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道14924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坦克發展主要是由於與蘇聯在歐洲的預期衝突。坦克設計透過標準進行評估,這些標準穩步導致更快,更重,更裝甲,更強大和精確的武裝坦克,而忽略競爭輕型設計。在21世紀初期,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重型部隊,但當步兵部署速度超過重型裝甲時,快速部署的輕型步兵缺乏足夠的裝甲支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陸軍的標準坦克是M26潘興,用於取代M4謝爾曼。雖然潘興比謝爾曼重10噸,但它使用了相同的500馬力發動機,使得潘興的動力顯著不足。在戰後的環境中,沒有資金購買新坦克,因此陸軍為庫存2000個坦克進行了現代化計劃,包括新引擎。這是從潘興到M1艾布拉姆斯,從二戰到21世紀的漫長髮展的開始。

    為了增加潘興的力量,陸軍選擇了由大陸汽車公司開發的V-12汽油發動機。最初被命名為M-26E2,經過測試後,新型V-12發動機改進後的潘興變速器和其他變化更為標準化,並被標準化為M-46 Patton中型坦克。

    對於M46,M3A1 90毫米炮系統進行了改進,並配備了M83伸縮式火控系統。後面板上的圓形傳輸通道蓋是一個顯著特點。

    1949年,批准生產800輛M46坦克,陸軍建議在1950年將另外1215輛M-26潘興坦克轉換為M46標準。

    1950年6月爆發的北韓戰爭迫使對坦克計劃進行重新審視。計劃中的M46坦克的數量無法滿足南韓的需求以及蘇聯在歐洲意圖的威脅越來越大。M26到M46的轉換無法滿足對油箱需求的增加。實際上,只有319個新的M46可用於服務。

    1950年的新情況導致陸軍決定在1950年9月進行修改後的坦克設計,該坦克設計由發展中的T42中型坦克的炮塔與M46的船體和底盤配合而成,並使用增加的裝甲進行改裝。這種設計被標準化為M47 Patton坦克。第一架M47飛機於1951年3月運往阿伯丁試驗場(APG)進行測試,1951年6月在底特律兵工廠開始生產,之後進行了試驗測試。生產M47儲罐的測試始於1951年8月,並持續了一年多。

    這次測試分析了M47中的一些弱點,特別是複雜而脆弱的測距儀,炮塔穩定系統和自動裝載機。這些專案從釋出給外地單位的最終生產版本中刪除。美國機車公司和底特律坦克兵工廠共生產了8,576輛M47巴頓坦克坦克,並於1947年11月M47生產結束。

    M47是一個臨時設計,最後一箇中型坦克保留二戰時期的五人制人員和船體機槍。最後只有幾百輛M47出口到北約國家,在那裡他們是未來15年的裝甲支柱。

    1950年12月,克萊斯勒公司收到六個試點車型和542個M48生產坦克的訂單,計劃在1954年中期開始計劃生產9,000輛M48坦克。在與蘇聯相比,美國坦克部隊感到自卑的緊迫性下,即使試驗和評估仍在進行,生產也開始了。第一臺M48在1951年底交付,第一臺生產車輛於1952年3月離開克萊斯勒紐瓦克DE工廠。M-48巴頓坦克於1953年4月2日標準化。

    從1952年3月到1954年12月,大約生產了7,000輛M48,到1956年底又完成了2,500輛。隨著生產的急速發展,早期的M48在發動機,變速箱,懸掛和履帶方面存在重大操作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糾正延遲了一段時間的全場巡檢,並且需要M48的不斷改進,M48A1到M48A5的變型。M48的生產在1959年結束,但型號的升級延續到了20世紀70年代。M48A3獲得了柴油發動機,M48A5計劃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將其餘的M48坦克升級到M60A1的標準,包括105毫米主炮。

  • 2 # 兵器觀察員

    北韓戰爭的爆發,把美國坦克製造業從二戰結束後的沉睡中喚醒。一方面,促使其急忙改進和生產已經相當成熟的T43(M-130)型重型坦克,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其對重型坦克未來發展前景的研究和關注1952年4月,為確定未來坦克發展方向,美國陸軍召開了一次代號為“問號的專題研討會,參加者包括很多軍工企業的代表和軍方人士。這次會議的氣氛十分寬鬆,主要內容就是隨意探討坦克製造業的發展和未來坦克的戰鬥使用問題,與會者提出了許多種坦克的設計構想以及對已有重型坦克的改進意見。“問號”研討會之後不少方案紛紛出籠。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些設計,會對坦克的發展史有更全面的瞭解。首先出現的是三種重型坦克,其中,前兩個設計方案只是裝備的火炮口徑不同,一個是120毫米,另一個是152毫米。特點是車組成員(包括駕駛員)全部集中在炮塔裡,這樣可以降低坦克的高度,還可以相應地將車重減到50噸以下這兩個方案的獨到之處在於採用了反向傾斜角度的前裝甲板據說這樣可減弱空心裝藥破甲彈的穿透力(百思不得其解)。第三種設計方案是種安裝搖擺式炮塔的坦克,其裝備的175毫米火炮配備了自動裝彈機,車重62噸。以上三個方案都未被採納,但大家評議之後卻得出統一結論,即“未來坦克應採用更寬的炮塔座圈”。在這三種設計方案中,炮塔座圈的寬度均為2.7米,這樣,就可使炮塔外形更加低矮,因而防護能力也更強。1954年,在阿伯丁靶場專門對寬座圈炮塔進行了論證一一用3個座圈為2.7米的試驗型炮塔進行抗彈試驗。由於當時沒有輛美國坦克的炮塔能夠安裝這種寬座圈,人們便以T43坦克為藍本,製作了與這種座圈能夠配套的炮塔模型。試驗表明,這種炮塔的抗彈能力明顯優於標準型的T43坦克炮塔。更多內容詳見《兵器》雜誌2000年第05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亞運會中國女排3-0擊敗越南的比賽中,袁心玥發揮平平,如何評價小蘋果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