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橄欖領導力
-
2 # 聆聽II深遂
時代的產物,沒什麼可以過多評價的!如果說“李時珍”寫本草綱目是為了錢,誰信?偉人也是不經意間才被後人推崇的,不是一開始就有什麼所謂的雄心壯志。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一生都會心安理得。
-
3 # 賀喜仁
我們能從季克良身上可以學到什麼? 季克良是貴州茅臺的傳奇人物,如果誇張一點說,是季克良成就了貴州茅臺。 如果沒有季克良,還有沒有今天的貴州茅臺?這件事,真的很難說。 從一家破敗的國營酒廠,到如今全世界都很有名的白酒企業,季克良功勞最大。 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他的經歷。
季克良 1939年生。 1965年,26歲,成為一名普通的技術員。 1981 年,42歲,被任命為茅臺酒廠副廠長。 1983 年,44歲,成為廠長。 1985 年,46歲,他主動辭去廠長職務,成為茅臺酒廠歷史上第一位總工程師。 1991 年,52歲,任董事長。 2011年,72歲,卸任董事長。 2015年,76歲,退休。
很多人以為,季克良作為中國第一酒的掌門人,一定酒量很好,至少酒量不錯。 其實,之前的季克良滴酒不沾,雖然在幾十年裡,他喝掉了幾噸酒,但是,他的酒量只有三兩。 而他之所以會喝幾噸的貴州茅臺,是因為,他要宣傳。
關於喝酒,季克良自己是這樣說的: 一天半斤,一個月十五瓶,一年一百八十瓶到兩百瓶,二十年四千多瓶。整個二十年,起碼兩噸酒,至今身體健康,肝上從來沒有得過病,胃上從來沒有得過病。我要說給他們聽,我要喝給他們看,要宣傳啊。
說實話,我對於喝酒這件事,有一種厭惡,我的理由很簡單,喝酒的風險極大,比如,頭腦不清醒,傷害身體,還有可能酒後開車,但喝酒的收益,極小,比如,可以興奮一點。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喝酒就是一個非常差的投資。 我意識到,自己對於酒,存在偏見,起碼對於貴州茅臺來說,我確實是有偏見。 我反思了一下,這是因為我自己對貴州茅臺,並沒有深入瞭解。 當我知道了,茅臺酒可以有利於治療胃病、保護肝臟、預防癌症,我的認知,被重新整理了,這太反直覺了。
這是季克良帶給我的。
回到季克良。 他當時到茅臺酒廠的時候,這家著名的地方國營酒廠一片凋敝。 季克良說: 當時,老的技術副廠長就住在一間只有 14 平方米的小屋子裡,起了一個地爐,吃飯、睡覺全在裡頭。 黨委書記柴希修住在用茅臺酒瓶子做牆的房子裡。 廠長劉同清則住在一間廢棄的庫房裡,只是用木頭的邊角料隔斷了一下而已。 當時全廠三百多人,年產白酒 200 噸,連年虧損,廠領導最頭疼的事情,是如何精簡人員。 而2017 年,茅臺酒年產量超過了 4 萬噸。
我早就說過,買股票,買的是公司未來的賺錢能力,而賺錢,無非就是兩個維度,一個是量,一個是價。 貴州茅臺可以自己定價,提高價格,它的銷量依然很好,而量也跟上來了,對於企業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 它的股價之所以高達700多,是有原因的。
不過,有意思的是,2011年,季克良離開一把手的位置時,茅臺的股價是130元,7年後的2018年,它的股價,最高接近800元。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投資者其實是後知後覺的,在A股市場,還有沒有像貴州茅臺這樣的大牛股?
有。 我已經找到了一些,並且已經買入了,十年後,我可能會公佈自己的收益。 寫到這裡,我在想,我們國家要是再多一些季克良這樣的企業家,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貴州茅臺”,對於我們這些普通投資者來說,會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為我們可以跟隨他們,在股市上,賺到豐厚的利潤。 季克良成就茅臺的故事,可以說,滿天飛,不過,我想給你看他說的一些話。
季克良說: 我是一個農民的子女,沒有所謂的靠山,沒有所謂的後臺,也沒有親戚朋友在身邊,遠離家鄉,在這麼一個偏僻的地方,應該說當了三十年的領導……很難的,但是我過來了。 不得不說,像你我這樣的人,一輩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 父親去世的那一年,季克良沒有回去,因為當時正是投料的時候。 他認為投料很重要,所以,由其他親人料理後事。 從季克良身上,可以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專注,51年沉浸在茅臺裡,就像巴菲特,60多年,沉浸在投資裡。
專注,是通往成功的必經大道。
-
4 # 品酒解惑一
8月24日,貴州省國資委印發《省國資委關於季克良等同志免職的通知》。檔案顯示,季克良不再擔任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技術總顧問,貴州省酒業高階技術顧問職務。
隨後季老透過媒體迴應了此次免職:此次組織上免去我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等職務是考慮到我年事已高等原因,是照顧我。如今,我已經快80歲了。”季克良稱,未來主要在家頤養天年,但若茅臺有需要,仍會盡其所能。
季老並非茅臺鎮本地人,而是江蘇人。1964年,季老從無錫輕工業學院畢業,被輕工業部選拔,分配到遠在貴州的茅臺酒廠工作。
季老在無錫輕工業學院讀書時成績非常好,本來是要分配到上海去工作的。但是因為季老是農村出身,沒有關係,所以被分配到遠在貴州的茅臺酒廠來工作。
一個江蘇人跋山涉水來到偏遠的茅臺鎮,自然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季老夫人徐英女士曾回憶說:剛來到茅臺鎮的時候非常不習慣,語言溝通有障礙,生活習慣不一樣,家裡的東西還被偷,每天都擔驚受怕的。
當時有很多企業高新聘請季老,甚至有直接送車、送房給季老的,希望季老能夠跳槽。每次季老都是果斷的拒絕,用季老的話來說:如果去了哪些地方,我會感到對不起茅臺,會感到不安。
在季老的心中,茅塔成就了他,他愛茅臺,難以離開。
季老不僅是茅臺酒的季老,也是整個白酒行業的季老。從進入茅臺工作開始,他就無償的把醬香酒釀製工藝傳授給我們,希望我們能傳承醬酒工藝,把醬酒工藝發揚光大。
季老年紀大了,是該好好歇歇了。但在我們醬酒人的心中,您永遠不會退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董事長、永遠是我們的技術總顧問。
一代宗師,逐漸遠去,後生晚輩,謹此致敬!
-
5 # 醬香講壇
季克良老先生不再擔任茅臺酒廠榮譽董事長,但不代表在酒行業畫上句號!
8月24日,貴州省國資委印發《省國資委關於季克良等同志免職的通知》。檔案顯示,季克良不再擔任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技術總顧問,貴州省酒業高階技術顧問職務在白酒行業。
隨後季克良在媒體採訪中迴應:“此次組織上免去我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等職務是考慮到我年事已高等原因,是照顧我。如今,我已經快80歲了。”
季克良此次卸任主要是因為年齡問題。畢竟他已經80歲了。縱觀季克良為茅臺所做的貢獻,可以說是幾次拯救茅臺於危難之際。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季克良!
季克良 酒界一代傳奇
他被稱為世界級釀酒大師
雖然他現在已不是貴州茅臺酒廠榮譽董事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但他的鼻子是世界上最貴的鼻子
用科學理論解讀茅臺
用心血造就風光茅臺
與茅臺風雨兼程50餘載
一手造就茅臺5000億商業帝國
然而
並不是每一個傳奇,都有傳奇的開始
出生貧寒農苦家
揹負期望大學上
畢業工作分配被擠出
懵懵懂懂一路西行到貴州
不酗酒、不抽菸、不熬夜、不吃辛辣物
只為保持嗅覺靈敏度
科學總結《我們是如何勾酒的》
整個白酒界都震動
成為中國釀酒史上的一個偉大里程碑
文革期間下放生產崗
上甑、下甑、加曲、翻拌、收堆樣樣幹
奠定國酒創業全才釀酒工藝基礎
1998年
亞洲金融危機大爆發,山西假酒案雪上霜
整個中國酒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
60歲白髮季老 受命於危難之際
當機立斷“全員跑市場,打響市場經濟決定性一戰”
50餘載為茅臺,風雨同路,艱苦奮鬥
他用科學將虧損的茅臺締造成市值5000億的商業傳奇
他用畢生心血造就茅臺大國佳釀、名揚世界
不愧為茅臺教父、大國巨匠!
-
6 # 茅酷網
話說最近茅臺酒正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但不可否認茅臺酒本身在中國白酒龍頭的位置依舊穩如泰山不可動搖。“貴州茅臺”能取得如今的白酒地位,季老可謂是功不可沒。因為他對於貴州茅臺的卓越貢獻,在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七次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向季克良先生頒發了“中國酒業功勳獎”,這是季克良先生的實至名歸,也是對於季克良先生對於中國酒業的推動和發展做出的褒獎。
季克良,不僅是茅臺的靈魂人物,更是中國第一代釀酒大師。
做為廠裡的第一批發酵專業的大學生,在此期間,季克良開始鑽研白酒釀造技術。在這期間,他與釀造工人在一起,深入一線瞭解茅臺酒的釀造工藝,從投料、制曲,到發酵、蒸餾、取酒每個環節都身體力行。
眾所周知,酒廠釀造環境基本都是高溫作業,非常辛苦,而季克良卻不曾懈怠。他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有3年多時間,他幾乎每天都要有長達十來個小時的勞動,工作強度很大。當然,他的付出沒有白費,這段艱苦的時光,不僅讓他對茅臺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爛熟於心,同時結出了累累碩果。
此後,季克良所在的茅臺技術研究小組根據老酒工的勾兌經驗,在原有釀造工藝和細節的基礎上,發表論文《我們是如何勾酒的》,將茅臺酒體劃分醬香、醇甜、窖底三種香型,首次在白酒行業提出“香型“的概念。而後來業內熟知的醬香、濃香、清香等白酒香型概念,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成形。
有業內人士曾點評季克良對茅臺的貢獻,認為他從技術層面補足了茅臺的釀造工藝,用科學理論解讀了茅臺。他親自制定了制曲操作規程、小型勾兌操作規程、包裝操作規程,以及建立相應的檢驗制度,極大的提高了對茅臺酒質量的把控和規範化生產,填補了醬香酒標準的空白。
我飲用茅臺40餘年,因工作的需要,常常不得不超負荷飲酒,每天都在三兩以上,但經常體檢,肝、腎狀況很好,從來沒得過肝病。”據此,有人算了個賬,季克良在茅臺酒廠幾十年來,至少喝了2噸以上茅臺酒。也就是說,他的肝臟長年累月至少過濾了2噸以上的茅臺酒:季克良因工作關係接觸過很多茅臺酒的忠實消費者,從他們那瞭解到很多茅臺酒與健康的事例,非常令人驚奇,季克良撰文專門舉了這些例子:
此外,他深入挖掘了茅臺的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將其進行了品牌化的打造,一舉奠定了茅臺“國酒”的地位。
成就茅臺,也成就了自己
作為如今國民眼中的國酒代表,股市裡面的萬眾寵兒,茅臺取得的這一切成就背後,要感謝兩個人:季克良和袁仁國。
2003年,茅臺的產量第一次突破了一萬噸。茅臺掌門人季克良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茅臺能取得今天的矚目成就,離不開季克良時代,茅臺將醬香工藝流程標準化,奠定了茅臺酒厚積薄發的基礎,茅臺在這個時代開始市場化轉型,實現了技術改造和技術提升。袁仁國時代,茅臺全面市場化,品牌價值和文化價值大大提升,企業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白酒龍頭和中國名片。
在近50年的時光裡,茅臺與季克良慢慢交融在一起,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臺,茅臺也成就了季克良。他成為茅臺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是第一個用科學理論解讀茅臺的人,在茅臺酒廠的悠悠歲月中揭開了茅臺酒的神奇工藝之迷,成為了世界級釀酒大師、著名的白酒專家,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關注小程式茅酷,讓您遠離假酒。
回覆列表
首先,用“壯舉”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一生所堅持和奉獻的事業,是有點不恰當的。壯舉,更適合瞬間的綻放、激越和絢爛,而一生所堅持的,是一個更漫長的過程,當中更多的可能有無人所知的平淡、孤獨、寂寞、隱忍和犧牲,遠非壯舉一詞能涵蓋。
其次,一個人如能堅持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能把這件事做的很輝煌,那是一個人一生的幸運。也有太多人一生致力於做一件事,但卻無法獲得最後的成功。
再次,一個人一生只堅持做一件事,還是一生做了經歷了很多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清晰了自己的使命,發揮了自己的天賦,創造了自己的價值,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就沒有遺憾,沒有辜負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