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莪就不懂了
-
2 # 歷史堆中的胖子
大清帝國在最後那些年沒有因為財政破產而滅亡,這其中很大的功勞就是這個英華人的啊,而這個英華人就是羅伯特·赫德。
這位赫德同志在1854年來到中國,自1863年就擔任了海關總稅務司以後,就掌控中國海關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一直到1908年才離職回到英國。赫德能夠長期掌控中國的海關,不僅僅因為他背後有英國的支援,更主要的是,海關在赫德手裡成為了滿清王朝一個聚寶盆,為滿清窘迫的財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可以說如果沒有赫德,那就很難形成一個高效而廉潔的海關,滿清也就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洋務運動”,更不可能編練各種新軍,滿清甚至很可能會因為財政破產而滅亡。
別看赫德是一個英華人,但是赫德是有足夠的職業信仰的,他專門在日記中寫道:“我必須時刻牢記,海關是中國衙門,而非外國機關。既然如此,每個工作人員都必須圍繞中國的利益開展工作,避免得罪中國,或引起華人的反感。”
赫德不但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赫德在上任以後,就對海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全球範圍內招聘優質人才,對海關各級機構施行垂直管理,減少地方政府對海關的干預。並且赫德還建立了海關的各項規章制度,從此海關征稅都是有章可循。此外赫德還在海關引進了“服務”和“公僕”的理念,要求各口稅務司簡化海關辦事程式,順暢海關和商人的交流,而這種理念放到現在也不顯落後啊。
經過赫德的改革,原本貪腐橫行、管理混亂的大清海關煥然一新,廉潔、高效成為了海關的代名詞,同時海關也為清政府提供了數之不盡的資金。
在赫德擔任海關總稅務司之前,海關一年的稅收不足500萬兩,而到了1887年,海關稅收達到了2000萬兩,等到了1908年時,海關稅收達到了驚人的3200多萬兩,佔清政府財政收入的26%,成為清政府明正其實的“聚寶盆”。
就比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人能夠在地方上轟轟烈烈的辦“洋務運動”,這其中就少不了赫德的功勞,因為這些錢就是由海關出的,或者是由海關做為抵押而向洋行貸款辦的。可以說,如果沒有赫德,以清政府腐朽的官僚體系,海關恐怕早就成為了一塘爛泥,而財政早已經入不敷出的清政府也根本就拿不出錢來進行各項改革,恐怕就連“北洋水師”也籌辦不起來啊,也就更不可能有所謂的“同治中興”了。
清政府的海關由一個外華人掌控,這雖然在實質上所害了中國的主權,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赫德也許是當時清政府最優的選擇了,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恐怕都做不到赫德取得的成就。也正因為赫德能夠為清政府掙來一筆又一筆的銀子,所以他才能夠掌控海關達半個世紀之久,並且還能在死後被清政府追封為太子太保。
-
3 # 薩沙
其實也不復雜,赫德為滿清做了很大的貢獻。
赫德進入海關時1859年,偌大中國的海關稅收只有490萬兩白銀。
到赫德離職的1908年,滿清海關稅收高達3000多萬兩,翻了很多倍。
當時滿清的稅收主要來自:田賦、鹽稅、厘金稅、關稅四大塊。
田賦就是按照土地來收稅,但種植農作物的收入微博,一旦提高稅收就會導致大量農民生活艱難,造成普遍的社會不滿。
鹽稅其實就是人頭稅,因為每個人都要吃鹽。但鹽稅比田賦更要命,因為它不區分這個人是否有勞動力,是否是老幼婦孺或者生活無以為繼的流民。大肆收鹽稅,會導致所有民眾負擔加重,甚至出現大規模民變。
厘金稅則是對商人徵稅,做生意經過某些關卡就必須收稅。由於生意人比較有錢,所以厘金稅可以有很高的的收入。但是,厘金稅對於中國商業破壞極大,必然導致商業蕭條,甚至做生意根本不賺錢。而外華人不需要繳納厘金稅,導致中國商人無法和外國競爭。就長遠來說,這是飲鴆止渴,政府自己害自己。
相比起來,只有關稅最為人畜無害。對於從進口的洋人貨物收取稅收,是從洋人頭上刮油,錢都是白白賺的。
所以,赫德將關稅從500萬提高到3000多萬兩,提高了7倍,對滿清來說是貢獻巨大的。
要知道,即便是滿清末年稅收最高的時候,財政盈餘只有700多萬兩。
如果沒有關稅的巨大收入,別說700多萬兩,7萬兩也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赫德的3000多萬兩關稅,對滿清來說是代價最少的財政收入,對整個國家也意義重大。
由於海關收入非常穩定,往往被滿清拿來做抵押:除此之外,海關稅收還有一個職能就是充當清政府賠款和大量外債的擔保。比如在辛丑條約關於賠款的內容就有提到“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關稅作為擔保。”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以前是500萬兩,後面是3000多萬兩呢?
除了鴉片戰爭以後對外貿易擴大了以外,赫德建立了一個廉潔高效、制度嚴格的海關。
赫德時期的海關,腐敗是全球海關中最少的,海關官員收入很高但工作有效率、自身能力也高。
其實就腐敗很好一項,就是滿清絕無僅有的。
赫德制定的制度很好,第一是給與海關官員很高的待遇,收入很高,完全可以實現中產生活,高階官員還是富人生活,沒必要貪汙;
第二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不貪腐的官員,會給與一定的津貼。到了退休的時候,他還有豐厚的養老金。一旦發現貪腐,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開除,絕不留情,養老金自然也沒了。
第三會計和核查制度,透過各種手段對海關官員進行監督和審查,防止他們腐敗。其實腐敗這種東西,只要願意管,並不難處理。海關的貪腐手段,無非就是收黑錢,故意減少稅收的金額,或者是收黑錢,允許禁止進出口的貨物入境。而這些東西可以透過稽核和監督杜絕,同時鼓勵商人和其他人舉報。
在赫德之前,滿清海關是最為腐敗的政府機構。
洋人入關除了繳納官府的稅收以外,還要公開給一些雜捐,金額甚至比正規稅收還高,主要就是海關官員們自己分掉。
但雜捐還不是行賄!
洋人還需要對海關上下進行例行行賄,尤其是海關負責人索賄很高。
當年廣東海關負責人是肥差的肥差,往往都要行賄鉅款才能上任。
以鴉片貿易來說,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早已對鴉片禁運,然而中國到處都是鴉片。
這些鴉片全部是透過行賄中國海關,然後堂而皇之賣入中國的。
可以這麼說,如果滿清所有機構能夠像赫德的海關一樣,它絕對會遲10年才滅亡。
-
4 # 蘭臺
很簡單,因為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清朝就一直在賠款,但是歐美列強也擔心清朝賴賬,或者乾脆哭窮。
那怎麼辦?必須要清朝提供抵押物。
而當時清朝能提供擔保的無非就是鹽稅、田賦和關稅。
鹽稅是和清朝鹽商打交道,在清朝是最肥的肥缺,清朝怎麼可能把鹽稅給列強做抵押?
只能抵押關稅,反正和清朝做生意的都是外華人,不會把清朝的“核心機密”給騙走。
為什麼是英華人赫德?
因為最初英華人是清朝政府最大的債主啊,那必須要讓英華人負責清朝海關啊。
雖然赫德接手後清朝海關收入增加了,但是清朝賠款、借款也在逐步增加;比如左宗棠西征就借了4000萬兩白銀,那麼拿什麼抵押呢?還不是海關關稅?
而作為英華人的赫德,他是為幫著清政府做假賬坑列強呢?還是站在列強這邊,讓列強能夠掌握真實的清朝海關收入情況?
其實赫德雖然沒有貪汙清朝應該獲得的海關關稅,但是赫德也給自己和外籍僱員撈取了許多好處,比如赫德制定的薪酬待遇使得清朝海關的外籍僱員成了全世界福利待遇最好的海關僱員,就連英國和美國海關的待遇和薪水都比不上清朝海關這批外籍僱員。
-
5 # 葭明通半瓶歷史
這個英華人叫羅伯特·赫德。他掌管晚清海關五十年,同時為大清建立了現代郵政系統。
並且他的“海關總稅務司”職位並不是任何一個列強強行指派於晚清政府的,而是晚清政府自主的任用。
為什麼晚清政府這麼信用他?死後還要給他能給的最高榮譽,追諡太子太保。
有兩大原因:
第一來之於赫德一直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第二來之於赫德為大清建立了一整套科學、嚴密、高效的海關管理制度。先說第一個原因。
赫德從來自視自己是一個受僱於清政府的“經理人”角色,他自視自己是晚清政府的一個“僱員”,是用來對付外國商人的“洋僱員”,後來1885年英國試圖任命他為駐華公使,讓他順便正式公開為英國利益服務,被他嚴詞拒絕。
洋務運動的最高領導人,恭親王奕訢對他有評價:“赫德雖系外華人 ,察其性情,尚屬馴順,語言亦多近禮。”
赫德為什麼對晚清政府那麼“馴順”呢?
很簡單,他個人事業的成功都是晚清政府給予的,而不是英國政府。
某種意義上赫德算是英國的叛徒。(但其實不是,後文有詳解。)
羅伯特·赫德1854年初到中國的時候,他只是英國駐香港貿易督察處的一名翻譯,還不是正式翻譯,只是一名翻譯學員。
職位很低,沒啥話語權。
不久,英國外交部又把他調到寧波領事館,依然是一名學員翻譯。
依然是低等職員。
但是呢,赫德之所以來中國其實是作為名牌大學“英國女王大學”成績優良的一名大學生被英國外交部“免試錄用”招用來的,
你看,英國政府的官僚們也是免不了浪費人才。那個年代,大學生在英國也是屬於稀少的高等人才啊!萬里遙遠招了人家來中國,不好好用人家。掙錢少不說,主要是翻譯學員沒有社會地位。
不過好學生畢竟是好學生,愛學習。赫德學習中文很盡力,本來他的職位只要學會了漢語基本語法,能翻譯翻譯外交文字也就夠了,可是他卻朝中國古典籍發起了進攻。他把《易經》、《孟子》、《大學》、《中庸》、《論語》等等也都認真研讀了,難得可貴的是,很快他就大概學懂了。為了再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他甚至開始閱讀《紅樓夢》,《水滸傳》等等中國古典小說。為了搞明白清政府,他甚至把清政府頒發的《聖諭廣訓》這種之乎者也的道德說教官樣文章也仔細研究了。
一句話,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古代典籍下了大功夫,深有造詣。
他當然不是為了將來有一天去中國海關上班而做這些的,這只是一個愛學習的優等大學生被閒置之後的自動學習罷了。
然而愛學習的人總是會有好運的。
在寧波待了四年,他被調到了廣州,“學員”兩個字是去掉了,但是英國外交部的老爺們還是沒看見赫德的努力學習進修,只是讓他做了一名二等翻譯,還是一個“副”的。
二等副翻譯,依然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職員。
可是在廣州,他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以及對於他中國文化的理解能力,對於中國官場禮節的認真遵守引起了兩廣總督勞崇光以及時任廣州巡撫滿清貴胄柏貴的注意,三個人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
憑著這種關係,他給英國公使遞上了不少清政府的情報,其中和英法聯軍交戰的清軍將由僧格林沁領導為最重大和重要。
可是英國政府船堅炮利,對清朝擁有壓倒性的武裝優勢,才不會在乎一個小翻譯的情報能力呢!
他依然只是一個二等翻譯。
到了第二年,他的二等副翻譯只做了一年,赫德終於辭去了英國領事館的工作。
接受勞崇光的聘請走馬上任“廣州粵海關副總稅務司”去了。
雖然也是一個副職,但一個英國領事館的二等副翻譯,一個廣州海關副稅務司,這中間差別,大了去了。
又過了一年,清政府任命另一個英華人李泰國擔任海關總稅務司,並要求他去北京議事。這個李泰國雖然掌管清朝海關不少時間了,“廣州粵海關”就是他首先建立的,他也是粵海關的總稅務司,赫德的頂頭上司。可是李泰國是典型的英國貴族思維,瞧不起大清政府,同時也是害怕太平軍的威力。“(我)不願和可能會覆滅的王朝保持緊密的聯絡”,丟下這句話,然後回英國修養去了。
這等舉動於大清執政者來說,倒也不奇怪,大學士貴良對李泰國的評語是“言語狂悖,狡驕異常”。李泰國處理中國海關事務從來站在英國的立場上,動不動就叫囂戰爭,逼迫清政府按照他的意願辦事。談判《天津條約》之時,李泰國作為中國的海關僱員竟然去做了英國的談判代表,替英華人出了不少力。也是他替英國的鴉片販子把鴉片歸為“洋藥”之列,使英華人販賣鴉片成了合法貿易。
走了正好!
李泰國臨走指定由赫德頂替他前往北京向恭親王奕訢述職。
上面說過了,是華人讓赫德從一個不入流小翻譯一下子坐上粵海關副稅務司高位的,現在赫德又有了機會親自去北京面見大清執政王奕訢述職,他和李泰國對於中國的態度是大不同的。他在北上北京的路途上記日記寫到:
我必須時刻牢記,海關是中國衙門,而非外國機關。既然如此,每個工作人員都必須圍繞中國的利益開展工作,避免得罪中國,或引起華人的反感。
他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當時太平天國正凶猛,赫德向清政府建議從海關收入拿出錢來向英國購買軍艦建立一支海軍。奕訢欣然同意,有錢好辦事,於是就立馬行動了起來,買軍艦,僱洋教練,忙個不休。
李泰國雖然走了,可他還是總稅務司啊!這時候見有大利可圖,他插了進來,國外花錢買東西僱人基本就是他在做工作。
李泰國在英國找了一個英國上校阿斯本,要求清政府讓阿斯本擔任艦隊司令。但他本人又和阿斯本簽了一份合同,合同要求新艦隊司令阿斯本只能接受由他李泰國傳達的清朝皇帝旨意,李泰國如果對聖旨有不滿意,可以拒絕執行旨意。
這等於清政府花錢建的艦隊成了李泰國的私人艦隊了。
清政府再顢頇無能也接受不了這個啊!要求阿斯本只能做一名助理司令,接受華人擔任的海軍司令領導,李泰國本人哪裡來哪裡去,新艦隊和他啥關係沒有。
赫德接受了清政府的要求,他同總理衙門重新簽訂了組建艦隊的合同,把李泰國排除了出去。
可是,阿斯本這時候已經弄了一幫子人買了些艦船了。以此為要挾,不接受新合同,要求清政府請回李泰國,又是赫德從海關收入拿出385000兩白銀給了阿斯本當做遣散費才算罷休。
然後,大清衙門總算硬氣了一回,宣佈解除李泰國的所有職務,任命年僅28歲的赫德為總稅務司。
清政府用他算是用對了。
第二個原因。赫德在英華人那裡真是懷才不遇,他早把李泰國把持下的海關毛病研究了個透。一上任立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以前的各地海關基本上是各自為政,隸屬關係混亂,既受總稅務司領導,也受地方政府領導。地方政府有了領導權,當然會截留稅源以及稅金了 ,很是影響清朝中央政府的收入。地方政府有時候還要巧立名目徵稅,加重納稅人的負擔,逼得商人們去走私。
赫德首先實現了垂直領導,一切權力歸總稅務司 ,總稅務司直接對執政王奕訢負責,清政府各地方政府不得染指海關收入。另外他還制定了詳細的徵稅章程,一切按照章程辦事,不得隨意徵稅要費。
清政府最大的毛病是貪汙橫行,用人唯親。為了防止貪汙,赫德決定另外組建海關機關,全球招考,公開選拔,不接受任何人的請託塞人。
他自己是有深刻的心得體會的。對於人才,招了人家來,就要給人家高工資,給人家工作幹,而不是什麼一個“學員”,讓人家去學習。
海關職員的薪酬非常高,最多的能拿到9000兩的年薪,是其他國家同等職位的兩倍。職員幹滿一定年限,還有一筆相當於年薪的酬勞金。此外,退休金、回籍旅費、帶薪年假一應俱全。甚至還有未婚人員撫卹金、因功緻殘撫卹金、喪葬費、醫藥費、來華探親家屬旅費。如此高的養廉成本再加上各種監督制度,使海關成了大清國幾乎沒有貪汙腐敗的部門。
最重要的是,他是真的站在清政府的立場上處理海關事務,只要在北京,他幾乎天天跑去總理衙門彙報工作。後來,海關收入成了清政府最穩定、最可靠的財源,佔比達四分之一,每年幾千萬兩白銀。
晚清政府沒有因為財政緊張而倒閉,赫德居功甚偉!
但是萬事都有但是。然而赫德終究是外華人,他是一個小學員的時候可以為飯碗換老闆,他是一個全世界知名人士的時候,大是大非他必然要考慮清楚,任何人都應該考慮清楚。
中國首任駐英大使郭嵩燾曾經問過赫德:“你到底是幫中國還是幫英國?”
赫德回答說:“我誰都不偏袒,就像騎馬一樣,只有坐在中間才能做得住。”
郭嵩燾是個合格的外交人才,當然不會信中英之間有什麼中立的可能性,繼續追問,“如果有事發生不能保持中立呢?”
赫德倒也老實,答道:“我固是英華人也!”
果不其然,後來他為清政府又購買海軍艦艇,所買來的艦艇噸位以及作戰能力都完全無法對英國的遠東艦隊構成任何威脅。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鴻章等人也就開始限制他的權力再擴大,首先拒絕了赫德試圖在上海成立“總海防司署”由他親自擔任負責人的建議。你管你的海關,認真向外國商人收稅就行了,海防事關中國海軍建設,就不麻煩你這個外華人了。
海防當然是海軍負責了,後來清廷成立了“海軍衙門”,所有事由由李鴻章負責。
在後來的“庚子之變”中,赫德幾乎死於義和團的圍攻英國使館之中。
再後來八國聯軍侵華,赫德終究還是選擇了他的英華人立場。
赫德替八國聯軍指出了三條路:第一條:乾脆八國聯軍直接瓜分中國,把中國變成殖民地。第二條:扶持一個新的傀儡政府出來,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第三條:繼續支援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統治中國,八國聯軍可以要求賠款以及治外法權和貿易特權。但是,赫德同時特別指出了中國太大,華人也不是甘於接受殖民的民族,只有第三條出路才是對八國聯軍利益最大化的出路。
八國聯軍接受赫德這個中國通的主意,繼續支援慈禧和光緒統治中國,火燒圓明園之後並沒有一鼓作氣把滿清朝廷推翻。
很諷刺,於滿清政府來說,於慈禧來說,赫德其實也算是“頭等救命功臣”了。
所以,赫德病逝後,儘管清政府也要馬上被革命洪流淹沒,滿清政府還是很傷心,然後送了一個追諡太子太保。
赫德並不是華人的朋友,充其量算是一個努力維護老闆的合格僱員罷了。他之所以努力維護他的老闆慈禧不致破產,說白了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金飯碗而已。 -
6 # 大言身寸
主要有幾點:
1.赫德是外華人,本人無黨無派,非滿非漢,不容易被別人拉攏;
2.赫德個人操守較好,對比清朝自己的官員,簡直是白蓮花,而且五十年做一個職位,既沒有搞團團夥夥,又沒有“職業懈怠”,尸位素餐;
3.赫德的職業能力值得肯定,他為中國建立了近代的海關制度和辦事流程,能力肯定是有的;
-
7 # 太陽125933863
這位洋大人擔任了大清總稅務司後,使大清海關成了大清衙門最清廉的機關,使大清有了穩定的關稅收入,大清王朝因此延壽了20年,他制定的海關制度,條條框框,至今仍然在沿用,看不懂吧?
-
8 # 達摩說
赫德從1854年來到中國,1863年擔任海關總稅務司,1908年離職,執掌晚清海關45年,將近算是50年的時間。
作為一個外華人,赫德之所以能執掌一個外國海關50年時間,肯定是有原因的。
赫德執掌晚清海關之前,晚清海關的關稅每年不到500萬兩,赫德離任總稅務司後,海關的關稅達到了每年3000多萬兩。
單從業績上看,清廷僱傭赫德為總稅務司長達40餘年,絕對是正確的選擇。
而且,如果沒有海關這個大聚寶盆,估計晚清早就完蛋了。
正是由於大量關稅的存在,使得晚清的財政並沒有崩潰,還能拿出錢來搞洋務運動。許多地方官員辦洋務使銀子,需要向國外的洋行借貸,一般都是以關稅作為擔保。
最重要的一次,就是1901年清廷與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規定賠償本息共計9.8億兩白銀,正是以關稅作為擔保。
可見,關稅是決定晚清財政狀況的關鍵性因素。在這個問題上,赫德功不可沒。
更重要的是,赫德與清廷建立了一種互信關係。赫德雖是英華人,但他始終以僱主心態面對中國。他認為既然是中國僱傭了他,他就要以最職業的操守為中國官方服務。所以他極少做吃裡扒外之事,只是一門心思把海關辦好。加之赫德本人與晚清許多官員私交甚好,漢文化功底深厚,這也為他積累了比較好的信譽度。最關鍵的是,赫德的確業績突出。所以,相對來說,清廷也更願意放權給他。也正因為如此,赫德才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幫助中國建立了一套現代海關體系。
當然,你要說赫德完全不為英國利益考慮,這也不客觀。比如,赫德曾藉助一些關係上的便利,為清廷採購軍艦,但後來發現這些軍艦都是所謂的蚊子船,不過是用於防守的海上岸炮,根本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顯然,赫德的初衷是希望清廷能利用這種軍艦完成防守,但千萬不要具備較強的攻擊能力,這樣對於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是有好處的。
郭嵩燾曾問他,當中英兩國利益發生巨大沖突時,他將如何去做,赫德很坦然承認說,自己本來就是英華人。
言外之意不用多說了吧。
總之,赫德是希望中國與英國能夠以不平等條約為大框架的前提下建立更為良性的關係。個人覺得,這種人得存在對於清朝這樣一個逐漸走向近代的老大帝國來說,應該是利大於弊的。
回覆列表
一個老外把接手時年入僅70萬兩點海關,在離任時年入已高達1億兩。
就這功績,帝國如何不對其感激涕零!
用包藏禍心的陰謀論去議論赫德為帝國鞠躬盡瘁的豐功偉績,在當時帝國上下不答應,在懂歷史的人也不答應。
大家都唾棄你的小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