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晚秋知音

    小時候,因為物資匱乏,我們對春節的印象是有壓歲錢,可以穿新衣服,有許多好吃的東西。現在,隨著物資的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吃和平常一樣,穿也和平常一樣,這過不過年的,真沒多大區別。”這應該是不少人的感慨。那麼,春節又該怎樣過出年味呢?筆者認為,在吃穿不愁的年代,我們應多些精神層面的追求,把春節過出文化年味來。   把春節過出文化年味,就應該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東北人扭秧歌,廣州人逛花市,都是頗有特色的活動。筆者的故鄉貴州省大方縣,算得上是貴州的燈迷之鄉,每到春節,除了有縣文化館組織的燈謎競猜,還有諸如工行、農行等單位出資舉辦的燈謎會,獎品也就是毛巾、牙膏、香皂一類的日常用品。競猜燈謎的人也就是圖個一樂,獎品多寡是沒有誰會在意的。這麼多年堅持下來,竟成為大方春節獨特的一景,也給小縣城的居民們留下了不少關於春節的回憶。   其實,各地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當地的特色在春節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春節過出文化年味。比如山東濰坊,春節開展放風箏比賽就是一大亮點,甚至還打造出了濰坊風箏這一知名的文化品牌。更多的地方春節期間搞文化廟會,市民趕文化場,既得到身心的愉悅,又學到不少知識。   把春節過出文化味,還可以結合景區打造來搞。這樣既能豐富市民春節文化生活,又能擴大景區知名度。比如貴陽市的觀山湖公園,每年春節都會開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從初一到十五,市民來此趕廟會,天天都有精彩的節目,精彩的活動等著市民,經過最近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觀山湖公園名氣大增,成為貴州省內的一個知名景點。該公園所在的金陽新區也順理成章的改名為觀山湖區。   把春節過出文化年味,既是廣大群眾的需要,也是把中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 2 # 萊茵河畔之心語

    父母是一個家庭的軸心,親情點講,就是一個大火爐,父母自身的暖,溫暖了下一代,讓下一代懂得愛是需要付出的,愛需要共享,愛更懂得感恩與回報,所以說有父母的年,才體會到年味的濃純,親情的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在農村老家的院子裡裝一個簡易的洗澡間,怎麼樣弄實用又划算?求專業大神給出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