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工保網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信用關係(即債權債務關係)是一種最基本、最普遍的經濟關係。信用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石和靈魂,近年來也成為中國市場監管的著力點:信用制度能夠彌補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的缺陷,為市場監管提供有力支撐。

    信用監管,可以理解為對信用市場中的信用產品、信用行為、信用關係進行的監督和管理。近年來,中國將信用監管作為一種新型治理工具,在工程建設等領域積極構建起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對於建築業而言,建立健全銜接事前、事中、事後全監管環節的信用監管機制,是加強信用監管的應有之義。

    創新事前環節信用監管

    在建築市場監管中,事前信用監管主要表現為當前正徐徐鋪開的告知承諾制,以及部分城市正探索建立的“兩場聯動”機制,有待在後續應用中進一步創新。

    告知承諾制即在辦理適用告知承諾制的行政許可事項時,企業承諾符合審批條件並提交有關材料的,審批部門應予即時辦理。圍繞資質審批,在北京、上海、浙江3省(市)自2018年1月起開展的建築業企業資質告知承諾審批試點基礎上,住建部著手自2019年4月起在全國範圍對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

    在資質審批之外,從海南全省專案復工實行告知承諾備案,到《天津市工程建設專案“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實施方案》實施,一些地區還先行在其他行政許可事項中應用了告知承諾制;山東泰安還在推行審批替代型、主動公示型、行業自律型、信用修復型承諾制度。透過將承諾履約記錄計入信用記錄,事中、事後監管都能夠添上重要依據。

    “兩場聯動”機制即建築市場和施工現場之間的相互約束機制。其中,事前信用監管主要指以施工現場制約建築市場的“前饋”機制,由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文明、綠色情況決定企業在建築市場的門檻和砝碼。如《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中的“情節嚴重的,給予施工單位限制承接新工程”規定,以及一些評標方法中的“有魯班獎、國優證書的加分”條款,都有助於構建“攬→幹→攬”的良性迴圈。

    加強事中環節信用監管

    在工程建設領域,事中信用監管集中於信用行為動態監測,表現為建設工程合同備案管理、中標工程的跟蹤管理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等。

    建設工程合同備案管理本是事前監管的一環,但近年隨著“加強建築市場事中事後監管”的部署,也逐步成為事中信用監管的前提。2018年國務院於《關於開展工程建設專案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中提出“取消施工合同備案”以來,各地陸續放鬆了對於建設工程合同備案的硬性規定。但合同備案並未被徹底取締,如江蘇省在取消建設工程合同備案後,還建立起工程專案資訊歸集機制,以推進建築市場監管資訊共享應用。

    強化中標合同的跟蹤管理,對工程造價、工期、質量開展全方位監督,一方面有助於避免中標企業違背招標檔案、中標條件以及投標時的承諾,杜絕“陰陽合同”、“霸王條款”以及其他違法行為,另一方面也便於及時、準確地對市場主體開展全覆蓋、標準化的信用評價,輔助施工現場和建築市場的閉合管理。

    在信用評價的基礎之上,可對市場主體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根據信用等級高低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對依法守信的市場主體降低監管成本、減輕監管壓力,對信用風險較高的企業增加抽查比例和監管頻次。這能夠營造“讓守信者無事不擾,讓失信者時時不安”的信用監管氛圍,提高企業在事中環節的自覺意識。

    完善事後環節信用監管

    建築市場事後信用監管主要指責任追究制度、信用聯合獎懲制度與信用修復機制。

    為落實主體在招標檔案、中標條件以及投標時的承諾,有必要實行質量、安全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從事後監管入手糾正和處理工程建設中的不規範行為。當前,責任追究制度多為各建築企業自行制定,尚有待形成行業內的統一規定。

    依據事前、事中的信用資訊,監管部門得以在事後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透過將信用聯合獎懲系統嵌入行政審批服務、公共資源交易、行業監管業務流程,能夠從行政、市場、行業多個維度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風尚。

    信用修復機制即要求失信市場主體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透過接受誠信教育、完成信用整改、獲取信用加分等方式開展信用修復。作為失信主體退出懲戒措施的環節,信用修復也能構建起責任追究和信用獎懲的閉環,重新激發失信主體的守信意願。

    除信用監管之外,各方都可利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市場信用評價結果,切實營造“守信一路暢行,失信寸步難行”的環境,為建築市場健康發展奠定誠信基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工分蜂和自然分蜂各有什麼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