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鬼錄

    匈奴淡出中國歷史舞臺原因有很多,不過從整個歷史上看主要是兩個時間段。

    一、漢朝

    秦朝時期打的匈奴不敢南下,但是冒頓整頓匈奴帝國,而中原地區經過長年戰鬥後,實力大減,所以漢初發生“白登之圍”之後不得不採取和親政策。

    到了漢武帝時便派大將霍去病、衛青多次力挫匈奴,大大削弱了匈奴。然後到了漢宣帝(絕對是一個被低估了的皇帝),集結了騎兵16萬,兵分五路,出擊匈奴,並派常惠前往烏孫節制5萬騎兵與漢軍一起夾擊匈奴,發動兩漢時期對匈奴最大戰役,匈奴大敗。

    匈奴報復性打擊烏孫,又是大敗,烏孫、烏桓趁機攻打匈奴,匈奴損失人口數十萬,而且牛羊牲畜等生存戰略物資幾乎全部殆盡,從此臣服。

    二、五胡亂華之後絕跡

    公元46年,匈奴境內連年遭受旱蝗之災,又受到烏桓的進攻,不得不北遷數千裡,內部又起王位之爭,匈奴從此分為南北兩部。

    南匈奴投降漢朝,並與漢朝合力攻打北匈奴,致使北匈奴不得不西遷歐洲,南匈奴也衰退為一個弱國而一蹶不振。曹操統治北方時期,又將南匈奴分為五部,由漢人統管,南匈奴漸漸開始被漢族同化。

    五胡亂華時期,匈奴又短暫崛起,匈奴人劉淵建立十六國第一個漢。但是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匈奴獨大,鮮卑等民族也崛起。除漢族和鮮卑族仍保持其勢力外,匈奴、羯、羌、氐戰敗後被大量屠殺,鮮卑族拓拔部最終獲取勝利,建立北魏之後逐漸統治華北地區。

    冉閔釋出“殺胡令”,漢人瘋狂報復,匈奴幾乎滅種(五胡亂華另一支羯後來被東晉滅族),從此徹底告別了中國歷史的舞臺,遺留者也逐漸被漢族及其他民族同化,匈奴作為一個獨立民族的身份從中國歷史中徹底宣告終結。

    關於匈奴的後裔

    無論是留下的還是西遷的匈奴作為獨立民族都已經不存在,頂多是擁有部分血緣關係。

    留下的匈奴

    留在中原的匈奴自然是被漢以及其他的民族同化,或者分化成其他民族,在歷史的演變中,不斷混雜,如今的裕固族,維吾爾族都有匈奴血緣。

    西遷的匈奴

    由於中國歷史沒有再記錄,不過有一種比較廣泛的觀點是,匈奴逃亡出去之後一直打到多瑙河,建立了匈奴帝國強盛一時。

    不過這種說法也存在爭議。也有可能只是匈奴在西遷過程中融合的一些部落而已。或者西遷過程中與其他部落的後裔。

    匈奴帝國最強盛當屬阿拉提時代,但是阿拉提死後匈奴帝國內的東哥特人造反,殺死阿拉提的兒子,匈奴分解,甚至內鬥。一部分被阿瓦爾人消滅,一部分與當地民族融合形成其他民族,形成保爾加人,匈牙利人等。

  • 2 # 我愛老婆212318666

    應該說是匈奴做為一個民族整體淡出中國歷史舞臺吧?北匈奴西遷,然後分裂,然後消失,南匈奴在東北的就溶入東胡諸族,在長城兩邊的就極力溶入漢族,比如劉淵比漢族統治者還尊儒,再加上後來的沒文化沒歷史傳承的新民族的強大,根本就不想區分中原地區誰是誰,一概呼為“漢人”,So,匈奴做為一個民族就淡出了!

  • 3 # 歷史春秋網

    五胡亂華,是匈奴在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狂歡。

    五胡是什麼,匈奴、鮮卑,羯、氐、羌也。其實不只五胡,還有更多的少數民族侵入中華腹地。早在三國時代,匈奴族已經分化成南匈奴與北匈奴,其中南匈奴慢慢與漢族融合,北匈奴則遠在大漠與中亞一帶生存。西晉建立後,西晉二代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痴皇帝,引發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使西晉亡了國,開始了五胡亂華時期。五胡亂華是從少數民族內遷開始的,其中匈奴就是內遷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滅亡西晉的策動者,匈奴貴族劉淵與其子劉聰率石勒、劉曜等人與西晉王朝展開了生死決戰,最後滅西晉,佔領了幾乎全部中原地區。從而開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五胡亂華時代,劉淵便是前趙的開國皇帝,隨後,劉淵部下大將石勒建立後趙,石勒也是匈奴人,二趙互相攻伐,最後後趙滅前趙。後趙的皇帝石虎非常兇殘,大量殺害漢人,幾近滅族,石虎的養子冉閔長大後頒佈殺胡令,建立冉魏政權,匈奴及匈奴旗下的羯族遭受毀滅性打擊。後趙滅亡。冉魏之後,匈奴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匈奴做為一個單一的民族自五胡亂華後,逐漸淡出中國歷史,一部分融入漢族和其他北方少數民族,另一部分遠走中亞及東歐。著名的阿提拉之鞭,又稱上帝之鞭,便是匈奴人在東歐的又一次輝煌。再之後,匈奴人慢慢消失於歷史。

  • 4 # 閒看秋風999

    匈奴並非“淡出”中國歷史,更沒有被漢武帝趕盡殺絕。

    相反,匈奴是逐漸和漢文化或者說中原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完成了漢化和封建化的過程。

    匈奴從何而來?

    匈奴居於漢族之北,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它興起於戰國時期,是大漠南北曾披稱為鬼方、薰粥、獫狁的各族,經過長期的鬥爭與融合,於公元前三世紀形成的。其誕生的民族搖籃,在今內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帶。

    《史記·匈奴列傳》說它:“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後來頭曼單于和冒頓單于在位的時候,有血緣關係的許多部落連合起來,形成了匈奴內部的統一。

    夏滅亡後,剩餘勢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 還有兩支分別向南方、北方遷移。桀帶著不少夏族民眾從歷山南遷至南巢,這便是南支。北支進入蒙古高原,與當地諸族融合,有人認為這便是後人所稱的匈奴。

    《史記·匈奴列傳》載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民族雜居而進入漢化、封建化過程,這在當時民族發展史上可說是一條規律。匈奴就是其中之一,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封建化的歷程。

    比如劉淵(?—310年),字元海。十六國時漢國的建立者,匈奴族。冒頓單于的後裔。遠祖是漢初的冒頓單于。冒頓單于娶漢高祖劉邦的宗女為妻,並與劉邦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以劉氏為其漢姓。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匈奴漢化和封建化的例子,而匈奴也並非是被“趕盡殺絕”,而是慢慢消化在了民族熔爐中了。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的對立,包含著民族矛盾的內容。在歷史前進的過程中,落後的民族征服先進的民族以後,在先進民族社會生活的影響下,必然要與先進的民族組合在一起。

    西晉滅亡以後的北方遊牧民族,逐步接受了中原地區漢族人民的先進生產方式,由氏族社會末期或奴隸社會很快地進入封建社會。在這種封建化的過程中,各遊牧民族的經濟生活,文化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都逐步與漢族接近而一致。

    這樣一來,民族的界限漸漸消失,民族矛盾也就隨之而不存在了。在民族矛盾突出的時候,南方人民支援南朝政權包含著反對民族壓迫的意義。隨著民族矛盾的消失,南朝政權又日益腐敗,階級矛盾逐步激化,致使南方人民不再支援南朝政權。

    所以說,歷史的事實證明,一個後進的民族能成為中國的統治民族,首先必須成為當時先進的一員,匈奴也沒有“淡出”歷史,而是與漢族與漢族一起共同發展和推動歷史的前進,中國也就成為各族的中國,

  • 5 # 囫圇饕餮

    匈奴是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統稱,因其在中國古代秦漢時期發展較強盛,控制勢為範圍地域與中原帝國接壤,因而多次發生戰爭,逐漸進入中原帝國的歷史舞臺,漢武帝以前,中原王朝勢力較弱,對遊牧民族處於守勢,武帝之後,漢朝振興,對遊牧的匈奴人進行攻擊,以剷除後患,南匈奴降漢,漸漸與漢族融合,北匈奴敗走中亞一路西行直至歐洲,後在歐洲與當地人融合,匈奴的歷史就這樣消融了,但追究朔原,現代的中國大家族中也有匈奴人的後裔,中亞、東歐有些民族中都有匈奴人的後代,需要未來科學給予鑑定說明。

  • 6 # 漳洹

    關於匈奴的歷史我們可以做一下簡單的梳理,這樣便於理解。

    1,起源:《史記》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說明匈奴也屬於華夏民族的一支,不過長期居住在漠北,經常被認為是北狄的一支。

    (夏朝的建立者——大禹)

    2,建國:匈奴這個名字最早見於戰國的史料,而且和戰國七雄裡面的秦趙燕三國為鄰,三國為了防禦匈奴,分別修築了長城。見於記載的匈奴的第一個單于是頭曼,約在秦朝時期。

    3,強盛:匈奴最強盛的時候是在冒頓單于時,冒頓是頭曼的兒子,他弒父自立,在位期間,滅東胡,控西域,白登圍劉邦迫使西漢和親,調戲呂后,此時的匈奴不論兵力還是疆域都達到頂峰。

    4,由盛轉衰: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衛青霍去病多次北伐匈奴,在河南之戰(也叫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中匈奴大敗,開始走向衰落。

    (形像祁連山的霍去病墓)

    5,內亂:漢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匈奴出現了五單于爭立的局面,開始走向分裂。其中呼韓邪單于投靠漢朝,漢元帝將王昭君下嫁給他,史稱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6,分裂:東漢初,匈奴一分為二,南匈奴南下依附於漢朝,北匈奴佔據漠北,與漢為敵。東漢多次向北匈奴用兵,特別是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北匈奴元氣大傷,被迫西遷西域,後繼續西遷,不再見於記載。

    7,餘暉:公元4世紀,趁西晉爆發八王之亂,匈奴人劉淵起兵造反,建立漢國,其子劉聰在317年滅亡西晉,成為十六國中一個較大的政權,後為後趙所滅。匈奴人段業,赫連勃勃相繼建立了短暫的北涼,胡夏政權,後為北魏所滅。

    (胡夏都城統萬城遺址)

    8,尾聲:十六國之後,匈奴不再見於記載,已經融入到漢族和北方其他民族了。

    其實不難看出,匈奴一步步推出歷史舞臺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其間更多地交織著漢匈兩個民族的戰與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圖片來自於百度)

  • 7 # 鄧海春

    漢朝滅亡的時候,匈奴作為一個政治上獨立的國家,也算是滅亡了。

    作為一個種族則逐漸與其他種族融合。他們離開故地,分佈於其他好多地域。匈奴故地為鮮卑侵佔後,其種族之留居故地者十餘萬落,自稱為鮮卑人。起初,也許匈奴與鮮卑之間,區別之處甚多,但久而久之,互相聚居、通婚,二者就不容易分開。鮮卑人有匈奴人的血統,匈奴人也有了鮮卑人的血統,二者的風俗習慣互相影響。同時,鮮卑人降服了這麼多的匈奴人之後,人力與物力大為增加起來,這是鮮卑繼匈奴之後成為漢族勁敵的原因之一。

    匈奴人還與烏桓人互相混合,互相影響。同樣的,匈奴北邊的丁令、堅昆,以至西邊的烏孫。以及羌、氐、西域諸國的種族,與匈奴的關係既很密切,時間又長達四五百年之久,則其血統與風俗習慣和這些華人的融合,也是可以想見的。

    匈奴人同漢族及其風俗習慣相融合,也是很為明顯的。

    匈奴種族散居於匈奴故地以外的為數很多,地域也很廣,但是在地域上的移動主要方向有二:一為向南移動,一為向西移動。

    他們大量向南與向西移動雖在後漢時代,但是向這兩個方向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前漢。自前漢呼韓邪單于稱臣於西漢,分為南北匈奴之後,匈奴族向這兩個方向移動的趨勢已經很為明顯。

    向南遷移者不僅散居於中國北部邊境,而且分散入居於中國塞內。其歷程在早期是個別的、少數的、緩慢的;到了後來,愈來愈多。向西遷徙的,其歷程也可以說是這樣。向南遷移的最初是到達長城的邊塞,後來又移向黃河流域。到中國的晉代與南北朝,發展到長江以北,個別的也有越過長江的。中原地區在晉代曾為匈奴後裔部分佔領,但匈奴後裔從沒有徵服過整個中原地區。

    向西遷徙的匈奴人卻不是這樣。他們最初從蒙古高原越阿爾泰山而西,活動於天山以北與烏孫之東,同時控制天山以南的西域諸國。他們後來越烏孫到蔥嶺以西,從康居至奄蔡,再向西走至東羅馬的東境,又再西進而至西羅馬帝國境內菜茵河與高盧地區,也就是現代的德國與法國。雖然其勢力在中亞與歐洲膨脹的歷史,猶如曇花一現,然影響於中亞與歐洲種族的遷徙與政治、地理的變動,實在是太大了。這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一章,也是東方與西方交通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 8 # 南柯多萌

    匈奴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個民族,不管是它自身強大還是它的對手強大,無論怎樣,這個民族在歷史上是數一數二的民族。匈奴曾經建立了自己的部落,也曾經統一了荒涼的漠北,更是叱吒風雲,但是不管怎樣,曾經那些剽悍地民族大多數在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

    那麼要說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叱吒漠北的民族——匈奴,是怎樣一步步退出中國歷史舞臺的?

    匈奴剛開始是崛起於河套平原一帶,從戰國時期就是漠北的大族,經常侵擾秦漢邊界,秦漢王朝當時也是有心無力,只能任其宰割。秦始皇為了維護秦帝國的統治,修築了萬里長城,也可以說要是沒有了匈奴這些強大的民族存在,那麼有沒有萬里長城還得另一說,所以我們總是說,要將外界施與自己的壓力轉化為動力,這就是別人變相的幫助自己發展壯大、增強實力。

    當時秦漢幾乎是舉全國之力,軟硬兼施或者屈尊和親示好,也有時候聯合西域各國共同對抗匈奴。西漢建朝之初,漢高祖劉邦曾親自率領大軍去征討匈奴,主動出擊,深入大漠,在白登之城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後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脫,採取和親政策。

    和親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幾乎用了一輩子的時間,才將匈奴趕到漠北,扭轉了這種被動局面。最終將匈奴主力殲滅。

    到了東漢初年,匈奴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匈奴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後來成為鮮卑族的成員。最後一部分融入到其他的民族,匈奴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 9 # 墨軒說事

    簡單來說,就兩個字:戰爭

    通俗來講,就兩個字:人口

    現實的說,就兩個字:融合

    關鍵的說,就兩個字:經濟

    首先,戰爭,把匈奴打殘了,古時候的戰爭,無非就是人口戰術,匈奴有多少人,不過百萬,中原有多少人,不止千萬,短期匈奴憑藉優勢(靈活的騎兵戰術等),能佔到一定的優勢,但是他吞併不了中原,只是搞點錢財擺了!這點財富不足以增強他雄厚的實力!

    其次,人口,既然戰爭解決不了他根本的問題,那隨著戰爭的永續性,中原的兵源源源不斷,而匈奴卻越來越少,兵力不足,長久戰爭必然失敗,最為要命的是,人口出生率根本配不上兵力的需求率!據歷史統計,不說從秦朝開始的匈奴戰爭,就單單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的對匈奴的戰爭一次性就消耗匈奴幾十萬的兵力,兵力少了,人少了,必然部落實力低了,要麼被吞併,要麼遠盾!

    第三,融合,很多匈奴人,因為戰爭融入到中原了,漢武帝時期,就有幾十萬的匈奴人搬遷到中原地區!融入到華夏文明體系中!

    第四,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匈奴失敗的重要原因,沒錢!沒錢就沒辦法長期消耗戰,何況是幾百年的消耗戰!

  • 10 # 企衛文化

    匈奴的逐步崛起是在秦漢之際,其中在漢朝前期達到了鼎盛時期,之後漢武大帝崛起,在漢朝持續的打擊下,匈奴分裂為了南北匈奴,南匈奴依附了漢朝,北匈奴推到了更北邊的地區,依舊與漢朝為敵

    到了東漢,大將軍竇憲連續對北匈奴進行打擊,北匈奴開始漸漸敗退,並且打不向西遷徙,進入中亞和歐洲,並融進了當地民族。

    南匈奴的一支最閃耀的就是建立了漢國的劉淵,但也只是曇花一現,之後就再也沒有關於匈奴的訊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錶演存在恐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