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豎緩曲直
-
2 # 快樂的果鮮哥
中國第一條有記載的高鐵是秦沈高鐵,當時的列車用的中華之星,跑出了16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這是一條自主探索的道路,全憑華人自己摸索從設計施工,到開通運營,沒有任何經驗可尋,從此華人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高鐵發展之路,從國外引進技術,透過消化改造,形成了第一代和諧號技術,隨著中國裝備製造業不斷的發展,技術水平不斷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提升,形成了第二代和諧號380a系列,中國在高鐵建設,高鐵科研領域從來沒有停止過腳步,一直在搞研究,從380a到380b再到現在的復興號,中國高鐵完全走出了一條復興之路,自主創新之路,以後得中國高鐵肯定會越來越好。
當下中國高鐵是走的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線。透過與國際上先進的國家和企業合作,發展中國的高鐵產業。在此之前,中國也曾有過自主研發的經歷。比較有名的就是“中華之星”。
“中華之星”的研發與京滬高鐵採用輪軌制式還是磁浮制式的大討論有關。當時國內對這兩種制式爭論不下,在此情況下開始研製高速列車。“中華之星”之前國內在廣深鐵路還開行過“藍箭”號動車組,是一種擺式列車,即透過列車轉向架調整過曲線時超高,來平衡高速透過的離心力,實現高速執行。“藍箭”只是個鋪墊,真正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是“中華之星”。
“中華之星”之所以如此有名,不是因為它霸氣的名字,而是當時輪軌與磁浮激烈爭論下,它代表輪軌制式,代表著中國鐵路的未來,代表著世界最大高鐵市場的發展方向。它讓國內乃至世界鐵路行業從業者為之矚目。
當初如此讓人矚目的“中華之星”為何在今日卻不得見身影,說起其中緣由,許多老一輩不禁要一聲嘆息。“中華之星”最高試驗速度達321km/h,一時讓人驚歎,正當大家歡呼之時,卻在第二天領導視察時出了故障,可謂是關鍵時刻掉鏈子。這為其命運發展埋下了隱患。隨後,採用國外成熟技術的呼聲逐漸佔了上風,也就有了後來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自主研發之路向來都是漫長而又曲折的,“中華之星”試驗速度能達321km/h,足見其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水準。然而,從科研到實際運營,還需更多的探索與積累,所需時間也不是一年兩年可完成。在當時中國急需建設高速鐵路來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需要的環境下,自主研發之路在時間上怕是難以解決當時所需。引進國外成熟技術,則能更快滿足發展需要。
現在回看“中華之星”,取得的成果是不容否認了,雖未取得最終勝利,但卻積累了技術經驗和人才,為後續消化、吸收、再創新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前輩們的一代代積累,才有了中國高鐵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成為世界高鐵的引領者。
向中國高鐵前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