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我們使用的是光來進行楊氏雙縫實驗。因為光是一種波,經過雙縫之後會在後面的螢幕產生干涉圖樣。後來,科學家一個個釋放光子,發現也能形成干涉影象。但是,當科學家試圖觀察光子是透過哪個狹縫之時,干涉圖樣消失了。因此,許多人認為,人的意識的存在會影響雙縫實驗的結果。於是,一些人就開始腦洞大開,如果讓一些有意識的生物體進行雙縫干涉實驗,而人類不去觀察狹縫,那麼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些生物體又不是波,怎麼可能進行實驗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理論基礎早就被物理學家德布羅意解決了。他提出了物質波的想法,指的是物質在空間中某點某時刻出現的機率,波長等於普朗克常數除以物質的動量,即λ=h/p。
1961年,克勞斯·瓊森用電子進行了實驗,產生了干涉圖樣,首次驗證了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後來,物理學家又用整個原子進行實驗,結果也是相當令人滿意。2003年,科學家讓碳60發生了雙縫干涉。2013年,科學家更是讓由810個原子組成的超大分子完成了雙縫干涉。
雖然上面這些實驗證明了物質的波動性,但是這些東西都是非生命體。2016年,科學家讓細菌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量子疊加。2019年,科學家更是讓更大的桿菌肽發生了雙縫干涉。不難想象,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最終都能讓任何物質透過雙縫干涉,包括題主提出的這些動物。目前,最主要的就是發展出更精密的儀器裝置。
最開始,我們使用的是光來進行楊氏雙縫實驗。因為光是一種波,經過雙縫之後會在後面的螢幕產生干涉圖樣。後來,科學家一個個釋放光子,發現也能形成干涉影象。但是,當科學家試圖觀察光子是透過哪個狹縫之時,干涉圖樣消失了。因此,許多人認為,人的意識的存在會影響雙縫實驗的結果。於是,一些人就開始腦洞大開,如果讓一些有意識的生物體進行雙縫干涉實驗,而人類不去觀察狹縫,那麼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些生物體又不是波,怎麼可能進行實驗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理論基礎早就被物理學家德布羅意解決了。他提出了物質波的想法,指的是物質在空間中某點某時刻出現的機率,波長等於普朗克常數除以物質的動量,即λ=h/p。
1961年,克勞斯·瓊森用電子進行了實驗,產生了干涉圖樣,首次驗證了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後來,物理學家又用整個原子進行實驗,結果也是相當令人滿意。2003年,科學家讓碳60發生了雙縫干涉。2013年,科學家更是讓由810個原子組成的超大分子完成了雙縫干涉。
雖然上面這些實驗證明了物質的波動性,但是這些東西都是非生命體。2016年,科學家讓細菌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量子疊加。2019年,科學家更是讓更大的桿菌肽發生了雙縫干涉。不難想象,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最終都能讓任何物質透過雙縫干涉,包括題主提出的這些動物。目前,最主要的就是發展出更精密的儀器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