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香蕉
-
2 # 李卟卟
就是癱在床上或是椅子上,想一攤泥,也不動。不是發呆就是看手機,手機都是那種用懶人支架撐著的。別人叫你吃飯,你不吃,甚至給你把飯送到手上你都不想吃。從身體上心靈上都是那種完全不想動,什麼也不想幹的狀態。
-
3 # 奮發河流Xf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一位23歲的名叫楊鎖的年輕人,因為懶得進行生活自理,大小便就在屋裡刨坑,生生餓死在了自己的家中,不得不說,在正青春的年紀裡,卻因為自己的惰性而喪失生命,是一種可悲。
懶到極致是什麼體驗?捨不得走路,大小便屋裡刨坑,23歲懶死家中
23歲的楊鎖,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終日把自己鎖在暗黑的屋子裡面,靠親朋好友的救濟,勉強維持自己的生計,四肢健全的他,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一種生存狀態呢?這不得不從他的家庭環境說起。
作為農村家庭的獨生子,楊鎖一出生就是父母眼中的寶貝,從小就沒有幹過什麼累活,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抱在懷裡怕碰了,從小到大楊鎖被父母嬌生慣養。可溫室裡的花朵,總是經受不住風雨的洗禮。
楊鎖自小的受教育模式,就是沒有經歷過一路的跌跌絆絆,父母總是為其安排好了一切,就連學習走路這件事,平常小孩週歲前就可以學會,輪到了楊鎖,卻直到八歲時才學會了走路。
因為他的父母根本捨不得讓他走路,每次出門都是用扁擔挑著他,試想這樣一來,連學習走路機會都沒有的楊鎖,又怎麼可能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學會走路呢?楊鎖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成長的模式簡直被“鎖”,懶到了極致,何其可悲!
比楊鎖人生更可悲的是,其父母的教育模式,很多家長其實也在做
父母之愛要為之計遠,楊鎖的父母為了讓孩子生活得好,事事都為其料理,可是這樣真的好嗎?難道只要為了孩子好,自己可以幫他照顧生活上的一切,包括自己小孩的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但父母卻忽視了,在這樣一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孩子,最終都會成為一個永遠都長不大的“巨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和關懷是他們成長的催化劑,而不應該成為巨嬰的培養基。
適當的獨立意識,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必須培養起來的,父母要考慮到現代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模式下,一個擁有著獨立人格和獨立意識的人,才會在社會上有著更好的立足之地。
回覆列表
親身體會,懶得要死就是如果不是因為要吃喝拉撒這種生理需求,那就最好躺著一動不動。最好連吃喝拉撒都有人幫自己完成,自己只要張嘴呼吸就行。當你忙了一天回到家裡,或者剛參加完劇烈運動,就想像一攤爛泥一樣待在沙發上或者床上,哪怕你面前是堆積如山的臭衣服,已經沸騰好久快要燒乾的熱水壺,你也不想站起來去解決,這種感覺就是懶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