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潮鞋店的老闆

    淘寶上就有賣,價位有高有低,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如果只是買來把玩就不需要買太貴的,如果是欣賞或收藏的話,就去賣油紙傘的工藝品店,自己挑選。

    油紙傘比普通的尼龍鋼架傘要貴些,因為製作工藝比較耗費時間,比尼龍鋼架傘還便宜的油紙傘,我就不建議你浪費這個錢了!

  • 2 # 新縣誌

    四川瀘州分水嶺鎮,那裡的分水油紙傘制傘技藝被稱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以下是正文:

    四川瀘州:撐收3000次不損壞,5級風不變形,人人都愛的傘長啥樣

    -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分水油紙傘傳統制作技藝

    400多年的傳承

    一代匠人之心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一首《雨巷》,讓江南、雨巷、丁香花,成為了大多數人對油紙傘的固定印象。於是每當提起油紙傘,便有一種浪漫的情愫。

    by 網路

    隨著歷史的發展,當油紙傘必需的重要地位逐漸被尼龍傘替代,淡出人們的視野時,然而在江南之外的四川東南部小鎮上,仍然倖存著一家手工作坊,延續著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

    沿著坡坎往下一層一層的瓦房車間裡,放滿了成型的,未成型的油紙傘,古老的作坊在傘的襯托下散發著一股中國油畫風。

    作坊內的師傅,正埋頭往傘骨上纏著線,不一會兒,五顏六色的線在他們的手上就成了好看的花樣圖形。

    by 嘉和夫子

    這裡,是有著“中國民間傘藝活化石”美譽的瀘州分水嶺鎮,在以往極盛時期,其油紙傘廠遍佈整個瀘州地區。時至今日,經他們手發展起來的桐鄉竹韻油紙傘,年銷量超過10萬把,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

    只是,比起曾經的聞名遐邇,這還遠遠不夠。

    //////////

    傘骨撐起的鄉愁

    分水油紙傘產於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四川盆地內雲貴高原過渡地帶,雲貴川渝四省的結合部。

    地處兩江之畔,淅淅瀝瀝的春雨,時斷時續的梅雨,瀟瀟不歇的秋雨,點點滴滴的冬雨,多雨便成了當地人不離油紙傘的緣由之一。

    時光流傳,中國製傘的歷史已有上千年,瀘州下面的分水嶺制傘技藝發展到現在也已有400多年。

    分水油紙傘的製造興於明末清初,盛於近代,衰落於上世紀70年代。

    清初時期,分水油紙傘就被選作“貢傘”向朝廷進貢,直到清中後期,才在民間流傳開來。

    在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年)《瀘縣誌》記載:

    “瀘制(桐油)紙傘,頗為有名,城廂業此者二十餘家,崇義分水嶺亦多此者,而以分水嶺所制最佳,原有美美,現有六福,工作益精巧。”

    此時的分水油紙傘,就以精巧的做工超越瀘州其他地區。

    by 智眼看世界

    20世紀初,瀘州人許桐生創立“許桐生老傘鋪”字號,憑藉其精湛的技藝,將油紙傘的技藝推向了巔峰。

    分水油紙傘受到許桐生制傘技藝的影響,在傳承紅紙傘技藝的基礎上創新,開發了手繪傘工藝,將分水油紙傘由遮陽遮雨的生活用品演變成為集工藝與文化一體的生活藝術品。

    by 網路

    曾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各地來往的行人商旅在此交換貨物,也帶動了油紙傘業的發展。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瀘州分水傘廠在瀘州境內共有大小分廠100多家,從業人員過萬,遍佈瀘州整個地區,年產油紙傘2000萬把。

    by 書影

    隨著現代商品經濟的到來,繁華的都市裡,更加便利、便宜的尼龍傘佔據了油紙傘的市場地位。

    在短短的一二十年時間裡,江南地區手工油紙傘生產企業紛紛關門停產,從事油紙傘生產的匠人也越來越少。

    只有分水油紙傘在孤獨的堅守,畢六福就是瀘州分水油紙傘的第6代傳承人,也是唯一一個仍然堅守的分水油紙傘廠掌門人。

    by 嘉和夫子

    “那個時候真的太艱苦了,年輕人不願意學這門不賺錢的手藝,會手藝的又都是些老人,傘廠開出的工資也僅僅能夠餬口。只有咬牙堅持,總不能讓這門傳承了幾百年的手藝斷在我的手上。”畢六福說。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08年,這一年,分水油紙傘製作技藝成功躋身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by 古典書城

    到如今,分水人憑藉著他們的執著與堅守,一把把散發著桐油清香、古典韻味、又有著時尚魅力的油紙傘又重回世人的視野中。

    //////////

    老祖宗的要求,嚴著呢!

    雖然分水油紙傘的市場地位已經被尼龍傘取代,但製作油紙傘的手藝卻沒有在時光中偷工減半。

    “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口口相傳的民間諺語直接道出了制傘工序的繁瑣。

    by 嘉和夫子

    分水油紙傘講究“手藝”。號竹、做骨架、上傘面、繪花、上油……一把成品傘的背後,是幾十到工序的層層疊加,還要使用上百種不同工具,花費十天甚至更加的時間。

    已經63歲的畢六福是畢家的第六代傳人,其中400餘年的分水油紙傘製作歷史長河中,畢家就佔據了300多年。

    by 嘉和夫子

    畢六福對這套技藝信手拈來,從小幫父母穿線、上油開始,畢六福幾乎將他畢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分水油紙傘”上。

    經歷了幾代人的勞作踩踏,略顯逼仄的小作坊隨處可見斑駁的地磚。但石牆之內,有著百年香味的積澱,時間的流逝都顯得緩慢。

    by 書影

    直到現在,畢六福仍然會在這裡滿穿線、繪花,從事著祖祖輩輩都在做的事。

    “成品傘的標準是,條子反覆撐收3000次不損壞,清水浸泡24小時不脫骨,頂五級風行走不變形。” 畢六福說。

    by 網路

    傘柄和傘骨是一把好傘的關鍵,他們仍沿襲著數百年前祖先留下的方法,用三年以上的楠竹和兩年以上無水槽水竹,經過刨竹青、烘烤打孔等工序全手工製作。

    這不僅僅是這些匠人們對“手工傘”的執念,更是因為歷經百年,老祖宗傳下來的要求,在被時光不斷檢驗後,散發出的“真理性”。

    //////////

    無人傳承的困境

    “等待雨,是傘一生的宿命”,因雨而生的分水油紙傘,歷經漫長歲月,和其他民間手工技藝一樣面臨著傳承的困境。

    by 古典書城

    隨著旅遊市場和新古典主義的興起,分水油紙傘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也大量增加。

    政府順應油紙傘發展趨勢,在油紙傘製作技藝培訓上,撥出專款進行支援,每年培訓學員100人左右。

    在政府的倡導和支援下,學習油紙傘的人越來越多,分水鎮也因油紙傘發展起來,油紙傘業已成為分水鎮的扶貧產業。

    by 古典書城

    李雪梅就在分水油紙傘廠做事,半路出家也沒有製作油紙傘的技藝,眾多繁雜的工序中只做幾種,或鋸託、糊紙、晃油,就讓她忙得不亦樂乎。

    一個月下來,李雪梅靠著做油紙傘有超過3000元的收入。

    by 嘉和夫子

    分水油紙傘廠裡,不少孩子跟著父母來廠裡玩,孩子們在母親的指點下幫襯著,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每逢學習之外的閒暇之餘,就來廠裡學點東西。

    或許正是這種血脈的連線延續,讓分水油紙傘技藝不斷傳承,只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油紙傘手藝人不在一朝一夕之間。

    “這門藝術能夠傳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願,現在有很多人在我這裡學手藝,但真正能夠學成的十不存三。”畢六福說。

    by 網路

    儘管,能夠完整做出一把油紙傘的人很少,在分水人的努力下,制傘人也多了起來。

    -END-

    文 編輯 丨小縣令

    參考:

    智眼看世界《瀘州油紙傘,傳承百年的“工匠文化”》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遞員如何開發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