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君自媒體
-
2 # 坦蕩高山流水
當然是飯後運動半小時運動比飯後不動血糖更平穩。我有糖尿病飯後四十分後走步十分鐘然後快走十分鐘就這麼交替走步,大約一個小時,回家測血糖都在6點8或7點2
-
3 # 畢龍43824689
飯後半小時後運動,年紀大的,可以走路,或者再家練練女士啞鈴,一百下就可以,心跳達到90多下,就達到降血糖效果,
-
4 # zhm0329
肯定是運動後更穩,得了糖尿病的人就是要少吃多運動,我婆婆得了30多年糖尿病了,血糖一直控制的很好,只要不是天氣不好,基本每天都出去走步鍛鍊一下。
-
5 # 只有營養師知道
餐後運動會讓血糖更穩定。身體消耗能量多,自然對攝入能量的利用也會增加。我們的血糖上升是由於攝入食物後補充了葡萄糖、蛋白質、脂肪等能量,尤其是葡萄糖是影響血糖的主要成分,餐後血液中充滿了葡萄糖,運動後消耗能量,食物提供的能量恰好也能派上用場,自然會對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也增多,對於維持血糖的平穩更加有利。
不過,雖然餐後運動是有利於平穩血糖的,但絕非所有運動都是合理的,餐後我們的胃腸還正處於工作狀態,食物在順著腸道運輸,胃正在研磨食物,而突然的劇烈運動會讓腸胃震顫增大,導致腸胃壁碰撞增大,消化會變得紊亂,它們也可能會受到損傷,比如引起胃下垂、闌尾炎等問題。餐後可以運動,但絕不能劇烈運動,可以散步、輕微伸展、或者做做家務勞動,都是不錯的選擇,輕微的運動還可增加腸胃的運動幅度,加強對食物的消化。俗話說:餐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其中其實就暗指了餐後“輕微的運動”,是有利健康的,最大的益處並非鍛鍊了我們的肌肉,而是平穩了餐後血糖的上升幅度。
不過,大多數朋友,尤其是年輕人群,餐後都是立刻躺在沙發上去,刷手機,看電視,很難遇到主動提議要出去散步的。年輕人的確新陳代謝快,對能量的利用多,自身器官比較有活力,對葡萄糖的利用也更多,血常規不容易出現問題。但慢性的心腦血管疾病都是慢慢累積起來的結果,現在看似沒什麼問題,到40歲後,甚至30歲後,爆發的問題就會更嚴重,更多。所以,還是提議餐後我們可以進行輕微的運動,不說要刻板地去慢走、慢跑半小時之類的,幫媽媽洗洗碗,擦擦地,或者收拾一下屋子,這些都是對血糖有利的。
血糖的平穩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
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胰島了,餐後血糖的大幅上升會促使胰島素的大量分泌,胰島素是我們體內唯一能降糖的激素,它的作用相當於一把鑰匙,能開啟血液中葡萄糖通往細胞的大門,血液中的葡萄糖運送到細胞中供能了,血糖就有所下降。我們輕微的運動可增加身體耗能,增加細胞所需的能量所耗,單位時間內進入細胞的葡萄糖量增加了,那麼胰島素作用的效率其實就等於是提高了,能減少胰島素的負擔,其實也就是保護了胰島細胞。胰島細胞是無法再生的細胞,損壞後就無法再分泌胰島素了,如果長期大量攝入甜食,高碳水食物,讓胰島素總是頻繁大量分泌,是可能會損傷胰島細胞,誘發糖尿病的。
另一方面,血糖的平穩還讓我們不易發胖,而“胖”其實是慢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最大幕後黑手。肥胖可大幅增加誘發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機率,也會增加高尿酸患者爆發痛風的機率,還有其他問題。我們也並不希望自己是個胖子,因為這個時代並非以胖為美。短時間內大量葡萄糖的攝入會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胰島素除了降糖外,同時會抑制糖原、脂肪的分解,促進糖原、脂肪的合成,這些效果會導致我們的連鎖反應要增強食慾,提高食物攝入量,所以血糖上升太快是可能會吃得更多的,更容易長胖;另一方面,大量葡萄糖可能得不到細胞的完全利用,得不到利用的部分會轉化為糖原,糖原可以在血糖偏低的時候再次分解為葡萄糖被利用,但如果說我們一段時間內血糖平穩,糖原也得不到完全利用,最終就會在肝臟中轉化為脂肪堆積起來了,還可能會增加肝臟負擔誘發脂肪肝,增加內臟肥胖的機率。
回覆列表
一定是飯後運動半小時血糖更平穩。我曾經測試過,飯後打中強度乒乓球 半小時,帶著血糖儀在乒乓球檯前測試,血糖6.4,我也測試過晚上洗熱水澡後,血糖會下降1,我覺得,飯後一定要去植物多的地方吸氧運動,運動要適量,要選擇身體可以適應,可以堅持下來的運動,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對於血糖會有穩定的作用,血糖高的患者一定要運動,不要懷疑,運動是最好的良藥,最便宜的降糖藥品,運用好這個方法,受益匪淺,省看病,吃藥的錢 ,我們的肝腎功能少受傷害,我現在血糖逐年下降,飲食結構有時也不是太合理,但我不懶,吃多了,多運動會,測血糖還是正常,這樣的時候,我以前寫過文章說過,所以,找一個喜歡的運動很重要,因為喜歡才能堅持下來,才能血糖平穩,偶爾一次不運動,還可以,不能連著三天以上不運動,身體會紊亂,不好彌補,所以心裡要有數,就算颳風下雨,在屋裡面也要運動,這樣你會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