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說投資

    那要看你買的保險性質,請詳細檢視一下自己的保險合同。

    保險一般分兩種:消費型保險和儲蓄型保險

    消費型保險,是不返還的,特點是保費低、週期短(基本一年一承保),保險額度高,適用性廣,主要以意外或者醫療為主

    儲蓄型保險,是返還型的,特點是保費較高,承保週期長(一般10年以上,每年都交保費),保額較高,主要以重疾、養老等為主

  • 2 # MDRT王鹿童RFA

    從問題來看,你主要考慮的是保費是否能夠返還的問題。

    市場上能夠做到保費返還的保險,有兩個先決條件:

    第一,保單要有現金價值。現金價值通常以表格方式,在保單合同中約定列明。不同保單年度末的現金價值會有不同。

    第二,保單支援退保,或有滿期返還的約定。除退保拿回現金價值外,有的保險產品約定了返還機制,一般這類保險被稱作兩全型保險。

    需要注意的是,退回的錢,可能比累計交的保費要多,也可能比累計繳納的保費要少。少的金額,就是保單存續期內的保障成本。

    保險是一個資金配置的行為,保險一定要有,但是不一定要用。既然是配置就一定涉及到資金的比例。就好像買車一樣,有人為了代步,打車就好了;有人為了方便,買輛十幾二十萬左右的家庭用車也很滿意;有人做生意,就需要有幾十萬上百萬的豪車來應對商務場面。

    保險配置,一定要先做需求分析,根據收入的情況來確定保額目標,根據支出承擔水平,來確定實施的方案。

  • 3 # 忠哥說保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有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都有費用和成本兩項,費用就是保險公司的運作費用(包括員工工資和開辦費用等),成本(保險本質是互助會,就是賠給客戶的保險金客戶需要分擔的部分),所謂的儲蓄保險其實就是透過時間換得空間,原來需要給客戶的儲蓄利息和分紅大部分就是去付了成本和費用,到期不還的資金不還,本身就是單純付了費用和成本而已,不存在打水漂的說法。

  • 4 # 沐沐沐子

    您這個問題是很多想要買保險,又猶豫的人的一個常見的想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萬一我運氣好,一生平安,那不虧了嗎?那萬一運氣不好呢?誰來保障你?更何況風險本身就是不確定的,只有有或者無兩種可能。

    這是一個想法問題,我們再來看看保險產品的問題。

     

    您說,到期資金不退,肯定不是年金,教育金,終身壽險,這些都是到期肯定返還型的,且肯定比保費高。那您存在這樣的想法肯定是基礎保障,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定期壽險。

    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這些險種的優勢是錢不貴,保障額度高,達到了槓桿最大化。保障了您在還有經濟壓力,生活壓力的時候出現風險,有人為你醫藥費,房貸,車貸等買單,購買這樣的服務,你覺得值嗎?

     

    我們再來看看您最關心的重疾險,現在市場上存在好幾種:

    1.       消費型,有繳一年保一年的,有繳幾十年保終身的,也有繳幾十年保到多少歲的。只要出險就賠,不出險就消費了,其優點是價格便宜,花幾千塊錢,就能買到百萬保障,這就是完全為您的風險規劃做消費。

    2.       標準型,帶疾病保障,還帶身故責任。基本的就是繳幾十年保終身,這個就是解決了您擔心的沒出險,錢沒了的問題,這個不僅能保障終身,且沒出險,錢可以留給下一代。

    3.       返還型,也叫兩全險,交幾十年,保終身,到60/70歲沒有出險,返還保費,這也解決了您的問題。

    所以,在做規劃的時候,我們考慮的問題都有相應的產品可以解決,最終您需要什麼樣的,都是由您的預算決定的,畢竟保險是收入分配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全部。保險的目的是什麼,是保障,保障風險出現的時候,解決我們的醫療費用/康復費用/收入損失費用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有風險保障,保險寧可終身不用,不可一日不備。

  • 5 # 財說得明白

    其實有些保險產品本身就是不退保費的,可能大家都習慣了,反而忽略了。比如車險就是典型的消費險,每年交一次保費,在這期間如果發生理賠,保險公司就會提供賠償,但是一年到期的時候不會有一分錢的保費退回,反而客戶還要再掏下一年的保費才能獲得保障。

    除了車險,很多其他財產保險也是這種性質,每年交費,每年保障,消費性質。

    給財產買保險,很多人都習慣了,不退保費,但是給人買保險,大多數人的習慣是可以退回保費,也就是所謂的儲蓄險。

    很多儲蓄險都是這種形式,交20年保費,保障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在約定的某一個時刻,退回所交的保費或者保額,給人感覺是有事的時候獲得理賠,沒事的時候當做儲蓄。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形式,是因為保險產品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迎合客戶的心理,讓保險產品具備一定的理財功能。

    但是跟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保險產品對比起來,目前我們的保險產品投資回報率比較低,即使把分紅計算上去,年化回報也不會超過5%,因此儲蓄型別的保險,從保障的角度來說,還不如消費型別的。

    所以真正懂買保險的人,懂投資理財的人,往往傾向於選擇消費型的保險,以儘可能低的保費獲得儘可能高的保障,同時把有限的資金留在自己手上進行其他投資理財,以期望更高的回報率。

  • 6 # 熊孩子讀書1C4T

    保險到期資金不退的情況,一般是你購買了消費型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的產品可以分為消費型的保險產品和非消費型的保險產品。

    消費型的產品在到期一般合同就終止了,這樣的產品大多是財產險和一年期的醫療險、意外險,沒有現金價值。部分公司有定期壽險也是消費型的,保費不是很高,保額較高。

    非消費型的產品都有一定的現金價值,現金價值隨著每年續期保費的增加和時間的累計,都會相應的增加,如果退保退的就是現金價值。重疾險現金價值比較低,突出了保險的保障功能,不建議退保;理財型的保險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現金價值會逐年提高,會超過所交保費,急用錢可以進行保單貸款,也可以選擇退保。

    希望可以幫到你!

  • 7 # 康博士講保險

    保險公司是商業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為你提供了保障自然要收錢,你不出險並不代表保險公司沒有履行合同,是你客戶自己有這項權利而沒有用到,對吧!

    現代這個社會,還有不要錢的服務?還有不要錢的產品?真有也是套路,後面有巨坑等你跳呢!

    對於保險產品而言,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消費型的產品,我們客戶才能以極低的價格買到非常高的保障,就比如百萬醫療險,這個險種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是賠錢的,你想一年交個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保險公司就要承擔幾百萬的治療費用;如果按照題主的意思,百萬醫療險也實施可以返本的計劃,那麼好了,百萬醫療險價格肯定要上大幾千甚至上萬,你交不交的起一年這麼多的保費?

    其實保險公司的產品有返還的險種,價格也是非常高的!就是這個情況,以終身重疾險為例,附加可以返還保費的兩全保險和不附加兩全不返本的保險價格相差將近2-3倍,同樣20萬的保額,你要返本的保費可能要7、8千,而不要返本的一年就需要3000左右。能承擔的起的自然沒有問題,經濟壓力大的當然就犯不上了。更何況現在返本的時間也很長,最好的險種也要求在被保險人65週歲的時候才可以,而大部分的險種都在70、75、80週歲的年齡,這麼長的時間你能承受的了嗎?

    所以買保險的錢就沒有什麼打水漂的一說,你不出險並不能說保險沒用,誰能控制的了風險什麼時候來,到誰頭上啊。不來最好,買的就是一份安心,一份保障!請人算命上廟燒香你不還得給點香火錢,更何況真要有了風險保險立馬可以變現,不損失家裡的錢。

  • 8 # 孫明展真理財

    為什麼我們要買保險?保險界有一個經典的解釋:

    舉個例子,一個人有100萬元,家裡出現意外,全部家產被一把火燒掉了,就變成了"0",TA肯定很擔心這件事;

    另外一個人,TA也有100萬,TA願意付出1萬元去買保險,如果一把火把TA的家產燒光了,保險公司會賠TA100萬,那麼TA從此就安心了,有安全感了。從TA的角度來看,我有100萬元和99萬元,從財產角度而言,對我的家庭沒什麼影響,我的滿足感是差不多的,但是解決了我心底的一個擔心,我覺得活得更有安全感了。

    實際上,TA家發生火災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一,最終保險公司收TA1萬元,一千個人才有一個人發生火災,保險公司也賺錢了。這就是保險經濟學的原理。

    你這樣理解:我的一萬塊錢花出去了,沒發生火災,不就虧了嗎?

    不,你沒有虧啊,因為對你人生的滿足感而言,有100萬元或是99萬元,是沒有區別的。但是,當你面對100萬元瞬間化為烏有的可能性,你人生的滿足感是下降的。

    我們買保險,買的是保險的使用價值。我為什麼要買保險?是因為它讓我安心。使用價值怎麼衡量?它是不是真的讓我安心了,這當然無法精確衡量。我不是在買一個保險產品的重置價值(現行成本)。

    我去買一件登喜路的西裝,我把它換算成純棉或者羊毛,把它按斤稱,加上人工等等,能值多少錢呢?最終它卻賣我1萬元。但我買的是這個品牌,這就是使用價值。

    大家總是在盤算,“如果我買消費型產品,我不就虧了嗎?”虧是指什麼?你感覺,相對於產品的重置價值(成本),你多付錢了。說得更直白一點,因為你沒出險,而錢賠給了出險的人,你覺得“虧”了。如果是還本型的保險,好歹你能把錢拿回來。

    孰不知,你賺到的是安心,這才是你購買這個金融產品的使用價值。

    在這兩種產品中,到底你有沒有虧掉實際的錢呢?我們再認真算一算。

    關於消費型保險和保本型保險

    一道簡單的計算題

    對於消費型保險和返還型保險的差異,下面我再跟大家算一道簡單的數學題:

    如果我要買100萬元的壽險保障

    如果是交20年,20年後可以把保費拿回來的還本型保險,大概一年要交2萬元左右,一共交40萬保費,20年後拿回40萬本金(這個例子不是實際案例,我可能還說便宜了);

    如果我買100萬的消費型壽險,1年只需要1000元,節約的每年1.9萬元,存進銀行“整存整取”,按年息2.75%,我大概可以拿回49萬元左右。

    兩種購買保險的方式,從保障角度看,效果一模一樣,就是淨虧了9萬元。這9萬元就是保險公司“明賺”的,因為大家都愛“還本”。

    注意,現在只是放在銀行定期產品哦,收益非常低,如果放在其他金融產品呢?你虧得更多。

    別跟我說有分紅,在這兒就不細算了,分紅險保費更貴,你虧的更多,你還以為自己賺錢了。

    別以為保險公司愛賺這9萬塊錢。這是典型的“有什麼樣的客戶就有什麼樣的企業”。

    從生意的角度來說,如果你買保障型產品,保險公司更歡迎,因為賺風險管理的錢,更加隱秘,更加不易覺察(死亡率資料、出險率資料,一般人又怎麼會知道呢?);但是賺利差,在發達金融市場,稍有金融常識的人,一算就知道了(正如上面這道簡單的數學題)。

  • 9 # 瑞恩家庭教育

    首先要看您的這份保單是什麼型別,是消費型的還是儲蓄型的?

    您說的這個“保險到期 資金不退”具體是什麼原因,

    您的保單對於到期後的規定是怎麼樣的?

    如果您買的是消費型,您花的錢就是一種保障您風險的成本。

    如果用買東西來舉例,保險公司收了您的錢,他會給您提供服務,服務就是承擔了您的風險,您的風險有可能發生,有可能不發生。但是在這之前,保險公司把錢收了,已經都做了如果風險來的準備,準備都是需要成本的,這錢就花掉了。

    如果風險來了,保險公司承擔後果,如果沒來,保障的成本也花了,所以不會退給您,因為保險公司已經為您提供了服務,承擔了風險的可能性,付出了承擔風險的準備保障成本。

  • 10 # 化險為易

    是不是覺得不科學?別急,聽易哥給你慢慢講。

    看起來“划算”的,真相未必划算。

    咱們先不講道理,舉個例子來說話吧。就拿我們最常見的重疾險來說吧,

    大王和小王是一對雙胞胎,30歲,倆人同時買了一份重疾險,同樣的基本保障範圍,同樣的保額50萬,同樣交費30年,保到70歲。

    大王買的是A款:每年交費6000元,中間如果沒有發生重疾理賠,那麼大王在70歲時可以拿到6000元*30年=18萬元的保費返還,如果發生理賠就直接賠50萬,就沒有什麼返還了;

    小王買的是B款:每年交費3000元,交費30年,保障到70歲後這個保障就結束了,小王交的所有保費也就沒有了。小王30年共交保費3000元*30年=9萬元

    如果不發生理賠的話:看起來大王的保費返還了,相當於存錢;小王的錢打水漂了,比較吃虧

    但是所有的事情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現象,要去看本質,你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那麼咱們來好好的算一下這處賬:

    1、大王的總保費是18萬,

    2、而小王的總保費才9萬元,

    3、小王如果把每年省下來的3000元存到銀行做定期,按照每年2%的利息計算,連存30年,也就是小王60歲的時候小王的定存帳戶都有12萬元多了

    4、如果再等十年,也就是小王70歲的時候差不多也有15萬元左右了,如果加上保單的現金價值肯定是大於18萬元的。

    那有朋友肯定疑問:那大王的18萬最後也是回來的啊?

    但是我們要知道,大王的這18萬是要等到70歲後,在不發生賠付的情況下才能拿到,而且前期每年要比小王多交3000元。而小王用省下的錢去存款,是自己的,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而不像大王的錢被鎖定在保險現金價值裡面。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大王的返還保險划算嗎?

    保險的本質是商品,是花小錢,保大錢的一種金融工具

    保險其實和我們的車子、衣服、家電一樣,也是一種商品,它有自己的特有的功能和價值。比如我們買車子,是為了出行方便;我們買衣服、是為了美觀保暖;我們買家電,是為了儲存食物,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同理而我們買保險,是為了轉移風險,能夠在緊急的時候從保險公司那裡獲取賠償。

    既然如此,那你買的新車,開幾年後還能賣回原價嗎?你的衣服,洗過幾水後,還能當成新衣服賣嗎?你的二手家電,肯定也不如新家電值錢吧?

    哪怕這些東西你不用,放在那裡,幾年甚至幾十年後還能賣出原來的價格嗎?

    為什麼我們買保險時,如果不出險的話還指望能夠反還保費呢?

    其實這一切都是保險精算師“搗”的鬼,國內保險剛剛起步的時候,大家對保險都比較陌生,再加上華人“趨吉避害”的本性,對於保險也非常排斥,那國內的保險公司賣不動,怎麼辦?

    於是這種返還型的保險就面世了,咱們老百姓又非常喜歡存錢,讓大家覺得“有事兒賠錢,沒事兒返還”挺划算的,也就不在意這個非常突出的價格了。

    這裡面精算師給你錨定了一個收益:返還保費。但是這個收益是在幾十年後。且不說人一輩子發生重疾的機率高達70%,幾乎很少有人能夠滿足返還的條件;

    而且這幾十年的通貨膨脹也會讓你的保費本錢“一文不值”,這一點你想想二十年前的10萬塊值現在的多少錢?反正在你的錢值錢的時候,保險公司已經把你的錢收走了。

    買保險,不返還保費的才是價效比更好的。

    分析到這,易哥解釋的還算明白吧,不過理解的總會理解,還是會有很多人去選擇返還型保險,因為他們覺得“親戚朋友”要比專業更“靠譜”!

    例子中的小王每年比大王少花3000元,買到一樣保障,哪怕小王不去存錢,把這3000元帶老婆去玩,給自己充電,給孩子教育,那小王的生活品質一定比大王要好上不少!

    易哥常說:我們買保險圖的是保障,而不要去圖收益,如果買保險能夠發財,那還要股票和銀行做什麼呢?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買保險就應該花最少的錢,拿最大的保障,這才是硬道理。

    寫在最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入低的人那麼多,怎麼孝敬父母和教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