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取荊襄諸郡,一步一步,穩打穩紮,不費兵卒,既奪城池,廣收兵馬,更得人心。
較之孔明,龐統設謀定策明顯激進。劉璋與劉備初見於涪誠,龐統便使魏延舞劍,欲於席間殺劉璋,徑奪西川(見《三國演義》第320頁)。此前,劉璋帳下文武便多數反對劉璋迎劉備(見《三國演義》第318-319頁),龐統此舉,更加劇了劉璋帳下文武憂心。在劉備去葭萌關御張魯後,劉璋便在文武勸說下令楊懷、高沛守把涪水,預防劉備;在劉備欲借劉璋軍糧取漢中時,劉璋更只給“老弱軍四千,米一萬斛”(見《三國演義》第326頁)。劉璋原本深信劉備,即使文武力阻,王累更以死諫,都未能使劉璋動搖(見《三國演義》第318-319頁),但因龐統的過激舉措,致劉璋很快即嚴加防範劉備。因此,在劉備“初入蜀中,恩信未立”的情況下,不得不武力取川,導致了更大後患。
首先,致龐統身死。龐統與孔明,猶如劉備左右臂,龐統身死,斷劉備一臂,損失不可估量。如果龐統不亡,孔明就不會離荊州;孔明不離,荊州便無虞。定西川后,龐統助劉備引軍出漢中,孔明引關張趙出宛、洛,再聯絡東吳出淮、泗;三路雄兵合擊,曹操敗亡,歷史改寫,並非不可能。
其次,武力取川,致蜀中大將多於交鋒中被殺。蜀將多被殺,劉備雖取蜀地,軍勢獲增有限,加之蜀本地小人少,人才有限,成長更是不易,故而陷入“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困局。
其三,武力取川,更令蜀中之人離心。蜀中多數文武,原本反對劉璋引劉備入川,見劉璋如此真誠相待,劉備竟武力奪其基業,川人因之不附,並與外來人始終未能相容。蜀本地狹勢弱,更兼內部離心,如何不天下未亡蜀先亡?
劉備自損一臂、蜀中大將多殺、川中人心不附,蜀漢後繼乏人,皆因取川決策激進所致。設若緩進徐圖,待恩信既立,人心歸附而動,便可收降大將,廣獲人心,則蜀勢益盛,內外同心,何至“三國未亡蜀先亡”乎?
孔明取荊襄諸郡,一步一步,穩打穩紮,不費兵卒,既奪城池,廣收兵馬,更得人心。
較之孔明,龐統設謀定策明顯激進。劉璋與劉備初見於涪誠,龐統便使魏延舞劍,欲於席間殺劉璋,徑奪西川(見《三國演義》第320頁)。此前,劉璋帳下文武便多數反對劉璋迎劉備(見《三國演義》第318-319頁),龐統此舉,更加劇了劉璋帳下文武憂心。在劉備去葭萌關御張魯後,劉璋便在文武勸說下令楊懷、高沛守把涪水,預防劉備;在劉備欲借劉璋軍糧取漢中時,劉璋更只給“老弱軍四千,米一萬斛”(見《三國演義》第326頁)。劉璋原本深信劉備,即使文武力阻,王累更以死諫,都未能使劉璋動搖(見《三國演義》第318-319頁),但因龐統的過激舉措,致劉璋很快即嚴加防範劉備。因此,在劉備“初入蜀中,恩信未立”的情況下,不得不武力取川,導致了更大後患。
首先,致龐統身死。龐統與孔明,猶如劉備左右臂,龐統身死,斷劉備一臂,損失不可估量。如果龐統不亡,孔明就不會離荊州;孔明不離,荊州便無虞。定西川后,龐統助劉備引軍出漢中,孔明引關張趙出宛、洛,再聯絡東吳出淮、泗;三路雄兵合擊,曹操敗亡,歷史改寫,並非不可能。
其次,武力取川,致蜀中大將多於交鋒中被殺。蜀將多被殺,劉備雖取蜀地,軍勢獲增有限,加之蜀本地小人少,人才有限,成長更是不易,故而陷入“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困局。
其三,武力取川,更令蜀中之人離心。蜀中多數文武,原本反對劉璋引劉備入川,見劉璋如此真誠相待,劉備竟武力奪其基業,川人因之不附,並與外來人始終未能相容。蜀本地狹勢弱,更兼內部離心,如何不天下未亡蜀先亡?
劉備自損一臂、蜀中大將多殺、川中人心不附,蜀漢後繼乏人,皆因取川決策激進所致。設若緩進徐圖,待恩信既立,人心歸附而動,便可收降大將,廣獲人心,則蜀勢益盛,內外同心,何至“三國未亡蜀先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