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早晨想起他

    這些書中國先前應該就有吧,這是沒有人談論吧,歐洲人見到這些書喜歡了,所以人們開始談論了,如果西方先前真有這些書,誰會無聊到把這些書譯成漢語介紹給一個不需要這些知識的國家,所以我認為那些書都是中國的原版

  • 2 # 明月天行

    徐光啟根據歷代的文獻整理的材料!徐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也是沒多少能量的,這在整個官僚體系當中,他們這幫人也是不被重視的。想要改個學術方面的東西是難有作為。不過外來和尚好唸經,利瑪竇也有一定的功勞,就偽託了西方人名義,一起參與完善了我們整個幾何原本!!後面幾冊根本就沒有,都還沒整理完成與發展研究,你讓他去哪裡翻譯呢?

  • 3 # 自由人84173

    《幾何原本》這些書籍不是晚明以後才出現在中國,是元先宗蒙哥創歐幾里得數字幾何。我們某些人閉著眼睛說瞎話,就是歪曲歷史不面對現實。所以,搞亂了歷史搞亂了人們的思維搞亂了社會風氣,就是不接受先進的看不慣他人的進步坐井觀天。

  • 4 # 皓月千山

    迄今為止,人類產生過三次重大的資訊傳播的革命。先是文字的出現,這是人類的知識可以有效積累的開始。當代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所說的“軸心時代”,其實就是人類各大文明間的文字元號成熟的結果,如果沒有文字,這些超驗性的思想很難產生和儲存。

    第二次資訊革命,就是印刷術的產生。在沒有印刷術之前,知識是相當昂貴的,無論竹簡還是羊皮,都只是解決了知識和資訊的儲存問題,而資訊的傳播要等印刷術的產生才成為可能。

    在文字刻寫和儲存都非常困難的時代,一定要最有價值的知識和資訊才有可能得到保留,漢語的文言文為什麼如些精簡,根源不是智者的微言大義,而是因為書寫的困難和昂貴,所以一切書寫都遵循儘量精簡的原則,在當時,大約只有說出真理的人,才有資格書寫!

    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我甚至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不是蒙古和後來的清軍入關,科舉制度就相當於東方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那時就可以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因為正是科舉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權,理論上社會的上升通道已經向社會各階層開啟,使中國很早就進入平民社會。

    為什麼草原民族最少歷史記錄和對世界的深度思考?不僅因為書寫的困難,還多了文字的儲存和攜帶的困難,如果沒有定居的生活,任何一個遊牧民族的文化積累,都不外遊吟詩人的短句,和青年男女的情歌。

    這使遊牧人群在文化發展上必然落後於定居人群,而古代中國和西方的交流,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就必需穿越歐亞大陸之間廣闊的草原。

    在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之前,假如有一個人願意從西方到東方,他最有可能的身份就是傳教士,在這段漫長的旅途中,假如他還能攜帶一部書籍,是不是差不多隻有《聖經》可以考慮?同樣,東方的知識也很難朝向西方傳播!

    馬可.波羅來中國,其實就是充當了教皇和元朝皇帝的信使,就因為這一旅行,使他永遠被歷史記住,可見那個時代這兩端的人們交流的困難。

    漢朝時期正式開通的經河西走廊去西方的通道,之所以被稱為“絲綢之路” ,正是因為當時交通困難,主要只能運輸絲綢等重量較輕的東西。

    其實基督教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之所以沒有在中國紮下根來,主要是後來的伊斯蘭教興起,阻斷了與西方的教會的聯絡,所以後期在中國接近消失。

    也就是說在這八百年的時間裡,就連基督教的傳播都受到了影響。

    新航路開闢之後,東西方的交流有了海上的通道,真正意義上的民間的商貿才開始,《幾何原本》這樣的書籍能傳入中國,也是依靠這一技術條件。

    當然,這種交流是雙向的,同時期的東邊的文化經典也向西方傳播,中國諸子的著作,佛教的經典,也被西方所吸收。

    新教改革是近代世界開始的標誌性事件,西方從此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紀”,其實質就是讓人的理性和信仰進行了兩分,宗教的地盤受到了壓縮。科學和理性開始傳播。《幾何原本》來到中國,還有這樣一個歷史背景。

    後來的歷史大家都知道,這一脈知識體系並沒有為華人普遍重視,知識分子們的人生理想,還是讀儒家聖人的經典,然後做官。這種知識被當作無用之學,要等到時科舉制度廢除之後,才成為社會的主流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通人打工總是隻能維持溫飽,對生活還有更高的奢望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