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文繪歷史
-
2 # 遠方風林
1868年2月25日,上海的黃浦江碼頭,一艘客輪即將起航,駛向遙遠的美利堅國,而碼頭上的主角,就是大清國派往海外的第一個外交使團,使團的頭號欽差—蒲安臣。
名字雖然是華人的名字,但人確實地地道道的美華人,這位留著大鬍子、穿著筆挺西裝的美華人,在接下來的2年多時間裡,帶著大清國使團,出訪歐美諸國,為大清國爭取了很多外交、政治、軍事上的權益,簽訂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平等條約,最終蒲安臣在2年多的奔波勞碌後,在訪問德國時患急性肺炎去世。
對於蒲安臣,我們應該是要感謝他的,雖然以他一人之力,未能改變落後的清廷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但他在外交和軍事等領域為中國爭取了很多有利的地方,維護了中國主權,客觀上為大清國營造了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大清欽差的傳奇歷程吧。
為了維護大清皇室的尊嚴,奕訢出奇招,請洋人出使外國,為大清國爭取權益。話說1858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大清國被一敗塗地,咸豐皇帝又氣又惱,在承德去世。
最終,雙方簽訂了《天津條約》,並約定10年以後要修約。
修約,就要派人去國外,可大清是天朝上國,雖然打了敗仗,但顏面還是最重要的,天朝使臣但凡出使周邊番邦,都是上國來人,對藩邦君主都是呼來喝去,畢竟代表的是皇帝的尊嚴。
但這次出訪,你是戰敗國,自然不能盛氣凌人對人,那麼見了蠻夷國王,是該下跪還是鞠躬,這都有損皇帝的體面,說大了是損了愛新覺羅皇室的臉面,說小了也是有辱家門,總之,誰也不願接這任務。
主管總理衙門的恭親王奕訢可急壞了,眼看滿朝文武和封疆大吏們都沒一個使得上勁,怎麼辦?
結果,蒲安臣出現了!
不過他是作為美國駐華公使的身份,因為任期到了,他在臨走前來和奕訢告別。
恭親王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嘛,馬上拍板決定聘請蒲安臣為中國使臣,代表中國政府出訪美國和歐洲各國。
奕訢覺得沒啥,海關不就讓英華人赫德管的麼,這腦子轉的也夠快的。
老佛爺得知奕訢的決定後,也是眉頭舒展,很快批准了奕訢的決定,畢竟讓外華人和外華人打交道,這大清自然“顏面無損”,況且洋人肯為大清效力,這正是大清國恩澤四海、歸化蠻夷的例證啊。
當然,滿朝文武也是一派喜氣洋洋,終於不用為這個事情提心吊膽了,各方的資源配合也很主動。
很快,蒲安臣以大清國“欽派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的身份正式出使外國,奕訢還給他找了一個英華人和一個法華人做助手。
出使第一站—美國,蒲安臣簽訂了大清國第一個對外平等條約
他不斷地鼓舞西方世界:中國已經“睜開它的眼睛了。他願意和你們通商,向你們購買貨物,賣東西給你們……
最終,蒲安臣和美國政府簽訂了著名的《中美續增條約》,美國在條約中保證不干涉清廷內政,並涉及了保護華僑、自由移民、宗教信仰自由等條款。
隨後,美國政府還向歐洲各國發布外交照會,表示美國將不承認任何干涉中國內政的意圖和態度,並要求美國駐歐洲各國公使協助蒲安臣使團在歐洲各國的出訪。
隨後,蒲安臣又陸續訪問了英國、法國、瑞典、丹麥、德國、俄國,直到1870年2月23日在俄國患肺炎去世。在英國,蒲安臣受到了英國朝野3個月的冷淡,3個月後才見到了英國女王,不過這個難不倒哈佛畢業的蒲安臣,他用西方傳統的條約體系規則和一系列外交準則,最終迫使要面子的英華人在“揚州教案”後讓步,承認英國調軍艦威脅南京的行為不當。最後雙方簽訂了和美國類似的條約。
後來,還發生了英國駐臺灣的領事吉必勳調集英軍、向臺灣地方官勒索白銀的事件。清廷按照雙方簽訂的條約規定,照會英國政府。英國不得不命令吉必勳繳回勒索的銀兩,向臺灣官員賠禮道歉,並將吉必勳革職。
在法國,使團雖然受到禮遇,但都僅僅侷限在表面,也沒簽訂什麼條約,更沒什麼外交突破,最後失望離開。
在德國,使團獲得了很大的外交勝利,俾斯曼公開承認清廷統治的合法性,宣佈尊重中國的主權國家地位。
在俄國,蒲安臣病死任上。
為了感謝蒲安臣的貢獻,清政府“著加恩賞給一品銜,並賞銀一萬兩”。雖然大清用一群外華人擔任外交官出使西洋,比較令人匪夷所思,但這個使團畢竟對國際關係法則和國際形勢十分清晰,他們以他們的視野,為大清國爭取了一定的有利地位,緩解了西方對中國的壓力,對於此,我們應該感謝蒲安臣。
-
3 # 沐風說史
看到你這個提問的時候,我想了很久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在歷史上哪個外華人對於中國的幫助最大。首先我認為這個問題,外華人指的是單個的個體人。
而不是像很多人說的羅斯福和斯大林這些國家元首,雖然他們也是單個人,但是他們所代表的是整個國家意志以及國家機器對於中國的幫助,也就是說換其他人在這個位置,他們很可能也會幫助中國,只是出於國家利益和戰略需求所作出的。
而我更傾向於單個個體對中國的幫助,所作出的貢獻。所以我想了很久這個問題,中國從歷史上劃分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那我就粗略的說一說,我心中的幾個重要人物吧。
首先文化層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外華人,那就是達摩祖師,這位印度人,來到中國傳播佛教,成為中國禪宗的始祖,大家都知道佛教,在傳入中土之後,經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最終本土化,儒釋道三家稱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流派,而達摩卻在佛教思想中創立了禪宗,豐富了中國的佛教文化。對於中國佛教傳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這可是流經千年以上的思想文化,可以說達摩確實是一位非常厲害的佛法傳播者,確實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啊。
在科技方面,我要推崇的一個外華人士,明朝時期來中國傳教的利瑪竇。雖說是來大明朝傳教的耶穌會士,但是這利馬度本身就有非常高的素養,是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漢學家。
他為明清之際的西學東進,做出了很大貢獻,由於明清時期,西方科技開始逐步趕超東方,而當時,中西方文化交流卻沒有大規模的進行,而利瑪竇卻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時很多明朝的官員都利瑪竇都有關係,並且和他相互交流西方科學文化。可以說是促進了西學東進的發展,確實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在經濟方面呢,一個外華人,應該說是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在中國的代理人之一,這個人在中國的爭議也是非常大,他就是赫德,大清朝海關總稅務司,控制海關總稅務司達半個世紀之久。
當然這個人物涉及的範圍比較廣,涉及到中國海關,海務,外交,軍事,郵政,教育等領域。其實我們可以看出鴉片戰爭之後,外國勢力對於清王朝的干預越來越多,赫德就是這英國在中國海關的利益代表人,但他也是作為大清朝的洋僱員。
他完整地構建了中國近代海關制度,兼辦近代郵政業務,積極參加世博會,支援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等,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外交,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近代化。特別是對於中國海關的近代化,赫德是做出了非常重要貢獻。
當然這個人物本身的爭議是非常大的,畢竟是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利益代言人,但是赫德也是清政府的僱員,也是清政府自己任命的。人家的做的事情就放在那裡,你不能去否認,他有些貢獻是非常有用的,特別是對於中國海關的近代化發展。
另一個對近代對中國教育非常有影響力的外華人,就是司徒雷登,當然司徒雷登本人成為了駐華的美國大使,這也為其以後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司徒雷登在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的是非常好的他籌建的燕京大學,在民國時期確實是非常有影響力的。
當然這幾個外華人,不太符合你提出的問題,對中國的幫助最大。我列舉的幾個方面都是在文化教育方面,並不是那種立竿見影的展現出作用。
其實還有很多外華人,在抗戰時期幫助了中國,比如白求恩以及陳納德組建的飛虎隊。所以說實在的,我回答你這個問題心中是沒有定數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去說對中國幫助最大,首先我排除了政治領袖人物,他們所提供的幫助基本上是藉助國家組織,而我所寫的的都是單個個人對於中國的作用。
-
4 # 林屋公子
歷史上無數外華人對中國施以援手,比如前美國總統羅斯福、蘇聯元首斯大林等,但所謂無利不起早,這些人對中國的幫助是有目的的,畢竟列強並不是活雷鋒。
但本人今天要說一個人,一個美國年輕人,此人在中國的抗日戰場獻出了自己年僅27歲的生命,被國民政府追封為上尉,但他生前並沒有軍職,甚至連軍人都不是,而只是一個推銷飛機的業務員,他的名字叫羅伯特.肖特。
羅伯特·肖特,美國波音公司飛機銷售員,肖特曾經做過美國陸軍航空兵飛行員,所以來華後為了推銷飛機經常親自駕駛飛機試飛,此時上海剛經歷128事件,日本的戰機經常盤旋於上海領空實行轟炸行動,俠肝義膽的肖特義憤填膺,親自駕駛飛機向日軍戰機開火,擊傷兩架日機,三架日機落荒而逃。後來再一次與日本戰機的戰鬥中,肖特的飛機中彈,不幸犧牲。肖特只是一個在中國工作的美華人,但他路見不平,多次自發攻擊日機,最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可以說肖特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
5 # 楊榮平
對中國幫助過的外華人很多,有些是懷著對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敬仰,有的是為了國家利益,有的是為了一己私慾......總之,在中國歷史上幫助過中國的有很多外華人,如元明朝馬可波羅、明朝利瑪竇等,清朝赫得等......但是如果要說哪個對中國幫助最大,我認為是赫魯曉夫。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當上了蘇聯領導人,由於剛剛上臺根基不穩,特別是是他在蘇共二十大會議上作的報告,在蘇聯引起了很大思想混亂,在這種內憂下,急需得倒國際上共產主義兄弟國家的支援,特別是中國的幫助,這時他有求於中國,對中國提出的基本上是有求必應,這時期新中國才剛剛建立,國家工業一窮二白,這時候在赫魯曉夫主導下中國建立起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建立起原子反應堆,歸還旅順港口等,有些幫助在斯大林時期是根本不可能的,雖然赫魯曉夫對中國的幫助有他自己的小算盤,但是客觀上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好處,儘管後期中蘇關係惡化。
-
6 # 春江帆影491
當然是馬克思,他的思想及學說,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不僅為老一輩革命家所接受,而且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合的產物,沒有它,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人民翻身解放,也沒有現實中華民族自立與自豪,這思想,就是中國現代當代史,其哲學、政治經經學、科學社會主義永遠不會過時,有人可能噴,也無所謂,當短視時就是當前,當立足世界發展規律時方知正確,當立足絕大多數民眾時方知正確及偉力影響,當展望未來時,觀察處理問題時,方知影響。
-
7 # 道心有恨
我覺得現代是日本,和美國還有德國。雖然大家仇視日本,敵視美國。大家不妨想想中國能有今天主要靠工業化,我認為中國工業化主要是師從以上三個國家。從中蘇交惡,到中美建交,瓦解蘇聯勢力,中美建交是關建。之後改革開放日本從資金到技術好多方面對中國援助是很有幫助。君子不見當時日產電子產品,今天的中國電子產品?當然這個死刑犯做得在多,大家都覺得不足以補救它犯過罪過。其次美,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經濟主要靠出口,出口至美國是最多,時至今天。所以呢人家制裁你呢,你就頭痛了。可以講美國對中國是有利益訴求,在過去幾十年是善意的,直到中國藏不住成為老二。德國就比較有意思了,相對於歐洲而言同樣曾經是死刑犯,但勇於承認錯誤,目前來看隨著歐洲一體化程序死刑犯已經無罪釋放。時間關係不寫了,總之德國對中國幫是巨大,意識形態對中國相對有利。
-
8 # 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第131期之斯大林的支援
筆者認為對中國幫助最大的外華人,非斯大林莫屬。
斯大林對於中國的援助,早在抗日戰爭時就開始了。
1939年蘇聯支援中國抗戰,包括重機槍,大炮和坦克。而且還派了很多軍事顧問幫助中國,包括著名的蘇聯元帥朱可夫。
1945年8月8日,斯大林決定出兵中國東北,進攻盤踞在中國的日本關東軍。蘇聯用7天的時間摧毀了日本經營13年的東北大本營。戰爭結束後,蘇聯軍隊撤出了東北,把東北三省交給了中國政府。
新中國成立後,北韓戰爭爆發後,蘇聯空軍在中朝邊境阻擊美國空軍,減輕了中朝邊境的戰爭壓力。
在中國政府派出志願軍入朝作戰後,斯大林提供了包括飛機,坦克,大炮和空軍飛行大隊的支援。為中國軍隊戰勝聯合國軍提供了有力支援。
不僅如此,斯大林還支援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幫助中國建立了東北重工業基地,數萬家工廠都有蘇聯專家來協助,蘇聯專家把很多先進的生產技術無私地交給中國。即使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專家們都是偷偷把技術教給中國,然後才銷燬了原稿。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為了快速恢復生產力,在和斯大林溝通後,斯大林向中國提供了數億美元的貸款,而且利息非常低。
斯大林幫助中國的目的可能並不單純,但是他對於中國的幫助,無疑是最大的。
即使後來的赫魯曉夫,也是按照斯大林的做法,來實施對中國的友好援助。
相對於斯大林,赫魯曉夫更像一位執行者。
所以說,對中國幫助最大的還是斯大林。
—End—
-
9 # 史海沉沉
外華人對中國有過巨大幫助的,毫無疑問,肯定是在近現代史上,因為在古代,中國一直是世界的頂尖強國,是人類文明的燈塔,中國倒是幫助過不少外國。
近代以來,由於中國的落後,所以中國為了追趕世界,也虛心請教於世界。今天中國能有那麼快步伐趕上世界的發展腳步,也感謝那些幫助中國的人。有兩個人,中國不應該忘記,不管他們出於什麼目的,不管曾經有過什麼不和,他們對中國的發展和獨立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羅斯福
羅斯福對中國的最大的貢獻就是力挺中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也奠定了二戰後中國的大國地位。此外,羅斯福在抗戰時期也是力挺中國抗戰,給予了中國大量援助,並不斷抬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最終成為戰後的世界四大強國之一。羅斯福中對中國的支援,一是想讓中國替補日本,接管戰後的東亞的國際秩序;而是想拉攏中國,在東方應對蘇聯。按照羅斯福的設想,中國主持遠東的政治格局,英國主持西歐的政治格局,中國和英國地位一樣,構成了以美國利益為主的世界政治體系。不管如何,中國經歷了二戰,國際地位確實獲得了極大地提高,而羅斯福在這當中無意起到了巨大作用。
2、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對於中國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方面。赫魯曉夫上臺後,在赫魯曉夫的親自推動下,蘇聯對華援助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前所未有。使處於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不但順利建立了完整的國家工業體系,還建立的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具有完整工業和國防體系的國家之一。難能可貴的是,在赫魯曉夫的幫助下,蘇聯幫助中國建立了基本的核工業,也為此後中國迅速發展出核武器作出鋪墊。
-
10 #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出現與中國文化教育影響巨大。對近現代中國漢字改革運動有較大的影響和示範作用。
著名學者胡適曾經說過:《西字奇蹟》,一個被我們遺棄了的上帝的禮物!
漢語拉丁化、拼音化不是解放後開始的,也不是解放前開始的。是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開始的。義大利利馬竇始創有系統的拉丁字母漢語拼音方案,叫做《西字奇蹟》,後來又有法華人金尼閣、英華人馬禮遜等人創制的各種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
利瑪竇於明萬曆十年(1582)來中國。直到1610年 5月11日逝世。 1605年,利瑪竇應用他擬訂的用羅馬字給漢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寫了4篇文章,送給當時的制墨專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編入所著墨譜《程氏墨苑》中。取名《西字奇蹟》,複製本現存羅馬梵蒂岡圖書館(在中國,習慣上把上述 4篇文章稱作是《西字奇蹟》)。
法國有個叫金尼格的人,公元1610年來到了中國,他對中國十分了解。1626年他在對中國文化做了大量研究之後,寫了一本影響後世的書,名字為《西中儒耳目資》,首開先河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標註記錄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幾十年,結識了明朝名人韓雲、王徵等一大批高層知識分子,透過他們的大力幫助,總結了利瑪竇等學習漢語的經驗,開創了中國最原始拉丁化拼音字字彙的先河。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其學生金尼閣當初為漢字注音,注的是拉丁文,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開漢字注音之先河,注音中歸納出的拼音方案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個用羅馬字拼寫漢語的方案。
利瑪竇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他透過"漢語著述"的方式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和北韓半島上的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對近現代中國漢字改革運動有較大的影響和示範作用。
神遊史海,煙波縹緲的古文舊典猶如取之不盡的珍寶異藏; 深耕文苑,浩瀚無際的老著新說卻似品嚐不竭的美味佳餚; 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正書野史總有歎為觀止的悲歡離合; 前世今生,三朝五代的奇聞雜談盡顯令人唏噓的酸甜苦辣。 它們或發人深思,或給人啟迪,或令人感嘆,或予人睿智。君若有暇,不妨聽我娓娓道來,我願成為您忠實的良朋益友,陪伴您的閒暇時光。
以文會友,敬請關注、交流。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浮現腦海的是美華人司徒雷登,可能很多人會罵這樣一個資產階級思想外衣的帝國主義分子,怎麼會是他呢!對中國幫助最大的肯定是馬克思啊,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意識形態,但這個真的只是檯面上的,馬克思也沒來過中國;有人會說白求恩啊,來中國治病救人,還帶來大批藥品和先進的醫術,但這玩意兒是不是太侷限了?
圖為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在中國生活了50年,1919年開始創辦燕京大學,用不到10年的時間,把燕京大學發展為國際一流大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下面把民國的幾個大學排一排),擔任燕京大學校長近30年,期間是中國最高薪水的高校,辦學經費最充足的高校,抗戰時期堅持獨立辦學不受日偽控制的高校,中國最美麗的高校,更是大師雲集學術水平最高的高校,被譽為“燕京之父”。
1922年,燕京大學女生在女子學院大門前合影留念。
中國內憂外患期間,燕京大學在他手上,培養了大批的人才,一步步擴大招生,向貧苦學子發放全額獎學金,並與當時世界頂級的哈佛大學合作,要知道燕京的畢業生可直接入哈佛讀研的,造就了很多精英大師,所以司徒雷徒這個人沒什麼,但他對中國的幫助,從根本抓起,對教育的幫助,無人可及。
在華人眼裡,司徒雷登是美華人,在美華人眼裡,司徒雷登是個徹頭徹尾的華人。
燕京大師只存在了30多年,解放後就停止了,但造就的頂級人才,比如院士超過100位,各領域的人才一大批,比如副總理黃華、中國第一位新聞發言人龔澎、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翰伯、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謝家麟、中國半導體技術奠基人黃昆、中國申遺第一人侯仁之、中國翻譯家吳興華、中國第一位女大使龔普生、中國著名現代女作家冰心、外交部副部長周南、中國紅學泰斗周汝昌、中國陶藝大師韓於西、現在畫家司徒喬、華人類學奠基人費孝通、文物專家王世襄等等。
司徒雷登出生於杭州,他的父母兄弟全葬在杭州,所以1962年去世時想葬杭州,但無法實現,直到2008年才終於歸葬,墓誌銘只有簡單一句: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本來司徒雷登是得到各界認可的,但老蔣潰逃到臺灣後,司徒雷登這個美華人就成了眾矢之的,被批判後蓋棺定論,1949年黯然回國,燕京大學也被分拆,所以在那個年代司徒雷登是個特殊的產物,並且一堆燕京的老師和學生受到牽連,直到2008年司徒雷徒的骨灰終於歸葬於杭州,完成了心願,對他的評價和貢獻社會應該重新審視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