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見娛樂2019

    說到歷史上的宋朝小編覺得宋朝還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朝代,為什麼這麼說?宋朝經歷了由興到衰的過程,北宋是非常的富饒,人們安居樂業,但是,到了南宋,戰爭平平,百姓的生活不得安寧,因為南宋時期出現的金國總是和宋朝發生交火,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也是沒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在當時,宋高宗只想著自己的藝術生活,宋高宗駕崩後,宋孝宗上位,宋孝宗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宋孝宗和自己的兒子關係卻不好,兒子也不孝順,具體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兒子不孝,本已讓趙昚傷透了心,而兒媳又從中作梗,火上澆油。兒媳李鳳娘作為皇后,本該是後宮的表率,但她卻獨霸後宮,到了十分殘忍的地步。

    宋孝宗趙昚雖然只是宋高宗趙構的養子,但他繼位成為九五至尊的皇帝后,也始終把太上皇當成親生父親孝順,把吳太后當成親生母親供養,小事同父母商量,大事聽父親決斷,有時哪怕是太上皇的一些無理要求,他也想方設法給予滿足,為此甚至不惜得罪滿朝文武。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孝順的皇帝,卻教育出一個極不孝順的兒子,和一個驕橫蠻悍的兒媳婦。

    兒子宋光宗趙惇當太子前後,表現得勤奮好學,謙恭有禮,父親情緒好時,他也喜形於色,父親情緒不好時,他亦愁容滿面,還經常在詩中稱頌父皇的功績,那種孝順,讓趙昚非常滿意。但趙惇繼承皇位後,卻發生了一個天大的轉變,露出了原形。開始,他也一度效仿孝宗侍奉高宗的先例,每個月四次向父親請安,偶爾還陪宴飲、遊玩,但沒多久,他就煩惱於這種“例行公事”,忍受不了這種“做作”,託詞迴避了。父親是極重感情的人,兒子連正常禮節都不履行了,心中十分鬱悶。

    有一次,趙惇率內外大臣和嬪妃們遊覽聚景園,卻沒有邀請孤零零呆在重華宮的父親,大臣們急上奏章,說孝宗當皇帝的時候,每次出遊,都會恭請高宗同行,而如今光宗獨享美景,頗不合孝道。趙惇接到奏章,大為光火,恰好此時父親安排人賜一玉杯過來,趙惇餘怒未息,接過後半真半假地掉在地上打碎了。這件事恰好又被父親知道了,讓他更加不快。

    到後來,兒子甚至一年多不去見父親,這種行為,在以孝治天下的當時,簡直大逆不道。於是,朝野上下,宮廷內外,乃至市井裡巷,對皇帝的不孝之舉更是議論紛紛,近百人上書要求皇帝履行做兒子的義務,而趙惇不為所動,依然故我,這讓父親的心都碎了。一天,趙昚登臨朝露臺,看見偏僻小巷裡一些小孩子爭鬧,一小孩爭吵不贏,想找救星,脫口連喊:“趙皇帝來,趙皇帝來。”趙昚一聽,不禁自言自語道:“我喊他尚且不到,你喊,簡直是白費力氣!”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兒子不孝,本已讓趙昚傷透了心,而兒媳又從中作梗,火上澆油。兒媳李鳳娘作為皇后,本該是後宮的表率,但她卻獨霸後宮,到了十分殘忍的地步。趙惇即位後,曾經寵愛過一位侍姬黃氏,並把她晉升為貴妃,李鳳娘擔心她影響自己的地位,趁趙惇到郊外祭祀天地之機,派人謀殺黃貴妃,然後報告說黃貴妃“暴病而亡”。還有一天,趙惇洗手時,見端著洗臉盆的宮女雙手圓潤細白,便多看了幾眼,不料被李鳳娘看在眼裡。幾天後,醋意大發的李鳳娘派人給皇帝送來一具食盒,趙惇開啟一看,裡面裝的竟是上次那個端盆宮女的雙手,頓時把他嚇得個半死。

    兒媳不僅獨霸後宮,而且常常無事生非,離間關係。為太子妃時,她就不斷在高宗、孝宗、太子之間搬弄是非,弄得祖孫三代相互猜忌,關係緊張。後來當了皇后,更是肆無忌憚。有一回,趙惇生病,父親從良醫那弄了些好藥製成一個藥丸,本來想讓人送給兒子,但又擔心兒媳為難,便想等兒子過來問安時當面給他。正好多舌的太監向李鳳娘彙報了此事,李鳳娘便派人到太上皇寢宮暗中觀察,發現果然有藥。於是,她認定太上皇要謀害皇帝,便抱著兒子,在皇帝的床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數落太上皇,把他們父子關係說得連仇人都不如,這讓兒子對父親既恨又怕,從此,皇帝再也不去重華宮看望父親了。

    皇帝立儲,按制度當然得太上皇首肯,否則通不過。趙惇和李鳳娘想立自己的兒子,但太上皇鑑於自己的失敗經驗,猶豫不決。一次家宴上,李鳳娘又向太上皇提出立兒子嘉王為太子的要求,趙昚當時表示不同意,李鳳娘勃然變色,大聲質問道:“我是你趙家三書六禮明媒正娶來的,嘉王又是我親生的,為什麼不能立為太子?”兒媳這樣撒潑、要挾,如同給了以孝著稱的公公幾耳光,使他蒙受了奇恥大辱。在兒子、兒媳的輪番夾擊之下,太上皇趙昚夙夜憂慮,急火攻心,遂一病不起,不久抑鬱而終。然而,即使是父親駕鶴成仙之際,兒子也連喪禮都不主持、不出席、不服喪,安居深宮,宴飲如故。人之無情,乃至於此!

    誰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你看,富貴如此的帝王家,卻父子離心,夫妻反目,天天勾心鬥角,夜夜刀光劍影,哪還有心思享樂呢?就這一點來說,還不如貧賤之家,雖然沒啥好吃的、好穿的,但既不要算計別人,也不要擔心遭人算計,內心平靜,一世安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特別喜歡做手工,可以說是痴迷作為父母要干預還是任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