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辰大逸

    這個首先要看你自己的怎麼做了,有時間的話,當然是多回去陪陪她們了,沒有什麼比親人在身邊的陪伴更來的幸福的了。

    如果工作忙,又離家遠的話,買個智慧手機,教下她們怎麼影片通話,還能看到人像。不會玩手機的話,那隻能多打電話,嘮嘮嗑也是不錯的,總是能聽到對方的聲音,多少心裡有個安慰了!經濟條件更好點的話,最好是接出來一起生活咯。

  • 2 # 遂寧燕子

    唉,這個問題真的好難哦。我的爸爸媽媽都在老家,二老的身體都還可以,沒事兒的時候二老也還可以鬥鬥嘴,不至於太無聊。

    我細算了一下,我們那個院子裡還有多少人,有大公大婆(大爺爺大奶奶)、有么婆(么奶奶)、我爸我媽加上我的女兒和我哥的兒子,一共就這幾個人,年輕人全部在外面。整個大隊的年輕人都沒有多少,幾乎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兒童。如果家裡面就剩一個老人家了,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還是接到身邊來照顧吧。如果條件不允許或者老人不願意,那就多給老人打電話,多抽空回家看看。

    畢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爹有媽就有家,兒女們常回家看看吧。

  • 3 # 挖機小車哥

    農村裡現在很少人了,怎樣可以讓留守的母親,不會感到孤單?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農村人的消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加之種地利潤低,要養家餬口必定要外出打工,或紮根在城市,這樣才有了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記得聽單田芳講評書經常講古時候人們對於孝道非常看重,也常說的一句話是: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可見那時人們對於父母的孝道!

    但是現在的農村人生活壓力也很大,吃穿住行一點不比城裡人花的少,城裡人可以在城裡就近就業,農村人肯定不行了,為了養一家老小沒辦法出來打工的很多,對於母親自己在家,如果父母雙全都健在,那到沒什麼,可要是就剩老母親一人在家讓自己想想都覺得不舒服,每天都是自己獨自一人,屋裡靜到可怕,老伴老伴,老來有個伴,才不會孤單寂寞,如果父母雙方有一方不健在了,我們更應該多陪父母嘮會家常,聽他們講講以前,不需要太多的話,只要耐心的聆聽就是最好的陪伴!

    在我還沒記事時,我奶奶便去世了,我爺爺獨自一人沒有在找,那時家裡窮都忙著掙錢,待到我長大了,每次從外面回到家在家休息的那一段時間經常陪我爺爺嘮嗑,他就會講很多以前他年輕時的事,雖然有時候我聽的似懂非懂的,但我知道不管我聽的懂,聽不懂那都不重要,只要耐心的聽他講就是最好的陪伴! 假如在城市定居把老母親接到城裡看似很好,其實許多農村老年人都不適應城市環境,到城裡誰都不認識,出門下樓腿腳不方便或出了門不認識路,這都是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並不是簡單的接到城裡就行了,那樣我們每天忙著工作,老人有可能比在農村還要更孤單!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但父母慢慢老去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在外忙工作是記得要常回家看看,而我們對於父母的陪伴,要大過給他們好的物質生活!畢竟人老了就會害怕孤單,希望我們大家能記住,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 4 # 閒餘電子

    父母辛苦把子女養大並不希望從子女這裡收穫多少回報,只是憑本分、良心為子女做一切,都希望子女有個出息,比自己強。

    我們做子女的,也要良心過得去,或許我們沒有能力賺到足夠給父母報恩的錢財,但並不代表父母需要你用錢來孝敬。我們不管多忙抽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又或是花費些少錢財,帶父母到附近旅遊走一走。

    錢永遠爭不完,生命有盡頭,孝敬父母不要用等待這個詞,

    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才想起來想做的事沒做;想對父母說的話沒來得及說。那心或許像千針扎,這種傷痛永遠無法彌補。

    我們長大了父母老了。父母年輕時的貧苦他們不從低頭,現在的孤單讓他們發自內心屈服。做子女儘量多抽點時間陪陪父母。過年過節多回家,多給點關懷,一個電話,一個問候不要讓自己的父母感到孤。

    畢竟年輕人都基本要去賺錢,沒太多心思顧及父母,讓父母感到孤單是我們今生最大的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育部考試中心宣佈不再承辦劍橋通用英語五級考試,劍橋英語還“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