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雲豪客
-
2 # 龍文奮蹄
中華五千年文化傳統中最無恥的就是統治階層從不離嘴,無比推崇的“孝”!
我們看重的不是“孝”,而是孝字後面的那個“順”!
是宣揚窮人要恪守本分,服從既得利益者!
強調“孝”,就是為了讓你“順”。 所謂中華傳統美德,都是形成並服務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的封建政治制度的。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只有一個目標:恪守本分,不可僭越!如此,和諧得成,天下(當然是士大夫的天下)大定。
這是對我們對長輩近乎本能的情感的無恥綁架!
-
3 # 丙寅易學
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的符號很多。那些植根於中國文化之中經過幾千年的大浪淘沙仍被民族認同的,能夠代表中國面貌、中國特色、中國價值以及中國發展的“外顯層面”,像“禮義廉恥,孝悌忠信”文化,都是中華民族軟實力的組成部分。之所以說“孝”是中國文化符號的核心內容,是有依據的。
中國是禮儀之邦,凡事以和為貴是我們這個民族特有的基因,這跟古往今來“孝”文化的薰陶不無關係。無論是儒家做事,還是道家做人、佛家修心的哲學思想都植根於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從行“孝”開始,不孝,談何仁義?不孝,談何忠信?不孝,談何為國為民?可以說孝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中華民族育人做人的根基。
關於“孝”字的來歷,有一個典故:人老了,體弱多病,不能自食其力,只能用匕首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就是老字的原始含義;如果兒子能夠承擔起敬老養老的責任,年邁的老人就不會用匕首捨棄生命,兒子把老人恭敬在上,就是“孝”。
從一個“孝”字,我們不單看到了中國文字的智慧,更主要的是我們懂得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的,孝是家庭人倫關係的道德規範,也是一個人走上社會尊老敬長的義務和要求。華人講“孝”,中國重“孝”,因為孝是最樸素的感恩,而感恩是“性本善”的體現。
“孝”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根深蒂固,自古有道“百善孝為先”,另外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之說。無論你是平民草根,還是有官位在身,天地玄黃,養恩浩蕩,誰都不該做“不孝子孫”。幾千年來,中國“孝”道文化的傳承始終沒有斷層,也成為了中國文化符號的核心內容。古人說:“諸事不順皆因不孝”,現今想想也有它一定的樸素道理,吾輩當三省吾身。
回覆列表
幾代人歡聲笑語的生活在一起,就是孝。
想弄明白中國的文化就需要從字入手,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音意形兼備的文字。文以載道,如討論這個孝的文化。首先要觀察一下“孝”的字形。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這個孝是每個人都掛在嘴上,成為中國一個標誌性的文化符號,那他在這個概念背後到底有什麼樣實質性的意義?
孝分為“笑”“無憂”“健康”。
所以我用哲學思想總結起來,得出一個結論,笑就等於“孝”。最基礎的層面我們要努力的確保老人的健康,我們追求的是讓老人活在一種開心快樂的精神世界裡,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我們要儘量的讓老人處在一種無憂的狀態中,從漢字結構上我們看,孝其實闡述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係。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與老人相處,或者說老人與子女應該建立一種什麼樣的家庭關係?
子所不欲,勿施於人。覆命歸根,歸根曰靜,其實和老人的相處,先要安撫自己那顆躁動的心。讓自己靜下來,真正的想想老人的內心需要。 做到物質與精神的平衡,比如說,你自己大魚大肉,去跟老人說肉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我們想想要想公道打個顛倒的,換成是我們自己能夠接受別人這種的勸阻嗎?
我經常會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想讓老人很快的恢復健康,是純粹的只是為他的身體著急,還是懼怕情況變得更糟為自己帶來麻煩?
如果堅持原則,老人可能不會開心,如果不堅持原則,我們會焦慮,為老人的健康帶來不好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會在堅持原則和容忍中矛盾。往往一個家庭如果能夠在經濟上無所掛礙,就可以集中精神來解決關係。一個好人,只能讓自己開心快樂進而影響別人開心快樂。那麼如果我們做子女的整天的愁容不解,那麼我們身邊的人包括老人,孩子,能夠開心的起來嗎? 沒有人會沒有健康方面的問題,健康方面的問題會影響家庭很多方面,引發更多的問題。我為什麼今天能和大家聊聊這些,我也是在照顧我生病的父親,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總結。
第一要引導老人建立一套健康科學的保養機制,第二,要為生病之後留下一份確保能接受優質醫療的經濟保障。那麼一方面啊,趁著老人健康的時候,要做一些保障方面的安排,華人最合乎邏輯的做事方法,應該是禁於未發。尤其是對老人健康方面的安排一定要未雨綢繆。老人生活了一輩子,可能更需要的有一個人開啟他的心扉。
其實家庭關係中往往都是善意的開始,但沒有取得良好的結果,就是說這種善是自以為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主義。我做思想工作的最重要一個原則,就是讓這個人也開啟心扉和我的靈魂對接,真正的接受我!喜歡上我!
於公於私,孝即是法,亦是修。我們是否真正接納了別人的不同?接納了別人那顆心,那麼只有一個判斷的理由,你有沒有一絲一毫的自我為目的?主席曾說過: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大家的家。如果一個人處理不好與家人的關係,怎麼可能以心類比,推己及人。
其實無論生活貧窮或者富貴,笑是發自內心的快樂。開心開心,只有開啟心扉才能夠開心。不是對抗,情緒越多,離結果就越遠。
另外一層,修身在自省,先正其心,誠其意,後齊家治國平天下,100份保健品,都比不上每天在歡聲笑語中生活。
說到這裡了,我要岔開一個小話題,那麼如果說老人的生活方式真的是有違於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該怎麼辦呢?此時精神上的追求,只有開心,太過於唯心,什麼是哲學,哲學就是解決矛盾思維方式,透過分析主觀和客觀的矛盾,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你以為的好,他感受不到,他的想法,你不理解,同樣都是以愛為名,漸行漸遠,互相傷害。家庭這個地方,只談感情,不論是非。