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ITOUZI

    1.1937年荷蘭鬱金香事件

    2.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

    3.1837年美國金融危機

    4.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

    5.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6.1987年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

    7.94-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8.97年亞洲金融危機

    9.2007-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

  • 2 # 使用者4276206699111

    當代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是從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中產生的,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危機就是不可避免的。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看,自1825年英國開始出現第一次週期性普遍的生產過剩危機以來,每隔一定期間就要發生一次。除了上面談到的19世紀發生的幾次危機以外,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後,又發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又發生了次數不等的經濟危機。到目前為止,就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看,發生經濟危機的次數是:

    美國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聯邦德國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國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國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2008年爆發的目前仍處於金融危機階段)

    在戰後各國的歷次危機中,有的是屬於部分國家同期發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至於戰後究竟發生過幾次世界性經濟危機,但嚴格說來,屬於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只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經濟危機,因為只有這三次危機表現了明顯的國際同期性。

    在上述各次危機中,最嚴重的一次是戰前1929~1933年的大危機,這次危機震撼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被稱為“三十年代的大危機”。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后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各種矛盾激化的條件下發生的。危機長達4年之久,生產下降和失業增長都達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幾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還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業人數達到5000萬人左右,一些國家的失業率竟高達30~50%。資本主義世界的對外貿易總額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就美國來說,工業生產下降了56.6%,其中生鐵產量減少了79.4%,鋼產量減少了75.8%,汽車產量減少了74.4%,整個加工工業工人人數減少42.7%,支付工資總額降低57.7%,全失業人數達1200多萬人。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的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德、意、日三國法西斯乘機上臺,它們相繼發動了侵略戰爭,直至 1939年爆發。1929~1933年的危機過去以後,轉入了一個長時間的“特種蕭條”階段。以後在生產還沒有發展到明顯的新高漲的情況下,又爆發了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至1939年為所打斷。1929~1933年的大危機是在還不夠發展、資本主義的所謂“自動調節”還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發生的。它證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種矛盾已經尖銳化到這種程度,如果不由國家去進行調節和干預,則將岌岌可危。於是以這次大危機為轉折點,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獲得了重大發展。 由於20年代中期世界經濟的的發展包含著侷限性和不穩固性,盲目擴大的生產同容量相對穩定的國際國內市場發生尖銳的矛盾,導致了的爆發。危機以美國紐約股票價格狂跌開始,很快波及全美國,並迅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危機發生後,各國統治者採取了以鄰為壑的短視政策,致命危機具有長期性、普遍性和空前的破壞性。危機對全世界影響巨大,並給世界經濟發展留下深刻的教訓。

    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打擊,使固有的一切矛盾空前激化,結束了20年代出現的資本主義相對穩定局面。危機給各國勞動者帶來了巨大災難,激起了勞動人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滿,使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情緒高漲。資本主義國家內罷工運動、群眾示威和農民運動重新高漲起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也掀起了反對帝國主義轉嫁危機的鬥爭,出現了新的反帝高潮。法西斯主義在一些國家內迅速蔓延,法西斯組織相繼出現。各國統治階級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在經濟和政治上普遍加強了國家干預和專橫統治,日本開始實行武力擴張,德國則建立了法西斯統治。

    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導致資本主義世界的不斷分化,出現了各種貨幣集團和經濟集團。1933年6月,66個國家在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試圖穩定貨幣,實行關稅休戰,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團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尖銳。在資源戰日益激化的情況下,資源自給率較低、金融力量相對薄弱的德、日、意逐漸相互靠攏,形成了法西斯集團;而壟斷了國際市場、資源相對雄厚的英、美、法面臨著法西斯國家的爭奪,逐漸捐棄前嫌,於1936年秋分別簽證了《三國貨幣穩定協定》和《三國黃金協定》,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三國之間的經濟矛盾。兩種不同型別的帝國主義國家在經濟上的分化對立和重新組合,為以後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形成鋪墊了道路。

    30年代的大危機給世界造成的損失和帶來的影響發人深省,給當今的世界經濟發展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首先,它告訴人們,繁榮和危機總是密切相關、同時並存的。各國在發展經濟時,不僅要關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著眼未來,要確保經濟的持續發展。要清醒看到經濟發展中可能存在的潛在危機,防患於未然至關重要。

    其次,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國政府、不同制度的國家要適應經濟的不斷髮展,及時調整內部機制和政策,並不斷協調好國際關係,為經濟的持續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

    第三,經濟和金融危機一旦發生,各國政府和各國組織應承擔起各自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從而有效地遏制危機,防止危機的惡化,擴充套件和延續。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要從根本上摒棄以鄰為壑的自保政策和轉嫁手段,在區域經濟集團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的當今世界,國際合作尤顯重要。

    戰後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佔統治地位的條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是1973~1975年的危機和1980~1982年的危機,這兩次危機都是在“停滯膨脹” 的背景下發生的。80年代初的危機更具有新的特色,這是一次同期性的經濟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爆發危機的時間非常接近。1979年7月英國首先爆發危機,加拿大於同年10月工業生產出現下降,美國於1980年 2月陷入危機,其他國家在1980年爆發危機的有比利時(2月)、日本(3月)、聯邦德國(4月)、荷蘭(4月)、法國(5月)、義大利(5月)、愛爾蘭(6月)。各國於1982年底開始走出危機,危機持續3年左右,是戰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危機。由於英國、加拿大於1979年就陷入了危機,所以有人稱之為1979~1982年的經濟危機。但在 7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有5個國家:即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和義大利,是1980年爆發危機的,並且美國起主導作用。所以一般仍稱之為 1980~1982年的經濟危機。

    最值得注意的,是1980~1982年的危機有很大的曲折性,這是資本主義危機史上所罕見的。在同一次危機中,有些國家出現下降—回升—再下降的W型,即3年內發生兩次下降,如美國、加拿大、聯邦德國和日本;有的國家,如法國和義大利,則發生數度下降,呈現鋸齒型。以美國為例,從1980年2月開始,工業生產連續下降了6個月,從1980年8月起,工業生產又逐漸回升,到1981年7月已超過1980年1 月的水平;但從1981年8月起,美國的工業生產又急轉直下,到1982年11月,明顯地超過了1980年第一次下降的幅度。8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的發展過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曲折,從根本上說,是由於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佔統治地位的條件下,國家對經濟加強幹預的結果,或者說是採取反週期措施的結果,這種干預使危機的發展受到阻撓,但經過幾個回合的搏鬥,危機終於按照自己的規律繼續展開。

  • 3 # 東籬ZWH

    ,,,十七世紀以來,全球共暴發了九次較大的經濟危機。

    1.1637年鬱金香狂熱。

    2.1720年南海泡沫。

    3.1837年美國金融危機。

    4.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

    5.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

    6.1987年黑色星期一。

    7.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8.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9.2007——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容隔直流通交流,那麼全是正電壓的正弦波能透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