾倒綜合徵的特點。其機制是血糖升高後,機體又會反應性地大量分泌胰島素,繼而又引起血糖值急劇降低的結果。預防措施:少量多次,每次進食量少,如有類似症狀,減少糖類進食。
因此,因胃癌行全胃切除,並不會導致重大的生活改變,相對生命來比較,即使犧牲一點的生活質量也是值得的。除了在飲食方面給予關照外,為了老人的健康,建議要術後定期複查。複查頻率和內容:
術後2年內每3月複查一次,術後2-5年每半年複查一次,術後5年每年複查一次。
複查內容:血常規、血生化、胃腸道腫瘤標誌物;胸片或胸部平掃CT;或腹盆超聲或CT。胃鏡複查不是必備(出發考慮吻合口有狹窄或者考慮食管有不適,否則不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