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雲: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第一回就說明了此書歷經多人修改,最後由曹雪芹寫成《金陵十二釵》,夢覺主人題為《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本很神奇的書,也是一本很複雜的書。前兩天,剛剛回復了一個問答,昨天就看到了相關資料,看來是時候整理一篇關於《紅樓夢》的文章。這本書奇就奇在一個假的故事裡居然講了三個故事。而且作者也不止一個,創作時間將近百年,真的是讓人很讚歎,當然由於故事太複雜,所以不同的人看出來之後就不停地爭論。其實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大家看到的故事都對,就這樣才看得有意思,是吧?由於實在複雜,所以這個故事分成三篇來講,各位看官耐心看一下。
《紅樓夢》裡故事之一是反清復明
《紅樓夢》
下面是錢亮星在2003年寫的一篇關於《紅樓夢》的文章,當時看起來平平無奇,到了2008年的時候,《紅樓夢》後28回真本《吳氏石頭記》出現,前後呼應,可謂石破天驚。
明末大學者顧炎武,屢起兵抗清。未果,乃潛心著述,不登仕路。他原名絳,字忠清。不料清兵入關,竟使這位民族誌士忠清二字歪打正著,給自己開了個不小的玩笑。顧炎武一氣之下改名炎武,字寧人,炎武二字,深有其義。蓋清為女真族,曾稱後金,金白色,炎為大明,為火,為赤,處處與金作對,希圖用大明的炎火,把金銷鑠一爐。
愛情自古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為愛而生,為愛而死者,典故軼聞,不絕於耳。至於為愛而改名的志之之事,則是文人墨客的一大創舉。張大千先生與上海女畫家李秋君相戀多年,後大千使君有婦,秋君則守歲寒窗,徒作柏拉圖式精神苦戀。大千感秋君深情,乃作私印“千秋萬歲寶”,常印於得意之作上,意謂唯千與秋,此情不朽。i
文學作品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反映,它來自現實,不可加入作者的藝術想象,因而作品中往往存些令人拍案稱絕的奇特寄寓。電影《女大學生宿舍》裡幾位人物名字的暗寓就頗有特色:在籮筐中長大的匡筐;在甜水中泡大的辛甘;拋棄舊家攀高枝的辛母裘莉等,無不是人名與故事互寓的妙合之作。
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不僅是文學的典範,亦是姓名學的範本。作品為讀者提供了一座座寓含頗深的迷宮,研究起來,其樂無窮。
先來看看賈府中丫頭奴僕的取名。四位小姐的大丫頭,分別是抱琴、司棋、侍書、入畫,暗寓琴棋書畫;寶玉的四個書僮分別為茗煙、鋤藥、雙瑞、雙壽,兩兩相對,象徵吉祥如意;怡紅院八個大丫頭的名字亦可分為襲人、媚人、晴雯、倚霞、麝日、檀雲、春燕、秋紋四對,所有這些豔婢姣童的人名,從一個側面為讀者展示了主人們的錦衣紈褲,風流豔世之生活和身份。
賈府幫閒清客的取名,亦是寓意深遠。清客詹光諧音沾光,單聘仁諧音善騙人,卜固修諧音不顧羞。庫房總領吳新登諧音無星子,倉上頭目戴良諧音大量,買辦錢華諧音錢花,這些的諧音暗寓作者愛憎褒貶的取名方法,顯然借鑑於《金瓶梅》一書。《金》書裡的清客應伯爵、常峙節、卜志道,諧音應白嚼、常時借、不知道,曹雪芹信手巧借,妙筆生花,天衣無縫地嫁接在各種人物身上,給作品增添了一層神秘而出幽默的藝術魅力。
暗示人物命運遭遇的命名,曹書中俯拾皆是,甚至可以誇口說,沒有一個人名不寓含一定的意味。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暗示“原應嘆息”,英蓮暗示應憐,甄士隱夫人的丫頭嬌杏,諧音“僥倖”,暗示她“偶為一著錯,便為人上人”,最後貴為賈雨村夫人的機遇。秦鍾、秦業暗示情種、情孽,馮淵即是逢冤,李守中即是理守中。另有冷子興隱寓“冷中出熱”,甄士隱、賈雨村意喻真事隱去,假語村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紅樓夢》人名的暗寓,意味深長。細考深究,竟可寫一部長篇鉅著。單就金陵十二釵關於人名兆示命運的春秋筆法,就可書上的滔滔萬言,本文去繁就簡,單表幾位主要人物在小說及社會中各自寄寓的深意。,
《紅樓夢》書中主角寶玉、黛玉、寶釵、妙玉的命名,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產物。四玉在書中是多角關係,寶玉愛黛玉,最後卻與寶釵婚配,妙玉和寶玉在思想性格上看似截然相反,實則極多相似,四人的命運,無一不是逆願而行的。作者將“寶”和“玉”二字分屬四位,暗示他們互為影射,互為矛盾轉化的對立面。魏子安有小說《花月痕》對這套關係剖析頗深,引以為鑑。
未秋道:“妙玉稱個檻外人,寶玉稱個檻內人。妙玉住的是櫳翠庵,寶玉住的是怡紅院。書中先說妙玉怎樣清潔,寶玉常常自認濁物,不見將來清者轉濁,濁者轉清?”痴珠隨說道:“就書中‘賈語村言’例之:薛者,設也;黛者,代也。設此人代寶玉以寫生。故‘寶玉’二字,寶字上屬於釵,就是寶釵;玉字下等於黛,就是黛玉。黛釵真個‘子虛烏有’,算不得什麼。倒是妙玉,真做了寶玉的反面鏡子,故名之為‘妙”。(二十五回)
關於紅學的研究,上世紀初已分為胡適、魯迅的寫實派和蔡元培、潘重規的寓言派兩系。寓言派以為,此書為明末遺民的一部寓言,其中蘊藏著一段民族深痛,隱現互關,如泣如訴。單就人名的安排上,潘重規公作了一番頗有功力的研究,茲借鑑於下。
書中人物,寶玉乃傳國玉璽之玉。玉的得失,即政權的得失。林黛玉代表明朝,薛寶釵代表清朝。林薛爭寶玉,即明清爭政權。林亡薛存,即明滅清興。
寶玉出世,口中含著鐫有“莫失莫亡,仙壽恆昌”字樣的美玉,與三國志載漢代傳國玉璽“受命於天,其壽永昌”相類,且式樣亦相近,證明寶玉是象徵傳國玉璽的。令寶玉愛吃胭脂,類於玉璽離不開朱泥。寶玉最親暱的待婢襲人,拆開就是龍衣人;寶玉最偏愛的戲子,名叫蔣玉函,襲人嫁玉函,玉璽就配上玉函了。
黛玉別名蕭湘妃子,即顯其帝王身份。其身是絳珠仙草,絳紅乃明朝國姓朱之影射。黛玉代表明朱天子,故所食藥丸是天王補心丸。她的婢女叫紫娟,紫是朱的配色,鵑乃望帝之魂。黛玉姓林,因為明朝姓朱。《說文》雲:“朱,赤心木,松柏屬”。朱是林木類,故姓林。
寶釵別名蘅蕪君,亦顯帝王身份。“釵”字拆開是“又金”,清曾稱後金,正合金之意。寶釵其兄名蟠,蟠者,番也,從蟲,猶狄從犬,羌從羊,正是指斥薛蟠是異族番人。又因清朝篡位,非正統天子,所以薛蟠綽號呆霸王。
寶玉既是傳國玉璽,林薛二女又分別代表明清,因而林薛之爭,亦明清之爭也。最後林亡薛婚,正寓明亡清存。作者無力改變歷史,只有透過刀槍筆陣,寓寄滿腔民族仇恨,抒發亡國之痛惜。讀罷此文,深諳作者用心之深,真匪夷所思。
姓名之用作暗語,何獨《紅樓夢》一書哉!大凡文學名著,只要你用心考查,無不能循其暗寓的蛛絲馬跡。讀者此後在翻閱書卷時,儘可放心去推據來敲去,保準有所收穫。不然,唯作者是問 ”
關於《紅樓夢》厭清眷明主旨的一點補充(2007-05-02 10:08:52)
《紅樓夢》是明亡遺民寫出來的作品,而非曹雪芹所寫。在我看來沒有多大疑問。看了一篇部落格上的文章《〈紅樓夢〉是一部反清復明的寓言小說嗎——姓名與影射暗寓》(見下面的附錄)很有共鳴,也激發了一些補充的慾望。
其實書中暗示隱喻的地方隨處可見。比如書中有句“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其中“木石”合在一起就是“朱”,就是一塊石頭和一根木頭靠在一起(“朱,赤心木”)。翻詞典可以知道,朱和朱是同一個字,實際上明史裡姓朱的人物,他們的姓都是寫成朱的。金自然是滿清的代指了,滿清統治者的姓“愛新覺羅”意思就是金。
還有預言人物命運結局的紅樓夢歌詞,都可以看出有描寫改朝換代戰爭變亂的痕跡。
關於元春的[恨無常]中說“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元春居住在皇宮,她的父母和她一樣都在京城,那這個“望家鄉,路遠山高”,究竟從何談起?這隻能解釋為戰爭動亂後逃亡到邊遠地區的情形。所以元春的命運很可能是暗喻南明永曆的命運。
比如惜春的判詞中說“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描繪的分明是戰爭屠殺之後蕭索荒涼的景象。在一首明遺民描繪滿清進行的廣州大屠殺七十萬人後的悽慘景象的敘事詩中有一句就是“白楊衰草”
再有一個地方,也可以看出蹊蹺。比如說李紈的結局“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
在其他地方,一再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為什麼惟獨李紈得到一個好結局,這不是有些矛盾麼?而且作者似乎對李紈的這個好結局沒有任何讚歎的意思,相反有諷刺冷嘲的味道,甚至是把它當成壞結局來描寫。緊接著威赫赫爵祿高登,就來了這麼一句“昏慘慘黃泉路近”,令人不寒而慄尤其耐人尋味的是這麼一句“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李紈因為她兒子的關係沒有受老來貧,但代價卻很可能是不留“陰騭積兒孫”,也就是幹了不積陰德的事情,做了違背良知的事情,才有“威赫赫爵祿高登”
那究竟是什麼事情呢?在甄士隱給好了歌做的解中有這麼一句“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這個訓有方指的是誰?,日後作強梁的又是誰?有些人曾經把這解釋成是柳湘蓮,但實際上柳湘蓮的結局在前八十回中已經就交代了,而且他和訓有方之間也實在扯不上什麼關係。合理的解釋是這個訓有方,指的正是李紈的兒子賈蘭!賈蘭暗指的應該是明朝滅亡的過程中,那些變節投靠滿清,屠殺搶掠無所不為的漢奸,後來因為對異族主子的效忠而得以威赫赫爵祿高登的人
此外還有許多詩句都是隱喻明代一些重要人物的歸宿,比如香菱的結局“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元春的結局“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都似乎暗示永曆碰到吳三桂後被用弓勒死的結局
還有描寫黛玉的詩句“玉帶林中掛”,以及王熙鳳的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都似乎是暗示崇禎皇帝的結局最後是上吊自縊而死。而“一從二令三人木”按照某人的考證合起來正是一個繁體的“檢”字,而崇禎皇帝的名字正是朱由檢
還有探春的判詞“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這明顯是暗指那些在明亡以後,那些逃亡海外的反清志士
還有比如妙玉的判詞“.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這似乎是暗指那些在明朝時期,不屑為官,不願與國家朝廷合作的清高之人,結果明亡之後面臨的卻是“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青燈古殿指的是清朝,,紅粉朱樓指的正是明朝了。而最後在滿清統治的淫威之下,“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
再看秦可卿的判詞“.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這似乎是在追溯明朝滅亡責任,把明朝走向衰敗責任推到了嘉靖這一代,嘉靖痴迷道教,而紅樓夢中的賈敬也痴迷道教,書中的描寫是“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鍊汞,餘者一概不在心上”。而賈敬的諧音正是嘉靖。
而家事消亡首罪寧,從何說起呢,明武宗時期有寧王作亂,而正德皇帝正是以寧王作亂的藉口南下游玩,結果不慎落水得病,回京後不久就死了,這才由後來的嘉靖當上了皇帝,所以作者說家事消亡首罪寧的意思是在他看來如果沒有寧王造反,也就沒有這樣的連鎖反應。至於“.宿孽總因情”,這個情字諧音清,指滿清,其意不言自明。
書中還有些地方是更露骨的透露出作者的思想傾向的。比如第六十三回給芳官取名耶律匈奴這一段“寶玉聽了,喜出意外,忙笑道:"……既這等,再起個番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與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況且這兩種人自堯舜時便為中華之患,晉唐諸朝 , 深受其害.幸得咱們有福,生在當今之世,大舜之正裔,聖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億兆不朽, 所以凡歷朝中跳樑猖獗之小醜,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頭緣遠來降. 我們正該作踐他們,為君父生色."”
作者在明亡之後,對滿清統治自然恨之入骨,但書中直斥滿清顯然不可能,於是借賈寶玉這段議論痛斥匈奴犬戎,說“這兩種人自堯舜時便為中華之患,……我們正該作踐他們”,以抒自己胸中之憤懣,從這一段話來看,作者寫紅樓夢的時期也應該是在滿清建立之後的不久,那時侯文字獄雖有,但還沒有到乾隆時期那樣恐怖高壓到極端的情形,所以才有這麼一段話。
還有一處地方也是能夠透露作者心態的,書中第二回,賈雨村的一番議論中說“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陳後主,唐明皇,宋徽宗,劉庭芝,溫飛卿,米南宮,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雲林,唐伯虎,祝枝山,”。
紅樓夢小說開頭雖然反覆宣告,“無朝代可考”,,“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但注意一下,這裡凡是提到的明朝以前的人物,明確說是“前代”,而倪雲林,唐伯虎,祝枝山,等明代的人物,則說“近日之倪雲林,唐伯虎,祝枝山”,作者在這裡完全是以一個明朝人的心態來說話的。實際上真要論時間的,唐伯虎等人也是明正德時期的人了,離開明滅亡有很長的時間,作者之所以還要說是近日,顯然是有感情因素在內的。
紅樓夢中透露關節的地方還有許多,比如寶琴託言外國美人而唸的那首詩
“寶琴因念道: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島雲蒸大海,嵐氣接叢林.
月本無今古,情緣自淺深.
漢南春歷歷, 焉得不關心.”
這首詩描寫的可能是明亡後臺灣抗清志士面臨的情形,昨夜朱樓夢,,明朝皇帝姓朱,這朱樓夢指的是什麼,意思是很清楚的
還有《紅樓夢》書中一處姐妹們行酒令時,史湘雲說了一句“日月雙懸照乾坤”;日月當然就是指“明”以上不過是隨意想到一些,如果真要細細研究的話,那紅樓夢此類暗示的地方是相當多的。
我以為,那些紅學磚家叫獸可以在紅樓夢中讀出除了反清復明以外的一切東西。。。否則,他們的飯碗要被合邪了
以下是關於2008年出現的《吳氏石頭記》文章,前後對應,不由得對《紅樓夢》這本書暗暗稱奇:
“”《紅樓夢》確是一部千古奇書,傾倒了古今中外眾多讀者。廣大紅學研究者不斷地探佚考證,千萬紅樓愛好者一遍又一遍地孜孜苦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知道紅樓故事的最終結局,想弄清文字背面到底隱藏了一部怎樣的“家亡血史”。隨著《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橫空出世,真相終大白於天下,幾百年來的諸多紅樓謎團亦隨之迎刃而解!遺憾的是,胡適、周汝昌等紅學大師們辛辛苦苦構築起的紅學大廈,頃刻間轟然坍塌了!
《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共有一百零八回,現在網上已公開發布了從第八十一回起的後二十八回。筆者讀之再三,感覺除卻部分段落語言粗俗外,絕大部分還是作者的原筆原意,文氣一以貫之,情節與前回毫無脫節之感,更重要的是人物判詞和“畸笏”等人的批語大都得以驗證,當屬真本無疑。吳祖本的出現,完全顛覆了我們對《紅樓夢》的傳統認識——原來《紅樓夢》隱寫的就是明亡清興、改朝換代的那一段血淚歷史!在清初嚴酷的“文字獄”高壓下,作者不得不借“以家寓國”的方式隱寫了那段殘酷歷史(清人編寫的歷史全是美化自己的),實在算得上是古今天下第一奇書!中國“紅學”經過一百年的輪迴,最終證明當年蔡元培的“索引派”是正確的,實在是讓人感慨!
一、《紅樓夢》的主題就是“毀清悼明,傷時罵世”。細讀文字,回顧歷史,作品中的許多人物是有原型的:
賈母是老太太、老祖宗、老太君,影射朱元璋。
寶玉是傳國玉璽,喜歡紅色喜歡吃胭脂,也就是離不開那紅色的印泥。“通靈寶玉”上鏤刻的“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與“傳國玉璽”上篆刻的“受命於天,即壽永昌”也極為相似。
黛玉就是崇禎帝的象徵,愛哭,小性兒,多疑,率真。“玉帶林中掛”就是一朱明王朝的“朱”字——“木”字上加一帶子。其仙逝亦同崇禎,崇禎自縊煤山古槐,黛玉亦自縊於柳葉渚邊的槐樹上,且時間都是陰曆三月十九。
王夫人影射明熹宗朱由校,也是意外落水成疾。朱由校1627年服用“靈露飲”而死,把皇權交給了兄弟朱由檢,即崇禎帝。而王夫人的死何其相似於朱由校,她最後把她的“命根子”寶玉(玉璽)託付給了黛玉(明思宗崇禎帝)。
寶釵象徵滿清,因為她的名字裡帶“金”,這是滿清的象徵符號。她那金鎖是人造的,不像“通靈寶玉”是神造的,金鎖上面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是鑄造上去的,暗喻大清的“不正統”。帶金的多代表滿清,像鴛鴦(姓金)、玉釧、金榮等,後來都成了反面(清派)人物。鴛鴦是壓垮賈府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有帶水的、帶北的,後來都倒向滿清,例如北靜王水溶、賈雨村等。
夏金桂影射吳三桂,狡詐尚氣,出爾反爾,對寶玉懷覬覦之心,且付諸於行動,最後不得善終。
賈敬影射嘉靖皇帝。“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鍊汞,餘者一概不在心上。”嘉靖帝在位45年,居然20年不理朝政。賈敬之死用的是“老爺賓天了”,“賓天”是指皇帝“駕崩”了。
賈環就是“家患”,喻指闖王李自成。
賈蓉、賈薔諧音“戎羌”,乃胡虜蠻夷之徒,象徵滿清。
另外,湘雲隱喻歷史,香菱影射南明永曆帝,王熙鳳影射宦官魏忠賢,邢夫人象徵大明刑法,賈政喻指大明朝政,元春、林紅玉影射袁崇煥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大都能找到歷史原型。
二、《紅樓夢》的原創作者是吳梅村,“曹雪芹”只是在原創基礎上加以增刪潤色的修改者,並且只是一個化名。試想在清初“文字獄”高壓之下,誰敢在一部“傷時罵世”之書上署自己的真實姓名,不是找死嗎?這“曹雪芹”極有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小團隊,與吳梅村志同道合。這些人皆文學功底深厚,興趣愛好廣泛,且深知作品創作底裡。現有人考證指出,對原作“增刪五次,批閱十載”之“曹雪芹”,是吳梅村的學生嚴繩孫,筆者在此不發表意見,有興趣的讀者自己探究思考。
吳梅村畫像
吳祖本第一回裡有一條非常驚人的批語:
“此書本系吳氏梅村舊作,名曰《風月寶鑑》,故事倒也完備,只是未加潤飾稍嫌枯索,吳氏臨終託諸友儲存,閒置幾十載,有先人幾番增刪皆不如意,也非一時,吾受命增刪此書莫使吳本空置,後回雖有流寇字眼,內容皆系漢唐黃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錄修之,另改名《石頭記》。”
全書的最後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批語:“本書至此告一段落,癸酉臘月全書謄清。梅村夙願得償,餘所受之託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刪之。雖不甚好,亦是盡心,故無憾矣。”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世居江蘇崑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
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日吳梅村出生於江蘇太倉的一個讀書人家中。七歲開始讀家塾,十四歲能屬文。
崇禎四年(1631年),參加會試,遭烏程黨人誣陷,被控徇私舞弊,幸崇禎帝調閱會元試卷,親在吳偉業之試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詭靡”,方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崇禎十年(1637年),遷東宮講讀官,十六年(1643年),升庶子。期間仕途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皆因與崇禎帝之殊遇知遇密切相關,內心十分感激崇禎帝。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梅村號哭痛欲自縊,幸為家人所覺。出於對明王朝之依戀,尤其對崇禎帝之感恩,吳梅村在其編撰的《綏寇紀略》中,極力詆譭、攻擊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在明亡後長達十年,吳梅村一直屏居鄉里,保持名節。順治十年(1653年),不得已乃應詔入都,授秘書院侍講,尋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偉業藉口身體有病,辭官請假歸鄉里。對此經歷,內心深感恥辱。
康熙十年(1671年)夏,吳偉業舊疾大作,留下遺言:死後斂以僧裝,墓前立一圓石,曰:詩人吳梅村之墓。後葬於蘇州元墓山之北。
吳偉業晚年深為自己仕清失節而痛悔,不願以入清官職“祭酒”相稱,而自許為普通一“詩人”。
三、《紅樓夢》的成書時間大大提前。
那為啥又有後來的爭論呢?這是因為在原書的基礎上又有了修改
前一篇講了《紅樓夢》的隱藏的故事之一是反清復明,好多人接受不了。這是因為《吳氏石頭記》是屬於《紅樓夢》的最早版本,原來叫《風月寶鑑》。吳梅村搭了一個故事架構出來,文筆還是比較簡陋。那樣的書只要從頭到尾都看完,是個傻子也能看出來這本書是講反清復明的故事,所以就不好拿出來推廣。這時候,曹雪芹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刪改,加評語,又加入了自己的故事,那就是曹家和雍正,乾隆的恩恩怨怨。這時候這個書就叫《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如果你把他隱藏的故事挖掘出來,會發現真的和電視劇《甄嬛傳》很像。
這個故事是被有名的紅學家霍國玲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掘出來的。她當時就判斷《紅樓夢》曾經完成過,只是因為傳書的必要,後面的30回被刪掉了。現在《吳氏石頭記》的出現又印證了她的論斷,可見她的研究還是很有功力的。下面是舒新宇對於霍國玲的報道: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曹雪芹這句經典名言,浸透了作者寫書時的悲憤心情,飽含了曹雪芹對讀者的莫大期盼。可兩百年來,人們對這句名言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創作的艱辛層面上,未作更深入的思考,這也許是曹雪芹最大的失望,也是曹雪芹最大的悲哀。
《甄嬛傳》的故事和這個故事很像
是曹雪芹利用小說進行反雍正和乾隆皇帝,從而創作了千古奇書《紅樓夢》。
什麼原因使曹雪芹“繩床瓦灶”、“滴淚為水,研血成墨”而“哭成此書”,以至“書未競,芹因淚盡而逝”?
為什麼在脂批中象“誰為智者,又誰能通?”“誰人識得”及“假語……真事”這樣求遇知音的話比比皆是?
曹雪芹為什麼提醍讀者要反照《風月寶鑑》?儘管曹雪芹己寫明寶鏡的背面是森冷赫然的白骨,批書人還要不厭其煩地提醍讀者:“不要看這書的正面”,“只照它的背面,方是會看。”
脂硯齋更是出言鑿鑿:把《紅樓夢》當作小說詩詞一類,“則大罪過”。
這一切,已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紅樓夢》背後隱藏著一個真實的曹雪芹個人的巨大悲劇。
正是霍國玲的《紅樓解夢》,揭開了曹雪芹煞費苦心、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隱藏的百年之謎,她告訴我們,《紅樓夢》除了表面講述的故事外,還隱埋了一部驚心動魄的歷史,記載了曹雪芹和他愛戀的女子竺香玉之間的悲歡離合,記載了雍正皇帝暴亡的謎底和始末。
《紅樓解夢》揭開了《紅樓夢》隱藏的百年之謎,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曹雪芹和林黛玉。信焉?非焉?你只有看完全書,才能得出自已的結論。
《紅樓夢》問世兩百多年來,也並非沒人毫無察覺。曹雪芹去世才剛剛五年,浙江德清進士戚寥生便從滿紙荒唐言中看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特地在戚本《石頭記》序言中寫道:“吾聞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牘而無區乎左右。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此萬萬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竟得之《石頭記》一書……。”也許是懼怕朝廷森嚴的文網,擔心毀了《紅樓夢》,他不敢道出自已看出的真相,只能提醒讀者字裡行間還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霍國玲在《紅樓解夢》中指出:“一聲兩歌,是說一個人能同時發出兩種歌音;一手二牘,是說一隻手同時寫出兩種字型。戚寥生用這句話比喻《紅樓夢》的奇特寫法,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一聲兩歌的含意應該是說一部書含有兩個內容:小說和歷史。小說是《紅樓夢》的軀殼,隱入其中的歷史才是它的靈魂,二者又融為一體,密不可分。而用如此獨特的方式進行創作的,曹雪芹可說是千古第一人。”
乾隆人舒坤批《隨園詩話》,言《紅樓夢》“內有皇后,外有王妃”。更有紫琅山人在《妙復軒評石頭記序》中預言,其書中隱寓“或數世,或十百世,終會有識者出也。”
霍國玲是哪方神仙,何來如此神通,深得曹氏真傳?
2001年5月2日、4日、5日,我三次走進了北京石景山霍國玲大姐的家中。第一眼看到霍大姐,就想到電視劇《渴望》裡的那位忠厚善良的劉大媽。家裡除了那排考究的書櫃,頗顯寒酸。為了研究紅樓夢,她提前退休,舉家借債,已虧欠20多萬元。
霍國玲既不是學者,也不是教授,她只是北京第一機械廠的一個普通女工,後來透過自學在廠裡搞包裝設計,一干就是十七年。
1980年,一個偶然的發現,使她走上了紅樓解夢的不歸路。
那年她丈夫從圖書館借來了一本俞平伯先生的《脂硯齋石頭記輯評》,她看後頗為震動,產生一種強烈的直感:曹雪芹定有一個巨大的難言之隱,深藏在《紅樓夢》的故事裡頭。一個迫不急待、欲罷不能的想法衝擊著她,一定要解開紅樓之謎,告慰曹雪芹。書是借來的,必須退還,於是她把540頁的書全部抄錄在《紅樓夢》的相應部位,化了整整三個多月。
為了更好地感受當年曹雪芹在香山腳下黃葉村創作紅樓夢的情景,霍國玲的大姐化了一萬元,買下了香山腳下的傑王府18號四合院(見圖),這裡離曹雪芹故居很近,霍國玲從北京市中心東四十條搬到這座破舊的院子裡,與世隔絕,埋頭鑽研,一住就是整整9個年頭。
霍國玲製作的曹雪芹雕塑
霍國玲還憑藉靈感,親手塑了一尊曹雪芹的頭像,擺在案頭,每天與曹公對話。看過頭像的人都說這與他們心目中的曹雪芹十分相象,深得曹公的神韻。有紅學家認為,這是迄今為至最為傳神、最接近曹雪芹精氣神的頭像(見圖)。
霍國玲得益於整個家庭,大姐霍國君、弟弟霍紀平都全力參入紅樓解夢。更使她慶幸的是,她有個深以為榮的丈夫。丈夫張暉,畢業於北京大學東語系,供職中國外文局,是著名的波斯文翻譯家,出版過7本波斯古典詩歌散文著作,參入過毛澤東文集、鄧小平文選的波斯文翻譯,獲得伊朗總統哈塔米頒發的翻譯波斯語古代詩歌散文獎,獎證上有哈塔米總統的彩色頭像和親筆簽名。對妻子這種純粹賠本的事業追求,丈夫不僅沒有絲毫抱怨,反而成了她得力的助手。當她受到圍剿和打壓時,丈夫也揮毫上陣,撰文為妻子辯護。
2005年,著名作家劉心武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揭密紅樓夢,掀起一股國民紅樓夢熱潮,殊不知早在上世紀80年代,霍國玲就在京城掀起過更大的紅樓夢熱潮。截至1997年,霍國玲己自費出版《紅樓解夢》8集,總計近300萬字。應邀到北大、清華、人大等20多所高校演講,場場爆滿,座無虛席,“一手拿《紅樓》,一手拿《解夢》”,成了當時京城高校學生的高雅時尚。讀者來信更是多如雪片,裝滿了3個大麻袋。
四川一位老人,8歲開始讀紅樓夢,88歲時看了《紅樓解夢》,因過於興奮而離開人世。
北京一位96歲的許先如老人,看了《紅樓解夢》,欣然題詞:“高瞻遠卓洞察隱微”,裝裱好,託人送給霍國玲。
更有許許多讀者無償向她提供線索、證物、碑文、族譜和書刊。曹雪芹為竺香玉撰寫的碑文手跡就是讀者無償送給她的。
新疆一位喜愛《紅樓夢》的農民,看了《紅樓解夢》,便成了她的粉絲,用當地最好的棉花做了兩床棉被,千里迢迢送到霍國玲家中,同她談了三天三夜紅樓之謎。
當年轟動京城的紅樓解夢狂潮,遠非當下學術明星于丹、易中天所能比。
霍國玲萬萬沒有想到,她的研究成果卻遭到官辦的中國紅學會猛烈地打壓。中國紅學會的會刊《紅樓夢學刊》,非但拒絕發表她登門送去的論文,還先後發表18篇批判文章,對她進行圍剿。弱弱的普通女工霍國玲只有弱弱地嘆氣,“躲進小樓成一統,那管春夏與秋冬”,繼續自已的研究。
幸好廣大讀者群起聲援,信件源源不斷,每天有幾十個電話打到家中,給了她莫大的鼓勵和慰藉。更有讀者上書中國紅學會的主管單位文化部領導,憤怒聲討手握大權的個別“紅學”權威不能容納百家之言,對“小人物”冒然闖關,進行黨同伐異的轟擊和圍剿,呼籲整頓“紅學”界。
中國紅學界也並非鐵板一塊,亦有慧眼識珠之人,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就對霍國玲的探索讚譽有加,成了她最有力的支持者。
霍國玲大姐對我說:“中國怎麼能成為先進國家?只靠幾個先進人物是不行的,靠的是中國文化的內在力量,華人的內在力量。從什麼人身上能夠看出來呢?我認為,從曹雪芹身上能夠看出來。面對兩個皇帝,我要殺你就殺你,要把你寫進書來就寫進來。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華人的內在的力量。曹雪芹就是以這種精神寫出了《紅樓夢》。”
那麼霍國玲到底破解出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下面看完之後,不禁讓人想起《甄嬛傳》裡的故事。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雲: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第一回就說明了此書歷經多人修改,最後由曹雪芹寫成《金陵十二釵》,夢覺主人題為《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本很神奇的書,也是一本很複雜的書。前兩天,剛剛回復了一個問答,昨天就看到了相關資料,看來是時候整理一篇關於《紅樓夢》的文章。這本書奇就奇在一個假的故事裡居然講了三個故事。而且作者也不止一個,創作時間將近百年,真的是讓人很讚歎,當然由於故事太複雜,所以不同的人看出來之後就不停地爭論。其實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大家看到的故事都對,就這樣才看得有意思,是吧?由於實在複雜,所以這個故事分成三篇來講,各位看官耐心看一下。
《紅樓夢》裡故事之一是反清復明
《紅樓夢》
下面是錢亮星在2003年寫的一篇關於《紅樓夢》的文章,當時看起來平平無奇,到了2008年的時候,《紅樓夢》後28回真本《吳氏石頭記》出現,前後呼應,可謂石破天驚。
明末大學者顧炎武,屢起兵抗清。未果,乃潛心著述,不登仕路。他原名絳,字忠清。不料清兵入關,竟使這位民族誌士忠清二字歪打正著,給自己開了個不小的玩笑。顧炎武一氣之下改名炎武,字寧人,炎武二字,深有其義。蓋清為女真族,曾稱後金,金白色,炎為大明,為火,為赤,處處與金作對,希圖用大明的炎火,把金銷鑠一爐。
愛情自古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為愛而生,為愛而死者,典故軼聞,不絕於耳。至於為愛而改名的志之之事,則是文人墨客的一大創舉。張大千先生與上海女畫家李秋君相戀多年,後大千使君有婦,秋君則守歲寒窗,徒作柏拉圖式精神苦戀。大千感秋君深情,乃作私印“千秋萬歲寶”,常印於得意之作上,意謂唯千與秋,此情不朽。i
文學作品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反映,它來自現實,不可加入作者的藝術想象,因而作品中往往存些令人拍案稱絕的奇特寄寓。電影《女大學生宿舍》裡幾位人物名字的暗寓就頗有特色:在籮筐中長大的匡筐;在甜水中泡大的辛甘;拋棄舊家攀高枝的辛母裘莉等,無不是人名與故事互寓的妙合之作。
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不僅是文學的典範,亦是姓名學的範本。作品為讀者提供了一座座寓含頗深的迷宮,研究起來,其樂無窮。
先來看看賈府中丫頭奴僕的取名。四位小姐的大丫頭,分別是抱琴、司棋、侍書、入畫,暗寓琴棋書畫;寶玉的四個書僮分別為茗煙、鋤藥、雙瑞、雙壽,兩兩相對,象徵吉祥如意;怡紅院八個大丫頭的名字亦可分為襲人、媚人、晴雯、倚霞、麝日、檀雲、春燕、秋紋四對,所有這些豔婢姣童的人名,從一個側面為讀者展示了主人們的錦衣紈褲,風流豔世之生活和身份。
賈府幫閒清客的取名,亦是寓意深遠。清客詹光諧音沾光,單聘仁諧音善騙人,卜固修諧音不顧羞。庫房總領吳新登諧音無星子,倉上頭目戴良諧音大量,買辦錢華諧音錢花,這些的諧音暗寓作者愛憎褒貶的取名方法,顯然借鑑於《金瓶梅》一書。《金》書裡的清客應伯爵、常峙節、卜志道,諧音應白嚼、常時借、不知道,曹雪芹信手巧借,妙筆生花,天衣無縫地嫁接在各種人物身上,給作品增添了一層神秘而出幽默的藝術魅力。
暗示人物命運遭遇的命名,曹書中俯拾皆是,甚至可以誇口說,沒有一個人名不寓含一定的意味。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暗示“原應嘆息”,英蓮暗示應憐,甄士隱夫人的丫頭嬌杏,諧音“僥倖”,暗示她“偶為一著錯,便為人上人”,最後貴為賈雨村夫人的機遇。秦鍾、秦業暗示情種、情孽,馮淵即是逢冤,李守中即是理守中。另有冷子興隱寓“冷中出熱”,甄士隱、賈雨村意喻真事隱去,假語村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紅樓夢》人名的暗寓,意味深長。細考深究,竟可寫一部長篇鉅著。單就金陵十二釵關於人名兆示命運的春秋筆法,就可書上的滔滔萬言,本文去繁就簡,單表幾位主要人物在小說及社會中各自寄寓的深意。,
《紅樓夢》書中主角寶玉、黛玉、寶釵、妙玉的命名,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產物。四玉在書中是多角關係,寶玉愛黛玉,最後卻與寶釵婚配,妙玉和寶玉在思想性格上看似截然相反,實則極多相似,四人的命運,無一不是逆願而行的。作者將“寶”和“玉”二字分屬四位,暗示他們互為影射,互為矛盾轉化的對立面。魏子安有小說《花月痕》對這套關係剖析頗深,引以為鑑。
未秋道:“妙玉稱個檻外人,寶玉稱個檻內人。妙玉住的是櫳翠庵,寶玉住的是怡紅院。書中先說妙玉怎樣清潔,寶玉常常自認濁物,不見將來清者轉濁,濁者轉清?”痴珠隨說道:“就書中‘賈語村言’例之:薛者,設也;黛者,代也。設此人代寶玉以寫生。故‘寶玉’二字,寶字上屬於釵,就是寶釵;玉字下等於黛,就是黛玉。黛釵真個‘子虛烏有’,算不得什麼。倒是妙玉,真做了寶玉的反面鏡子,故名之為‘妙”。(二十五回)
關於紅學的研究,上世紀初已分為胡適、魯迅的寫實派和蔡元培、潘重規的寓言派兩系。寓言派以為,此書為明末遺民的一部寓言,其中蘊藏著一段民族深痛,隱現互關,如泣如訴。單就人名的安排上,潘重規公作了一番頗有功力的研究,茲借鑑於下。
書中人物,寶玉乃傳國玉璽之玉。玉的得失,即政權的得失。林黛玉代表明朝,薛寶釵代表清朝。林薛爭寶玉,即明清爭政權。林亡薛存,即明滅清興。
寶玉出世,口中含著鐫有“莫失莫亡,仙壽恆昌”字樣的美玉,與三國志載漢代傳國玉璽“受命於天,其壽永昌”相類,且式樣亦相近,證明寶玉是象徵傳國玉璽的。令寶玉愛吃胭脂,類於玉璽離不開朱泥。寶玉最親暱的待婢襲人,拆開就是龍衣人;寶玉最偏愛的戲子,名叫蔣玉函,襲人嫁玉函,玉璽就配上玉函了。
黛玉別名蕭湘妃子,即顯其帝王身份。其身是絳珠仙草,絳紅乃明朝國姓朱之影射。黛玉代表明朱天子,故所食藥丸是天王補心丸。她的婢女叫紫娟,紫是朱的配色,鵑乃望帝之魂。黛玉姓林,因為明朝姓朱。《說文》雲:“朱,赤心木,松柏屬”。朱是林木類,故姓林。
寶釵別名蘅蕪君,亦顯帝王身份。“釵”字拆開是“又金”,清曾稱後金,正合金之意。寶釵其兄名蟠,蟠者,番也,從蟲,猶狄從犬,羌從羊,正是指斥薛蟠是異族番人。又因清朝篡位,非正統天子,所以薛蟠綽號呆霸王。
寶玉既是傳國玉璽,林薛二女又分別代表明清,因而林薛之爭,亦明清之爭也。最後林亡薛婚,正寓明亡清存。作者無力改變歷史,只有透過刀槍筆陣,寓寄滿腔民族仇恨,抒發亡國之痛惜。讀罷此文,深諳作者用心之深,真匪夷所思。
姓名之用作暗語,何獨《紅樓夢》一書哉!大凡文學名著,只要你用心考查,無不能循其暗寓的蛛絲馬跡。讀者此後在翻閱書卷時,儘可放心去推據來敲去,保準有所收穫。不然,唯作者是問 ”
關於《紅樓夢》厭清眷明主旨的一點補充(2007-05-02 10:08:52)
《紅樓夢》是明亡遺民寫出來的作品,而非曹雪芹所寫。在我看來沒有多大疑問。看了一篇部落格上的文章《〈紅樓夢〉是一部反清復明的寓言小說嗎——姓名與影射暗寓》(見下面的附錄)很有共鳴,也激發了一些補充的慾望。
其實書中暗示隱喻的地方隨處可見。比如書中有句“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其中“木石”合在一起就是“朱”,就是一塊石頭和一根木頭靠在一起(“朱,赤心木”)。翻詞典可以知道,朱和朱是同一個字,實際上明史裡姓朱的人物,他們的姓都是寫成朱的。金自然是滿清的代指了,滿清統治者的姓“愛新覺羅”意思就是金。
還有預言人物命運結局的紅樓夢歌詞,都可以看出有描寫改朝換代戰爭變亂的痕跡。
關於元春的[恨無常]中說“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元春居住在皇宮,她的父母和她一樣都在京城,那這個“望家鄉,路遠山高”,究竟從何談起?這隻能解釋為戰爭動亂後逃亡到邊遠地區的情形。所以元春的命運很可能是暗喻南明永曆的命運。
比如惜春的判詞中說“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描繪的分明是戰爭屠殺之後蕭索荒涼的景象。在一首明遺民描繪滿清進行的廣州大屠殺七十萬人後的悽慘景象的敘事詩中有一句就是“白楊衰草”
再有一個地方,也可以看出蹊蹺。比如說李紈的結局“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
在其他地方,一再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為什麼惟獨李紈得到一個好結局,這不是有些矛盾麼?而且作者似乎對李紈的這個好結局沒有任何讚歎的意思,相反有諷刺冷嘲的味道,甚至是把它當成壞結局來描寫。緊接著威赫赫爵祿高登,就來了這麼一句“昏慘慘黃泉路近”,令人不寒而慄尤其耐人尋味的是這麼一句“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李紈因為她兒子的關係沒有受老來貧,但代價卻很可能是不留“陰騭積兒孫”,也就是幹了不積陰德的事情,做了違背良知的事情,才有“威赫赫爵祿高登”
那究竟是什麼事情呢?在甄士隱給好了歌做的解中有這麼一句“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這個訓有方指的是誰?,日後作強梁的又是誰?有些人曾經把這解釋成是柳湘蓮,但實際上柳湘蓮的結局在前八十回中已經就交代了,而且他和訓有方之間也實在扯不上什麼關係。合理的解釋是這個訓有方,指的正是李紈的兒子賈蘭!賈蘭暗指的應該是明朝滅亡的過程中,那些變節投靠滿清,屠殺搶掠無所不為的漢奸,後來因為對異族主子的效忠而得以威赫赫爵祿高登的人
此外還有許多詩句都是隱喻明代一些重要人物的歸宿,比如香菱的結局“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元春的結局“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都似乎暗示永曆碰到吳三桂後被用弓勒死的結局
還有描寫黛玉的詩句“玉帶林中掛”,以及王熙鳳的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都似乎是暗示崇禎皇帝的結局最後是上吊自縊而死。而“一從二令三人木”按照某人的考證合起來正是一個繁體的“檢”字,而崇禎皇帝的名字正是朱由檢
還有探春的判詞“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這明顯是暗指那些在明亡以後,那些逃亡海外的反清志士
還有比如妙玉的判詞“.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這似乎是暗指那些在明朝時期,不屑為官,不願與國家朝廷合作的清高之人,結果明亡之後面臨的卻是“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青燈古殿指的是清朝,,紅粉朱樓指的正是明朝了。而最後在滿清統治的淫威之下,“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
再看秦可卿的判詞“.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這似乎是在追溯明朝滅亡責任,把明朝走向衰敗責任推到了嘉靖這一代,嘉靖痴迷道教,而紅樓夢中的賈敬也痴迷道教,書中的描寫是“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鍊汞,餘者一概不在心上”。而賈敬的諧音正是嘉靖。
而家事消亡首罪寧,從何說起呢,明武宗時期有寧王作亂,而正德皇帝正是以寧王作亂的藉口南下游玩,結果不慎落水得病,回京後不久就死了,這才由後來的嘉靖當上了皇帝,所以作者說家事消亡首罪寧的意思是在他看來如果沒有寧王造反,也就沒有這樣的連鎖反應。至於“.宿孽總因情”,這個情字諧音清,指滿清,其意不言自明。
書中還有些地方是更露骨的透露出作者的思想傾向的。比如第六十三回給芳官取名耶律匈奴這一段“寶玉聽了,喜出意外,忙笑道:"……既這等,再起個番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與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況且這兩種人自堯舜時便為中華之患,晉唐諸朝 , 深受其害.幸得咱們有福,生在當今之世,大舜之正裔,聖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億兆不朽, 所以凡歷朝中跳樑猖獗之小醜,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頭緣遠來降. 我們正該作踐他們,為君父生色."”
作者在明亡之後,對滿清統治自然恨之入骨,但書中直斥滿清顯然不可能,於是借賈寶玉這段議論痛斥匈奴犬戎,說“這兩種人自堯舜時便為中華之患,……我們正該作踐他們”,以抒自己胸中之憤懣,從這一段話來看,作者寫紅樓夢的時期也應該是在滿清建立之後的不久,那時侯文字獄雖有,但還沒有到乾隆時期那樣恐怖高壓到極端的情形,所以才有這麼一段話。
還有一處地方也是能夠透露作者心態的,書中第二回,賈雨村的一番議論中說“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陳後主,唐明皇,宋徽宗,劉庭芝,溫飛卿,米南宮,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雲林,唐伯虎,祝枝山,”。
紅樓夢小說開頭雖然反覆宣告,“無朝代可考”,,“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但注意一下,這裡凡是提到的明朝以前的人物,明確說是“前代”,而倪雲林,唐伯虎,祝枝山,等明代的人物,則說“近日之倪雲林,唐伯虎,祝枝山”,作者在這裡完全是以一個明朝人的心態來說話的。實際上真要論時間的,唐伯虎等人也是明正德時期的人了,離開明滅亡有很長的時間,作者之所以還要說是近日,顯然是有感情因素在內的。
紅樓夢中透露關節的地方還有許多,比如寶琴託言外國美人而唸的那首詩
“寶琴因念道: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島雲蒸大海,嵐氣接叢林.
月本無今古,情緣自淺深.
漢南春歷歷, 焉得不關心.”
這首詩描寫的可能是明亡後臺灣抗清志士面臨的情形,昨夜朱樓夢,,明朝皇帝姓朱,這朱樓夢指的是什麼,意思是很清楚的
還有《紅樓夢》書中一處姐妹們行酒令時,史湘雲說了一句“日月雙懸照乾坤”;日月當然就是指“明”以上不過是隨意想到一些,如果真要細細研究的話,那紅樓夢此類暗示的地方是相當多的。
我以為,那些紅學磚家叫獸可以在紅樓夢中讀出除了反清復明以外的一切東西。。。否則,他們的飯碗要被合邪了
以下是關於2008年出現的《吳氏石頭記》文章,前後對應,不由得對《紅樓夢》這本書暗暗稱奇:
“”《紅樓夢》確是一部千古奇書,傾倒了古今中外眾多讀者。廣大紅學研究者不斷地探佚考證,千萬紅樓愛好者一遍又一遍地孜孜苦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知道紅樓故事的最終結局,想弄清文字背面到底隱藏了一部怎樣的“家亡血史”。隨著《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的橫空出世,真相終大白於天下,幾百年來的諸多紅樓謎團亦隨之迎刃而解!遺憾的是,胡適、周汝昌等紅學大師們辛辛苦苦構築起的紅學大廈,頃刻間轟然坍塌了!
《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共有一百零八回,現在網上已公開發布了從第八十一回起的後二十八回。筆者讀之再三,感覺除卻部分段落語言粗俗外,絕大部分還是作者的原筆原意,文氣一以貫之,情節與前回毫無脫節之感,更重要的是人物判詞和“畸笏”等人的批語大都得以驗證,當屬真本無疑。吳祖本的出現,完全顛覆了我們對《紅樓夢》的傳統認識——原來《紅樓夢》隱寫的就是明亡清興、改朝換代的那一段血淚歷史!在清初嚴酷的“文字獄”高壓下,作者不得不借“以家寓國”的方式隱寫了那段殘酷歷史(清人編寫的歷史全是美化自己的),實在算得上是古今天下第一奇書!中國“紅學”經過一百年的輪迴,最終證明當年蔡元培的“索引派”是正確的,實在是讓人感慨!
一、《紅樓夢》的主題就是“毀清悼明,傷時罵世”。細讀文字,回顧歷史,作品中的許多人物是有原型的:
賈母是老太太、老祖宗、老太君,影射朱元璋。
寶玉是傳國玉璽,喜歡紅色喜歡吃胭脂,也就是離不開那紅色的印泥。“通靈寶玉”上鏤刻的“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與“傳國玉璽”上篆刻的“受命於天,即壽永昌”也極為相似。
黛玉就是崇禎帝的象徵,愛哭,小性兒,多疑,率真。“玉帶林中掛”就是一朱明王朝的“朱”字——“木”字上加一帶子。其仙逝亦同崇禎,崇禎自縊煤山古槐,黛玉亦自縊於柳葉渚邊的槐樹上,且時間都是陰曆三月十九。
王夫人影射明熹宗朱由校,也是意外落水成疾。朱由校1627年服用“靈露飲”而死,把皇權交給了兄弟朱由檢,即崇禎帝。而王夫人的死何其相似於朱由校,她最後把她的“命根子”寶玉(玉璽)託付給了黛玉(明思宗崇禎帝)。
寶釵象徵滿清,因為她的名字裡帶“金”,這是滿清的象徵符號。她那金鎖是人造的,不像“通靈寶玉”是神造的,金鎖上面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是鑄造上去的,暗喻大清的“不正統”。帶金的多代表滿清,像鴛鴦(姓金)、玉釧、金榮等,後來都成了反面(清派)人物。鴛鴦是壓垮賈府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有帶水的、帶北的,後來都倒向滿清,例如北靜王水溶、賈雨村等。
夏金桂影射吳三桂,狡詐尚氣,出爾反爾,對寶玉懷覬覦之心,且付諸於行動,最後不得善終。
賈敬影射嘉靖皇帝。“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鍊汞,餘者一概不在心上。”嘉靖帝在位45年,居然20年不理朝政。賈敬之死用的是“老爺賓天了”,“賓天”是指皇帝“駕崩”了。
賈環就是“家患”,喻指闖王李自成。
賈蓉、賈薔諧音“戎羌”,乃胡虜蠻夷之徒,象徵滿清。
另外,湘雲隱喻歷史,香菱影射南明永曆帝,王熙鳳影射宦官魏忠賢,邢夫人象徵大明刑法,賈政喻指大明朝政,元春、林紅玉影射袁崇煥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大都能找到歷史原型。
二、《紅樓夢》的原創作者是吳梅村,“曹雪芹”只是在原創基礎上加以增刪潤色的修改者,並且只是一個化名。試想在清初“文字獄”高壓之下,誰敢在一部“傷時罵世”之書上署自己的真實姓名,不是找死嗎?這“曹雪芹”極有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小團隊,與吳梅村志同道合。這些人皆文學功底深厚,興趣愛好廣泛,且深知作品創作底裡。現有人考證指出,對原作“增刪五次,批閱十載”之“曹雪芹”,是吳梅村的學生嚴繩孫,筆者在此不發表意見,有興趣的讀者自己探究思考。
吳梅村畫像
吳祖本第一回裡有一條非常驚人的批語:
“此書本系吳氏梅村舊作,名曰《風月寶鑑》,故事倒也完備,只是未加潤飾稍嫌枯索,吳氏臨終託諸友儲存,閒置幾十載,有先人幾番增刪皆不如意,也非一時,吾受命增刪此書莫使吳本空置,後回雖有流寇字眼,內容皆系漢唐黃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錄修之,另改名《石頭記》。”
全書的最後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批語:“本書至此告一段落,癸酉臘月全書謄清。梅村夙願得償,餘所受之託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刪之。雖不甚好,亦是盡心,故無憾矣。”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世居江蘇崑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
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日吳梅村出生於江蘇太倉的一個讀書人家中。七歲開始讀家塾,十四歲能屬文。
崇禎四年(1631年),參加會試,遭烏程黨人誣陷,被控徇私舞弊,幸崇禎帝調閱會元試卷,親在吳偉業之試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詭靡”,方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崇禎十年(1637年),遷東宮講讀官,十六年(1643年),升庶子。期間仕途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皆因與崇禎帝之殊遇知遇密切相關,內心十分感激崇禎帝。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梅村號哭痛欲自縊,幸為家人所覺。出於對明王朝之依戀,尤其對崇禎帝之感恩,吳梅村在其編撰的《綏寇紀略》中,極力詆譭、攻擊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在明亡後長達十年,吳梅村一直屏居鄉里,保持名節。順治十年(1653年),不得已乃應詔入都,授秘書院侍講,尋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偉業藉口身體有病,辭官請假歸鄉里。對此經歷,內心深感恥辱。
康熙十年(1671年)夏,吳偉業舊疾大作,留下遺言:死後斂以僧裝,墓前立一圓石,曰:詩人吳梅村之墓。後葬於蘇州元墓山之北。
吳偉業晚年深為自己仕清失節而痛悔,不願以入清官職“祭酒”相稱,而自許為普通一“詩人”。
三、《紅樓夢》的成書時間大大提前。
那為啥又有後來的爭論呢?這是因為在原書的基礎上又有了修改
前一篇講了《紅樓夢》的隱藏的故事之一是反清復明,好多人接受不了。這是因為《吳氏石頭記》是屬於《紅樓夢》的最早版本,原來叫《風月寶鑑》。吳梅村搭了一個故事架構出來,文筆還是比較簡陋。那樣的書只要從頭到尾都看完,是個傻子也能看出來這本書是講反清復明的故事,所以就不好拿出來推廣。這時候,曹雪芹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刪改,加評語,又加入了自己的故事,那就是曹家和雍正,乾隆的恩恩怨怨。這時候這個書就叫《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如果你把他隱藏的故事挖掘出來,會發現真的和電視劇《甄嬛傳》很像。
這個故事是被有名的紅學家霍國玲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掘出來的。她當時就判斷《紅樓夢》曾經完成過,只是因為傳書的必要,後面的30回被刪掉了。現在《吳氏石頭記》的出現又印證了她的論斷,可見她的研究還是很有功力的。下面是舒新宇對於霍國玲的報道: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曹雪芹這句經典名言,浸透了作者寫書時的悲憤心情,飽含了曹雪芹對讀者的莫大期盼。可兩百年來,人們對這句名言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創作的艱辛層面上,未作更深入的思考,這也許是曹雪芹最大的失望,也是曹雪芹最大的悲哀。
《甄嬛傳》的故事和這個故事很像
是曹雪芹利用小說進行反雍正和乾隆皇帝,從而創作了千古奇書《紅樓夢》。
什麼原因使曹雪芹“繩床瓦灶”、“滴淚為水,研血成墨”而“哭成此書”,以至“書未競,芹因淚盡而逝”?
為什麼在脂批中象“誰為智者,又誰能通?”“誰人識得”及“假語……真事”這樣求遇知音的話比比皆是?
曹雪芹為什麼提醍讀者要反照《風月寶鑑》?儘管曹雪芹己寫明寶鏡的背面是森冷赫然的白骨,批書人還要不厭其煩地提醍讀者:“不要看這書的正面”,“只照它的背面,方是會看。”
脂硯齋更是出言鑿鑿:把《紅樓夢》當作小說詩詞一類,“則大罪過”。
這一切,已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紅樓夢》背後隱藏著一個真實的曹雪芹個人的巨大悲劇。
正是霍國玲的《紅樓解夢》,揭開了曹雪芹煞費苦心、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隱藏的百年之謎,她告訴我們,《紅樓夢》除了表面講述的故事外,還隱埋了一部驚心動魄的歷史,記載了曹雪芹和他愛戀的女子竺香玉之間的悲歡離合,記載了雍正皇帝暴亡的謎底和始末。
《紅樓解夢》揭開了《紅樓夢》隱藏的百年之謎,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曹雪芹和林黛玉。信焉?非焉?你只有看完全書,才能得出自已的結論。
《紅樓夢》問世兩百多年來,也並非沒人毫無察覺。曹雪芹去世才剛剛五年,浙江德清進士戚寥生便從滿紙荒唐言中看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特地在戚本《石頭記》序言中寫道:“吾聞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牘而無區乎左右。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此萬萬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竟得之《石頭記》一書……。”也許是懼怕朝廷森嚴的文網,擔心毀了《紅樓夢》,他不敢道出自已看出的真相,只能提醒讀者字裡行間還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霍國玲在《紅樓解夢》中指出:“一聲兩歌,是說一個人能同時發出兩種歌音;一手二牘,是說一隻手同時寫出兩種字型。戚寥生用這句話比喻《紅樓夢》的奇特寫法,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一聲兩歌的含意應該是說一部書含有兩個內容:小說和歷史。小說是《紅樓夢》的軀殼,隱入其中的歷史才是它的靈魂,二者又融為一體,密不可分。而用如此獨特的方式進行創作的,曹雪芹可說是千古第一人。”
乾隆人舒坤批《隨園詩話》,言《紅樓夢》“內有皇后,外有王妃”。更有紫琅山人在《妙復軒評石頭記序》中預言,其書中隱寓“或數世,或十百世,終會有識者出也。”
霍國玲是哪方神仙,何來如此神通,深得曹氏真傳?
2001年5月2日、4日、5日,我三次走進了北京石景山霍國玲大姐的家中。第一眼看到霍大姐,就想到電視劇《渴望》裡的那位忠厚善良的劉大媽。家裡除了那排考究的書櫃,頗顯寒酸。為了研究紅樓夢,她提前退休,舉家借債,已虧欠20多萬元。
霍國玲既不是學者,也不是教授,她只是北京第一機械廠的一個普通女工,後來透過自學在廠裡搞包裝設計,一干就是十七年。
1980年,一個偶然的發現,使她走上了紅樓解夢的不歸路。
那年她丈夫從圖書館借來了一本俞平伯先生的《脂硯齋石頭記輯評》,她看後頗為震動,產生一種強烈的直感:曹雪芹定有一個巨大的難言之隱,深藏在《紅樓夢》的故事裡頭。一個迫不急待、欲罷不能的想法衝擊著她,一定要解開紅樓之謎,告慰曹雪芹。書是借來的,必須退還,於是她把540頁的書全部抄錄在《紅樓夢》的相應部位,化了整整三個多月。
為了更好地感受當年曹雪芹在香山腳下黃葉村創作紅樓夢的情景,霍國玲的大姐化了一萬元,買下了香山腳下的傑王府18號四合院(見圖),這裡離曹雪芹故居很近,霍國玲從北京市中心東四十條搬到這座破舊的院子裡,與世隔絕,埋頭鑽研,一住就是整整9個年頭。
霍國玲製作的曹雪芹雕塑
霍國玲還憑藉靈感,親手塑了一尊曹雪芹的頭像,擺在案頭,每天與曹公對話。看過頭像的人都說這與他們心目中的曹雪芹十分相象,深得曹公的神韻。有紅學家認為,這是迄今為至最為傳神、最接近曹雪芹精氣神的頭像(見圖)。
霍國玲得益於整個家庭,大姐霍國君、弟弟霍紀平都全力參入紅樓解夢。更使她慶幸的是,她有個深以為榮的丈夫。丈夫張暉,畢業於北京大學東語系,供職中國外文局,是著名的波斯文翻譯家,出版過7本波斯古典詩歌散文著作,參入過毛澤東文集、鄧小平文選的波斯文翻譯,獲得伊朗總統哈塔米頒發的翻譯波斯語古代詩歌散文獎,獎證上有哈塔米總統的彩色頭像和親筆簽名。對妻子這種純粹賠本的事業追求,丈夫不僅沒有絲毫抱怨,反而成了她得力的助手。當她受到圍剿和打壓時,丈夫也揮毫上陣,撰文為妻子辯護。
2005年,著名作家劉心武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揭密紅樓夢,掀起一股國民紅樓夢熱潮,殊不知早在上世紀80年代,霍國玲就在京城掀起過更大的紅樓夢熱潮。截至1997年,霍國玲己自費出版《紅樓解夢》8集,總計近300萬字。應邀到北大、清華、人大等20多所高校演講,場場爆滿,座無虛席,“一手拿《紅樓》,一手拿《解夢》”,成了當時京城高校學生的高雅時尚。讀者來信更是多如雪片,裝滿了3個大麻袋。
四川一位老人,8歲開始讀紅樓夢,88歲時看了《紅樓解夢》,因過於興奮而離開人世。
北京一位96歲的許先如老人,看了《紅樓解夢》,欣然題詞:“高瞻遠卓洞察隱微”,裝裱好,託人送給霍國玲。
更有許許多讀者無償向她提供線索、證物、碑文、族譜和書刊。曹雪芹為竺香玉撰寫的碑文手跡就是讀者無償送給她的。
新疆一位喜愛《紅樓夢》的農民,看了《紅樓解夢》,便成了她的粉絲,用當地最好的棉花做了兩床棉被,千里迢迢送到霍國玲家中,同她談了三天三夜紅樓之謎。
當年轟動京城的紅樓解夢狂潮,遠非當下學術明星于丹、易中天所能比。
霍國玲萬萬沒有想到,她的研究成果卻遭到官辦的中國紅學會猛烈地打壓。中國紅學會的會刊《紅樓夢學刊》,非但拒絕發表她登門送去的論文,還先後發表18篇批判文章,對她進行圍剿。弱弱的普通女工霍國玲只有弱弱地嘆氣,“躲進小樓成一統,那管春夏與秋冬”,繼續自已的研究。
幸好廣大讀者群起聲援,信件源源不斷,每天有幾十個電話打到家中,給了她莫大的鼓勵和慰藉。更有讀者上書中國紅學會的主管單位文化部領導,憤怒聲討手握大權的個別“紅學”權威不能容納百家之言,對“小人物”冒然闖關,進行黨同伐異的轟擊和圍剿,呼籲整頓“紅學”界。
中國紅學界也並非鐵板一塊,亦有慧眼識珠之人,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就對霍國玲的探索讚譽有加,成了她最有力的支持者。
霍國玲大姐對我說:“中國怎麼能成為先進國家?只靠幾個先進人物是不行的,靠的是中國文化的內在力量,華人的內在力量。從什麼人身上能夠看出來呢?我認為,從曹雪芹身上能夠看出來。面對兩個皇帝,我要殺你就殺你,要把你寫進書來就寫進來。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華人的內在的力量。曹雪芹就是以這種精神寫出了《紅樓夢》。”
那麼霍國玲到底破解出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下面看完之後,不禁讓人想起《甄嬛傳》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