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葭明通半瓶歷史

    人性複雜,確實不能簡單地以好與壞,忠與奸來區分一個個體的人。

    尤其在政治場上,政治決鬥場是人類最複雜的競技場,沒有之一。

    在政治場角逐,有時候就需要藏起鋒芒,隱去目的,與光同塵,保住有用之身,不在乎名譽,不在乎得失,做得一分是一分。

    白居易有一首詩說: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好詩!

    周公姬旦就是“大忠似奸”的代表人物,而王莽就是“大奸似忠”的翹楚。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攝政。

    周公攝政長達六年,在這六年裡,他對成王可一點也不尊重,獨斷專行,軍政財政行政一把抓之外,還常常教訓成王“須知稼穡之艱難”,逼著成王下去田地裡視察,給他一堆學習任務。

    看起來就是欺負人。

    然而,後來他還政成王,證明了他是大忠。

    王莽的事情這裡就不多說了。

    周公之後,葭明通認為最能體現“大忠似奸”的就是五代十國的馮道了。

    “十帝元老馮道”。

    馮道比周公還不容易。因為周公所處的環境是和平環境 ,他手中握有大權,做起事來,不會受委屈。

    而馮道身處五代十國的亂世,手裡面既無兵也無財,全仗著一腔為國為民的情操支撐他做事情。

    馮道先是輔佐幽州節度使劉守光。

    官不大,做的是私人秘書(掾屬)。

    劉守光這個傢伙年輕時候與他的庶母通姦被父親打出家門,可見這個傢伙的廉恥度底線有多低了。

    可是五代十國是群魔亂舞的時代,正是劉守光這種人的天下,他後來建立了“大燕帝國”,自稱大燕皇帝,史學家稱其為“桀燕”。

    劉守光昏庸愚昧,驕奢殘暴,如果按照孔子的教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馮道完全可以,他也有能力逃跑的。

    但是,馮道沒有逃跑,反而留在劉守光身邊,日日勸他多行善事,莫要那麼殘暴,少打仗(私人秘書嘛,有的是時間和機會)。

    一次,劉守光決定去征討李存勖的定州,馮道勸他勿興刀兵,百姓承受不住了,你不一定能勝利。

    劉守光很乾脆,命人把他關進了監獄。

    劉守光兵敗後,馮道還是不記打,跑去了太原輔佐李存勖。

    李存勖也是個混世魔王,沉湎酒色,重用戲子伶人和宦官,橫徵暴斂,吝嗇財寶。

    不過這一次馮道學聰明瞭,不再犯言直諫,而是採取了迂迴勸說的策略,並且開始逢迎,逢迎的還是一個太監張承業,為的是好做大官,因為官大越大,權越大,權大就可以多救人,多做好事。

    張承業和李存勖的關係好比蕭何和劉邦,李存勖對張承業可謂言聽計從。

    不久馮道就做上了副宰相。

    這官是夠大了。

    而這一年馮道才37歲。

    會逢迎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馮道是個好人。

    宰相好人馮道接下來做的事,熟悉歷史的人大機率會把他當成王莽。真的實在太假,太做作了,太像奸詐的樣子了。

    馮道以副宰相之尊,跟著軍隊出門打仗,他睡在馬吃的草料上,工資全部請了士兵吃肉喝酒,有人把搶來的 美女送給他,他把美女安置下來,然後尋找她們的家人,讓人家一家團聚。

    他回老家探親,半夜偷偷爬起來去給鄉親收莊稼。

    美女和請士兵吃飯以及偶爾一次替人收莊稼,還可以理解 ,雖然有點裝,誰不在裝呢?

    但是一定要睡在草料上,確實裝得太大了。沒有受益人嘛!

    王莽,一定是王莽 ,所謀圖大。

    他的謀略成功了,李存勖死後,皇帝換了李嗣源,馮道的官職去掉了“副”字,坐上了宰相。

    這裡需要說明,馮道絕對沒有當皇帝的心思,因為五代十國的皇帝是非常非常非常危險的職業。宰相算是馮道所追求的職業天花板了。

    他到了天花板頂層。

    那麼,按照逢迎小人的套路,馮道是不是就開始強取豪奪,窮奢極欲,耀武揚威,四處報復以前得罪過他的人呢?

    他沒有!

    以及欺瞞皇帝去做橫行霸道的權臣奸臣呢?

    他也沒有!

    一般人的套路,就算這個人不是奸臣,也一定會回答老百姓日子好的,畢竟,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的年代老百姓的日子確實會好一點。

    這個時候,做大臣的完全可以不用悶著良心說瞎話,實話實說就可以拍領導馬屁了。

    但是馮道沒有。

    五代十國的皇帝們幾乎都是大老粗,既不懂治國,也不懂憫民,更不懂經濟,還不懂農事,他們只會打仗。

    說白了,五代十國的皇帝們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土匪強盜。

    這些人,需要讓他們懂些大道理,需要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問題。但是也不能惹他們生氣,生氣就會亂殺人,把天下搞得更亂,老百姓也就更苦。

    所以馮道這一次沒有拍馬屁,他回答說:“老百姓什麼時候也不會有好日子的,穀貴餓農,穀賤傷農,這是常理。有一首詩專門講了這個道理,陛下我背給您聽聽?”

    田家

    二月賣新絲,五月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如此表現,真不能說他是王莽了。

    王莽從來是把自己的名譽往好處塑造,馮道卻不愛惜自己的名聲和操行,為了拍皇帝馬屁,甚至謗佛。

    但其實是為了救老百姓。

    947年,契丹耶律德光打進汴梁,馮道投降,去見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拿腔作調,以一個勝利了的侵略者身份故意問馮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

    這是一句反話,你他x就是來搶美女搶財寶的,屠刀都已經舉起了,你還問屠刀下的人怎麼不會自救!你不應該放下屠刀嗎?不厚道,無恥至極。

    這時候,如果是一個個體人,滿可以寧死不屈,滿可以大罵回答“要殺就殺,要刮就刮,你個xxx,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然後英雄就義,不失為一位大英雄。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敗軍之將寧死不降,後人把他們視為了英雄,比如文天祥,比如陸秀夫,比如三國龐德。

    可是,馮道投降了,投降的還是契丹人。

    馮道為什麼投降呢?

    因為馮道的前一任皇帝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犯不上為他守臣道。

    馮道是為了救中原百姓而投降。

    馮道當即對耶律德光說道:“此時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

    這馬屁拍的!耶律德光很受用,隨之放下了正要大開殺戒的屠刀,未及三月,契丹退兵回去了草原。

    可是馮道的“汙名”也就留下了。

    歷史上自汙保命的人多了去了,比如王翦,比如蕭何,比如郭子儀,比如霍去病。

    自汙保百姓的應該只有馮道一個。

    馮道如果生在太平年月,絕對是一個治國之能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貸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