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合同志
-
2 # 風清揚一1
于禁治軍十分注重軍紀,行兵打仗也喜歡循前人作戰教條執行,這一軍事風格也導致了其率部屬在與關羽對壘中的覆滅。史載關羽水淹七軍的勝利是天意幫忙,而非關羽的屯水作戰策略。因關羽的個性是善待伍卒,軍紀是三國將領中最為松馳的將領之一,遇到暴雨季節河水氾濫的當口,其部屬會不等元帥指令即迅速將駐紮營地遷往高處。而於禁所部由於傳統軍紀要求而令行而動,這導致了被迅速潰堤的洪水淹沒。
-
3 # 立志成蟲
個人的看法:要客觀評價水淹七軍時于禁的表現首先不能被龐德戰關羽的兇悍亮瞎了眼。于禁率七軍增援襄樊,此時關羽已經佔了上風,于禁不急著迎擊關羽是出於謹慎,既符合戰場的實際情況也是于禁慣有的風格。畢竟關羽是天神般的存在,早就以軍功成名,要擊敗關羽最好的辦法是跟死守襄樊的曹仁內外夾擊。《三國演義》和《三國志》裡水淹七軍是因為連降暴雨,河水暴漲,區別是關羽有沒有事先掘開漢水,《三國志》裡水淹七軍的水是天災,跟關羽沒關係。不管怎麼說,于禁跟關羽對峙時選錯了駐軍的地方,這是個致命的失誤。于禁向關羽投降,還真不算丟人,關羽不也投降過曹操嗎?華容道上曹操不也向關羽認慫哀求才逃命的嗎?而且華容道還是《三國演義》裡虛構的。于禁投降了,沒被大水淹死的部下也停止抵抗,以關羽“傲上而不辱下,凌強卻不欺弱”的性格,不會為難於禁和他的部下的。于禁戎馬一生,累有軍功沒有大的失誤,英名盡毀於水淹七軍,身背投降的罵名保全了倖存部下的生命。對於禁,應該少一些譏諷嘲笑的眼光看待
於禁勇猛,五子良將之首,但晚節不保。其實這評價在當時也有點過份,關羽降曹操是出於義嗎?徐庶為母進曹操孝嗎?,姜維夏侯霸降蜀是忠嗎?還有張郃龐德都降曹,為何沒人罵他們?於禁是遇天災人貨,明哲保身而已,不是那場大雨,他應德善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