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望十里
-
2 # 賈敬華
對於消費者而言,共享電單車的體驗要更好一些,使用價值也更好。共享單車的出行半徑,大多侷限在3公里以內,而共享電單車,將消費者的出行半徑擴大到3-10公里。從這一角度來說,共享電單車的市場需求還是有的。
在體驗方面,共享電單車本身攜帶動力,使用者體驗上比共享單車要好。從共享單車的使用頻率來看,一旦共享電單車上市,將會成為共享出行的又一個爆點。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共享電單車能否引爆又一個共享出行熱點,平臺方還面臨諸多挑戰。
1、政策是否允許?此前,北京市警察局交管局已經明確表達,目前市面上出現的共享電動單車因為不符合北京市的電動腳踏車上牌標準,屬於非法上路,已經要求投放的公司予以召回。
在北京叫停了共享電單車上路後,上海、廣州和鄭州等城市也禁止共享電單車的投放。在政策尚未解禁之前,共享電單車是很難進入市場推廣的。
2、運營成本更高。破損率同樣是共享電單車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與共享單車相比,共享電單車的運營成本更高。先說車的成本,一輛共享單車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一輛共享電單車的成本,估計在4000元左右。一旦共享電單車損壞或丟失,運營方的損失更大。除此之外,如此保護共享電單車的電瓶,這也是一個難題。
加之共享電單車需要充電,這就需要運營方在停車區域部署大量的充電樁,這無疑又是一筆巨大的投資。
3、安全問題:去年,未成年人騎共享單車出現事故引發了輿論的熱議。對於共享電單車來說,如何保證未成年人的安全,禁止未成年人騎共享電單車,這也是一個挑戰。由於共享電單車的速度更快,騎行過程中的風險也比較高。騎行中的安全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歸根結底,共享電單車的市場需求是有的,實際運營面臨的問題也不少。如果解決不了共享電單車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共享電單車就難以大規模推廣。
-
3 # 望月的部落格
首先要說,不止是滴滴,ofo和摩拜單車都已經在搞電單車。
ofo搞的專案叫做自由GO,是個獨立的品牌,目前在學校和工業園區裡實驗,這是ofo發家的地方。
摩拜電動車也已經上線試運營。
摩拜採取的是能量芯驅動的一種方式,插上一個類似於移動電池的東西之後,不但可以用來驅動單車,而且可以給手機充電,相當於共享電單車+共享充電寶的結合體。
再加上滴滴的街兔,可以說,共享單車行業(滴滴也已經入局共享單車)都在嘗試做共享電單車。
相比於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具有速度更快、騎行省力、可以搭載更多東西以及給手機充電等諸多優勢,然而,它的弊端也是明顯的。
其一,電單車在許多一線城市是限行的,所以市場空間必然不會像共享單車那麼大。
其二,共享電單車的成本更高,無論是前期研發成本,製造成本,還是換電池的成本都要比共享單車高,但是在押金和費用方面卻又不能訂得太高,因為使用者已經習慣了低價抵押金,高了恐怕市場接受不了。
其三,共享電單車速度快,所以更容易出現事故,造成更大的社會影響,遭遇的政策監管也會更加嚴格。
但是,在冬季騎行市場萎縮、海外市場投放折戟沉沙、各種負面資訊不斷的情況下,拓展更多的市場,講更好地故事是不得已的選擇。
這是一個不得已的悖論——現在共享單車行業普遍缺錢,要想融資就得講更多的故事,比如做共享電單車,但是,要做共享電單車就得花更多的錢,這對於本就捉襟見肘的共享單車行業來說,恐怕是雪上加霜。
這個冬天,對於共享單車行業來說,特別寒冷。
-
4 # 氪奇檔案
我在前兩天一條關於【共享單車行業燒錢大戰】的問題裡表達過“腳踏車場景不穩定”這個事情,正好和今天的話題也有一定關係。(詳情可以跳轉連結去看看,也可以點選關注我: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10072861552541960/)
你這麼來看著這個問題,就能明白“街兔”到底會不會有市場了:
1.腳踏車屬於比較原始的出行工具,它有非常多的場景限制。反過來講腳踏車在氣候最舒適的環境下用起來感覺才到位,然而氣候是多變的!最主要的是腳踏車屬於“龜速”出行工具,有時候讓人很糾結騎還是不騎,滿大街的共享單車,很多時候就那麼扔在那晾著,騎著慢,不騎還懶!(所以你知道為什麼腳踏車會逐步發展成專業運動工具...)
2.機車的出現是為什麼?就是因為人們在技術進化過程中發現腳踏車解決不了出行速度的問題,但是它又是個人出行的不二選擇,所以就給它加上了發動機,速度一變快,人們對它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強了。
3.電單車的出現其實和機車差不多,只是電池電機技術的成熟讓燃料發動機推出了舞臺,又節能環保,所以當然是最佳選擇。這也是共享單車行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這個時候你再回頭看OfO、摩拜這些企業,我覺得真的是燒錢燒昏了頭!!!燒了那麼多的廢鐵在馬路上、在城市街道的各個角落裡,大筆的現金扔進去,又沒法保證正向的現金流,只能硬著頭皮死扛。
然後怎麼著...?然後金主們也停止了,因為這裡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燒了大把的錢在一個“龜速”出行工具上,回收起來極其困難只能任憑其“流落在街頭”;燒了大把的錢反而把商業模式給燒成功了,把人們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給燒出來了!!然後又沒錢繼續燒了,只能靠著那點兒保有量和使用者押金來維持運轉......
這個時候你猜怎麼著?出行巨頭帶著它的獨角獸殺進來了......!!!
一不缺錢、二不缺使用者、三不缺技術、四不缺金主,缺的只是滴滴出行生態佈局裡需要補足的一塊短板,看著別人喝的差不多這時候再上去繼續喝,這是個好策略!
所以,你說共享電單車會不會有市場呢?
-
5 # 化工平頭哥
滴滴在收購了小藍單車之後,又開始強勢入駐共享電單車行業,作為在出行行業比較有眼光的滴滴都看上了共享電單車,這個行業真的會有市場會很火爆嗎?就讓我們來看看情況對比。
電單車VS其他交通工具電單車VS單車單車出行雖然方便,但長時間騎行會帶來疲勞感。電單車則可以消除這方面的顧慮,節省騎行者的時間和體力。
電單車VS公交地鐵
公交地鐵出行,早晚高峰比較擁擠,儘管消費的金錢可能和電單車差不多或者略高一點,但自由度較低,需要看時間。而電單車則可以更加自由出行。
電單車VS計程車
計程車出行夠快,也很舒服,但是價格就比較高昂了,如果去上班一直靠計程車,那麼還是會比較心痛的。
電單車VS私家車
私家車確實更加得便利了,但是每月的油費、保養費、洗車費、違章費、停車費,這些加在一起可能最後需要付出的價格與計程車差不多。而且現在私家車最難搞定的就是牌照,可能你拍一年都沒什麼結果。
那麼電單車如此便宜、方便、省時省力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普及,甚至市場還全被共享單車所佔領了呢?
電單車的難題在政策上,由於無法達到1999年出臺的《電動腳踏車通用技術條件》這一標準,無法上牌,一線城市不讓運營。
在成本上,單車排程還可以使用三輪車、貨車等集體搬運,而共享電動車的車身更重,排程起來難度更大了,價格也就上去了。同時共享單車,零件易損壞,那麼共享電單車也會遇到,零件價格也不便宜。
在運營上,投放數量少卻又要定點還車,還需要進行充電,這就要考驗公司運營調配能力了。
所以共享電單車還是有很多的阻力的,滴滴這次在南京這樣的城市進行測試,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大膽的嘗試,我認為如果一個行業方向是對的,技術上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共享電單車,在今後還是比較有發展潛力的。
-
6 # 初始值
本身“共享”這個事情到了現在就已經很值得考慮了,除了共享單車做出了很多東西,其它共享的都是來搞笑的。現在共享電單車「街兔」入局,看起來是為共享市場又添加了一份活力。
因為共享電單車「街兔」和共享單車模式都是差不多的,共享單車遇到的問題,共享電單車必然也會遇到。而且可能會更嚴重。
比如,政策。本身電動車的治理都已經很難了,很多城市都在限制電動車的出行。現在突然來一波和共享單純一樣規模的電動車,對城市的管理必然帶來極大的問題。所以,要想推廣,這一步就已經很困難了。
比如,安全。騎共享單車都能受傷打官司,那點動車豈不是更容易出現事故?速度那麼快,萬一未成年騎行呢?
比如,偷盜損壞相比之下,電單車必然比單車更值錢,成本又那麼高,如何維護管理,如何避免被大量損壞,更是管理方面的大問題。
當然,如果外部情況理想化也許市場還是有的。不過,個人感覺還不是共享汽車的市場大。可是外部情況總是不理想的,挑戰更是巨大。
據說共享電單車是滴滴戰略擴張的重要一環,在滴滴的戰略佈局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情況不容樂觀,因為單車到電單車性質就不一樣了。交通運輸部等10部委此前曾聯合釋出的有關共享單車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腳踏車。
綜合看來,可以說共享電動車的發展困難重重。
-
所以,你會掃碼騎一下電動單車嗎?
-
-
7 # 有態度的土豆
共享電單車“街兔”入局共享單車市場了。
據悉,街兔App運營企業為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法人為徐竹春,註冊時間為去年9月29日,註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滴滴母主體)100%控股的企業。該公司營業範圍包括腳踏車、電動腳踏車的租賃,汽車配件等等。此前新京報有報道稱,滴滴將入局共享電單車,並已在杭州成立代號為“黑馬”的事業部,目前已經在杭州投放內測。看到這則訊息,我很想第一時間去嘗試下啊。可惜目前只在杭州投放內側。目前還找不到官網地址,(估計還沒做主頁)不過“街兔”APP軟體已經分別登入了ios和安卓端。於是就去App Store上了解下。
雖然是共享電車,但是押金不高,99塊錢。在蘋果商店裡已經有杭州的使用者體驗並且評價了。從目前的反應上來看。使用者的體驗反饋不一。但普遍反應電單車的騎行體驗不錯,但目前由於在試運營階段,存在車輛太少和有運營區域限制的問題。不過相信隨後車輛投放量增加的運營區域擴大以後。這些問題會得以解決。
共享電單車會有市場麼?個人認為電單車肯定會在共享單車市場裡有一席之地。
1.電單車人群更廣。
電單車有了電動助力以後,原先一些騎不動單車的老年人就可以騎單車出行了。同時這種可以人力也可以助力的電單車。在上坡和長途騎行的時候會更具優勢。去過西湖的朋友都會了解,在西湖邊騎行的時候會遇到很多上坡的橋。遇到這樣的路段,一般體力差一點的人騎可能起不了多遠。有了電單車以後遇到上坡就可以使用動力助力。騎行過程中會覺得省力很多。
所以一部分原先因為體力問題,不使用共享單車的消費者。在電單車普及以後很可能會去選擇使用電單車。
2.電單車騎行的距離更長
據悉,滴滴佈局共享電單車。有意在擴充套件使用者的使用共享單車的距離半徑。資料標明,傳統的共享單車使用者騎行距離一般在3公里之內,而共享電單車主攻2-8公里的出行範圍。這是在競爭激烈的共享單車紅海中開闢出一塊藍海市場。
優點不用太多,有以上兩點就足以讓街兔電單車在市場上立足。
但同時我也有這帶著一些疑問看電單車這個新事物。比較電單車在運營上會比普通單車遇到更多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導致電單車專案夭折1.電池充電問題。這個是我最搞不懂的地方。共享單車最方便的地方就是隨停隨走。如果你設定了固定的充電樁還車點。鉅額的建造成本不說,還給還車帶來了麻煩。反正需要在特定還車點還車的共享單車,我是很難接受的。
但如果是隨停隨走模式,就帶來一個新問題。充電怎麼辦?如果很大一部分的共享電單車因為沒有及時充電而無法提供動力。那和一普通的共享單車就沒有區別了。(因為有電瓶存在,電單車會重很多)
2.電瓶安全問題。 這麼多帶電瓶的單車如果隨意放在路上,遇到的各種狀況太多了。高溫,靜電,交通事故,充電過度。你怎麼能保證這麼多電瓶的安全使用。萬一因為電瓶問題帶來一起事故或者火災,作為單車的提供方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肯定會有相應的責任。
3.城市的電瓶車限制 很多城市限制了電瓶車上路,看了很多交通事故案列。電瓶車是目前最容易出交通事故的一類交通工具。所以很多城市都有限制電瓶車上路的規定。電單車很可能會因為這些規定而無法進入一部分城市。
4.共享單車的盈利和成本問題。毫無疑問,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投放單車佔領市場所需的鉅額成本投入,是目前所有共享單車企業都無法解決的難題。以摩拜單車為例,雖然已經到了E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了10億美元,但就目前保守估計摩拜的投放量600萬臺,每臺成本1500塊計算。單單造車成本就要耗資90億元,算上後期的運營,投放,運送和維修成本。其整體運營成本在百億以上。以摩拜的體量,目前還是在鉅額虧空階段。前段時間更是傳出了小黃車賬戶上的現金只夠支撐一個月的運營的訊息。
共享電單車的造車成本更加高。如何解決資金問題是懸在滴滴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解決不了成本和盈利這個困擾共享單車界的難題。就算滴滴的體量也很可能倒在共享電單車這個專案上。
記得馬雲曾送給所有創業者的一句話:今天很艱難,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卻沒看到後天的黎明。
我把這句話送給共享單車業,希望大家都能熬過明天晚上,看到後天黎明的曙光。
-
8 # 千聲科技
從出行需求上看,電動車的需求還是很大的。相比於腳踏車,電動車不消耗體力的情況下能夠跑的更遠,而跟汽車相比,使用電動車出行的成本更低、停車相對更方便。在很多地方,中低收入階層還是以電動車出行為主。
我們來對比一下各種出行方式的優劣吧。
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方式,雖然便宜,但是線路規劃問題的存在,導致很多人需要等待+換乘,讓出行變得不方便。並且,高峰期時還很擁擠。總的來講,公共交通價格低廉但是使用者體驗不好。
共享單車,取車、停車方便,能夠滿足3公里以內的出行需求,價格大概是1元/小時,單次騎行的成本估計也就在一兩塊錢。缺點在於,需要消耗體力。
計程車,方便,但是貴。以北京為例,3公里以內起步價13元,每公里單價2.3元,還要加收其他的費用,所以出行成本相對較高。對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如果不是公司報銷,應該不會每天都打車上下班。
共享電動車,跟共享單車相比,有點在於節省體力。價格方面目前各家共享電動車的計費方式並不全瞭解,但是以去年寶駕出行在北京推出的共享電動車為例,採用了類似於計程車的時間+公里數的計費方式,寶駕出行旗下的共享電動車按照0.1元每分鐘+0.18元每公里來計費,押金299元。比共享單車貴一點,但是比出租車便宜很多。
假設一個上班族,出行距離5公里,每天使用共享電動車的話,全年的通勤出行成本大概是800元,加上押金也才1000出頭。
從需求上,共享電動車是能解決很大一部分工薪階層和城市勞動者的出行需求的,而且在價格上也相對能夠接受。
但是共享電動車也同樣面臨著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城市管理問題,出於交通安全和市容管理的考慮,現在很多大城市都限制電動車的出行。昨天還有新聞報道,一家共享電動車公司未經交通部門許可在三亞推出了共享電動車服務,之後被責令回收所有電動車。這就反映出共享電動車的發展面臨的政策許可問題。
相信不僅僅是三亞,共享電動車在省會城市、重點城市的發展將會異常艱難。
第二個就是安全問題,電動車比腳踏車速度快很多,而且騎行的人也是全身暴露在外,人身安全就成了最大的隱患。另外,使用者騎共享單車違反交通規則出了事故,這個責任怎麼界定,同樣也是巨大的問題。
第三個,從商業模式上看,共享電動車跟共享單車一樣,都是解決出行需求,從目前看到的各家公司的收費上看,價格其實比共享單車貴不了多少,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電動車的造假幾乎是單車的2倍,如果價格也差不多,那麼共享電動車該如何盈利?
總結一下我對共享電動車的看法,在大城市,共享電動車的發展可能會遭遇到不小的阻力,在小城市,這個市場可能還會有不錯的發展。
-
9 # 李俊慧
去年共享單車的爭奪賽的格局還未定,今年,滴滴搶先退出共享電單車,17號小蜜電單車也出廠,還有市面上已佈局的芒果,七號電單車,小鹿單電車等,據悉摩拜和ofo也在加緊推出自己的共享電動單車,眾多玩家想分羹這2-8公里的藍海。
今年,將是共享電單車激烈博弈的一年。但前路漫漫,阻礙重重。
1、首先,國家不鼓勵電單車用於網際網路租賃業務。
去年8月,交通運輸部、中宣部等10部委曾聯合釋出的有關共享單車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腳踏車。
當時有關部門提出“不鼓勵發展”的原因或考慮是,:市場上投放的共享電單車車輛普遍不符合《電動腳踏車通用技術條件》標準要求,同時存在著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火災安全隱患突出、電池汙染問題嚴重等問題。
2、其次,電單車對使用者使用能力有要求,適用範圍更窄。中國是腳踏車大國,會騎腳踏車的人很多,但共享電動車的人群還是有限的。目前國內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等地都禁止電動車上路,未來能投放的區域待定。可能會集中在二三線城市。
3、電單車押金普遍較高,鑑於當前押金風險問題,共享單車都已經免押金舉措,所以共享電單車的使用者拓展、開發都有一定難度。雖然街兔押金僅為99元,但無法退押金的前車之鑑太多。相信使用者在決定使用時會持更謹慎態度。
-
10 # MLTech
共享單車有市場,共享電單車就有市場。
如果電的問題解決的不那麼適當,電單車是共享單車裡邊的一個細分領域。在共享單車已經發展成熟的基礎上,電單車更容易找到合適的市場。如果電單車是滴滴推出的,結合滴滴出行的資料,電單車能夠更好的投放在需要的地方,找到更合適的市場。
即使電單車沒有市場,或者說市場很小,運營電單車也有好處,這些好處可以看成電單車有市場。
電的問題。
電動車、電單車目前已經比較普遍,不過電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一方面是行駛里程,電的利用效率;另外一方面是電量的補給。解決這些問題不是純粹的技術問題,需要把技術和市場進行結合,逐漸的磨合才能有更好的最終表現。電單車是目前成本最低的可以進行試驗的專案,專案做的好就意味著電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這種解決電問題的能力很有含金量。
地的問題。
共享單車投放可以看成是一個搶佔幾乎沒有成本地皮的過程,如果佔領了某一個區域,相當於獲得了這塊地皮的使用權。共享電單車同樣有類似的過程,由於具備電的特性,有些情況下能夠更好的搶地皮,因為我有電,我特殊,所以要有一些優先權,需要特使對待。有了地的使用權是被看好的。說的更遠一些,日後電單車能夠大範圍實現停車充電,那麼電單車的運營方就相當於掌握了“加油站”。
行業的問題。
目前電單車市場相對混亂。從品牌的角度來說,目前還沒有極度知名、數一數二的牌子,透過共享的方式進入電單車市場是一個不錯的途徑。如果租賃電單車做的好,可能會像共享單車改變腳踏車行業一樣改變電單車行業。
作為一個出行平臺,滴滴遲早會觸及電單車的專案。至於說現在的共享電單車能不能做好,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看技術的普及過程能不能迎合大眾的需求。
回覆列表
滴滴將入局共享電單車:取名街兔。個人比較反感這種跟個盲流子似的騎個電單車在馬路上亂串,共享單車已經夠鬧心了,這回又來個電單車。是嫌共享單車在馬路上飛的不夠快?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七號電單車,之前摩拜也宣佈進軍電單車解決出行的最後幾公里。披上共享的外衣怎麼講故事都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