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祥雲廣瑞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三千年發展迄今已初步形成現代國家,是經過戰爭,貿易,民族交往到交融而形成。基本上是以漢族的語言文字為主要交流工具。歷史上元蒙主政期間可視為少數族入侵,但,中國傳統文化保留了下來。所幸的是明朝又恢復了漢族道統。滿清入主中原較為嚴重,陰險地更改了許多歷史文化,進行思想奴役,致使華人精神痿弱,奴才性格流佈民間,極大地損害了中華民族精神!今天中國屹起來了,但,民族國家仍有不少問題,追根溯源,滿清罪不可赦!

  • 2 # 雲泛青冥

    中國啊~這個詞上古時期就有了,我記得在《史記•夏本紀》就有“中國有土德之瑞”的描述,不過這裡的中國並不是指現在的中國,指的是天子國都,天下分五服: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中國就在五服最中心的位置;後來的中國泛指中原地區。

    華夏這個詞在上古時就用來特指周天子以及其分封的諸侯,簡單地說只有貴族才能自稱華夏,平民百姓是沒資格自稱華夏的,曰:“章服之美為華,禮儀之大為夏”,華夏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認同的概念——認同天子禮法的,都是華夏,後來也被用來泛指我們的國家,華夏是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統概念。

    至於中華民族和炎黃子孫,這個概念是民國以後才有的,清末以前的典籍是沒有這些詞彙的,古時基本上都是一姓一朝,皇帝攀親戚怎麼也攀不到黃帝那會,最多都是附會到古時同姓名人身上,更不會自稱炎黃子孫,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鮮見這樣的說法,並且在今天現代的語境裡的炎黃子孫,更多的意思是:我們是發源自炎帝和黃帝那個部落的族群;而在古人語境中,炎黃子孫的意思是,炎帝和黃帝的直系後裔,所以古人不會自稱炎黃子孫。

    中華民族典型的近現代詞,以西方定義的民族和國家概念去套中國的情況,西方是一民族一國,然而中國一國內有多民族,所以只能籠統地概括為中華民族。

  • 3 # 大秦鐵鷹劍士

    中國一詞,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中國這個詞的誕生跟華夷之辯是同時產生的。中國在先秦時期是特指華夏族生活的區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而“華夏”的意思就是“身穿華裳的禮儀之邦”。

    先秦時期,中央王朝自稱為中國,意為中原之國,天下中心之國。北部的少數民族稱為北狄;南部的少數民族被稱為南蠻;東部的少數民族則被稱為東夷;西部的少數民族被稱為西戎。正是這個華夷之辯,產生了中國一詞。雖然各朝各代的名號不一樣,比如漢朝、唐朝,但是對外族還是自稱為中國!

    炎黃子孫則是夏朝時代就有了。炎帝與黃帝本是黃河中下游的部落首領,二者在阪泉之戰後融合成一個部落,這個部落也就是華夏族的前身,炎黃部落打敗東夷的蚩尤後,又融合了部分東夷部落,從此華夏族正式產生。之所以華人被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夏、商、周、秦四個王朝的王族都是炎黃的嫡系子孫,春秋八百諸侯的大部分公族也是華夏族。比如夏朝的建立者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商朝的建立者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契是帝嚳與簡狄之子、帝堯異母弟;周朝的建立者姬發也是黃帝之後,傳承為: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后稷(周始祖)--不窋--鞠--公劉--慶節--皇僕--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周太王(古公亶父)--季歷--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秦人之先祖是顓頊帝的玄孫女叫女修,女修吞玄鳥之蛋而生大業,大業娶女華而生大費。大費與大禹共同治水有功而被舜帝賜氏為嬴。

    之後的各朝代皇族也是華夏族炎黃之後,或者自稱是炎黃之後。比如匈奴就自稱是夏朝遺民;而遼國皇帝自稱是黃帝后裔;蒙古也稱自已是炎黃後裔;清朝也說自已是炎黃之後。漢朝之後,華夏族被稱為漢族,因此漢族自稱是炎黃子孫,而其它民族比如羌族、滿族、蒙古、壯族等也自稱是炎黃子孫。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民族成為一個大族,均自稱為炎黃之後。

  • 4 # 歐陽雨晴

    簡單地說,其由來是→周朝銘文有"中國"一詞,是洛陽為中心附近的地方→春秋戰國時候,"中國"一詞被大量使用→漢朝把中原為中心的國境稱為"中國"→故上古中國主要是指中原地區→南北朝時期:各個小國都自稱"中國"→唐宋元金等朝都有"中國"的文字記載→明朝時期:首次對外<日本>公文中自稱中國→清朝,1689年,首次以"中國"主權國家自稱→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49年: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簡稱:中國。

    A>周朝銘文己有"中國"一詞。

    →3000多年前的青銅器時代/西周成王的青銅器上有銘文:→"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

    →大意是;武王滅商後向世人釋出告,以<洛陽>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

    相傳3000多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

    B>上古書藉<<尚書.梓材>>中有"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

    →這裡的中國是指周朝所轄的整個國家了。

    C><詩經>上也有中國一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

    →此"中國"是對自己國家的稱呼,古人認為吾國乃地之中心,國之中央。

    D〉到春秋戰國時,諸候稱霸,均紛紛以"中國"自居,意為吾國乃國之中央→故中國一詞被廣泛使用。

    →《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

    上古之"中國"主要是中原地區,相當於今河南、山西、山東、河北一帶。E>到了漢朝,地域擴大到長江以南/西南,則已經把整個國家稱為"中國"了,

    →<<史記·武帝本紀>>中的“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天下有有八座名山,三座在南方,五座在我們國家<中國〉

    →自此,各朝代都自稱"中國"。

    F〉南北朝時,南北時各個小國都自稱為"中國",稱對方為"島夷"→可見先人對"中國"名號的偏愛和重視→中國乃意味著正統。

    對國外交往中以前都用"我×x王朝"自稱,例如:唐僧自報家門時都稱"我乃大唐王朝僧人…"

    →直到明朝時對外國使用"中國"一詞

    G>明朝

    明太祖賜給日本的國書中有:“朕本中國之舊家,恥前王辱,興師振旅,掃蕩胡番。"→大明朝對小日本是何等霸氣!!

    →據說鄭和下西洋,均自報家門為"中國"。

    H>清朝,無論對外對內都把整個國家稱為"中國",

    1689年清朝與俄國簽訂的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中,首次將“中國”作為一個正式主權國號使用。

    中國首席代表索額圖的官銜是:“中國大聖皇帝(dulimbai gurun i enduringge hūwangdi)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就是說,他是中國皇帝欽差,行使中國主權。→辛亥革命後,1912年成立民國,孫中山定國號為:中華民主共和國→簡稱中華民國。→1949年,<<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簡稱"中國"。→現在的"中國"指的就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放眼世界,一個國名自上古而來,3000多年,一以慣之,除了中國、希臘、印度,找不出幾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僅從普通人日常使用上講,我們為什麼要買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