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王欣從青島大學畢業,大學學計算機。那時候,程式設計師很少,女程式設計師那更是少之又少。
九十年代末的青島還是一個小地方,只有三家IT相關企業,那時候王欣上班到家裡,走路就15分鐘,中午還可以回家吃飯、睡個午覺,小城市特別安逸,
直到1999年,有一次王欣去北京出差,心就野了,想著:我這輩子怎麼能就這樣過?
於是,她揹著一個雙肩包來到了北京。
當時王欣來到一個人才市場去投簡歷,投了金山。後來HR通知面試,那是她第一次見到雷軍。
在王欣的回憶錄裡,那時候的雷軍,穿著白T恤衫和牛仔褲,感覺就是比我們大一些的學長,長得特別乾淨,進來就握了我的手說:你好,我叫雷軍。
雷軍面試了王欣一會兒,就勸王欣改行改行。
王欣實際投遞金山的程式設計師的崗位。面試的過程中,雷軍突然跟王欣說,女生寫程式是沒有前途的。
雷軍問王欣:你寫程式有寫詩一樣的感覺嗎?
王欣說:我沒有。
雷軍說:這不就完了嗎。
王欣說:如果我不適合做程式設計師,那做什麼呢?
雷軍說:其實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你可以試一試。
這是王欣第一次聽到產品經理這個詞。
以前的網際網路行業,都是程式設計師自己做需求,自己寫程式碼,可能有時候團隊裡會有一個 team leader相當於所謂的「專案經理」,但實際上沒有專門是產品經理這個崗位。
九十年代末,微軟進入中國,中國的軟體業也才剛起步,供小於求,是產品稀缺的年代。不光是產品,軟體連品牌都沒有幾個。軟體業的產銷是斷裂的,產品的開發就是程式設計師自己想自己寫程式碼,然後交給市場經理去賣。
但是後來市場越來越供不應求,軟體製造商需要對使用者需求再進一步切分,然後根據市場上的空白再去進一步定義一個產品,於是,整個行業都特別缺產品經理。
在哪個年代,有一些程式設計師出身的最後做了產品經理,比如陳睿,也有設計師做產品經理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黎萬強。
剛加入金山,王欣被要求做兩件事:一是站店面,二是接電話,非常枯燥。她回憶道,當時雷軍帶著包括她在內的金山同事向客戶推銷軟體盒子,雷軍每次都賣得特別好,並時常在王欣面前炫耀,讓她非常鬱悶、不解。一陣得意後,雷軍揭曉答案:原來他每次推銷都找手裡拎袋子的人,他們都是買過軟體的人,擁有軟體購買習慣,屬於目標使用者,反觀王欣則隨便找到一個人就推銷,銷售轉化率大打折扣。
而那時王欣成為金山的第一批產品經理。當然,金山最大的產品經理是雷軍,雷校長!
在王欣看來,雷軍是個不折不扣的細節控。比如,拿宣傳單頁給使用者,不能以本人的視角遞過去,而是應該反著以使用者的視角拿過去。包裝盒的正面、側面、反面設計,在各種貨架上的陳列、如何把賣點和價格寫得一目瞭然,雷軍對這些細節拿捏特別講究。
眾所周知,雷軍是小米最大的產品經理。他帶領小米的風格就是:在一線緊盯產品。如果確定一個需求點是使用者痛點,就死磕下去,不斷的進行微創新。在內部,雷軍的產品方法論就一句話——要把使用者當朋友,不要當上帝。在產品思維上,雷軍確定的方向是“讓使用者尖叫”的口碑產品。
小米手機一代為了製造“使用者尖叫”,下的最大功夫就是高配低價,國內首家雙核1.5G手機,4英寸螢幕,待機時間 450小時,800萬畫素鏡頭。當時這類智慧手機的價位基本都是三四千左右,多低的定價會更能製造使用者尖叫?成為關鍵,據說釋出會前一週還在討論定價,最後確定的是1999元。
雷軍:小米的三點訣竅,我覺得也沒什麼。第一,強調真才實料做好產品。第二,和使用者做朋友,和使用者互動。第三,高效率的運作。
我相信,這三點跟網際網路一點關係都沒有,但這就是網際網路最最重要的“使用者思維”和“產品思維”。
所以,網際網路的本質,實際上是把傳統商業做到極致,就是這樣。
1996年,王欣從青島大學畢業,大學學計算機。那時候,程式設計師很少,女程式設計師那更是少之又少。
九十年代末的青島還是一個小地方,只有三家IT相關企業,那時候王欣上班到家裡,走路就15分鐘,中午還可以回家吃飯、睡個午覺,小城市特別安逸,
直到1999年,有一次王欣去北京出差,心就野了,想著:我這輩子怎麼能就這樣過?
於是,她揹著一個雙肩包來到了北京。
當時王欣來到一個人才市場去投簡歷,投了金山。後來HR通知面試,那是她第一次見到雷軍。
在王欣的回憶錄裡,那時候的雷軍,穿著白T恤衫和牛仔褲,感覺就是比我們大一些的學長,長得特別乾淨,進來就握了我的手說:你好,我叫雷軍。
雷軍面試了王欣一會兒,就勸王欣改行改行。
王欣實際投遞金山的程式設計師的崗位。面試的過程中,雷軍突然跟王欣說,女生寫程式是沒有前途的。
雷軍問王欣:你寫程式有寫詩一樣的感覺嗎?
王欣說:我沒有。
雷軍說:這不就完了嗎。
王欣說:如果我不適合做程式設計師,那做什麼呢?
雷軍說:其實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你可以試一試。
這是王欣第一次聽到產品經理這個詞。
2第一批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崛起以前的網際網路行業,都是程式設計師自己做需求,自己寫程式碼,可能有時候團隊裡會有一個 team leader相當於所謂的「專案經理」,但實際上沒有專門是產品經理這個崗位。
九十年代末,微軟進入中國,中國的軟體業也才剛起步,供小於求,是產品稀缺的年代。不光是產品,軟體連品牌都沒有幾個。軟體業的產銷是斷裂的,產品的開發就是程式設計師自己想自己寫程式碼,然後交給市場經理去賣。
但是後來市場越來越供不應求,軟體製造商需要對使用者需求再進一步切分,然後根據市場上的空白再去進一步定義一個產品,於是,整個行業都特別缺產品經理。
在哪個年代,有一些程式設計師出身的最後做了產品經理,比如陳睿,也有設計師做產品經理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黎萬強。
剛加入金山,王欣被要求做兩件事:一是站店面,二是接電話,非常枯燥。她回憶道,當時雷軍帶著包括她在內的金山同事向客戶推銷軟體盒子,雷軍每次都賣得特別好,並時常在王欣面前炫耀,讓她非常鬱悶、不解。一陣得意後,雷軍揭曉答案:原來他每次推銷都找手裡拎袋子的人,他們都是買過軟體的人,擁有軟體購買習慣,屬於目標使用者,反觀王欣則隨便找到一個人就推銷,銷售轉化率大打折扣。
而那時王欣成為金山的第一批產品經理。當然,金山最大的產品經理是雷軍,雷校長!
3網際網路的本質,實際上是把傳統商業做到極致在王欣看來,雷軍是個不折不扣的細節控。比如,拿宣傳單頁給使用者,不能以本人的視角遞過去,而是應該反著以使用者的視角拿過去。包裝盒的正面、側面、反面設計,在各種貨架上的陳列、如何把賣點和價格寫得一目瞭然,雷軍對這些細節拿捏特別講究。
眾所周知,雷軍是小米最大的產品經理。他帶領小米的風格就是:在一線緊盯產品。如果確定一個需求點是使用者痛點,就死磕下去,不斷的進行微創新。在內部,雷軍的產品方法論就一句話——要把使用者當朋友,不要當上帝。在產品思維上,雷軍確定的方向是“讓使用者尖叫”的口碑產品。
小米手機一代為了製造“使用者尖叫”,下的最大功夫就是高配低價,國內首家雙核1.5G手機,4英寸螢幕,待機時間 450小時,800萬畫素鏡頭。當時這類智慧手機的價位基本都是三四千左右,多低的定價會更能製造使用者尖叫?成為關鍵,據說釋出會前一週還在討論定價,最後確定的是1999元。
雷軍:小米的三點訣竅,我覺得也沒什麼。第一,強調真才實料做好產品。第二,和使用者做朋友,和使用者互動。第三,高效率的運作。
我相信,這三點跟網際網路一點關係都沒有,但這就是網際網路最最重要的“使用者思維”和“產品思維”。
所以,網際網路的本質,實際上是把傳統商業做到極致,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