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
2 # 吳言27
譚嗣同:(1865一1898)近代改良派思想家。
譚綸:明代抗倭名將。江西宜黃人,嘉靖進士,官至兵部尚書。1563年任福建巡撫,率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內倭寇。
譚紹隆:康熙五十一年武進士,江蘇常熟人。
譚宗浚:同治十三年榜眼。
譚紹光:大平天國慕王。廣西桂平人。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人(今湖北天門)
譚震林:老一代革命家。
譚鑫培:著名京劇藝術家。湖北武昌人
譚詠麟。
我知道兩個譚姓歷史名人,一個是明代的抗倭英雄譚綸,另一個是清代變法六君子的譚嗣同。根據相關資料記載,譚姓在中國百家姓中排名第65位,是大禹的直系後代。譚姓出自夏王朝的國姓姒姓,周朝建立後,封夏朝遺民於譚國,故譚姓是以國為姓的一個姓氏。
一、譚姓的起源
譚姓出自姒姓。相傳上古之時,帝堯時代中國洪水氾濫,堯派鯀治水。鯀向上帝求得一種神奇的土,名為息土,該土見水就生,永遠比水長得高。於是鯀採用息土堵水,水越漲越高,土也就越漲越高,老百姓原本逃亡在山上,現在水都漲到山上來了,百姓無立錐之地。鯀治水無功反而有害,被舜帝流放到羽山(一說被直接處死了),以化東夷。
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後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於禹。周朝建立後,興滅國、舉逸民,姒姓的一支被封於譚國,爵位為子。譚國國勢一直不強,很快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併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二、譚綸的身平事蹟
譚綸是明代江西宜黃縣譚坊人,是著名的抗倭英雄,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譚綸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譚綸一生對戚繼光的幫助不少,正是有譚綸、張居正、胡宗憲等人的舉薦或者幫扶,才有了戚繼光的煌煌抗倭功業。
譚綸與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共同抗倭,功成後又一起到遼東抗金,真正戎馬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最終病死於任上。
三、譚嗣同身平事蹟
譚嗣同是清末湖南瀏陽人,著名的戊戌變法六君子之首。譚嗣同一生致力於維新變法,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譚嗣同寫成重要著作《仁學》,它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
1898年9月5日,光緒下詔授給譚嗣同和林旭、劉光弟、楊銳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變法。9月底光緒帝去天津閱兵時,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謀,發動兵變,廢黜光緒帝,一舉撲滅新政。譚嗣同密會袁世凱,要袁帶兵入京,除掉頑固派。袁世凱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榮祿,然後率兵入京。袁世凱於二十日晚趕回天津,向榮祿告密,榮祿密報西太后。
9月21日,西太后發動政變。慈禧連發諭旨,捉拿維新派。譚嗣同聽到政變訊息後並不驚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籌謀營救光緒帝。但措手不及,計劃均告落空。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最終譚嗣同等六人被慈禧太后斬首於北京菜市口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