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招百計
-
2 # 聚米生活
在福州,無人不知同利肉燕,無人不食同利肉燕。
每天清晨,位於福州南后街澳門路的“同利肉燕老鋪”總是最早拉起了捲簾,早起開鋪,擺上最新鮮的肉燕,迎來第一波吃早餐的食客。
而在老鋪的後院裡,傳出陣陣鼓槌聲。啪嗒、啪嗒、啪嗒、啪嗒···
陳君凡挺直腰板,
邁開弓箭步,
依靠右手的腕力和臂力,
一槌一槌地敲打著一大塊的豬肉。
手起槌落間,
節奏越來越快,
越來越快……
整齊的棒槌聲如鼓聲,
無比激昂,令人震撼。
緊實的豬後腿精肉,
在不斷錘打下,
變得鬆散如爛泥,卻又不失韌性。
郁達夫曾這樣介紹這一場景,“初到福州,打從大街小巷裡走過,看見好些店家,都有一個大砧頭擺在店中;一兩位壯強的男子,拿了木錐,只在對著砧上的一大塊豬肉,一下一下的死勁地敲。把豬肉這樣的亂敲亂打,究竟算什麼回事?我每次看見,總覺得奇怪,後來向福州的朋友一打聽,才知道這就是制肉燕的原料了。”
不用刀剁,
更不用絞肉機,
上等的豬後腿精肉,
全靠一根三斤多重的木槌,
一槌槌手打成泥。
右手捶打,左手攪動,
如練功一般,
動作無比和諧。
砧板是荔枝木的,
反彈力極佳。
陳君凡藉助它的反彈力,
把握著木槌的角度,
用勁捶打著。
勁不可太輕,
太輕,肉黏著重,木槌提不起來;
勁也不可太重,
太重,砸下去,震裂虎口。
只有這樣,才能捶出Q彈如膠的肉泥,而又不失水分和新鮮度。
陳君凡在捶好的肉泥上,均勻地撒上地瓜粉,不斷揉捏、拍打緊實。之後用一根擀麵杖,一遍遍延展、拍打、撒粉,再延展、拍打、撒粉,動作乾脆利落,一氣呵成。
肉泥在陳君凡的手中,
先是變成了膠狀,
再慢慢變大、變薄,
直至變成一張巨大的,
只有0.2釐米厚的燕皮。
而這薄如紙的燕皮成敗與否,
全憑師傅對肉質、溼度和溫度的判斷。
如果是下雨天,
溼度比較大,
水分不容易蒸發,
那和麵的力度不敢太大。
如果是夏天,
水分蒸發很快,
就要趕時間,力度也要隨之變強。
“燕皮反反覆覆地一直延長、拍打,越打越薄,很枯燥,很漫長,但是我們都把這個當作自己的一個藝術品來看待,你看,我這演繹著肉的傳奇,你這是想象不到的。”陳君凡笑著說道。
薄如白紙、其色如玉的燕皮,
切成八釐米見方,
包裹上之前捶好的餡料。
同利的餡料也十分講究,
蝦仁、乾貝、魚肉、豬腿肉,
再加上濃濃的福州蝦油味,
調味成肉燕的餡料。
用筷子挑一小團肉餡,
放在燕皮上,
然後快速抽走,合攏捏緊燕皮,
一隻只胖肉燕就做好了。
旺火煮沸,
撈起放在湯碗裡,
再撒上蔥花,
燕皮脆嫩爽口,韌而有勁,
燕肉鮮香撲鼻,粒粒彈牙。
“同利扁肉燕,人人吃不厭。”福州三坊七巷,幾乎每一個人都說過這句話。在福州,每一次的家宴上都少不了同利肉燕。
百年老店傳承依舊,有人說,“一碗肉燕溫暖著一座城”。
-
3 # 武漢壹周肉燕本是尋常物,飛進福州人家。
“嗒、嗒、嗒”,有節奏的聲音,是福州大街小巷裡,街道上經常這樣的之聲,熟悉福州的人都知道,這是大師傅在敲打豬肉,製作肉燕。如果順勢而去,總是能尋到肉燕店。
倘若有幸在現場,你可以看到師傅敲擊的動作,隨著木棒的節奏越來越快,把一大塊豬肉逐漸敲散,變得零碎,最後像魔術般,成為粉白的肉泥... ...
這是,老闆娘招呼你坐下,自己,則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鍋水煮開,掀起鍋蓋後,趁著白霧熱氣騰騰,投下一整碗肉燕,晶瑩剔透,薄如紙張肉燕在水中浮浮沉沉,老闆娘還不召集,待旺火煮開,三五分鐘後,撈入碗中,淋上熱高湯,動作麻利地撒上香菜末,散發出一股誘人的肉香,誘惑著食客。
老闆娘趕緊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燕到你的桌上,那一碗看起來晶瑩剔透,薄如白紙。趕緊吃兩口吧,細細品嚐味道,軟嫩又韌勁十足,清湯之上潤玉翡翠載浮載沉,這碗肉燕,真是給人視覺和味蕾的雙重享受。
肉燕雖然是福州的尋常小食,但是製作過程絕對不會含糊,如何評價一碗肉燕是否好吃呢?
顏值即正義,一碗賣相好的肉燕能大大提升人的食慾。好吃的肉燕,皮餡和湯汁是關鍵,聽說,在福州,對於燕皮是及其講究的,比如數量上,要維持在每斤約有120~130張,對每張皮都有衡量標準,比如大小如豆腐塊,色澤乳白,皮薄幹爽不帶粉面,這就是一張好看好吃的燕皮。
燕肉嘛,當然是以為餡料。精選現宰的豬後腿精肉,福州一帶靠著海,海味也不能少,於是要參合進一些魚肉,和豬肉一起敲擊成肉沫、再將蝦乾、荸薺,一起剁為沫。至於骨湯,那是大骨頭燉煮幾個小時熬製而成立,絕對不是新增劑合成的湯。
要說肉燕鋪子,不得不說同利肉燕老鋪。這是一家 “中華老字號”,至今一百三十多年了。厲害了,不僅現在還繼續做,還成為肉燕中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
這裡的肉燕,肉餡緊實飽滿沒有任何一點薅味。肉燕皮又很筋道,果然百年老店出手不凡。
-
4 # 吃在貴陽
扁肉燕又稱“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著名地方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風俗中的喜慶名菜。福州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肉燕和餛飩的結構差不多,不過肉燕的皮是鮮肉和薯粉放在一起做成的,餡也比北方的餛飩小。
回覆列表
是福建福州的
在福州僻街小巷,若是聽到一串有節奏的“嗒、嗒”之聲,循聲而去,多半就可尋及燕皮店。正宗上好的燕皮都是透過精細複雜的工序手工打製而成的,打製燕皮,豬肉必選後腿的精肉。用木錘搗成肉泥,配以上好的蕃薯粉,肉與粉的配比需要恰到好處。用圓木棍反覆壓碾成薄片。然後摺疊裁切晾乾,切成絲狀稱為"燕絲",切成片狀則稱為"燕皮"。如此做出的燕皮薄如白紙,其色似玉,口感軟嫩,韌而有勁,散發出淡淡的肉香,質量最佳的燕皮,每斤約有120~130張,每張如豆腐塊大小,色白皮薄,不帶粉面,次等的約100張,燕皮包以肉餡,名"燕扁食"。肉燕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燕子意味著家業興旺、團圓,所以逢年過節和親友、朋友聚會一定都會吃肉燕,因此,福州又有“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之說。肉燕還是思鄉菜,福州人不管走到哪裡只要能吃到肉燕就彷彿回到了故鄉。來自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