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了葉大師

    這是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原因造成的。

    簡單的說,就是讀了中專可以馬上分配工作,而讀了高中的人還得考大學,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從當時的經濟條件、人們的長遠認知以及社會狀況來看,一般成績好的會選擇讀中專,然後分配工作,拿到“鐵飯碗”,就衣食無憂了。而讀高中考大學既花錢又花時間,而且還不知道大學畢業了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所以就導致了這樣的一種現象。

    現在很多農村鄉鎮中學甚至是小學的教室基本上都是那個時候成績比較好的那一批人。那時候很多縣城都有師範中專,初中畢業成績比較好的才有資格去讀,讀完了就被分配到各個鎮上擔任老師,享受著“鐵飯碗”。

    而那些成績平平家裡面又稍微有點錢的學生,只好繼續讀高中考大學,看大學畢業後是否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然而事實上那一批中專畢業的幾乎現在仍舊在鎮上教書,很難有較大的突破了。而那群當年成績不算太好的被中專刷下去不得已考高中考大學的學生,現在的社會地位社會職位都明顯比讀中專的那群人高很多。

    我曾經問我的老師:“你們有沒有感到過氣憤?”

    “這有什麼好氣憤的”,他說,“這都是命運的安排,我們誰都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

    對啊,這都是命運的安排,時代的安排。

    好在我們都熱愛生活並且努力地讓生活變得更好,不是嗎?

  • 2 # 老夥計610322

    20多年前,為什麼許多成績優秀的初中生喜歡讀中專?這是和當時國家大中專畢業分配政策有一定關係,大學生國家統配,而中專生哪裡來還回原藉安排,當時人的思想保守,普遍戀家,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故鄉,所以城市的孩子只能讀中專才有把握回自己的城市上班,而念大學說不準分配在某個偏僻小縣城呢,農村的孩子因貧窮上學學費不容易,早點工作早點為家裡改善生活,即能早幾年拿工資又能有城鎮戶口,鯉魚跳龍門,成為人上人,何苦而不為呢?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上大中專國家實行全免費制度,更加促進家庭生活貧困的孩子念中專,減輕家庭負擔。

  • 3 # 煮史問道

    1992年以全鎮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中專,讀了4年,1996畢業後不再分配,“雙向選擇”在那時候是個新鮮詞,於是從湖北來杭州工作了,一轉眼21年了,媳婦熬成了婆。

    (上圖為老家)

    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們沒有辦法,既要努力讀書,又要儘快畢業參加工作,所以中專是最佳選擇,既能減輕家庭負擔,又能“跳出農門”,坦白地講,就連中專的學費和生活費也都非常困難,沒有辦法,自己向同學和朋友了不少,尚未畢業就欠債。

    (上圖為杭州城東的黎明)

    依然還是要感謝那個時代,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才剛剛拂過大地,能給予勤奮的年輕人一些機會。 即便是兩手空空地、欠著一屁股債來到城市,只要勤奮工作、勤奮學習,一定能有一份發展,一定不會錯過低樓價時代。

    學歷當然也非常重要,所以畢業後馬不停蹄地邊沒日沒夜加班加點,邊參加成考,以夜大的形式搞定了專科、本科兩本證。

    非常遺憾的事情是,早年政策寬鬆的時候沒能以“在職研究生”的形式搞定碩士研究生學歷。

  • 4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原因如下:

    一、那時大多數學生家庭是農村戶口,考取中專或中師意味著擁有城鎮戶口,有了固定的工作。說白了,踏進中專中師的門,就是國家的人啦,就跳了龍門。

    二、當時大家眼界都不太高,認為考取了中專中師,就已經耀祖光宗了。我記得比我們高兩界的校友考取八個中專中師,就像放了顆衛星,弄得地球人都知道。

    三、當時大多數學生生活在貧困的農村,眼界也不高,認為家中出了個吃皇糧的已是祖墳上冒青煙了,不!簡直是失火啦!

    四、當時中師有糧票、金錢補貼,說白了學生就學幾乎是免費的,這對大多數農村孩子來說是個極大的誘惑。

  • 5 # 事兒姐說事

    我趕上了那個瘋狂考中專的年月,優秀的初中生不去讀高中而是選擇上中專。許多人考上了高中不上,復讀一年又一年,甚至有人復讀5年考中專,有人高中畢業後考不上大學,也回到初中復讀考中專。我來說一說出現這個現象的真正原因。

    那時候戶口分為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就是吃農業糧和商品糧。吃農業糧的土裡刨食,面朝黃土背朝天。吃商品糧的國家給分配工作,最不好也能進工廠當個工人,旱澇保豐收。作為農村的孩子,跳出農門是他們最大的渴望,也是讀書唯一的目標。每個縣每年有三四十個中專名額,考上了中專就意味著鯉魚躍龍門,捧上了金飯碗。而讀高中還要再讀三年的時間,對於這些農村孩子來說這個時間是多麼的漫長,而且大學招生人數非常少,是不會分指標到縣裡的,每年沒幾個人能考上,甚至有的年頭一個也考不上,依靠考大學跳出農門的希望非常渺茫,所以許多優秀的農村初中生選擇讀中專。同時那些城鎮戶口的學生,如果考上中專就是幹部身份,提職升遷有前途,如果考不上大學,就只能就業,是工人身份,想出人頭地進更好的單位機會很少,所以他們也會選擇考中專。

  • 6 # 使用者4119891688

    中專,就是中等專科學校的簡稱,比如衛生學校、稅務學校、幼兒師範啊等等。

    從學歷上看,中專是中等學歷,和高中一樣,但比高中強的是,中專生畢業時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行業技能,可以參加工作;而高中生學習的仍舊是通識教育。

    在八九十年代,有很多成績優秀的初中畢業生選擇了報考中專而不是繼續上高中以便將後考大學,這種現象,也是當時的時代才有的。

    最主要的,恐怕還是經濟原因吧。事實很簡單,中專三年後就可以參加工作,而且當時是包分配的,即當時所謂的“鐵飯碗”,考上就等於將來有了保障。

    更何況,當時家庭多數小孩很多的,所以很多年齡比較靠前的子女報考了中專,為什麼呢?可以早點參加工作掙錢,給家裡減輕負擔,給弟弟妹妹今後求學創造條件。

    其次,中專學歷當時還是很吃香的,因為可以包分配,單位也都還不錯。更何況,當時考中專的分數可是比考高中更高,因為報的人很多,如果不優秀,恐怕還考不上呢!

    其三,有一點是值得考量的,那就是:如果考高中,不但需要再讀三年書,而且未必保證就一定能考上大學!

    當時的大學名額不比擴招後,那時考上大學還是比較難的,因此,與其三年後再去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初中畢業時先考中專也是一個選擇。

    不過,我記得我1992年在我們縣中初中畢業時,倒是有個事值得一記。當時,校長把初中畢業班的前十名學生都找去,我當時也在其中。

    在一個大會議室,校長給我傳達了一個檔案,要求我們這些優秀學生報考時不要去考中專,並且說縣裡已經下檔案,這次(包括今後)的中考,如果考上我們縣中並且考進前三十名的話,縣裡將給予一定數額的獎學金(似乎是每月50元,當時不少了)。

    校長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我們去考高中,將來去考大學。當時似乎縣裡也出文件了,每年考上多少大學生也算衡量教育水平的一個指標。因此,校長都鼓勵我們這些人儘量考高中,而不是要考中專。這就是我們當時說所謂“截流生”。

    可惜的是,但我們班排名靠前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是班長,一個是學習委員,最後還是報考了中專(其他班的情況我不清楚)。按她們的水平,三年考上大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後來,我從同學那得知,這兩位女孩子最後在參加工作後,還是透過各種渠道上了大學(可能不是全日制的那種),據說還有一個上了研究生。這倒是和我一樣,殊路同歸了。

  • 7 # 良心老師

    應該是三十多年前了,我也報考了中專,可惜最後面試沒考上。我說說當時報考中專的原因吧。

    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農村,還是比較貧窮的,做為農家子弟當然想快點跳出農門,吃上所謂的商品糧,成為國家的人。因為當時的中專是屬於幹部,有工作分配的,考上中專意味著不用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地修理地球了。我當時也是為了這個目標去報考中專的,當時我的姐姐已在我上初三那年考上本科大學了,從我自己的角度,我也想跟她一樣跳出農村再說,根本沒與家裡人商量就報考了中專。

    儘管我的分數達到了中專面試分數線,我報考的地區師範學校。當時通知我去面試時,我真的很高興,有機會上中專,很難得的。可惜在地區師範學校面試考試時,考了體育、繪畫、唱歌、及詩詞解釋等,在繪畫及唱歌方面,我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所以面試沒有透過。當時跟我一起面試的我的一個同學考了全縣第二名分數,跟我一樣落榜了。當時不知有多失落,不過跟我上大學的姐姐一說,她說沒上中專更好,到底是眼光不一樣。後來我們都上了高中,然後上的大學 ,現在想想,真是因禍得福,不然就只能中師畢業,在某小學當孩子王了。也許是我跟老師這個職業有緣,我上的工科大學,最後還是成了一名老師。

  • 8 # 蘇小妮

    三十多年前,中考的招生政策是這樣的:先錄取中專生,再錄取縣中等重點高中,接著是普通高中,最後是職業高中。所以,當年若是上了初中中專,可是件不得了的事。尤其是對於農村學生來說,是跳龍門了。戶口農轉非,吃上國家糧,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其實,那時候一方面是很多農村人想要跳龍門,獲得一個非農業戶口的飯碗,另外一方面,初中先錄取中專,再錄取高中,也是因為國家的人才青黃不接,在經歷過十年浩劫,教育幾乎處於荒廢階段以後,國家急需要能夠頂上用的人才,所以採取了初中先錄取中專的辦法,讓一部分人先派上用場。

    當年,我所在的鄉鎮中學每年基本上能考上一兩個中專,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些考上的學生平時學習出類拔萃的學生,他們會在老師的口中不斷的口口相傳下去。我中考的那一年,我們鎮意外的沒有一個人考上中專,卻也出人意料的有六位同學考上縣中,創下了了史上最高紀錄。那年我上了縣中,現在回頭想來,不知道當時我要是上了中專後來會是什麼樣子。

  • 9 # 荒海拾書

    不是這些成績優秀的初中生喜歡上中專,而是那個時代農村孩子的悲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許多成績優秀的農村初中生讀了中專。

    這批中專學生包括四個領域:工商財糧、農林水利、醫護、師範。這是大概65至75年這10年間出生,成績優異孩子的悲哀。

    畢業之後由國家統一安排工作,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每月領一份穩定的薪水,還能轉為居民戶口,這兩個條件,對當時農村青少年及其家長,所產生的誘惑是無法抗拒的。

    因此,當中專改為在初中畢業生中招生後,很多中學必須是成績優秀者才有資格報考中專。

    報考中師類的學生,除了體檢還必須透過體音美面試,才有資格入學。

    在這樣一種報考氛圍中,中專生大部分都是各所初中的學霸,而不像現在中專生都是連普通高中都考不上的學渣。

    如果他們有機會上高中,他們仍將是高中的學霸。如果參加高考,他們百分之八十以上會上一本,而且很多會上重點大學。

    但是,他們卻因家庭困難等原因不得不上了中專。因為如果沒有考上,大部分父母不會讓他們讀高中,那年代外出還沒有工可打,只能回家種田,女孩過幾年後嫁人。

    所以免學費,甚至發伙食費的中專是最佳選擇,既能減輕家庭負擔,又能“跳出農門”,實現離開鄉村這一樸素的願望。

    他們畢業分配都去了最基層的單位。農林水利、工商財糧、醫護類專業的學生,大都去了鄉鎮政府各部門做農村基層幹部和專業技術工作。

    最糟糕的是中師生。其他類至少還是在鄉鎮所在地工作。師範類卻有半數被分配到了各個偏僻的村小學。有的離鄉鎮所在地有二十幾里路,而且當年大多村只有勉強能騎腳踏車的小土路,還有的村只有石板階梯路,甚至不通電。

    沒處買菜,必須每週肩扛手提帶上一週的米和菜,晚上一個人孤獨地住在學校裡,男生還好些,女生天天晚上提心吊膽不敢踏實睡。

    在農村,他們的業餘生活枯燥至極,能做的唯有讀書、寫字。因此大部分的中師生把工作之餘的全部精力,都用在讀書寫作、自考和練字上。他們在用另一種方式,證明自己的優秀。

    他們是中國鄉村基礎教育的基石,他們為中國的鄉村教育,做出了自己的出色貢獻。而他們自己一輩子,卻只能紮根鄉村。

    工商財糧、農林水利專業的畢業生,走的是另兩條道路。在鄉鎮政府各單位部門工作的畢業生,因為單位人少,一般財政所、稅務所都只有幾個員工,只要努力工作,他們不要幾年,很快會當上所長,然後副鄉才,副書記,鄉長,市局局長一路走下去。

    而另一部分被分配到地方國有企業的畢業生,許多人的人生境遇則慘不忍睹。在剛剛分配到企業的時候,他們可能還高興了一陣子。

    作為地方國有企業,一般離城鎮不遠。相對於分配至鄉下的同學,要好了許多。

    可是,很不幸,他們在工作不久,就面臨地方國有企業改制。很多工商財糧類中專畢業生,到企業沒多久,就被買斷工齡,不得不下崗失業。

    這批人除了個別自己創業致富,更多的是替人打工,掙辛苦錢養家餬口。

    而那些沒被中專錄取的學生境遇則完全不同。我的一個82級師兄,當年因為體檢搞錯,被懷疑有肺炎。他到別的醫院再檢查,確認沒有肺炎時,招生已結束,他的家長還去相關部門鬧了幾天。

    無奈之下他不得不去讀高中,考上一個一般的大學。到九十年代末,我們的工資從八十二元再三調整到接近千元時,他回家鄉,大家才得知,他是深圳某區聯通負責人,月薪十萬。他再三感慨:真是因禍得福啊!

    我同班有兩個同學,一個男生家境還不錯,父母讓他上高中,沒考上大學,現在也每年賺大幾百萬。一個女生,執意只報中師,連著兩年差一兩分。如果報其它中專或高中都上了。

    後來她到郵政部門當了合同工,工資也比我高,還可以五十週退休。而我這個學霸,因為上了中師,生活只比還在當農民的少數幾個初中同學好點。

    一箇中專報考,讓他們的人生境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早早地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他們押上了自己一輩子。

    他們的天賦如此優秀,卻不得不生活在最底層。儘管對基層來說,因為有了這批有才華的人來夯實,應該感到幸運。

  • 10 # 牧風芳華

    中專,也叫中等專科學校,我們這兒有幼師、中師、煤炭學校、財經學校等,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不是成績優秀的的學生喜歡讀中專,而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

    一、高中資源少的限制

    那時高中生都很少,縣一中每年才收100多人,分到每個鄉鎮也就一兩個頂尖成績的學生才能考取。大多數成績優秀的學生被迫無奈只好考了中師中專。不像現在,高中學校多,招收學生多,高校招收人數逐年遞增,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上了高中,極少數學生上了中師中專,一部分學生上了高職學校,學習週期短,工作好找,有的熱門專業工資很高,成為所謂的藍領階層!

    二、學生及其家庭眼界的限制

    那時代,特別是農村孩子,家長好多是小學畢業,又沒有外出打工的經歷,沒有更多的資訊讓他們瞭解外界的世界,只知道考個中等專科學校,由國家分配工作,成為國家工作人員,是特別榮耀的事,有的家長甚至分不清中專、專科和本科的區別,所以來自家長的指導性意見幾乎沒有,都是學生憑著改變自身命運的單純想法,上了中專。

    三、學校的強力支援

    那時評比一個初中學校的優劣,把學校能考取多少中專作為衡量學校的重要依據,所以不少學校,從校長到班主任,甚至任課教師,都把考取中專作為改變孩子命運的主要途徑,在這樣的氛圍環境中,不少成績優秀的孩子當然瞄準中專。

    就這樣,一大批成績優秀,懷揣夢想的學生,像今天考大學一樣向著中專發起了衝刺,如今,好多人已經老了,一代人的芳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用手機拍天上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