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卡西莫多

    連老爺子說的相當棒,當時是很厲害的!就是過世太早了!我今年64歲了,當年我爺爺父親總去書館聽,我小時候也聽過的

  • 2 # 自由萬得福

    連闊如老爺子的評書是真好,收音機裡聽過姚期扎偏槍贏岑鵬的片段,是那個時期泰斗似的人物,名聲不是袁單劉田可以比擬的。連麗如評書家傳的,東漢演義講的好,只是嗓音有些吃虧。再說那四位,劉蘭芳嗓音洪亮,改革開放後最早走入市場,官方給了較高的聲譽。袁闊成是評書大家,嗓音洪亮,評書底子厚,傳統現代都有,三國演義算得上第一人,水滸傳也有自己獨特的玩意。單老作品多,內容廣,聽眾認可度較好。田連元的評書上電視較早,收穫了一定知名度。連麗如接觸電視市場稍晚,加上嗓音有劣勢,沒有顯示出太過超強的實力,因此,有聽眾感覺名氣不如四人。圈內人可能不這麼認為。

  • 3 # 甄隱市

    婦女不適合幹這個,除了袁老,老郭,別人不是嗓音嗞嗞啦啦就是烏哩烏塗還有濃重口音聽著難受,而且都只是照本宣科,不會評。

  • 4 # 鄭非夢妙文

    大家公認的四大評書名家是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這已經是蓋棺定論的事實,而且他們四位的評書無論影響力還是藝術水準都配得上“四大”的地位。四位評書大家共同的特點一是作品多,二是各自的代表作影響力大、水平高、受眾範圍廣、聽眾人數多。

    比如袁闊成先生的《三國演義》那絕對是評書藝術的泰山北斗,代表著評書藝術的最高水準。單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俠》影響了幾代人,是最受書迷推崇的評書;劉蘭芳先生的《楊家將》當年創造過萬人空巷的盛況;田連元先生則開創了電視評書的先河,他的《水滸傳》廣受書迷好評。

    連闊如與連麗如父女二人同為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堪稱評書世家。他們父女倆之所以名氣沒有“四大評書名家”名氣那麼大是有很多原因的。連闊如老先生1903年出生,1971年就去世了,他離我們的時代實在太遠了。他說評書的那時候老百姓家裡別說是電視機就連收音機恐怕也很少有吧?

    估計連老先生那時候只能在茶館裡說書吧!看介紹他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在電臺上說書,不過那個時候一般人家收音機也不一定有吧?因此宣傳方面肯定是遠遠不如四大名家,這導致了老百姓都不認識他也沒聽過他的作品。

    四大名家中輩分最高年齡最大的袁闊成老先生是2015年仙逝的,袁先生在電臺上說書的時候老百姓家裡都已經普及收音機了,所以他的《三國演義》能夠傳遍千家萬戶,隨著時間的推移袁老也經常在電視上說書,那影響力就更大了。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三位老先生同樣是電臺電視雙管齊下,這種宣傳力度和優勢是連闊如老先生所沒有的,所以連老先生遠不如四大名家名氣大也就不奇怪了。

    從年齡上來說連麗如先生應該是和四大名家一個時代,既然一個時代為什麼她的名氣不如四大名家那麼大呢?我覺得主要是作品上的問題,也就是說缺乏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有影響力的代表作。

    當然連先生說過《三國演義》但是袁闊成先生的《三國演義》已經是不可逾越的巔峰了,所以連先生的《三國》就顯得暗淡了;連麗如也說過《水滸傳》,但田連元先生的《水滸傳》已經珠玉在前,太深入人心了;連麗如先生也說過《三俠五義》,但這部評書恰恰是單田芳先生的拿手好戲。

    所以感覺連麗如先生總是處於四面合圍衝不出去的狀態中,有點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當然,連麗如也有自己的代表作那就是《東漢演義》,不過這部評書影響力顯然還是弱了些,不夠驚豔。

    總之,宣傳不夠,缺乏經典性的代表作是連氏父女名氣不如四大評書名家的主要原因!不知我分析得有無道理呢?值得一提的是連麗如先生的嗓音好像也是劣勢,聲音有點尖銳。

  • 5 # 隱士夢言

    答,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媒體導向和市場推廣。

    例如,小嶽嶽改的五環之歌,現在家喻戶曉,人人會唱,而實際,改歌詞改得更好的民間高手數不勝數,但是因為沒有德雲社的舞臺,沒有更好的展示推廣的機會,從而知名度影響力就不如小嶽嶽。

    評書也是一樣,上世紀,東北風格的評書被媒體廣泛宣傳,尤其是單田芳和田連元的評書,而連先生的北京評書,因為沒有過多的宣傳推廣,而不被聽眾熟悉。

    不過,連派評書與時俱進,現在的知名度還是在不斷提升中的。

  • 6 # Ken1119

    連先生的評書感覺挺好的,字正腔圓,也許聲音有些尖,但還是非常有韻味。個人比較不喜歡田連元先生的評書,感覺評書韻味基本沒有,更像白話講故事。

  • 7 # 用山水人間

    在60年代,評書大家袁闊成,連闊如,李薪荃。那時沒有現代媒體的助力,全憑自己付出,努力!評書講究一個噴口,那是把聲音努力送達最後排的聽眾。袁五爺是公認的大家。連大師,謝世的早,很多中年人都沒有印象。在文革過後,連麗如很早就在虎坊路的騾馬市,那裡有一片廢墟,搭起了帳篷,開啟了復興之路,那時,有劉田利的西河大鼓,有連麗如的評書,那是七十年代末。到了八十年代,在宣武區的萬壽西宮,單田芳在那裡撂地畫鍋,舉著扇子,要錢呢,嘴裡說著,老藝人了!對比一下,誰高誰低。???

  • 8 # 淡泊的喜鵲6n

    連闊如的評書只聽過小段《請姚旗》,感覺比不了袁闊成的《桃花莊》,不過還是相信連闊如的評書應該好於單、劉、田。

    連麗如的聲音不太好,而且跳不出來,代表作《東漢演藝》不如劉、單的精彩,並且性格有些自傲,水平提高有限,不過其紮根書館,也算經得起錘鍊的一派名家

  • 9 # 劉佳76312

    連闊如的三國演義每個人物說的是津津有味比四大名家強太多,可惜的是520回的電臺版在文革時被毀壞了玩在能聽到一部分片斷

  • 10 # 胸有點墨2

    連麗如的《東漢演義》也很精彩,姚期、岑鵬、杜茂等英雄豪傑當時也都耳熟能詳,唯一的區別那時候聽的是半導體,媒體單一,傳播範圍有限而已。

  • 11 # 老崔65347117

    劉蘭芳搶了個先,單田芳仗著個多,田連元靠著個賣(力氣),袁闊成那是個帥。連家父女講得是平,北京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有了地域文化的圍牆。到了他們的弟子王玥波平的基礎上加上了插科打諢,有點打破圍牆了。但還是那個毛病不給書聽。北京評書重點在評,其他人的重點是書。老百姓聽的是說書的。您在臺上高臺教化,下邊認可還好,不認可就是趕人了。聽書就是聽個熱鬧,不想受教育,和聽相聲一樣。

  • 12 # 到也不錯

    連闊如先生留下的作品太少了。原來只發現一段錄音《三請姚期》,後來在清理一個庫房時又發現了《轅門射戟》,《拳打鎮關西》。現在發現存世的就這三段了。

  • 13 # 大俠藍星Bluestars

    拉倒吧,連麗如真的算了。之前聽她的《列國》,期間不厭其煩地說,我們說評書的,水平不高,為了說好列國,我不斷請教專家學者,彌補自己知識不足。感覺倒是很誠懇敬業。但說到重耳出亡到了曹國那段時,當時曹國國君是曹共公。結果這位連大師說:曹共公,您說古人這名字起的多怪啊?!

    於是果斷棄書,神馬玩意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大部分中國股民愛談哲學與人性,而鄙夷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